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姓名代码、考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 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性格即命运”,这是舶来品。人的性格如何,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但命 运并不全然与性格相关。环境、条件、际遇有时比性格更能影响和决定人的命运。 但一个人的性格对于人际环境、事业成败确实拥有不可小觑的强大影响力。 性格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特色,是个体生命区别于其他生命的一种标志。所以 真正的人生是一种性格人生。世界上没有元性格的人,也没有性格相同的人,只 有性格相近的人。就像树上的叶子,看似相同,其实不同。而性格的构成是人的 气质、习惯行为方式、语言态度方式、脾气秉性等特点的综合外在表现,它具有 相对的稳定性。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可能太绝对了,但只有在一个人身上 相对稳定的那些东西才被称为性格。这“性”字有本性、习性的含义;而这“格 字既有品格也有定格的含义。因而,性格既反映人的本质的一个方面,又不与人 的品质完全一致。比如有的人性格上看似温柔,但骨子里却很阴毒苛刻;有的人 性格上看似暴戾,但心地却非常善良。性格是一种外在的表面的东西,性格的好 坏本身,只是性格而已,并不能以此来判定一个人的品质优劣 因为性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外在性的特征,所以对人的影响有时比品质的真实 更大。人们在评价一个人时首先不是品质问题,而是看着你的感觉舒不舒服。更 有许多交际是一次性的、短时期的,而人的品质的表露需要时间.所以,语言方 式、态度、处事方式、个人习惯、喜恶等感情的表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人 对你的第一印象。即使在长期的人际生活中,性格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性格的人际影响力大体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性格的魅力。人的性格的人际魅力不在于相同,而在于不同。最有魅力的性格绝 不是那种伪装、粉饰、压抑后的“标准”性格。一种真实的不掩饰的只属于你的, 而不似他人的性格往往更能获得人际的引力。但这种人虽适合做朋友、当英雄, 却很难成为领袖。 性格的亲和力。“世俗标准”的性格尽管不具有个人魅力,但对大众具有亲和力。 虽然这种人可能没人会成为他的朋友,他也永远不会是英雄,但却适合做领导 因为他会让人们觉得很舒服,至于他心里怎么想,人们倒不过多计较苛求。 性格的破坏力。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处处不合时宜地显示自己,或者挖苦、打击、 讽刺他人,无论对人际、对群体都有极大的破坏力,这种人只能是“孤家寡人”。 这种人既不可做朋友,也不能当领导,也不会成为好下属。 好在性格远非本质,性格也是会改变的。但应该改变的只是那令人不舒服的部分 而没有必要连同那份真实也抛掉,那就失去了自我。 (摘编自周殿富《你是老榆木,我便伐你做门槛》) 1.下列关于“性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辽宁省 2016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 150 分 总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姓名代码、考号、考试科目用 2B 铅笔 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性格即命运”,这是舶来品。人的性格如何,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但命 运并不全然与性格相关。环境、条件、际遇有时比性格更能影响和决定人的命运。 但一个人的性格对于人际环境、事业成败确实拥有不可小觑的强大影响力。 性格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特色,是个体生命区别于其他生命的一种标志。所以 真正的人生是一种性格人生。世界上没有元性格的人,也没有性格相同的人,只 有性格相近的人。就像树上的叶子,看似相同,其实不同。而性格的构成是人的 气质、习惯行为方式、语言态度方式、脾气秉性等特点的综合外在表现,它具有 相对的稳定性。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可能太绝对了,但只有在一个人身上 相对稳定的那些东西才被称为性格。这“性”字有本性、习性的含义;而这“格” 字既有品格也有定格的含义。因而,性格既反映人的本质的一个方面,又不与人 的品质完全一致。比如有的人性格上看似温柔,但骨子里却很阴毒苛刻;有的人 性格上看似暴戾,但心地却非常善良。性格是一种外在的表面的东西,性格的好 坏本身,只是性格而已,并不能以此来判定一个人的品质优劣。 因为性格具有相 对稳定性、外在性的特征,所以对人的影响有时比品质的真实 更大。人们在评价一个人时首先不是品质问题,而是看着你的感觉舒不舒服。更 有许多交际是一次性的、短时期的,而人的品质的表露需要时间.所以,语言方 式、态度、处事方式、个人习惯、喜恶等感情的表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人 对你的第一印象。即使在长期的人际生活中,性格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性格的人际影响力大体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性格的魅力。