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16.09 第I卷(阅读题共75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将我们在生活中的 表演称之为“前台”。他观察到了真实生活和戏剧表演的某些共同之处:为了特 定的目的,人们总是在生活中为自己涂脂抹粉、培养各种礼仪和谈话技巧、通过 阅读和学习来获得谈资,凡此种种,构成了我们对外的“公共人格”。这种“公 共人格”就是我们人生自我展示的一块广告牌。我们塑造自我角色形象并透过它 被周围的人知晓,从中,我们积累下了人际资本,博得了重要人物的好感,为自 己获得机会并维持这一形象。这便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常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很难 说它是不虚伪的。 而戈夫曼也注意到,对于我们这些人生的演员来说,“前台”之外,还存在“后 台”。那“后台”就是我们“卸妆”的地方,把自己从社会角色、职业角色和公 共人格的表演中暂时解脱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人而存在的时刻。通常,这个时 刻不会很多,除了自己和极密切的人以外,也不会有更多的人看到。 戈夫曼的这套理论在移动互联时代面临着一个新问题是:移动网络的出现似乎让 我们的“前台”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在延展,而“后台”的空间则在不断的退缩、 减少。如果我们把“虚伪”等同于“前台表演”时间的增多,那么我们将看到, 在微信朋友圈的“绑架”下,我们几乎24小时每天都处于“前台”。早上起床 微信自拍刷脸,每去一个地方都打卡签到,时而低调炫富,时而转发寓意深刻的 鸡汤文。在这八万四千六百秒的时间内,每一秒钟几乎都贡献给了此类廉价的表 演。说实话,悲催的真相是,我们的内心一如过去那样热衷表演,只是现在表演 的成本和门槛更低:几张PS痕迹严重的照片,几句转帖,几帧模糊不清的场景, 塑造出了我们微信时代的公众形象。换个说法,这叫互联网思维。 提供前台表演的场景在一个日益复杂的社会不断增多,我们今天不但要“线上” 而且要“线下”的表演,从线上演到线下,每一个不断扩大的前台都占用了我们 过多的表演时间。并且,如今的我们不仅是演员、是观众,还是希腊戏剧中的唱 诗班。留言、点赞、转发……让我们成为了无比疲惫的演员。我想询问的是,当 硕大无朋的“前台”不断侵占我们的生活之时,当我们的“后台”已缩小至几无 立锥之地,甚至彻底消失时,生活中是否有某些重要的东西正在失衡,在倾塌? (孙骁骥《我们都爱上了朋友圈里的虚伪》,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的表述,不符合戈夫曼理论的一项是 A.戈夫曼认为人在社会角色、职业角色和公共人格方面的表现都属于“前台” 表演,它与戏剧表演有一定的相同之处 B.戈夫曼认为“公共人格”包括在生活中为自己涂脂抹粉、培养各种礼仪和谈 话技巧、通过阅读和学习来获得谈资等行为 C.戈夫曼认为“公共人格”就是人们为自己的人生获得机会展示的一块 广告牌,它是每个人的生活常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虚伪的特点, D.戈夫曼认为移动网络的出现让我们的“前台”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在延 展,而“后台”的空间则在不断的退缩、减少。 2.下面对文中有关“前台”、“后台”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黑龙江省大庆市 2017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16. 09 第 I 卷(阅读题 共 75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将我们在生活中的 表演称之为“前台”。他观察到了真实生活和戏剧表演的某些共同之处:为了特 定的目的,人们总是在生活中为自己涂脂抹粉、培养各种礼仪和谈话技巧、通过 阅读和学习来获得谈资,凡此种种,构成了我们对外的“公共人格”。这种“公 共人格”就是我们人生自我展示的一块广告牌。我们塑造自我角色形象并透过它 被周围的人知晓,从中,我们积累下了人际资本,博得了重要人物的好感,为自 己获得机会并维持这一形象。这便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常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很难 说它是不虚伪的。 而戈夫曼也注意到,对于我们这些人生的演员来说,“前台”之外,还存在“后 台”。那“后台”就是我们“卸妆”的地方,把自己从社会角色、职业角色和公 共人格的表演中暂时解脱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人而存在的时刻。通常,这个时 刻不会很多,除了自己和极密切的人以外,也不会有更多的人看到。 戈夫曼的这套理论在移动互联时代面临着一个新问题是:移动网络的出现似乎让 我们的“前台”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在延展,而“后台”的空间则在不断的退缩、 减少。