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四校协作体2012届高三摸底测试(零诊)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 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涵盖了纵向及横向两个运动过程。纵向运动过程是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 性生成、历时性演进的过程,横向运动过程是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开放性对话 共时性交融的过程,所谓跨文化也就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形成的,跨文化包括互联 文化与贯通文化两方面 跨文化与全球化相对应,五联文化与国际化相对应,贯通文化与世界化相对应。 当我们将全球化理解为国际化,亦即民族国家之阃的互动时,各种文化所构成的 国际文化体系,就叫互联文化:当我们将全球化理解为世界化,亦即超越民族国 家的整合时,各种文化所构成的世界文化体系,就叫贯通文化。 互联文化肇始于美国,贯通文化发端于欧洲。这两种概念在本质上都可视为全球 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共同体客观实在的交往关系在学理上的“投射”或“理论抽 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例如美国,确实存在着大量的“互联文 化”现象,其文化体系往往被定义为一种“熔炉”,即一种由多元文化混合而成 的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圈和亚文化圈保特着相互之同的交流和联系,但却始终 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遍的“共同文化”,就“贯通文化”来讲,最为明显的是 “奥林匹克精神”,即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中形成并体现了具有普遍 性和共同性的文化精神,如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等。 概略地说,五联文化强调文化的特殊性,是一种基于“特殊主义”的维护现有国 际文化秩序的文化理念。这一文化理念蕴涵了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努 力在不同文化问寻求互动,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则始终区分文化的“中心”和 “外围”,强调“中心”与“外围”的对立。欧洲文化尤其是欧盟的文化理念是 前一方面的表现,美国文化特别是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连后一方面的表现。相反 的,贯通文化强调文化的普遍性,是一种基于“普遍主义”的超越现有国际文化
辽宁省丹东市四校协作体 2012 届高三摸底测试(零诊)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 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化涵盖了纵向及横向两个运动过程。纵向运动过程是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 性生成、历时性演进的过程,横向运动过程是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开放性对话、 共时性交融的过程,所谓跨文化也就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形成的,跨文化包括互联 文化与贯通文化两方面。 跨文化与全球化相对应,五联文化与国际化相对应,贯通文化与世界化相对应。 当我们将全球化理解为国际化,亦即民族国家之阃的互动时,各种文化所构成的 国际文化体系,就叫互联文化;当我们将全球化理解为世界化,亦即超越民族国 家的整合时,各种文化所构成的世界文化体系,就叫贯通文化。 互联文化肇始于美国,贯通文化发端于欧洲。这两种概念在本质上都可视为全球 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共同体客观实在的交往关系在学理上的“投射”或“理论抽 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例如美国,确实存在着大量的“互联文 化”现象,其文化体系往往被定义为一种“熔炉”,即一种由多元文化混合而成 的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圈和亚文化圈保特着相互之同的交流和联系,但却始终 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遍的“共同文化”,就“贯通文化”来讲,最为明显的是 “奥林匹克精神”,即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中形成并体现了具有普遍 性和共同性的文化精神,如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等。 概略地说,五联文化强调文化的特殊性,是一种基于“特殊主义”的维护现有国 际文化秩序的文化理念。这一文化理念蕴涵了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努 力在不同文化问寻求互动,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则始终区分文化的“中心”和 “外围”,强调“中心”与“外围”的对立。欧洲文化尤其是欧盟的文化理念是 前一方面的表现,美国文化特别是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连后一方面的表现。相反 的,贯通文化强调文化的普遍性,是一种基于“普遍主义”的超越现有国际文化