人的性格的人际魅力不在于相同,而在于不同。最有魅力的性格绝 不是那种伪装、粉饰、压抑后的“标准”性格。一种真实的不掩饰的只属于你的, 而不似他人的性格往往更能获得人际的引力。但这种人虽适合做朋友、当英雄, 却很难成为领袖。 性格的亲和力。“世俗标准”的性格尽管不具有个人魅力,但对大众具有亲和力。 虽然这种人可能没人会成为他的朋友,他也永远不会是英雄,但却适合做领导。 因为他会让人们觉得很舒服,至于他心里怎么想,人们倒不过多计较苛求。 性格的破坏力。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处处不合时宜地显示自己,或者挖苦、打击、 讽刺他人,无论对人际、对群体都有极大的破坏力,这种人只能是“孤家寡人”。 这种人既不可做朋友,也不能当领导,也不会成为好下属。 好在性格远非本质,性格也是会改变的。但应该改变的只是那令人不舒服的部分, 而没有必要连同那份真实也抛掉,那就失去了自我。 (摘编自周殿富《你是老榆木,我便伐你做门槛》) 1.下列关于“性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性格即命运”是从国外传入的意识,但作者认为性格未必决定人的命运, 环境、条件、际遇有时比性格更能影响和决定人的命运。 B.性格在本质上是个体生命区别于其他生命的一种标志,世界上没有性格相同 的人,就像世上本无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 C.一个人的性格是相对稳定的,因为它的构成是这个人的气质、习惯行为方式 语言态度方式、脾气秉性等特点的综合外在表现 D.性格既指人的本性,也指人的品质,作为一种外在的表面的东西,性格的好 坏是不能用来判定一个人的品质优劣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性格对人的影响比品质的真实更大,因为人们在评价他人时,更看重语言方 式、态度、处事方式等给人的感觉。 B.因为人的品质的表露需要时间,在短期的人际交往中,个人的性格在很大程 度上决定了他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C.性格的人际魅力在于与众不同。最有魅力的性格不是伪装、压抑后的“标准” 性格,而是真实的有个人特色的性格。 D.“世俗标准”的性格虽然没有个人魅力,却具有大众亲和力。有这种性格的 人更适合做领导,而不是英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初次见而还是在长期交往的人际生活中,性格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而也就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 B.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张扬自我,或者不惜手段伤 害他人,这些都是性格的破坏力的表现。 C.魅力性格、亲和力性格、破坏力性格都给人的生活带来诸多影响,这些同时 也决定了人在社会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 D.人不能为他人而失去真实的自我,但改变自己性格中让人不舒服的部分,是 可以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的。 【答案】 2. DAc 【解析 1.选项D“性格既指人的本性,也指人的品质”错误;性格的“性”字有本性、 习性的含义;“格”字既有品格也有定格的含义。 2.选项A混淆范围,性格对人的影响有时比品质更大。 3.选项C无中生有,“决定人的地位”原文没有体现,应是人们适合的社会角 色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论述类 【难度系数】3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 “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 文襄以仪同开府,引为刑狱参军,每加勉劳。并州尝有强盗,长流参军推其事
A.“性格即命运”是从国外传入的意识,但作者认为性格未必决定人的命运, 环境、条件、际遇有时比性格更能影响和决定人的命运。 B.性格在本质上是个体生命区别于其他生命的一种标志,世界上没有性格相同 的人,就像世上本无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 C.一个人的性格是相对稳定的,因为它的构成是这个人的气质、习惯行为方式、 语言态度方式、脾气秉性等特点的综合外在表现。 D.性格既指人的本性,也指人的品质,作为一种外在的表面的东西,性格的好 坏是不能用来判定一个人的品质优劣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性格对人的影响比品质的真实更大,因为人们在评价他人时,更看重语言方 式、态度、处事方式等给人的感觉。 B.因为人的品质的表露需要时间,在短期的人际交往中,个人的性格在很大程 度上决定了他 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C.性格的人际魅力在于与众不同。最有魅力的性格不是伪装、压抑后的“标 准” 性格,而是真实的有个人特色的性格。 D.“世俗标准”的性格虽然没有个人魅力,却具有大众亲和力。有这种性格的 人更适合做领导,而不是英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无论是初次见而还是在长期交往的人际生活中,性格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而也就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 B.