如果我们把“虚伪”等同于“前台表演”时间的增多,那么我们将看到, 在微信朋友圈的“绑架”下,我们几乎 24 小时每天都处于“前台”。早上起床 微信自拍刷脸,每去一个地方都打卡签到,时而低调炫富,时而转发寓意深刻的 鸡汤文。在这八万四千六百秒的时间内,每一秒钟几乎都贡献给了此类廉价的表 演。说实话,悲催的真相是,我们的内心一如过去那样热衷表演,只是现在表演 的成本和门槛更低:几张 PS 痕迹严重的照片,几句转帖,几帧模糊不清的场景, 塑造出了我们微信时代的公众形象。换个说法,这叫互联网思维。 提供前台表演的场景在一个日益复杂的社会不断增多,我们今天不但要“线上” 而且要“线下”的表演,从线上演到线下,每一个不断扩大的前台都占用了我们 过多的表演时间。并且,如今的我们不仅是演员、是观众,还是希腊戏剧中的唱 诗班。留言、点赞、转发……让我们成为了无比疲惫的演员。我想询问的是,当 硕大无朋的“前台”不断侵占我们的生活之时,当我们的“后台”已缩小至几无 立锥之地,甚至彻底消失时,生活中是否有某些重要的东西正在失衡,在倾塌? (孙骁骥《我们都爱上了朋友圈里的虚伪》,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的表述,不符合戈夫曼理论的一项是 A. 戈夫曼认为人在社会角色、职业角色和公共人格方面的表现都属于“前台” 表演,它与戏剧表演有一定的相同之处。 B. 戈夫曼认为“公共人格”包括在生活中为自己涂脂抹粉、培养各种礼仪和谈 话技巧、通过阅读和学习来获得谈资等行为。 C. 戈夫曼认为“公共人格”就是人们为自己的人生获得机会展示的一块 广告牌,它是每个人的生活常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虚伪的特点, D. 戈夫曼认为移动网络的出现让我们的“前台”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在延 展,而“后台”的空间则在不断的退缩、减少。 2.下面对文中有关“前台”、“后台”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前台”是犯们每个人生活的常态,人们塑造自我角色形象,积累人际 资本,其目的是为自己获得机会。 B.“后台”是把自己从“前台”表演中暂时解脱出来的地方,除了自己和 极密切的人以外,通常也不会有更多的人看到。 C.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提供“前台”表演的场景在不断增多,因此,人们 己经无力摆脱过多的“前台”表演。 D.微信朋友圈让今天的人幻每天24小时都处于“前台”的状态,人们的每一秒 钟都贡献给了廉价表演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台”注重华丽的外表和技巧,甚至人类的阅读和学习也只是为了获 得一些谈资, 所以人们应该退出“前台” B.人们在“后台”所表现出来的应该没有太多的戏剧成分,往往会是真实 面目的呈现和真是情感的流露 C.几张PS痕进严重的照片,几句转帖,几帧模糊不清的场景和留言、点 赞、转发… 这些廉价的表演,无非是满足人们的虑荣心 D.“前台”不断地在延展,“后台”缩小至几无立锥之地,甚至彻底消失时,人 们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虚伪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谢景仁,陈郡阳夏人,名与髙祖同讳,故称字。祖据,太傅安第二弟。父允,宣 城内史。景仁幼时与安相及,为安所知。始为前军行参军。会稽王世子元显嬖人 张法顺,权倾一时,内外无不造门者,唯景仁不至。年三十,方为著作佐郎。桓 玄诛元显,见景仁,甚知之,谓四坐曰:“司马庶人父子云何不败,遂令谢景仁 三十方作著作佐郎。”玄为太尉,以补行参军,府转大将军,仍参军事。 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 散从而使景仁陪辇。髙祖为桓修抚军中兵参军,尝诣景仁咨事,景仁与语悦之 因留高祖共食。食未办,而景仁为玄所召。玄性促急,俄顷之间,骑诏续至。髙 祖屡求去,景仁不许,曰:“主上见待,要应有方。我欲与客共食,岂当不得待 竟安坐饱食,然后应召。高祖甚感之,常谓景仁是太傅安孙。及平京邑,入镇石 头,景仁与百僚同见高祖,高祖目之曰:“此名公孙也。”义熙五年,高祖以内 难既宁,思弘外略,将伐鲜卑;朝议皆谓不可。刘毅时镇姑孰,固止髙祖,以为: “苻坚侵境,谢太傅犹不自行。宰相远出,倾动根本。”景仁独曰:“公建桓 文之烈,应天人之心,匡复皇祚,芟夷奸逆,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 固存,广树威略。鲜卑密迩疆甸,屡犯边垂,伐罪吊民,于是乎在。平定之后, 养锐息徒,然后观兵洛汭,修复园寝,岂有坐长寇虏,纵敌贻患者哉!”高祖纳 及北伐,转景仁为大司马左司马,专总府任,右卫将军,加给事中,又迁吏部尚 书。八年,迁领军将军。十一年,转右仆射,仍转左仆射。十二年,卒,时年四 十七。追葬日,高祖亲临,哭之甚恸 (选自《宋书》卷五二,列传十二。有删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台”是犯们每个人生活的常态,人们塑造自我角色形象,积累人际 资本,其目的是为自己获得机会。 B.“后台”是把自己从“前台”表演中暂时解脱出来的地方,除了自己和 极密切的人以外,通常也不会有更多的人看到。 