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 2010—201l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 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 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 政策,采取科举取土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 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 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 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 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 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土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 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孑孙就更不在话下, 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 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 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 2010—2011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答题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 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 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 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 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 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 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 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 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 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 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 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 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
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 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 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 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 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 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 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 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土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 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 《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 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 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 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 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1.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汉朝家庭教育在内容上以经学为主,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 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 C.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 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D.魏晋南北朝时期“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 造成家庭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 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三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 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
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 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 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 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 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 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 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 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 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 《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 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 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 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 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1.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汉朝家庭教育在内容上以经学为主,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 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 C.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 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D.魏晋南北朝时期“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 造成家庭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 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三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 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
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朝经艺之所以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 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 输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 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 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少爱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 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乃步担入昊兴余 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 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 自供。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后人识文,不复贱酬。食有余谷,辄恤穷匮。人有臻遗, 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日 “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闻者皆嗟叹之。猎者时往寄宿,文夜 为担水而无倦色。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而携与俱归。飏以文山行或须皮衣,赠以韦裣 褶一具,文不纳,辞归山中。飏追遣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无言,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 不服用 王导闻其名,遺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至,导置之西园,园中果木成 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囯文焉。于是朝土成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温峤尝问文 曰:"“人皆有六亲相娱,先生弃之何乐?”文日:“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归无路,是以 来也。”又问日:“饥而思食,壮而思室。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乎?″文日:“情倩由忆生 不忆故无情。”又问日:“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曰 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又问日:“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
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朝经艺之所以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 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 输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 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 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少爱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 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 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 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 自供。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后人识文,不复贱酬。食有余谷,辄恤穷匮。人有臻遗, 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曰: “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闻者皆嗟叹之。猎者时往寄宿,文夜 为担水而无倦色。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而携与俱归。飏以文山行或须皮衣,赠以韦袴 褶一具,文不纳,辞归山中。飏追遣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无言,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 不服用。 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至,导置之西园,园中果木成 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于是朝士成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温峤尝问文 曰:“人皆有六亲相娱,先生弃之何乐?”文曰:“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归无路,是以 来也。”又问曰:“饥而思食,壮而思室。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乎?”文曰:“情由忆生, 不忆故无情。”又问曰:“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曰: “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又问曰:“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
文曰:“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又问曰:“苟世不宁,身不得安。今将用先生以济 时,若何?”文曰:“山草之人,安能佐世!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文瞪眸 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 结庐舍于山中。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 (选自《晋书卷九十四隐逸》)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 贸:购买 B.食有余谷,辄恤穷匮 恤:救济 C.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 逆:违背,拂人意。 D.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 :拜访 5.以下各组句子,表明郭文“爱山水,尚自然”的一组是 ①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 ②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 ③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 ④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⑤山草之人,安能佐世 ⑥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②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文自幼喜欢游山玩水,到山林中去游玩,10多天也不回家。后来父母死了,他守 孝完了以后,也不想成家立业,干脆离别家乡,到名山大川游历。 B.郭文搭建简陋的草棚作为栖身之所,当时山中猛兽肆虐,而郭文独宿山中十余年竟 安然无恙。打猎的人经常到他那儿寄宿,并在夜里为他挑水,毫无厌倦之色。 C.王导听说郭文的名声大,派人请他出山。郭文不肯坐船乘车,自己挑了担子徒步行 走。朝中官员都来看望郭文,郭文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视若无人 D.郭文在王导的园子里住了七年,一直不曾出园。有一天他提出要求回归山林,王导 不答应。后来郭文寻了个机会逃出,欲继续过与猛兽为友的日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5分) (2)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5分)
文曰:“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又问曰:“苟世不宁,身不得安。今将用先生以济 时,若何?”文曰:“山草之人,安能佐世!”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文瞪眸 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 结庐舍于山中。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 机。 (选自《晋书卷九十四 隐逸》)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 贸:购买 B.食有余谷,辄恤.穷匮 恤:救济 C.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 逆:违背,拂人意。 D.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 造:拜访 5.以下各组句子,表明郭文“爱山水,尚自然”的一组是 ( ) ①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 ②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 ③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 ④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⑤山草之人,安能佐世 ⑥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②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郭文自幼喜欢游山玩水,到山林中去游玩,10 多天也不回家。后来父母死了,他守 孝完了以后,也不想成家立业,干脆离别家乡,到名山大川游历。 B.郭文搭建简陋的草棚作为栖身之所,当时山中猛兽肆虐,而郭文独宿山中十余年竟 安然无恙。打猎的人经常到他那儿寄宿,并在夜里为他挑水,毫无厌倦之色。 C.王导听说郭文的名声大,派人请他出山。郭文不肯坐船乘车,自己挑了担子徒步行 走。朝中官员都来看望郭文,郭文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视若无人。 D.郭文在王导的园子里住了七年,一直不曾出园。有一天他提出要求回归山林,王导 不答应。后来郭文寻了个机会逃出,欲继续过与猛兽为友的日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5 分) _______ (2)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定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 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 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8.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不宜异同。(《出师表》) (2) ,靡有朝矣。(《氓》) (3)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4)吾师道也, ?(《师说》 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唯昭质其犹未亏。(《离骚》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人淡如菊”的华裔女建筑师 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 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授勋。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 誉。她——就是林璎。 林璎印象:出自名门却人淡如菊 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似乎毎当述说她的背景时,都要提起那个显赫的 林氏家族,以及她从未谋面的姑母、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定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 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 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8.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 9.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不宜异同。(《出师表》) (2) ,靡有朝矣。(《氓》) (3)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4)吾师道也, ?(《师说》) (5) ,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6) ,唯昭质其犹未亏。(《离骚》)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人淡如菊”的华裔女建筑师 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 2009 年度美国国家 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授勋。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 誉。她——就是林璎。 林璎印象:出自名门却人淡如菊 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似乎每当述说她的背景时,都要提起那个显赫的 林氏家族,以及她从未谋面的姑母、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