秩序的文化理念。互联文化好比西餐的“拼盘式”风格,各种文化组合起来,你 还是你,我还是我,虽然多元,但并未真正形成一体;贯通文化好比中餐的“烹 调式”风格,各种文化调和起来,你便是我,我便是你,被此融会,真正形成了 多元而又一体的局面 在当夸全球格局中,互联文化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方案,而贯通文化则是纯粹理想 主义的方案,与互联文化相比,贯通文化建立在不同文化共同体的互惠基础上, 通过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的双边乃至多遗互动过程,既不丧失各个文化共同体的 特殊性,又能形成具有普遍性的共同文化观。这一过程并不强调达到某种最终结 果,而是注重各文化问的交往程序与方法。它是我们应对文化全球化的一种更合 适的战略选择。 (节选自程广云《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1.下列关于“互联文化”和“贯通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互联文化与贯通文化是跨文化的两个方面,前者与国际化相对应,是一种“国 际文化体系”,后者与世界化相对应,是一种“世界文化体系 B.互联文化和贯通文化本质上都可以看做是对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共同体之 间客观实在的交往关系的一种“理论抽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 C.互联文化肇始于美国,在美国文化体系中有大量的此类现象;而贯通文化发 端于欧洲,欧洲文化尤其是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其表现。 D.互联文化好比西餐的“拼盘式”风格,虽多元文化共存,但并未真正形成 体:贯通文化好比中餐的“烹调式”风格,各种文化彼此融会,真正形成了多元 而又一体的局面。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跨文化是在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性生成、历时性演进的纵向运动过程和 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开放性对话、共时性交融的横向运动过程中形成的。 B.全球化既可以理解为“国际化”,也可以理解为“世界化”。国际化是指民 族国家之间的互动,世界化是指超越民族国家的整合。 C.美国的文化体系是一种由多元文化混合而成的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圈和亚 文化圈保持着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但却始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遍的“共 同文化” D贯通文化中不同文化共同体在双边乃至多边互动过程中并不强调要达到互惠 的最终结果,而是注重各文化间的交往程序与方法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存的一项是
秩序的文化理念。互联文化好比西餐的“拼盘式”风格,各种文化组合起来,你 还是你,我还是我,虽然多元,但并未真正形成一体;贯通文化好比中餐的“烹 调式”风格,各种文化调和起来,你便是我,我便是你,被此融会,真正形成了 多元而又一体的局面。 在当夸全球格局中,互联文化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方案,而贯通文化则是纯粹理想 主义的方案,与互联文化相比,贯通文化建立在不同文化共同体的互惠基础上, 通过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的双边乃至多遗互动过程,既不丧失各个文化共同体的 特殊性,又能形成具有普遍性的共同文化观。这一过程并不强调达到某种最终结 果,而是注重各文化问的交往程序与方法。它是我们应对文化全球化的一种更合 适的战略选择。 (节选自程广云《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1.下列关于“互联文化”和“贯通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互联文化与贯通文化是跨文化的两个方面,前者与国际化相对应,是一种“国 际文化体系”,后者与世界化相对应,是一种“世界文化体系”。 B.互联文化和贯通文化本质上都可以看做是对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共同体之 间客观实在的交往关系的一种“理论抽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 C.互联文化肇始于美国,在美国文化体系中有大量的此类现象;而贯通文化发 端于欧洲,欧洲文化尤其是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其表现。 D.互联文化好比西餐的“拼盘式”风格,虽多元文化共存,但并未真正形成一 体;贯通文化好比中餐的“烹调式”风格,各种文化彼此融会,真正形成了多元 而又一体的局面。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跨文化是在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性生成、历时性演进的纵向运动过程和 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开放性对话、共时性交融的横向运动过程中形成的。 B.全球化既可以理解为“国际化”,也可以理解为“世界化”。国际化是指民 族国家之间的互动,世界化是指超越民族国家的整合。 C.美国的文化体系是一种由多元文化混合而成的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圈和亚 文化圈保持着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但却始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遍的“共 同文化”. D 贯通文化中不同文化共同体在双边乃至多边互动过程中并不强调要达到互惠 的最终结果,而是注重各文化间的交往程序与方法。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存的一项是