C.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提供“前台”表演的场景在不断增多,因此,人们 己经无力摆脱过多的“前台”表演。 D.微信朋友圈让今天的人幻每天 24 小时都处于“前台”的状态,人们的每一秒 钟都贡献给了廉价表演。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台”注重华丽的外表和技巧,甚至人类的阅读和学习也只是为了获 得一些谈资, 所以人们应该退出“前台”。 B.人们在“后台”所表现出来的应该没有太多的戏剧成分,往往会是真实 面目的呈现和真是情感的流露。 C.几张 PS 痕进严重的照片,几句转帖,几帧模糊不清的场景和留言、点 赞、转发…… 这些廉价的表演,无非是满足人们的虑荣心 D.“前台”不断地在延展,“后台”缩小至几无立锥之地,甚至彻底消失时,人 们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虚伪。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谢景仁,陈郡阳夏人,名与高祖同讳,故称字。祖据,太傅安第二弟。父允,宣 城内史。景仁幼时与安相及,为安所知。始为前军行参军。会稽王世子元显嬖人 张法顺,权倾一时,内外无不造门者,唯景仁不至。年三十,方为著作佐郎。桓 玄诛元显,见景仁,甚知之,谓四坐曰:“司马庶人父子云何不败,遂令谢景仁 三十方作著作佐郎。”玄为太尉,以补行参军,府转大将军,仍参军事。 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 散从而使景仁陪辇。高祖为桓修抚军中兵参军,尝诣景仁咨事,景仁与语悦之, 因留高祖共食。食未办,而景仁为玄所召。玄性促急,俄顷之间,骑诏续至。高 祖屡求去,景仁不许,曰:“主上见待,要应有方。我欲与客共食,岂当不得待。” 竟安坐饱食,然后应召。高祖甚感之,常谓景仁是太傅安孙。及平京邑,入镇石 头,景仁与百僚同见高祖,高祖目之曰:“此名公孙也。”义熙五年,高祖以内 难既宁,思弘外略,将伐鲜卑;朝议皆谓不可。刘毅时镇姑孰,固止高祖,以为: “苻坚侵境,谢太傅犹不自行。宰相远出,倾动根本。”景仁独曰:“公建桓、 文之烈,应天人之心,匡复皇祚,芟夷奸逆,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 固存,广树威略。鲜卑密迩疆甸,屡犯边垂,伐罪吊民,于是乎在。平定之后, 养锐息徒,然后观兵洛汭,修复园寝,岂有坐长寇虏,纵敌贻患者哉!”高祖纳 之。 及北伐,转景仁为大司马左司马,专总府任,右卫将军,加给事中,又迁吏部尚 书。八年,迁领军将军。十一年,转右仆射,仍转左仆射。十二年,卒,时年四 十七。追葬日,高祖亲临,哭之甚恸。 (选自《宋书》卷五二,列传十二。有删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 /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B.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 /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C.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 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D.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 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名讳”是出现在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礼仪文化现象。遇到君主或尊长者时, 不能直呼其名,也称作君避名讳。 B.“迁”在古代常用来丧示官位的变动,主要包括升职和降职两种情况, 有时候也表示官职的平调 C.“庶人”古代泛指无官的的平民、百姓。文中桓玄将司马显父子称作 司马庶人”,毫无贬低之意 D.“吏部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掌管官员任 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大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景仁年幼时谢安还在世,谢安对他有所了解。谢景仁博闻强记,透长叙述前 人的言论和行为,桓玄常常和他交谈,不觉疲倦 B.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权倾一时,朝廷内外没有不登门造访,只有谢景仁不去。 所以,在此期间谢景仁不被重用,三十岁方为著作佐郎 C.谢景仁待人接物的方式,深深感动了宋高祖。在平定了京邑,入住石头城之后 宋高祖当着众人的面,称赞谢景仁不愧为名门之后 D.义熙五年,宋髙祖打算向外开拓,将要攻打鲜卑。刘毅坚决劝阻髙祖。谢景仁 支持高祖的主张,高祖采纳了谢景仁的建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竟安坐饱食,然后应召。高祖甚感之,常讲景仁是太傅安孙。