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实验中学高三英才班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出题人:宋霄雪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 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人们在谈论文学边缘化,甚至文学死亡的话题时,以为文学似乎与当代社会进程无关,这是十分 错误的。因为,文学是人类价值建构和精神生长的过程,是人类生存意义的自我确证。这就是我 们在经济活动主宰世界、网络语言控制信息的今天,谈论文学的意义要旨。 首先,人是生存在社会上的动物,这种生存是以理智和情感为指导的,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 作为与万物共生的人。他的最基本的使命是为自己的存在寻求意义,我是谁,我为什么而生,我 为什么而活着。而文学最基本最伟大的功能就是为人类的生存赋予意义。荷马史诗、希腊悲剧、 《神曲》、《浮士德》、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还有屈原,《史记》、唐诗宋词、元代杂剧、清 代的民间戏曲等等,不管它们是什么题材体裁,实质上都是告诉人们生活的意义 学不是哲学或宗教,它不提供生存的理论,而是以它对世界的感悟保证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 个支点即理想。不管是在精神迷茫的时候,还是在情绪晦暗的时候,或者在我们陷入迷狂的激动 时刻,文学总会给予我们可靠的心灵指引。人们通过阅读,领悟到人生或世界的某种真相,点燃 心中生存的信念。寻找到个人的生存目标
• 大庆实验中学高三英才班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出题人:宋霄雪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 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每小题 3 分) 人们在谈论文学边缘化,甚至文学死亡的话题时,以为文学似乎与当代社会进程无关,这是十分 错误的。因为,文学是人类价值建构和精神生长的过程,是人类生存意义的自我确证。这就是我 们在经济活动主宰世界、网络语言控制信息的今天,谈论文学的意义要旨。 首先,人是生存在社会上的动物,这种生存是以理智和情感为指导的,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 作为与万物共生的人。他的最基本的使命是为自己的存在寻求意义,我是谁,我为什么而生,我 为什么而活着。而文学最基本最伟大的功能就是为人类的生存赋予意义。荷马史诗、希腊悲剧、 《神曲》、《浮士德》、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还有屈原,《史记》、唐诗宋词、元代杂剧、清 代的民间戏曲等等,不管它们是什么题材体裁,实质上都是告诉人们生活的意义。 文学不是哲学或宗教,它不提供生存的理论,而是以它对世界的感悟保证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 个支点即理想。不管是在精神迷茫的时候,还是在情绪晦暗的时候,或者在我们陷入迷狂的激动 时刻,文学总会给予我们可靠的心灵指引。人们通过阅读,领悟到人生或世界的某种真相,点燃 起心中生存的信念。寻找到个人的生存目标……
其次,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文学全面而无微不至地帮助人类建立了自己的价值系统。人的 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来自社会的规范,比如政府的诱导之类,一方面来自生活中环境的影响, 比如家人亲戚邻居的榜样作用。而在官方律令和文学之间,可能文学对人的影响更广泛一些,比 如《史记》甚至就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源头。中国文化的现实精神,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 统,都与《史记》以来的精神脉络相通。《史记》提供了面对现实的批判态度,提供了不以成败 论英雄的道德判断标尺,提供了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样板,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文学参与文化价 值建设的鲜明范例。 通过树立英雄榜样,通过英雄的现身说法而逐步建立起公众的价值信仰,再通过榜样的力量和 信仰的力量使公众将公认的价值观融入自己个人的日常行为中,文学就这样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 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帮助我们建立起了完整的价值系统。它以形象的方式告诉人们,人是什么样的 人应该怎么样。而我们在阅读中,就接受了既定的精神秩序和系统化的价值观,这就是文学的力 再次是文学承担着文化的自我修正功能。当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在某一天可能显得不可思议的 时刻,文学往往可以发挥文化自我修正的功能。比如文艺复兴就是对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专制主 的反叛与修正,而现代主义文学则又是对资本主义的高度垄断和机械化生活秩序的批判。中国上 世纪80年代的以新时期文学”为标志的一段文学历史和文学思潮,正是对此前自己的文化禁锢和 思想禁锢的反叛。其中所洋溢的对现实的参与精神、批判精神,对个性自由和人性解放的追求, 对理想主义、现代化、民主化的向往等,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文化多元化局面起到了决定性 的作用 文学是人类价值生长的过程,也是人类文化的镜子,它照耀着人类的灵魂,同时也照射着人类 的行为,使人成为人。所以,文学总是与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的 (作者曾凡选自2008年8月《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第三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哲学和宗教能够为人类提供生存的理论,但不能够保障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个支点即理想
其次,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文学全面而无微不至地帮助人类建立了自己的价值系统。人的 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来自社会的规范,比如政府的诱导之类,一方面来自生活中环境的影响, 比如家人亲戚邻居的榜样作用。而在官方律令和文学之间,可能文学对人的影响更广泛一些,比 如《史记》甚至就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源头。中国文化的现实精神,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 统,都与《史记》以来的精神脉络相通。《史记》提供了面对现实的批判态度,提供了不以成败 论英雄的道德判断标尺,提供了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样板,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文学参与文化价 值建设的鲜明范例。 通过树立英雄榜样,通过英雄的现身说法而逐步建立起公众的价值信仰,再通过榜样的力量和 信仰的力量使公众将公认的价值观融入自己个人的日常行为中,文学就这样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 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帮助我们建立起了完整的价值系统。它以形象的方式告诉人们,人是什么样的, 人应该怎么样。而我们在阅读中,就接受了既定的精神秩序和系统化的价值观,这就是文学的力 量。 再次是文学承担着文化的自我修正功能。当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在某一天可能显得不可思议的 时刻,文学往往可以发挥文化自我修正的功能。比如文艺复兴就是对欧洲中世纪的宗教专制主义 的反叛与修正,而现代主义文学则又是对资本主义的高度垄断和机械化生活秩序的批判。中国上 世纪 80 年代的以“新时期文学”为标志的一段文学历史和文学思潮,正是对此前自己的文化禁锢和 思想禁锢的反叛。其中所洋溢的对现实的参与精神、批判精神,对个性自由和人性解放的追求, 对理想主义、现代化、民主化的向往等,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文化多元化局面起到了决定性 的作用 文学是人类价值生长的过程,也是人类文化的镜子,它照耀着人类的灵魂,同时也照射着人类 的行为,使人成为人。所以,文学总是与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的。 (作者曾凡 选自 2008 年 8 月《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第三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哲学和宗教能够为人类提供生存的理论,但不能够保障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个支点即理想
