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育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命题人:高一备课组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请将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隐私保护与法治文明 王歌雅 随着我国法学界对隐私权问题硏究的深入,有关隐私权理论的架构日趋成熟,并日益形成 严谨完备的体系:首先,隐私权的界定日益廓清。隐私权应界定为公民的私人信息、私人活 动、私人空间不被窥视、窃听、刺探、披露的一种独立的人格权。其次,隐私权的范围具体 明确。它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私人空间。私人信息,指与他人无关的个人资料。再次, 隐私权的救济措施完备具体。对隐私权予以救济,须把握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及相应的救 济措施。其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客观上实施了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给 他人造成了损害后果;侵权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救济措施包括停止侵害、恢复 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和支付精神赔偿金等。第四,隐私权的相关法益冲突 得到平衡。一是平衡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知情权,通常被界定为自然人有权知道他应当 知道的事情的权利。其具体内容包括知政权、社会知情权、个人信息的知情权、法定知情权 当知情权得到满足时,必然会触及他人的隐私权,即某一当事人所要实现的知情权的内容, 恰恰是另一当事人的隐私权所要保护的内容,从而形成权利的对撞。为协调权利冲突,将权 利的损害降至最低点,有必要在谨慎、公允的前提下,让隐私权作出让步,而使知情权得到 基本满足。而满足了知情权须以尊重和维护隐私权为前提。二是平衡隐私权与公开权的冲突 公开权,通常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姓名、肖像、角色的拥有、保护和进行商业利用的权利。 公开权实现得越充分,隐私权所保留的空间就越狭小。但公开权是否行使以及在何种范围内 行使,只能由权利主体自行决定,他人不得僭越:否则,便构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 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界定在民法典中,既是法治文明的体现,也是法制进步的 标志。其社会价值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凸现了对人格尊严的高度尊重。无论在社会领域,还 是私人空间,人格尊严的享有及不被侵犯均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法律通过保护隐私权来 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保障其内心安宁和精神愉快,体现了法治的人道主义和法律的人文关 怀。二是显现了人格权立法的稳步发展。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已属不争的事实。以 法律的形式将其明确规定,既完善和发展了我的民事立法,又使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实现了
东北育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命题人:高一备课组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注意:请将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隐私保护与法治文明 王歌雅 随着我国法学界对隐私权问题研究的深入,有关隐私权理论的架构日趋成熟,并日益形成 严谨完备的体系:首先,隐私权的界定日益廓清。隐私权应界定为公民的私人信息、私人活 动、私人空间不被窥视、窃听、刺探、披露的一种独立的人格权。其次,隐私权的范围具体 明确。它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私人空间。私人信息,指与他人无关的个人资料。再次, 隐私权的救济措施完备具体。对隐私权予以救济,须把握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及相应的救 济措施。其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客观上实施了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给 他人造成了损害后果;侵权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救济措施包括停止侵害、恢复 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和支付精神赔偿金等。第四,隐私权的相关法益冲突 得到平衡。一是平衡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知情权,通常被界定为自然人有权知道他应当 知道的事情的权利。其具体内容包括知政权、社会知情权、个人信息的知情权、法定知情权。 当知情权得到满足时,必然会触及他人的隐私权,即某一当事人所要实现的知情权的内容, 恰恰是另一当事人的隐私权所要保护的内容,从而形成权利的对撞。为协调权利冲突,将权 利的损害降至最低点,有必要在谨慎、公允的前提下,让隐私权作出让步,而使知情权得到 基本满足。而满足了知情权须以尊重和维护隐私权为前提。二是平衡隐私权与公开权的冲突。 公开权,通常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姓名、肖像、角色的拥有、保护和进行商业利用的权利。 公开权实现得越充分,隐私权所保留的空间就越狭小。但公开权是否行使以及在何种范围内 行使,只能由权利主体自行决定,他人不得僭越;否则,便构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 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界定在民法典中,既是法治文明的体现,也是法制进步的 标志。其社会价值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凸现了对人格尊严的高度尊重。无论在社会领域,还 是私人空间,人格尊严的享有及不被侵犯均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法律通过保护隐私权来 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保障其内心安宁和精神愉快,体现了法治的人道主义和法律的人文关 怀。二是显现了人格权立法的稳步发展。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已属不争的事实。以 法律的形式将其明确规定,既完善和发展了我 的民事立法,又使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实现了
有法可依。这对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实现对公民隐私权利的高度尊重是有积极 作用的。三是弘扬了尊重隐私的良好风尚。尊重隐私和保护隐私,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 律的要求。通过法律的警示功能和强制功能,可以使尊重隐私逐渐内化为我公民的内心信 念和价值判断,内化为他的法律责任和人文精神,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摘自 2003年4月15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有关隐私权、知情权、公开权、保护权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拥有隐私权就应该享有保护权。 B.隐私权和保护权是一种权利的对撞,不可协调 C.公开权和隐私权利益关系成反比。 D.公开权和知情权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个人的隐私方面主观上有过错,客观上受到了他人的侵害,从而使自己产了损害 后果,隐私权才得以救济 B.为使知情权和隐私权得以协调、缓冲,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二是要在谨慎、公允下让隐私权作出让步 C.隐私权的界定,是法制进步的标志,法制文明的体现,是对我民事立法的完善和发 展 D.保护隐私是对人格尊严的高度尊重,也是对人格权立法的推动,是道德的要求也是 法律的要求。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满足知情权必然干涉别人的隐私权,而超越权利主体行使公开权则是对权利主体隐 私权的侵犯。 B.隐私成为一种隐私权,这是法律的一种进步,也是历史性的进步。 C.我法学界对隐私权的深入研究,从理论上讲业已成熟且形成了严谨完备的体系。 D.隐私权在民法典中的确立,体现着法治的人道主义和法律的人文关怀,享有隐私权 也应负法律责任 、文言文阅读(共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朱弁