(5分) (2)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固存,广树威略。(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桂州严大夫 韩愈 苍苍森八桂①,兹地在湘南。潼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潼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②。潼 远胜登仙去,飞鸾③不假骖④。 注1①八桂:桂州的别称,因桂树大片成林、桂花满地得名:②甘,同“柑 鸾:风凰鸟;④骖(can):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这里作动词用,驾的意思。 8.“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将簪”被称为千古名句,试简要赏析。(5分)
A.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 /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B.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 /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C.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 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D.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 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名讳”是出现在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礼仪文化现象。遇到君主或尊长者时, 不能直呼其名,也称作君避名讳。 B.“迁”在古代常用来丧示官位的变动,主要包括升职和降职两种情况, 有时候也表示官职的平调。 C.“庶人”古代泛指无官的的平民、百姓。文中桓玄将司马显父子称作 “司马庶人”,毫无贬低之意。 D.“吏部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掌管官员任 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大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谢景仁年幼时谢安还在世,谢安对他有所了解。谢景仁博闻强记,透长叙述前 人的言论和行为,桓玄常常和他交谈,不觉疲倦。 B.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权倾一时,朝廷内外没有不登门造访,只有谢景仁不去。 所以,在此期间谢景仁不被重用,三十岁方为著作佐郎。 C.谢景仁待人接物的方式,深深感动了宋高祖。在平定了京邑,入住石头城之后, 宋高祖当着众人的面,称赞谢景仁不愧为名门之后。 D.义熙五年,宋高祖打算向外开拓,将要攻打鲜卑。刘毅坚决劝阻高祖。谢景仁 支持高祖的主张,高祖采纳了谢景仁的建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竟安坐饱食,然后应召。高祖甚感之,常讲景仁是太傅安孙。(5 分) ⑵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固存,广树威略。(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送桂州严大夫 韩 愈 苍苍森八桂①,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②。 远胜登仙去,飞鸾③不假骖④。 注 1①八桂:桂州的别称,因桂树大片成林、桂花满地得名;②甘,同“柑;③ 鸾:凤凰鸟;④骖(cān):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这里作动词用,驾的意思。 8.“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将簪”被称为千古名句,试简要赏析。(5 分)
9.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写道:“劝甘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跟韩诗尾联比较,两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在《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出宏伟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诗 句是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2)旬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与常人没有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语句 使: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 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怕 会是“ ”的结局。 