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临床表现 耐热性溶血毒素除有溶血作用外,还有细胞 毒、心脏毒、肝脏毒等作用。给大鼠注入25µg 耐热性溶血毒素,经lmin即可致死
2、临床表现 耐热性溶血毒素除有溶血作用外,还有细胞 毒、心脏毒、肝脏毒等作用。给大鼠注入25µg 耐热性溶血毒素,经lmin即可致死
3、来源和传播途径 副溶血性弧菌是分布极广的海洋细菌。在沿 海地区的夏秋季节,常因食用大量被此菌污染的 海产品,引起爆发性食物中毒。在非沿海地区, 食用此菌污染的腌菜、腌鱼、腌肉等也常有中毒 事件发生。我国华东地区沿岸海水的副溶血弧菌 检出率为57.4%一66.5%,海产鱼虾的平均 带菌率为45.6%~48.7%,夏季可高达90%以 上
3、来源和传播途径 副溶血性弧菌是分布极广的海洋细菌。在沿 海地区的夏秋季节,常因食用大量被此菌污染的 海产品,引起爆发性食物中毒。在非沿海地区, 食用此菌污染的腌菜、腌鱼、腌肉等也常有中毒 事件发生。我国华东地区沿岸海水的副溶血弧菌 检出率为57.4%一66.5%,海产鱼虾的平均 带菌率为45.6%~48.7%,夏季可高达90%以 上
五、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肉毒梭菌是革兰氏阳性的产芽 孢细菌,其芽孢卵圆形,位于菌体 的次极端或中央,芽孢大于菌体的 横径,所以生芽孢的细菌呈现梭状。 有鞭毛、能运动、无荚膜。适宜的 生长温度为35℃左右,属中温性。 为专性厌氧菌,必须在严格缺氧的 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在中性或弱 碱性的基质中生长良好。其繁殖体 对热的抵抗力与其他不产生芽孢的 细菌相似,易于杀灭。但其芽孢耐 热,一般煮沸需经l一6h,或121℃ 高压蒸汽,经4~10min才能杀死
五、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肉毒梭菌是革兰氏阳性的产芽 孢细菌,其芽孢卵圆形,位于菌体 的次极端或中央,芽孢大于菌体的 横径,所以生芽孢的细菌呈现梭状。 有鞭毛、能运动、无荚膜。适宜的 生长温度为35℃左右,属中温性。 为专性厌氧菌,必须在严格缺氧的 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在中性或弱 碱性的基质中生长良好。其繁殖体 对热的抵抗力与其他不产生芽孢的 细菌相似,易于杀灭。但其芽孢耐 热,一般煮沸需经l一6h,或121℃ 高压蒸汽,经4~10min才能杀死
肉毒梭菌产生的毒素叫肉毒毒素。其菌的型别是根 据毒素抗原特异性决定和命名的。就当前已知并经确证 的,肉毒毒素有8个型别:即A、B、C1、C2、D、E、F、 G,但也存在着型间的交叉现象,如C1型菌除产生C1毒 素外可能还产生少量C2及D两型毒素;D型菌可产生少 量Cl毒素等。肉毒毒素对热的抵抗力较低,80℃、 20min或100℃、5min, 即可破坏其毒性。但就目前已 知的毒素中,肉毒毒素是毒性最强的一种,对人的致死 量为10—9mg/kg体重。其毒力比氰化钾大一万倍
肉毒梭菌产生的毒素叫肉毒毒素。其菌的型别是根 据毒素抗原特异性决定和命名的。就当前已知并经确证 的,肉毒毒素有8个型别:即A、B、C1、C2、D、E、F、 G,但也存在着型间的交叉现象,如C1型菌除产生C1毒 素外可能还产生少量C2及D两型毒素;D型菌可产生少 量Cl毒素等。肉毒毒素对热的抵抗力较低,80℃、 20min或100℃、5min, 即可破坏其毒性。但就目前已 知的毒素中,肉毒毒素是毒性最强的一种,对人的致死 量为10—9mg/kg体重。其毒力比氰化钾大一万倍
肉毒梭菌中毒属于毒素型中毒。其毒素与神经有较强 亲和力,毒素能阻止乙酰碱的释放,导致肌肉麻痹和神经 功能不全。大约在进食污染毒素的食物24h以内发生中毒 症状,也有两三天后才发生的,这主要与进食毒素的量有 关。症状中现初期是胃肠病,随后出现全身无力,头晕, 视力模糊,瞳孔放大,吞咽困难,言语障碍,最后因呼吸 困难,呼吸麻痹而导致死亡。死亡率可达30%一50%,该 菌引起中毒在食物中毒中所占比例不大,但症状较重,死 亡率较高。病程能耐过10d者,一般可以存活,但恢复较 慢
肉毒梭菌中毒属于毒素型中毒。其毒素与神经有较强 亲和力,毒素能阻止乙酰碱的释放,导致肌肉麻痹和神经 功能不全。大约在进食污染毒素的食物24h以内发生中毒 症状,也有两三天后才发生的,这主要与进食毒素的量有 关。症状中现初期是胃肠病,随后出现全身无力,头晕, 视力模糊,瞳孔放大,吞咽困难,言语障碍,最后因呼吸 困难,呼吸麻痹而导致死亡。死亡率可达30%一50%,该 菌引起中毒在食物中毒中所占比例不大,但症状较重,死 亡率较高。病程能耐过10d者,一般可以存活,但恢复较 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