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张扬自我,或者不惜手段伤 害他人,这些都是性格的破坏力的表现。 C.魅力性格、亲和力性格、破坏力性格都给人的生活带来诸多影响,这些同时 也决定了人在社会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 D.人不能为他人而失去真实的自我,但改变自己性格中让人不舒服的部分,是 可以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的。 【答案】 1. D 2. A 3. C 【解析】 1.选项 D“性格既指人的本性,也指人的品质”错误;性格的“性”字有本性、 习性的含义;“格”字既有品格也有定格的含义。 2. 选项 A 混淆范围,性格对人的影响有时比品质更大。 3. 选项 C 无中生有,“决定人的地位”原文没有体现,应是人们适合的社会角 色。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论述类 【难度系数】3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 “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 文襄以仪同开府,引为刑狱参军,每加勉劳。并州尝有强盗,长流参军推其事
所疑贼并已拷伏,唯不获盗赃。文襄付琼更令穷审,乃别推得元景融等十余人, 并获赃验。文襄大笑,语前妄引贼者曰:“尔辈若不遇我好参军,几致枉死。” 除南清河太守,其郡多盜,及琼至,民吏肃然,奸盜止息。零县民魏双成失牛, 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 盗者。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 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郡中旧贼一百余人, 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知。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 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 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 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有百姓乙普明兄弟争 田,积年不断,各相援引,乃至百人,琼召普明兄弟对众人谕之曰:“天下难得 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地,失兄弟心,如何?”因而下泪,众人莫不洒泣, 普明弟兄叩头乞外更思,分异十年,遂还同住。禁断淫祠,婚姻丧葬皆令俭而中 礼。又蚕月预下绵绢度样于部内,其兵赋次第并立明式,至于调役,事必先办, 郡县长吏常无十杖稽失。当时州郡无不遣人至境,访其政术。天保中,郡界大水 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 复欲推其货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 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在郡六年,人庶怀 之。遭忧解职,故人赠遗,一无所受。 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琼推察务在公平,得雪 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迁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 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 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曰:“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昂大惭。京师 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 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后为大理卿而齐亡,仕 周为博陵太守。 (节选自《北齐书·苏琼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署为府长流参军署:部署 B.禁断淫祠淫:过分,过度 C.乃别推得元景融等十余人推:推求,推断 D.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出息:放高利贷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吏民对苏琼的信服的一组是()(3分) ①民吏肃然,奸盗止息②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 ③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④当时州郡无不遣人至境,访其政术 ⑤寺署台案,始自于琼⑥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②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琼对事情有独到的见解,办案细致用心。对于为官一事,幼时的苏琼就有 其独到的见解,并由此踏入仕途。为官之后,为寻得真正的罪犯,能秘密巡视私 访 B.苏琼为政有方,成为一时典范。苏琼在治盗、安民、约束官吏、设立制度方 面颇有成效,他的做法不仅使民众信服,也使得其它州郡前来学习