A.“奥林匹克精神”是贯通文化的一种典型体现,因为它是在多民族、多文化 的对话和交流中形成的,井体现了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文化精神。 B.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努力在不同文化间寻求互动,达成共识{这与始终区分文化 的“中心”和“外围”,强调“中心”与“外围”的对立的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 有所不同 C.互联文化强调文化的特殊性,其理念在于维护现有国际文化秩序;贯通文化 则强调文化的普遍性,其理念在于超越现有国际文化棼序。 D.互联文化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方案,贯通文化则是纯粹理想主义的方案,在当 今全球格局中根本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应该把互联文化作为应对文化全球化的战 略选择。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洪皓,字光弼,番易人。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宣和中,为秀州司录。 大水,民多失业,皓 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民坌集,皓恐其纷竞, 乃别以青白帜,涅其手以识之,令严而惠遍。浙淅东纲米过城下,皓白守邀留之, 守不可,皓曰:“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人感之切骨,号“洪佛子” 时谇遣使金国,张浚荐洪皓,皓至太原,留几一年,金遇使人礼日薄。及至云中, 粘罕迫其仕刘豫,皓曰:“万里衔命,不得奉两宫南归,恨力不能碟逆豫,忍事 之邪!留亦死,不即豫亦死,不愿偷生鼠狗问,愿就鼎镬无悔。”粘罕怒,将杀 之。帝一酋目止剑士,为之中跪请,得流冷山 冷山,地苦寒,陈王悟室聚浇地。悟堂敬皓,使教其八子。或二年不给食。盛夏 衣粗布,尝大雪薪尽,以马失然火煨面食之。或献取蜀策,悟室持问皓,皓力折 之。悟宣或答或默,忽发怒曰:“汝作和事官,而口硬如许,谓我不能杀汝耶? 皓曰:“自分当死,顾大国无受杀行为之名,愿投之水,以坠渊为名可也。”悟 室义之而止。后兀术杀悟室,党类株连者数千人,独皓以异论几死,故得免 绍兴十年,因谍者赵德,书机事数万言,藏故絮中,归达于帝。言:“顺昌之役 金人震惧夺愧,燕山珍宝尽徒以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王师丞还,自失机会, 今再举尚可。”未几,金主以生子大赦,许使人还乡,皓与张邵,失弁三人在遣 中 十三年七月,见于内殿,力求郡养母。帝曰:“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轼 不能过,岂可舍朕去邪!
A.“奥林匹克精神”是贯通文化的一种典型体现,因为它是在多民族、多文化 的对话和交流中形成的,井体现了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文化精神。 B.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努力在不同文化间寻求互动,达成共识{这与始终区分文化 的“中心”和“外围”,强调“中心”与“外围”的对立的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 有所不同。 C.互联文化强调文化的特殊性,其理念在于维护现有国际文化秩序;贯通文化 则强调文化的普遍性,其理念在于超越现有国际文化棼序。 D.互联文化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方案,贯通文化则是纯粹理想主义的方案,在当 今全球格局中根本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应该把互联文化作为应对文化全球化的战 略选择。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洪皓,字光弼,番易人。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宣和中,为秀州司录。 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民坌集,皓恐其纷竞, 乃别以青白帜,涅其手以识之,令严而惠遍。浙东纲米过城下,皓白守邀留之, 守不可,皓曰:“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人感之切骨,号“洪佛子”。 时谇遣使金国,张浚荐洪皓,皓至太原,留几一年,金遇使人礼日薄。及至云中, 粘罕迫其仕刘豫,皓曰:“万里衔命,不得奉两宫南归,恨力不能碟逆豫,忍事 之邪!留亦死,不即豫亦死,不愿偷生鼠狗问,愿就鼎镬无悔。”粘罕怒,将杀 之。帝一酋目止剑士,为之中跪请,得流冷山。 冷山,地苦寒,陈王悟室聚浇地。悟堂敬皓,使教其八子。或二年不给食。盛夏 衣粗布,尝大雪薪尽,以马失然火煨面食之。或献取蜀策,悟室持问皓,皓力折 之。悟宣或答或默,忽发怒曰:“汝作和事官,而口硬如许,谓我不能杀汝耶?” 皓曰:“自分当死,顾大国无受杀行为之名,愿投之水,以坠渊为名可也。”悟 室义之而止。后兀术杀悟室,党类株连者数千人,独皓以异论几死,故得免。 绍兴十年,因谍者赵德,书机事数万言,藏故絮中,归达于帝。言:“顺昌之役, 金人震惧夺愧,燕山珍宝尽徒以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王师丞还,自失机会, 今再举尚可。”未几,金主以生子大赦,许使人还乡,皓与张邵,失弁三人在遣 中。 十三年七月,见于内殿,力求郡养母。帝曰:“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轼 不能过,岂可舍朕去邪!