有法可依。这对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实现对公民隐私权利的高度尊重是有积极 作用的。三是弘扬了尊重隐私的良好风尚。尊重隐私和保护隐私,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 律的要求。通过法律的警示功能和强制功能,可以使尊重隐私逐渐内化为我 公民的内心信 念和价值判断,内化为他 的法律责任和人文精神,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摘自 2003 年 4 月 15 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有关隐私权、知情权、公开权、保护权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拥有隐私权就应该享有保护权。 B.隐私权和保护权是一种权利的对撞,不可协调。 C.公开权和隐私权利益关系成反比。 D.公开权和知情权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个人的隐私方面主观上有过错,客观上受到了他人的侵害,从而使自己产 了损害 后果,隐私权才得以救济。 B.为使知情权和隐私权得以协调、缓冲,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二是要在谨慎、公允下让隐私权作出让步。 C.隐私权的界定,是法制进步的标志,法制文明的体现,是对我 民事立法的完善和发 展。 D.保护隐私是对人格尊严的高度尊重,也是对人格权立法的推动,是道德的要求也是 法律的要求。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满足知情权必然干涉别人的隐私权,而超越权利主体行使公开权则是对权利主体隐 私权的侵犯。 B.隐私成为一种隐私权,这是法律的一种进步,也是历史性的进步。 C.我 法学界对隐私权的深入研究,从理论上讲业已成熟且形成了严谨完备的体系。 D.隐私权在民法典中的确立,体现着法治的人道主义和法律的人文关怀,享有隐私权 也应负法律责任。 二、文言文阅读(共 38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朱 弁
朱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少颖悟,读书日数千言。既冠,入太学,晁说之见其诗,奇 之。靖康之乱,家碎于贼,弁南归。 建炎初,议遣使问安两宫,弁奋身自献。至云中,见粘罕,邀说甚切。粘罕不听,使就馆 守之以兵。弁复与书,言用兵讲和利害甚悉。 绍兴二年,金人忽遣宇文虚中来,言和议可成,当遣一人诣元帅府受书还,虚中欲弁与正 使王伦探策决去留,弁曰:“吾来,固自分必死,岂应今日觊幸先归。愿正使受书归报天子, 成两国之好,则吾虽暴骨外国,犹生之年也。”伦将归,弁请曰:“古之使者有节以为信, 今无节有印,印亦信也。愿留印,使弁得抱以死,死不腐矣。”伦解以授弁,弁受而怀之, 卧起与俱 金人迫弁仕刘豫,且誅之曰:“此南归之渐。”弁曰:“豫乃国贼,吾尝恨不食其肉,又 忍北面臣之,吾有死耳。”金人怒,绝其饩遗以困之。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 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久之,复欲易其官,弁曰:“自古兵交,使在其间,言可从从之, 不可从则囚之、杀之,何必易其官?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且移 书耶律绍文等曰:“上国之威命朝以至,则使人夕以死,夕以至则朝以死。”又以书诀后使 洪皓曰:“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要当舍生以全义尔。”乃具酒食,召被掠士夫 饮,半酣,语之曰:“吾已得近郊某寺地,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瘗我其处,题其上曰‘有 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于我幸矣。”众皆泣下,莫能仰视。弁谈笑自若,曰:“此臣子之 常,诸君何悲也?”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冠,入太学,晁说之见其诗,奇之奇:以 B.又忍北面臣之,吾有死耳 北面:面向北 C.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 吾曹:我们这些官员 D.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 强:勉强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弁具有“民族气节”的一组是(3分) ①当遣一人诣元帅府受书还 ②愿正使受书归报天子,成两国之 ③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 ④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 ⑤上国之威命朝以至,则使人夕以死 ⑥众皆泣下,莫能仰视 A.①④ B.③⑤ D.②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朱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少颖悟,读书日数千言。既冠,入太学,晁说之见其诗,奇 之。靖康之乱,家碎于贼,弁南归。 建炎初,议遣使问安两宫,弁奋身自献。至云中,见粘罕,邀说甚切。粘罕不听,使就馆, 守之以兵。弁复与书,言用兵讲和利害甚悉。 绍兴二年,金人忽遣宇文虚中来,言和议可成,当遣一人诣元帅府受书还,虚中欲弁与正 使王伦探策决去留,弁曰:“吾来,固自分必死,岂应今日觊幸先归。愿正使受书归报天子, 成两国之好,则吾虽暴骨外国,犹生之年也。”伦将归,弁请曰:“古之使者有节以为信, 今无节有印,印亦信也。愿留印,使弁得抱以死,死不腐矣。”伦解以授弁,弁受而怀之, 卧起与俱。 金人迫弁仕刘豫,且訹之曰:“此南归之渐。”弁曰:“豫乃国贼,吾尝恨不食其肉,又 忍北面臣之,吾有死耳。”金人怒,绝其饩遗以困之。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 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久之,复欲易其官,弁曰:“自古兵交,使在其间,言可从从之, 不可从则囚之、杀之,何必易其官?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且移 书耶律绍文等曰:“上国之威命朝以至,则使人夕以死,夕以至则朝以死。”又以书诀后使 洪皓曰:“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要当舍生以全义尔。”乃具酒食,召被掠士夫 饮,半酣,语之曰:“吾已得近郊某寺地,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瘗我其处,题其上曰‘有 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于我幸矣。”众皆泣下,莫能仰视。弁谈笑自若,曰:“此臣子之 常,诸君何悲也?”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既冠,入太学,晁说之见其诗,奇之 奇:以……为奇 B.又忍北面臣之,吾有死耳 北面:面向北 C.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 吾曹:我们这些官员 D. 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 强:勉强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弁具有“民族气节”的一组是(3 分) ①当遣一人诣元帅府受书还 ②愿正使受书归报天子,成两国之 好 ③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 ④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 ⑤上国之威命朝以至,则使人夕以死 ⑥众皆泣下,莫能仰视 A.