所疑贼并已拷伏,唯不获盗赃。文襄付琼更令穷审,乃别推得元景融等十余人, 并获赃验。文襄大笑,语前妄引贼者曰:“尔辈若不遇我好参军,几致枉死。” 除南清河太守,其郡多盗,及琼至,民吏肃然,奸盗止息。零县民魏双成失牛, 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 盗者。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 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郡中旧贼一百余人, 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知。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 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 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 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有百姓乙普明兄弟争 田,积年不断,各相援引,乃至百人,琼召普明兄弟对众人谕之曰:“天下难得 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地,失兄弟心,如何?”因而下泪,众人莫不洒泣, 普明弟兄叩头乞外更思,分异十年,遂还同住。禁断淫祠,婚姻丧葬皆令俭而中 礼。又蚕月预下绵绢度样于部内,其兵赋次第并立明式,至于调役,事必先办, 郡县长吏常无十杖稽失。当时州郡无不遣人至境,访其政术。天保中,郡界大水, 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 复欲推其货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 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在郡六年,人庶怀 之。遭忧解职,故人赠遗,一无所受。 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琼推察务在公平,得雪 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迁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 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 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曰:“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昂大惭。京师 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 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后为大理卿而齐亡,仕 周为博陵太守。 (节选自《北齐书·苏琼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署为府长流参军 署:部署 B. 禁断淫祠 淫:过分,过度 C. 乃别推得元景融等十余人 推:推求,推断 D. 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 出息:放高利贷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吏民对苏琼的信服的一组是( )(3 分) ①民吏肃然,奸盗止息 ②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 ③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 ④当时州郡无不遣人至境,访其政术 ⑤寺署台案,始自于琼 ⑥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A.①③④⑤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④⑥ D. ②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苏琼对事情有独到的见解,办案细致用心。对于为官一事,幼时的苏琼就有 其独到的见解,并由此踏入仕途。为官之后,为寻得真正的罪犯,能秘密巡视私 访。 B.苏琼为政有方,成为一时典范。苏琼在治盗、安民、约束官吏、设立制度方 面颇有成效,他的做法不仅使民众信服,也使得其它州郡前来学习
C.苏琼清廉谨慎,审察案件务在公平。他从不接收私人信件,也不受人馈赠。 他审案追求公正,解救了很多含冤的百姓,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 D.苏琼有着真性情,能一心为民,有担当。在解决乙普明兄弟的纷争时,他动 情泪下;在帮助百姓渡过饥荒时,他宁愿牺牲自身:在别人为其点明仕途经济时, 他能正色反驳;在面对不合理的制度时,他能尽力申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 何所怨乎?”(5分) (2)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5分 【答案】 4.A 6.C 7.(1)郡中的僚佐对苏琼说:“虽然是怜惜这些饥民,但恐怕这样作会连累府 君您。”苏琼说:“我一人获罪,将能救活一千户人家,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矜、饥馁、活各1分,句意2分) (2)以前的制度以淮河为禁区,不允许商贩随意渡河。