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过程的逻辑连贯性等(6)目标检测设计是以一定的题目进行检测,以考查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对每一个题目都写明检测自标,以加强检测的针对性、有效性,5评价建议与测试题以“为改进学习而评价”为基本理念,从本章学业要求、评价建议命题建议等几方面提出本章评价建议,给出示范性的评价测试题供参考,并说明每道测试题的设计意图(1)本章学业要求主要说明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以《标准(2017年版)》中阐述的本章内容的学业要求为依据,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和教科书的内容顺序,按照“解”“理解”“掌握”等认知水平进行分层表述,并将本章主要的核心素养按主次顺序排列(2)本章评价建议是从本章应把握的评价要素及其基本要求出发,提出本章的评价建议:按照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和关键能力三个要素,将它们的基本要求细化为“核心知识评价要求”“思想方法评价要求”和“关键能力评价要求”三个维度,建立基于上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三维评价体系,其中,思想方法包含“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特殊与一般”“统计与概率”等,关键能力包含“逻辑思维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创新应用能力”,这些指标是综合参考《标准(2017年版)》和现行高考数学《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有关要求而确定的(3)本章命题建议主要从本章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原则、命题路径、命题意图等方面,提出本章学业水平测试的基本要求,编制本章学业水平测试的双向多维细目表,并提供一套本章示范性学业水平测试题和参考答案本书是必修第二册的教师教学用书,内容包括“平面向量及其应用”“数学探究用向量法研究三角形的性质”“复数”“立体几何初步”“统计”“概率”六部分,本书共69课时,各部分授课时间大致分配如下(仅供参考):18课时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3课时数学探究用向量法研究三角形的性质8课时第七章复数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19课时第九章统计12课时9课时第十章概率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征求了全国各地部分教师和教研人员的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2019年10月
目录中学数学及其教学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12I总体设计12Ⅱ教科书分析216.1平面向量的概念216.2平面向量的运算246.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336.4平面向量的应用40I49习题解答IV教学设计案例676.2平面向量的运算(第1~4课时,单元教学设计)676.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1课时)77V评价建议与测试题·82数学探究用向量法研究三角形的性质92第七章复数97I总体设计97II教科书分析1037.1复数的概念·1037.2复数的四则运算1077.3复数的三角表示111II习题解答116IV教学设计案例1267.1.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1课时)1267.3*复数的三角表示(2课时,单元教学设计)132144V评价建议与测试题
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151I总体设计151IⅡ教科书分析1638.1基本立体图形·1638.2立体图形的直观图1668.3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681728.4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798.5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8.6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184习题解答192IV203教学设计案例8.1基本立体图形(第1课时)2038.4.1平面(1课时)2098.5.3平面与平面平行(1课时)2158.6.2直线与平面垂直(第1课时)220V.评价建议与测试题226统计:第九章2341总体设计234Ⅱ教科书分析2409.1随机抽样...2402489.2用样本估计总体9.3统计案例公司员工的肥胖情况调查分析256259II习题解答IV270教学设计案例9.1.2分层随机抽样(1课时)2709.2.4总体离散程度的估计(1课时)278V评价建议与测试题285概率.第十章292I总体设计292正教科书分析...30110.1随机事件与概率.30110.2事件的相互独立性30710.3颗率与概率·310II习题解答314IV教学设计案例324
10.1.1有限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1课时)*32432810.2事件的相互独立性(1课时)V评价建议与测试题333F.0.....配套数字资源使用说明340
中学数学及其教学老师们好!感谢大家使用我们的教材为了帮助大家理解“人教A版”教科书和本套教师用书,我们想就数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例如,如何理解数学教育中的立德树人?如何理解中学数学?如何通过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理解技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如何实施“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如何才能使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良好发展?等等,谈点想法,希望能抛砖引玉一、数学教育中的立德树人提出,数学教育中的立德树人要体现数学学科通常,人们往往认为“德育”与数学教学特点,其基本内涵是:“弱相关”,因为数学课堂中的推理、运算等主学生能在获得“四基”、提高“四能”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逐步学会用要数学活动似乎与人的道德、品性等没有直接关联,但事实上这仅是表面现象,数学教育中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用的德育是深层次的,有其独特的内涵。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中教育的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树立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性质和培养目标也在发生变化,正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指出的:普通高学精神;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提升创新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其培养目标是进一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我们认为,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是数学抽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算、数据分析等六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这一培养自标事实上(即六大关键能力)的灵魂,所以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学科立德树人的具体就界定高中各科德育的共同内涵,当前,发化,而聚焦点应放在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立德树人的具体化数学学科对培育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展上,这是由数学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标品格、关键能力的贡献就是发展学生的数学学准(2017年版)》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科核心素养,这是数学学科立德树人的功能和育人贡献之所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界的抽象,基于抽象结构,通过符号运算、形(2017年版)》(简称《标准(2017年版)》)式推理、模型构建等,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中中学数学及其教学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