①④ B.③⑤ C.①⑤ D.②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建炎初年,朱弁诸多要求出使金国,到了那里,为宋朝做了许多和解两国关系的工作 B.面对难得的回国机会,朱弁坚决地留了下来。他要求王伦留下官印作为信物,与官印 同睡同起 C.金人对朱弁威逼利诱,要他到国贼刘豫那里去当官,朱弁宁可饿死,也绝不失节屈从。 D.在金人威逼朱弁换官时,朱弁坚决不从,要求和他一起被掠的人,抢先杀死他,为他 立碑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弁复与书,言用兵讲和利害甚悉。(3分) (2)愿留印,使弁得抱以死,死不腐矣。(3分) (3)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4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 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 是为中宗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我意让国与玄 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 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 豫王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 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
A.建炎初年,朱弁诸多要求出使金国,到了那里,为宋朝做了许多和解两国关系的工作。 B.面对难得的回国机会,朱弁坚决地留了下来。他要求王伦留下官印作为信物,与官印 同睡同起。 C.金人对朱弁威逼利诱,要他到国贼刘豫那里去当官,朱弁宁可饿死,也绝不失节屈从。 D.在金人威逼朱弁换官时,朱弁坚决不从,要求和他一起被掠的人,抢先杀死他,为他 立碑。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弁复与书,言用兵讲和利害甚悉。(3 分) 译 文: (2) 愿留印,使弁得抱以死,死不腐矣。(3 分) 译 文: (3)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4 分) 译 文: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 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 是为中宗。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我意让国与玄 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 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 豫王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 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
先世,在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讽太后 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 未几,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雨,太 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今若复 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眢曰:“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 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曰: 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 辩之,后曰:“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曰:“朕 知炎反,卿辈不反。”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其家,无儋石之赢。 (选自《新唐书·裴炎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已持政,稍自肆 肆:放纵 B.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 讽:劝谏 C.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 辞:借口 D.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 顾:考虑 9.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裴炎刚直不屈的一组是()(3分) ①宽厚,寡言笑,有奇节 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 矣 ④蔓草难图,渐不可 ⑤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⑥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高宗晚年,裴炎特别受到信任和倚重。唐高宗病重,裴炎奉诏协助太子处理日常政 务:唐高宗临死,裴炎受遗诏辅政。 B.唐中宗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给自己乳母儿子五品官,裴炎 坚决不肯从命
先世,在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讽太后 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 未几,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雨,太 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今若复 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詧曰:“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 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曰: “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 辩之,后曰:“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曰:“朕 知炎反,卿辈不反。”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其家,无儋石之赢。 (选自《新唐书·裴炎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后已持政,稍自肆. 肆:放纵 B.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 讽:劝谏 C.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 辞:借口 D.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 顾:考虑 9.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裴炎刚直不屈的一组是( )(3 分) ①宽厚,寡言笑,有奇节 ② 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 ③若炎反,臣辈亦反 矣 ④蔓草难图,渐不可 长 ⑤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 ⑥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唐高宗晚年,裴炎特别受到信任和倚重。唐高宗病重,裴炎奉诏协助太子处理日常政 务;唐高宗临死,裴炎受遗诏辅政。 B.唐中宗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给自己乳母儿子五品官,裴炎 坚决不肯从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