淮南地区遭灾,苏琼上 表请求允许到淮北去买粮。(听、俭、籴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4.署:委任。 5.③说的是苏琼在见道硏时的态度⑤是说由廷尉寺来复査御台的案件,是从苏 琼开始的。这两句不属于吏民对苏琼的信服。 6.C项说“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不正确,这些人是被冤枉的,不是反 叛之人,不应被称为“谋逆者” 7.准确翻译文言句子时,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 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 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本题要关注: (1)矜:怜惜。饥馁:饥饿之意,这里活用为名词,饥民。活:使动用法,使…… 活,救活。何所怨: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句。(2)听:听任,允许。俭: 歉收。籴:买入。启:上表。启听淮北取籴:在淮北前省略了动词“到”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 【难度系数】4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一9题。(11分) 乱后 辛愿 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 困鼠呜虚壁,饥鸟啄废田。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释】①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②虚壁:空荡荡的四壁。 8.这首诗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喜一一悲一—愤”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全诗, 对诗人这一感情发展线索进行简要的解说。(6分) 【答案】 8.(5分)运用对比(答反衬、映衬亦可)的手法(1分)。平原荒草遍地,寂 寥无声,而村落升起炊烟,又见生机。“宿荒草”与“动新烟”对仗工整,“荒
C.苏琼清廉谨慎,审察案件务在公平。他从不接收私人信件,也不受人馈赠。 他审案追求公正,解救了很多含冤的百姓,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 D.苏琼有着真性情,能一心为民,有担当。在解决乙普明兄弟的纷争时,他动 情泪下;在帮助百姓渡过饥荒时,他宁愿牺牲自身;在别人为其点明仕途经济时, 他能正色反驳;在面对不合理的制度时,他能尽力申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 何所怨乎?”(5 分) (2)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5 分) 【答案】 4. A 5. C 6. C 7.(1)郡中的僚佐对苏琼说:“虽然是怜惜这些饥民,但恐怕这样作会连累府 君您。”苏琼说:“我一人获罪,将能救活一千户人家,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矜、饥馁、活各 1 分,句意 2 分) (2)以前的制度以淮河为禁区,不允许商贩随意渡河。淮南地区遭灾,苏琼上 表请求允许到淮北去买粮。(听、俭、籴各 1 分,句意 2 分) 【解析】 4. 署:委任。 5. ③说的是苏琼在见道研时的态度 ⑤是说由廷尉寺来复查御台的案件,是从苏 琼开始的。这两句不属于吏民对苏琼的信服。 6. C 项说“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不正确,这些人是被冤枉的,不是反 叛之人,不应被称为“谋逆者”。 7.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时,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 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 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本题要关注: (1)矜:怜惜。饥馁:饥饿之意,这里活用为名词,饥民。活:使动用法,使…… 活,救活。何所怨: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句。(2)听:听任,允许。俭: 歉收。籴:买入。启:上表。启听淮北取籴:在淮北前省略了动词“到”。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 【难度系数】 4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 一 9 题。(11 分) 乱 后 辛 愿 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 困鼠呜虚壁,饥鸟啄废田。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释】①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②虚壁:空荡荡的四壁。 8.这首诗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9.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喜——悲——愤”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全诗, 对诗人这一感情发展线索进行简要的解说。(6 分) 【答案】 8.(5 分)运用对比(答反衬、映衬亦可)的手法(1 分)。平原荒草遍地,寂 寥无声,而村落升起炊烟,又见生机。“宿荒草”与“动新烟”对仗工整,“荒
