哈三中 2011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 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 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 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淸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与所选题目对应 的题号涂黑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离“发达”尚有大距离 文沈丁立 ①随着中国锐意改革和参与国际合作,我国的国民经济产出已进入世界前列,人民生活 水平也有相当提升。世界对此有目共睹,各方朋友对中国发展所取得的进步也都给予善意肯 定。 ②但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整体发展水平依然有限,中国,仍旧是发展中国家。从三 个方面,可以对此予以认识。首先,以中国的人口规模为背景,我国发展的体量仍相当不足。 其次,中国的人均发展指数在整体上尚处世界中下地位。再次,我国内部的区域发展差别较 大,经济社会同人文环保发展的错位更为显著。我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尚需在这些 领域做出艰苦努力
哈三中 2011 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 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 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 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与所选题目对应 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离“发达”尚有大距离 文/沈丁立 ①随着中国锐意改革和参与国际合作,我国的国民经济产出已进入世界前列,人民生活 水平也有相当提升。世界对此有目共睹,各方朋友对中国发展所取得的进步也都给予善意肯 定。 ②但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整体发展水平依然有限,中国,仍旧是发展中国家。从三 个方面,可以对此予以认识。首先,以中国的人口规模为背景,我国发展的体量仍相当不足。 其次,中国的人均发展指数在整体上尚处世界中下地位。再次,我国内部的区域发展差别较 大,经济社会同人文环保发展的错位更为显著。我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尚需在这些 领域做出艰苦努力
③就我国巨量的人口规模而言,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行列。考 察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需要考虑合适的参考系。从纵向看,同我国落后的过去相比,在新中 国建立的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确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横向看,同 与我国经济规模类似的日本比,日本以我国1/10不到的人口、125不到的陆地面积,其经 济产出总量曾长期领先中国。而美国人口数量迄今只有我国的2%,但其经济规模超过我 国140%。可见我国的经济水平,不仅远未达到发达行列,而且还差距明显。 ④在全球范围,我国以世界约20%的人口,所产出的国民财富尚不足世界的1/10。我 国人均产出更是不到世界人均的50%。与世界中位水平尚有如此差距,只能說说明我国在现 阶段仍具相当的发展中国家特征。只有当我国人均产出超过世界均值,我国民众的生活水准 才会进入世界中游。此外,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环保生态与经 济发展尚不同步,收入分配仍多有失衡,这些也都是发展中国家的典型特征。 ⑤然而,中国由于独特的超大规模,尤其是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所以,在局部发展上 可能显得较为耀眼。譬如,经过引进创新,中国的高铁技术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奇葩,甚至 因此成为美国自我激励的创新标杆。但中国高铁的发展并未解决我国春运的传统难题,也不 可能迅速解决其他经济社会问题 ⑥只有认识到中国发展的进步与不足,人们对中国现阶段的国力才会有更为理性的判 断。由于开放合作,中国的竞争力确有增强,但我国的人均发展指数仍显著滞后。这种反差, 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伴随我国。由于中国仍属发展中国家,仍常感资源与能力短缺。中国 面临着占世界二成人口的大国的人均发展水平仍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事实我们的发展 还面临诸多瓶颈,需要与国际社会继续合作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⑦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的总体能力虽然有限,但它确实在以令西方人惊异的速度 增长。我们愿尽己所能,回报国际社会对我国进步所给予的支持,支持与我国同处发展中水
③就我国巨量的人口规模而言,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行列。考 察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需要考虑合适的参考系。从纵向看,同我国落后的过去相比,在新中 国建立的 60 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 30 多年,确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横向看,同 与我国经济规模类似的日本比,日本以我国 1/10 不到的人口、1/25 不到的陆地面积,其经 济产出总量曾长期领先中国。而美国人口数量迄今只有我国的 22%,但其经济规模超过我 国 140%。可见我国的经济水平,不仅远未达到发达行列,而且还差距明显。 ④在全球范围,我国以世界约 20%的人口,所产出的国民财富尚不足世界的 1/10。我 国人均产出更是不到世界人均的 50%。与世界中位水平尚有如此差距,只能说明我国在现 阶段仍具相当的发展中国家特征。只有当我国人均产出超过世界均值,我国民众的生活水准 才会进入世界中游。此外,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环保生态与经 济发展尚不同步,收入分配仍多有失衡,这些也都是发展中国家的典型特征。 ⑤然而,中国由于独特的超大规模,尤其是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所以,在局部发展上 可能显得较为耀眼。譬如,经过引进创新,中国的高铁技术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奇葩,甚至 因此成为美国自我激励的创新标杆。但中国高铁的发展并未解决我国春运的传统难题,也不 可能迅速解决其他经济社会问题。 ⑥只有认识到中国发展的进步与不足,人们对中国现阶段的国力才会有更为理性的判 断。由于开放合作,中国的竞争力确有增强,但我国的人均发展指数仍显著滞后。这种反差, 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伴随我国。由于中国仍属发展中国家,仍常感资源与能力短缺。中国 面临着占世界二成人口的大国的人均发展水平仍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事实,我们的发展 还面临诸多瓶颈,需要与国际社会继续合作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⑦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的总体能力虽然有限,但它确实在以令西方人惊异的速度 增长。我们愿尽己所能,回报国际社会对我国进步所给予的支持,支持与我国同处发展中水