B.文学、哲学和宗教都不能提供生存的理论,但文学能保障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个支点,所以文 学更高明 C.文学对世界充满感悟,而哲学和宗教对世界没有这种感悟,所以文学和后两者区别很大。 D.文学能够保障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个支点即理想,这取决于它对世界的感悟 2.根据文章内容,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最基本最伟大的功能就是为人类的生存赋予意义,优秀的文学作品赋予的意义相对来说更 大一些 B.阅读文学作品能让人们领悟到人生或世界的某种真相,点燃起心中生存的信念,寻找到个人的 生存目标。 C.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来自社会的规范,一方面来自生活中环境的影响。前者的影响更大 D.文学对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潜移默化的方式,一种是形象的方式 3.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阅读传统的纸质媒体刊载的文学作品,我们才能建立完整的价值系统,而观看电影、电视 等媒体播放的文学作品却做不到这一点 B.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文学都使我们觉得活着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使我们有了具体的生 存目标和方向,文学总是与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的。 C.因为中国文化的现实精神,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都与《史记》以来的精神脉络相通,所 以《史记》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源头。 D.在经济活动主宰世界、网络语言控制信息的今天,文学依然没有被边缘化,依然没有死亡, 这是因为文学有旺盛的生命力,有庞大的读者群
B.文学、哲学和宗教都不能提供生存的理论,但文学能保障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个支点,所以文 学更高明。 C.文学对世界充满感悟,而哲学和宗教对世界没有这种感悟,所以文学和后两者区别很大。 D.文学能够保障人类的精神永远有一个支点即理想,这取决于它对世界的感悟。 2.根据文章内容,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文学最基本最伟大的功能就是为人类的生存赋予意义,优秀的文学作品赋予的意义相对来说更 大一些。 B.阅读文学作品能让人们领悟到人生或世界的某种真相,点燃起心中生存的信念,寻找到个人的 生存目标。 C.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来自社会的规范,一方面来自生活中环境的影响。前者的影响更大 一些。 D.文学对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潜移默化的方式,一种是形象的方式。 3.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只有阅读传统的纸质媒体刊载的文学作品,我们才能建立完整的价值系统,而观看电影、电视 等媒体播放的文学作品却做不到这一点。 B.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文学都使我们觉得活着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使我们有了具体的生 存目标和方向,文学总是与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的。 C.因为中国文化的现实精神,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都与《史记》以来的精神脉络相通,所 以《史记》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源头。 D.在经济活动主宰世界、网络语言控制信息的今天,文学依然没有被边缘化,依然没有死亡, 这是因为文学有旺盛的生命力,有庞大的读者群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 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 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事中,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 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 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 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 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 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 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监信州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遺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日:"祸福死生,命也,岂可 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母忧,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 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 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 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4-7 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 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 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事中,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 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 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 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 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 “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 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监信州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日:“祸福死生,命也,岂可 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母忧,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 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 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 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①辟雍:太学名。 ②宦寺:宦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怙:依仗[来源:学科网 B.留以旌直臣 旌:表彰 C.愿亟窜之远方 窜:流放 D.安得此不详语 详:详细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3分)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宁饿死。 ⑥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A.①②④ C.①③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 上表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童贯、黄经臣、卢航狼狈为奸,权倾朝野,士大夫都敢怒不敢言,陈禾挺身而出,先上书弹劾 童贯,又弹劾黄经臣,指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危害严重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 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注:①辟雍:太学名。 ②宦寺:宦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怙宠弄权 怙:依仗[来源:学科网] B.留以旌直臣 旌:表彰 C.愿亟窜之远方 窜:流放 D.安得此不详语 详:详细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 ) (3 分)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宁饿死。” ⑥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 上表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童贯、黄经臣、卢航狼狈为奸,权倾朝野,士大夫都敢怒不敢言,陈禾挺身而出,先上书弹劾 童贯,又弹劾黄经臣,指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危害严重。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 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