乙选考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最后一位顾客 郑成南 漫天飞雪,茫茫世界。 不过屋里却暖和,炉子的火烧得正旺。今天是大年三十,他们本打算早点关店门 却从早上起就客人陆续不断,他们也一直忙到现在。半年前,他们在这里开了这家 杂货店,专卖生活日用品,生意不错,每天忙忙碌碌的,赚头当然不少 这一顿饭,女人准备得很丰盛,也很讲究。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能办到 的东西,全齐了。第一次,他们在外面过年,也是两口子单独过年。 几天前,男人给家里写信,说过年不回家了,和女人在外面过了,省了来回的路费。 出来一年了,男人没告诉家里自己开了杂货店,也没给家里汇钱。 女人说,把门关了吧,忙了一年,也该好好吃一顿饭。 男人说,再等等吧,还会有人来呢。其实,此刻男人心里有那么一丝惆怅,往年都是 赶回家跟父母一起过年的。父亲年纪大了,长年有病,吃年夜饭时,却无比兴奋, 跟他碰好几回杯。男人想,今晚,这样的场面就没了 女人说,没人了,都什么时候了,谁不在家里吃团圆饭呀?再说,饭菜都做了那么长 时间了,该凉了。女人看着满桌子的饭菜,有些激动。在老家,跟父母在一起的时 候,哪里见过这么丰盛的饭菜啊 男人还在迟疑,女人从里屋走出来,说,关了吧,不会有人了。她顺手拿起火钳,捅 了捅炉子,微弱的炉火立刻又火星点点,屋内似乎更暖和了 男人缓缓站起来,正准备关门时,看到远处茫茫的世界里,有个人朝这边走来。那 人一身黑色装束,手里提着篮子,走得很慢。男人又把手停住了,他说,又来了 个 下雪的天,地上很滑,那人只能一小步一小步,移动缓慢。男人耐心地等起来,他不 会放过一笔生意,虽然今天是大年三十。他说,做完这最后的一笔生意,就关门, 就等做明年的生意了。 女人又进去了,把酒盖子启开,倒满了两只杯子。白色的酒沬星子在杯子内冉冉升 起,今晚,对女人来说,是兴奋和期待的
9.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写道:“劝甘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跟韩诗尾联比较,两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曹操在《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出宏伟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诗 句是“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2)旬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与常人没有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语句 使: ,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 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怕 会是“ ”的结局。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最后一位顾客 郑成南 漫天飞雪,茫茫世界。 不过屋里却暖和,炉子的火烧得正旺。今天是大年三十,他们本打算早点关店门, 却从早上起就客人陆续不断,他们也一直忙到现在。半年前,他们在这里开了这家 杂货店,专卖生活日用品,生意不错,每天忙忙碌碌的,赚头当然不少。 这一顿饭,女人准备得很丰盛,也很讲究。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能办到 的东西,全齐了。第一次,他们在外面过年,也是两口子单独过年。 几天前,男人给家里写信,说过年不回家了,和女人在外面过了,省了来回的路费。 出来一年了,男人没告诉家里自己开了杂货店,也没给家里汇钱。 女人说,把门关了吧,忙了一年,也该好好吃一顿饭。 男人说,再等等吧,还会有人来呢。其实,此刻男人心里有那么一丝惆怅,往年都是 赶回家跟父母一起过年的。父亲年纪大了,长年有病,吃年夜饭时,却无比兴奋, 跟他碰好几回杯。男人想,今晚,这样的场面就没了。 女人说,没人了,都什么时候了,谁不在家里吃团圆饭呀?再说,饭菜都做了那么长 时间了,该凉了。女人看着满桌子的饭菜,有些激动。在老家,跟父母在一起的时 候,哪里见过这么丰盛的饭菜啊。 男人还在迟疑,女人从里屋走出来,说,关了吧,不会有人了。她顺手拿起火钳,捅 了捅炉子,微弱的炉火立刻又火星点点,屋内似乎更暖和了。 男人缓缓站起来,正准备关门时,看到远处茫茫的世界里,有个人朝这边走来。那 人一身黑色装束,手里提着篮子,走得很慢。男人又把手停住了,他说,又来了一 个。 下雪的天,地上很滑,那人只能一小步一小步,移动缓慢。男人耐心地等起来,他不 会放过一笔生意,虽然今天是大年三十。他说,做完这最后的一笔生意,就关门, 就等做明年的生意了。 女人又进去了,把酒盖子启开,倒满了两只杯子。白色的酒沫星子在杯子内冉冉升 起,今晚,对女人来说,是兴奋和期待的