平的其他国家。我们相信,通过互利共贏的国际合作,中国与世界将更为谐调均衡地向前发 展 (文章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下列不属于我国离“发达”尚有大距离的具体表现的一项是()(3分) A.日本人口不到我国的1/10、陆地面积不到我国的1/25,其经济产出总量曾长期领先 中国:美国人口数量迄今只有我国的22%,但其经济规模超过我国140%。 B.在全球范围,我国有占世界约20%的人口,所产出的国民财富尚不足世界的1/10 我国人均产出更是不到世界人均的50%。 C.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环保生态与经济发展尚不同步, 资源与能力仍显短缺,收入分配仍多有失衡。 D.随着中国锐意改革和参与国际合作,我国的国民经济产出己进入世界前列,但我们 的发展还面临诸多瓶颈,需要与国际社会继续合作。 2.下列关于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的一项是()(3分) A.我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尚需在发展的体量、人均发展指数、内部的区域发 展三个领域做出些许努力。 B.就我国巨量的人口规模而言,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已处在发展中国家前列。但 我国的经济水平,还远未达到发达行列 C.美国将中国的高铁技术水平作为自我激励的创新标杆,因为,经过引进创新,中国 的高铁技术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奇葩 D.由于开放合作,中国的竞争力确有增强,但我国的人均发展指数仍显著滞后。这种 反差,还将在未来一直与我国的发展相伴随。 3.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进行的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中国锐意改革和参与国际合作,我国的国民经济产出已进入世界前列,可见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已进入世界前列 B.只要当我国人均产出超过世界均值,我国民众的生活水准就会进入世界中游,我国 也就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C.中国的经济虽迅速发展,但仍属发展中国家。因此,只有对中国现阶段的国力有更 为理性的判断,才会认识到中国发展的进步与不足。 D.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确实在以令西方人惊异的速度发展。我们相信,通过互 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中国与世界将会更为谐调均衡地向前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习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①先生金姓,采名,字若采,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 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 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毎升座开讲,声音洪亮,顾盼伟 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 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
平的其他国家。我们相信,通过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中国与世界将更为谐调均衡地向前发 展。 (文章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不属于 ...我国离“发达”尚有大距离的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3 分) A.日本人口不到我国的 1/10、陆地面积不到我国的 1/25,其经济产出总量曾长期领先 中国;美国人口数量迄今只有我国的 22%,但其经济规模超过我国 140%。 B.在全球范围,我国有占世界约 20%的人口,所产出的国民财富尚不足世界的 1/10。 我国人均产出更是不到世界人均的 50%。 C.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环保生态与经济发展尚不同步, 资源与能力仍显短缺,收入分配仍多有失衡。 D.随着中国锐意改革和参与国际合作,我国的国民经济产出已进入世界前列,但我们 的发展还面临诸多瓶颈,需要与国际社会继续合作。 2.下列关于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的一项是( )(3 分) A.我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尚需在发展的体量、人均发展指数、内部的区域发 展三个领域做出些许努力。 B.就我国巨量的人口规模而言,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已处在发展中国家前列。但 我国的经济水平,还远未达到发达行列。 C.美国将中国的高铁技术水平作为自我激励的创新标杆,因为,经过引进创新,中国 的高铁技术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奇葩。 D.由于开放合作,中国的竞争力确有增强,但我国的人均发展指数仍显著滞后。这种 反差,还将在未来一直与我国的发展相伴随。 3.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进行的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随着中国锐意改革和参与国际合作,我国的国民经济产出已进入世界前列,可见,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已进入世界前列。 B.只要当我国人均产出超过世界均值,我国民众的生活水准就会进入世界中游,我国 也就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C.中国的经济虽迅速发展,但仍属发展中国家。因此,只有对中国现阶段的国力有更 为理性的判断,才会认识到中国发展的进步与不足。 D.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确实在以令西方人惊异的速度发展。我们相信,通过互 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中国与世界将会更为谐调均衡地向前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 ①先生金姓,采名,字若采,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 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 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洪亮,顾盼伟 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 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
生则拊掌自豪,虽向时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②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 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日:“《论语》有两谓然叹日’,在颜渊为叹圣′,在 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 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 至十万馀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 评》诸刻本 ③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 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砍头最是 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④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昊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 学者称焉。 (选自国学扶轮社廖燕《二十七松堂集》卷十四。有删节。) 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衡文评书 衡:衡量,评价 B.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排:批驳 C.鼎革后,绝意仕进 鼎革:朝代更易 D.惟兀坐贯华堂中 兀:茫然无措 5.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金圣叹“善衡文评书”的一组是()(3分) ①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 ②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③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④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⑤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馀言 ⑥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⑤⑥ 6.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金先生学问广博,评点诸书,别开生面,阐发作文奥秘,教己作文方法