与“新”对比鲜明,反差强烈(2分)。作用:突出战乱后村落初见人烟的生机, 在巨大的反差中表现诗人对战乱后生机复苏的欣慰和对战乱的憎恶之情(2分)。 (共5分,意思基本相符即可) 9.(6分)①开头两句写乱兵已去,回到久别的家园,大雪初晴,花儿绽放, 村落又见炊烟,此景令人“喜”;②第三联从侧面描写乱后食尽粮绝的惨状:空 荡的四壁老鼠饿得乱叫,荒芜的田野乌鸦拼命乱啄,鸟兽如此,人何以堪?此景 令人“悲”;③结尾两句写劫后余生的人们刚刚返家,催征苛税的官吏已接踵而 至。此景令人“愤” 【解析】 8.第二联从视觉的角度描写战后的的荒芜,由远及近。既写出满眼荒芜,又透着 种心情。“宿”与“新”对比强烈,前者感叹荒芜,而后者尽管村墟寥落破败 不堪,但袅袅炊烟升起,似乎看到一点生机 9.首联,“兵去人归”直接点题,表明士兵们已经撤离,老百姓从颠沛流离回到 熟悉而陌生的家中,战乱已经结束,心情格外高兴。“花开雪霁天”在战乱结束 之后,看到天边的花儿盛开、看到大雪停了,天放晴了,心情十分高兴。颔联从 视觉的角度描写战后的的荒芜,由远及近。“宿”与“新”对比强烈,前者感叹 荒芜,而后者尽管村墟寥落破败不堪,但袅袅炊烟升起,似乎看到一点生机 颈联从听觉的角度再写战乱带给来的祸害,即使卑微的田鼠、乌鸦也饥肠辘辘, 让人切实感觉到田鼠和乌鸦的饥饿哀鸣之声,不由的悲从中来。 尾联,一个“似”字让人充满联想,“人语乱”描写出一幅人声鼎沸、群情激昂 之图,让人生疑;结果每个人都愤慨不堪,因为“县吏已催钱”。战争的创伤还 没有得到丝毫的平复,新的捐税又来了 【知识点】诗歌鉴赏->诗 【难度系数】4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乞人不屑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2)角声满天秋色里,。 (3)_,都护在燕然 (4)_,,引喻失义 【答案】(1)蹴尔而与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2)塞上燕脂凝夜紫(3)萧 关逢候骑(4)恢宏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解析】名句默写注意:(一)要突破难写字如“蹴”。(二)要注意音似字如 候”和“侯 三)要注意通假字如“辩”通“辨”。(四)要留心语句顺序, 上下句之间的关系和顺序。(五)要注意语句出处,如本题《鱼我所欲也》《雁门 太守行》《使至塞上》《出师表》。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 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知识点】名句默写->诗 【难度系数】1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与“新”对比鲜明,反差强烈(2 分)。作用:突出战乱后村落初见人烟的生机, 在巨大的反差中表现诗人对战乱后生机复苏的欣慰和对战乱的憎恶之情(2 分)。 (共 5 分,意思基本相符即可) 9.(6 分)①开头两句写乱兵已去,回到久别的家园,大雪初晴,花儿绽放, 村落又见炊烟,此景令人“喜”;②第三联从侧面描写乱后食尽粮绝的惨状:空 荡的四壁老鼠饿得乱叫,荒芜的田野乌鸦拼命乱啄,鸟兽如此,人何以堪?此景 令人“悲”;③结尾两句写劫后余生的人们刚刚返家,催征苛税的官吏已接踵而 至。此景令人“愤”。 【解析】 8.第二联从视觉的角度描写战后的的荒芜,由远及近。既写出满眼荒芜,又透着 一种心情。“宿”与“新”对比强烈,前者感叹荒芜,而后者尽管村墟寥落破败 不堪,但袅袅炊烟升起,似乎看到一点生机。 9.首联,“兵去人归”直接点题,表明士兵们已经撤离,老百姓从颠沛流离回到 熟悉而陌生的家中,战乱已经结束,心情格外高兴。“花开雪霁天”在战乱结束 之后,看到天边的花儿盛开、看到大雪停了,天放晴了,心情十分高兴。颔联从 视觉的角度描写战后的的荒芜,由远及近。“宿”与“新”对比强烈,前者感叹 荒芜,而后者尽管村墟寥落破败不堪,但袅袅炊烟升起,似乎看到一点生机。 颈联从听觉的角度再写战乱带给来的祸害,即使卑微的田鼠、乌鸦也饥肠辘辘, 让人切实感觉到田鼠和乌鸦的饥饿哀鸣之声,不由的悲从中来。 尾联,一个“似”字让人充满联想,“人语乱”描写出一幅人声鼎沸、群情激昂 之图,让人生疑;结果每个人都愤慨不堪,因为“县吏已催钱”。战争的创伤还 没有得到丝毫的平复,新的捐税又来了。 【知识点】诗歌鉴赏->诗 【难度系数】4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乞人不屑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2)角声满天秋色里, 。 (3) ,都护在燕然。 (4) , ,引喻失义。 【答案】(1)蹴尔而与之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2)塞上燕脂凝夜紫(3)萧 关逢候骑(4)恢宏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 【解析】名句默写注意: (一)要突破难写字如“蹴”。(二)要注意音似字如 “候”和“侯”。(三)要注意通假字如“辩”通“辨”。(四)要留心语句顺序, 上下句之间的关系和顺序。(五)要注意语句出处,如本题《鱼我所欲也》《雁门 太守行》《使至塞上》《出师表》。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 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知识点】名句默写->诗 【难度系数】1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