出知饶州。年六十八,卒。帝闻皓卒,嗟异之。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 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付梓。性急义,当艰危中不少变。范镇之孙祖 半为佣奴,皓言于金人而释之 (节选自《宋史·洪皓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皓白守邀留之 邀:邀请。 B.万里衔命 衔:接受 C.自分当死 分:料想 D.意欲捐燕以南弃之 捐:舍弃 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洪皓“有节操”、“急于义”的一组是 皓恐其纷兢,乃别以青白帜 ②浙东纲米过城下,皓白 守邀留之 B.①书机事数万言,藏故絮中,归达于帝②或献取蜀策,悟室持问皓,皓力折 之 C.①独皓以异论几死,故得免 王师丞还,自失机会 今再举尚可 D.①不愿偷生鼠狗间,愿就鼎镬无悔 ②范镇之孙祖平为佣奴,皓言于 金人而释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州发生水灾,灾民闻听赈济聚集而来,洪皓但心他们乱中争抢,就用青白 旗加以区分,在手上涂墨来标记,使赈灾有序有果。 B.洪皓出使金国,粘罕强迫他作刘豫的属官,洪皓慷慨陈词,表达了自己宁为 玉碎,不为瓦全的情怀,惹怒粘罕,差点被害, C.洪皓流放冷山,悟室拿取蜀的计策来谁问,遭到洪皓的驳斥。悟室突然发怒, 以死相胁迫,洪皓被迫无奈,决定投水自尽 D.绍兴十年,在间谍越德的帮助下,洪皓给宋朝皇帝捎去长信,洪皓在信中对 顺昌之战深表惋惜,希望朝廷再次出兵,收复失地。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出知饶州。年六十八,卒。帝闻皓卒,嗟异之。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 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付梓。性急义,当艰危中不少变。范镇之孙祖一 半为佣奴,皓言于金人而释之。 (节选自《宋史·洪皓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皓白守邀留之 邀:邀请。 B.万里衔命 衔:接受。 C.自分当死 分:料想 D.意欲捐燕以南弃之 捐:舍弃 5.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洪皓“有节操”、“急于义”的一组是 A.皓恐其纷兢,乃别以青白帜 ②浙东纲米过城下,皓白 守邀留之 B.①书机事数万言,藏故絮中,归达于帝 ②或献取蜀策,悟室持问皓,皓力折 之 C.①独皓以异论几死,故得免 ②王师丞还,自失机会, 今再举尚可 D.①不愿偷生鼠狗间,愿就鼎镬无悔 ②范镇之孙祖平为佣奴,皓言于 金人而释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州发生水灾,灾民闻听赈济聚集而来,洪皓但心他们乱中争抢,就用青白 旗加以区分,在手上涂墨来标记,使赈灾有序有果。 B.洪皓出使金国,粘罕强迫他作刘豫的属官,洪皓慷慨陈词,表达了自己宁为 玉碎,不为瓦全的情怀,惹怒粘罕,差点被害。 C.洪皓流放冷山,悟室拿取蜀的计策来谁问,遭到洪皓的驳斥。悟室突然发怒, 以死相胁迫,洪皓被迫无奈,决定投水自尽。 D.绍兴十年,在间谍越德的帮助下,洪皓给宋朝皇帝捎去长信,洪皓在信中对 顺昌之战深表惋惜,希望朝廷再次出兵,收复失地。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5分) (2)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付梓。(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宋城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咋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 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③双阙 空怅望,过维扬。 注:①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②馘(gu6): 割耳朵。③治安:贾谊曾给文帝上《治安策》。 8.从全词看,“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9.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 遥游》) (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李白 《蜀道难》)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5 分) (2)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付梓。(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8~9 题。 宋城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 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③双阙 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①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②馘(guó): 割耳朵。③治安:贾谊曾给文帝上《治安策》。 8.从全词看,“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9.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 6 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 遥游》) (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 《蜀道难》)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