生则拊掌自豪,虽向时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②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 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谓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 ‘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 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 至十万馀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 评》诸刻本。 ③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 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砍头最是 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④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 学者称焉。 (选自国学扶轮社廖燕《二十七松堂集》卷十四。有删节。) 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善衡.文评书 衡:衡量,评价 B.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排:批驳 C.鼎革..后,绝意仕进 鼎革:朝代更易 D.惟兀.坐贯华堂中 兀:茫然无措 5.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 ....金圣叹“善衡文评书”的一组是( )(3 分) ①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 ②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③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④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⑤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馀言 ⑥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⑤⑥ 6.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认为,金先生学问广博,评点诸书,别开生面,阐发作文奥秘,教己作文方法
谈论典籍和记载极其透彻,僧侣和俗人都觉得好。 B.由明入清以后,金先生放弃了做官的念头,除了和亲人朋友交谈以外,把读书著作 作为追求。并根据《论语》中的有关语句为自己取名。 C.金先生按次序定出的“六才子书”,的确是开读书人不同的眼界。但是他的很多评 论,只有其中的《西厢》《水浒》两部得以在世上留行 D.作者将解《古诗十九首》一事与金圣叹的死联系起来,并记录了他意外从容的谈论。 还说,有许多人模仿金圣叹的风格评论著作,他后代仍受求学者的称赞 7.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先生则拊掌自豪,虽向时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5分) 译文: ②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词后题目。 黄钟]人月圆·客垂虹 (元)张可久 三高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蒙。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故人何在,前程那 里,心事谁同?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注】①三高祠,在吴江垂虹桥东,祀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此三人皆功成名就 而后退隐。 8.这首散曲的结尾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又描绘出一个怎样的游子形象?请分别 进行简要概括。(5分) 9.这首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思想感情?请选取其中两种手法结合作品进行 简要赏析。(6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每句1分,共6分) (1)①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 《离骚》 抱明月而长终 《赤壁赋》 ④此中有真意, 《饮酒》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 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 (2)①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羽扇纶巾,谈笑间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②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斜阳 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谈论典籍和记载极其透彻,僧侣和俗人都觉得好。 B.由明入清以后,金先生放弃了做官的念头,除了和亲人朋友交谈以外,把读书著作 作为追求。并根据《论语》中的有关语句为自己取名。 C.金先生按次序定出的“六才子书”,的确是开读书人不同的眼界。但是他的很多评 论,只有其中的《西厢》《水浒》两部得以在世上留行。 D.作者将解《古诗十九首》一事与金圣叹的死联系起来,并记录了他意外从容的谈论。 还说,有许多人模仿金圣叹的风格评论著作,他后代仍受求学者的称赞。 7.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先生则拊掌自豪,虽向时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5 分) 译文: ②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词后题目。 [黄钟]人月圆·客垂虹 (元) 张可久 三高祠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蒙。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故人何在,前程那 里,心事谁同?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注】①三高祠,在吴江垂虹桥东,祀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此三人皆功成名就 而后退隐。 8.这首散曲的结尾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又描绘出一个怎样的游子形象?请分别 进行简要概括。(5 分) 9.这首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思想感情?请选取其中两种手法结合作品进行 简要赏析。(6 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每句 1 分,共 6 分) (1)①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 。 《离骚》 ③ ,抱明月而长终。 《赤壁赋》 ④此中有真意, 。 《饮酒》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 ,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 (2)①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羽扇纶巾,谈笑间,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 ②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斜阳 草 树 , 寻 常 巷 陌 , 人 道 寄 奴 曾 住 。 想 当 年,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