越来越近了,那人越来越清晰了,走近了,男人才看出,原来是个跛子,即使走小步 仍很艰难。终于来到了店门口,身上落满一层洁白的雪。那人抬起头,摘下帽子, 男人突然呆住了。 男人喊,爹! 爹抖抖帽子,雪花纷纷落下 爹!男人准备接过爹的帽子,爹没给他,重新戴回头上。 您怎么来哩?!女人在里屋听到声音,忙赶出来,喊。 多远的路。男人说 爹站在屋里,缓缓移动身体,好像一位将军在检阅士兵,左右打量了一番,然后满 意地点点头。爹说,还不错哩 女人抢着说,爹,你咋无声无息就跑来哩?女人兴奋的脸立刻消失了。 爹说,你娘怕你们在外面受苦,听说现在很多工地老板没良心,昧着工人的钱… 今天是大年三十,你娘说你们不回家过年了,一大早包了饺子,叫我给你们送来。 路上,怕是早凉了吧。爹把篮子递给女人,女人接去了,却不敢动 男人说,爹,你从早上走到现在? 爹只顾自己说,你们过得好就好,我还得赶回去哩,你娘还等着我回去下饺子哩。 爹准备出来,男人扑上去,顺势跪下了,男人喊,爹!歇斯底里。 爹忙扶起男人,说,你这是做啥? 男人抱住爹的大腿,说,爹,您留下,我对不住您。这一年,不知爹是怎么过来的, 脚跛了,怕是没钱吃药,耽误了吧… 爹说,说傻子话哩,你们在外过的好,就是孝顺爹哩。 男人站起来,转身对傻站着的女人说,收拾一下,跟爹回去 女人和男人都哭了,而爹却笑了。 外面,雪下得更紧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大年夜的晚上,女人反复催促男人把店门关了,好好吃一顿年夜饭,但 男人始终不愿意关门,只是因为他认为还会有客人来,想多挣些钱 B.爹来到店里,“像一位将军在枪阅士兵”,流露出对儿子没有回家过年 的不满,然后又“满意地点点头”,表现父亲看到儿子过得好后的满意和放心 C.“今晚,对女人来说,是兴奋和期待的”,这句话体现出女人脱离了公婆之后第 次和丈夫单独吃年夜饭的激动心理,可见,女人过去的生活是灰暗的 D.“男人扑上去,顺势跪下了,男人喊,爹!歇斯底里”,此处的语言、 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儿子的悔恨心理 E.小说结尾女人和男人的哭有感动有内疚,悔恨自己没有尽到对父母的关照,爹 的笑,是既为儿子在外过得好而高兴,也表达了他对儿子儿媳理解自己的无比欣 慰之情 (2)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3)小说中的男人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的父亲并不是真正的顾客,而小说却用了“最后一位顾客”这 样一个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越来越近了,那人越来越清晰了,走近了,男人才看出,原来是个跛子,即使走小步, 仍很艰难。终于来到了店门口,身上落满一层洁白的雪。那人抬起头,摘下帽子, 男人突然呆住了。 男人喊,爹! 爹抖抖帽子,雪花纷纷落下。 爹!男人准备接过爹的帽子,爹没给他,重新戴回头上。 您怎么来哩?!女人在里屋听到声音,忙赶出来,喊。 多远的路。男人说。 爹站在屋里,缓缓移动身体,好像一位将军在检阅士兵,左右打量了一番,然后满 意地点点头。爹说,还不错哩! 女人抢着说,爹,你咋无声无息就跑来哩?女人兴奋的脸立刻消失了。 爹说,你娘怕你们在外面受苦,听说现在很多工地老板没良心,昧着工人的钱…… 今天是大年三十,你娘说你们不回家过年了,一大早包了饺子,叫我给你们送来。 一路上,怕是早凉了吧。爹把篮子递给女人,女人接去了,却不敢动。 男人说,爹,你从早上走到现在? 爹只顾自己说,你们过得好就好,我还得赶回去哩,你娘还等着我回去下饺子哩。 爹准备出来,男人扑上去,顺势跪下了,男人喊,爹!歇斯底里。 爹忙扶起男人,说,你这是做啥? 男人抱住爹的大腿,说,爹,您留下,我对不住您。这一年,不知爹是怎么过来的, 脚跛了,怕是没钱吃药,耽误了吧…… 爹说,说傻子话哩,你们在外过的好,就是孝顺爹哩。 男人站起来,转身对傻站着的女人说,收拾一下,跟爹回去。 女人和男人都哭了,而爹却笑了。 外面,雪下得更紧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大年夜的晚上,女人反复催促男人把店门关了,好好吃一顿年夜饭,但 男人始终不愿意关门,只是因为他认为还会有客人来,想多挣些钱。 B.爹来到店里,“像一位将军在枪阅士兵”,流露出对儿子没有回家过年 的不满,然后又“满意地点点头”,表现父亲看到儿子过得好后的满意和放心。 C.“今晚,对女人来说,是兴奋和期待的”,这句话体现出女人脱离了公婆之后第 一次和丈夫单独吃年夜饭的激动心理,可见,女人过去的生活是灰暗的。 D.“男人扑上去,顺势跪下了,男人喊,爹!歇斯底里”,此处的语言、 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儿子的悔恨心理。 E.小说结尾女人和男人的哭有感动有内疚,悔恨自己没有尽到对父母的关照,爹 的笑,是既为儿子在外过得好而高兴,也表达了他对儿子儿媳理解自己的无比欣 慰之情。 (2)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6 分) (3)小说中的男人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6 分) (4)小说中的父亲并不是真正的顾客,而小说却用了“最后一位顾客”这 样一个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