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历史经过几番曲折,我们开始懂得:对于伟大的文化传统,不能掉以轻心,要尊 重,甚至敬畏。古人讲汉字创始,出现“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的神 秘、壮丽景象,饱含着敬畏。近代改革方块字的构想,出于可贵的勇气,但逐渐 被时代否定。今后随着国力增长,汉字的优越性以及在世界上被普遍认同的可能 性,将与时俱增 说到书法,追究书法的根源,又出于对汉字的尊崇,至少让我们取得一种共识, 便是书法创造必以汉字为基础。字体是书体的根基,但把二者等同起来,以字体 当书体,便无所谓书法;若把二者割裂开来,书法不复存在。汉字最基本的功用 是表意,不能想象三千多年的文明史可以离开文字传承。文字传承文化,文字本 身是工具又不仅止于工具。文字自身构成庞大的文化体系,与全部中华文明融为 体。鲁迅说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着重从美学意义上谈中国汉文字。中国文字的“意美”,经长期历史积淀变得丰 富深厚,汉字具有多义性、不确定性,蕴涵着本民族的美感。时下网络流行大量 的新词语,肯定有许多词语生命力不足,转瞬即逝,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美学底 蕴。20世纪50年代初期,很重视语言的纯洁性,单为一个“搞”字引起不少争 议,后来“搞”站住脚了,属中性,但用于“搞笑”、“恶搞”还有点味儿,恐 怕不会用于诗词、美文。当前对待网络语言,赶时髦者多,以严肃态度进行自由 讨论者极少见。不要怕“保守”或“激进”,历史会作出公正的裁定 “音美”与“形美”直接被人的特定的感官一一耳、目所接受。“音 美”集中体现在传统的诗、词、歌曲、戏剧中;其余各种文体倘内含节律、音韵 的美,也会令人击节称赏。至于“形美”,与“意美”、“音美”一样,也是汉 字本身所具备,又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不断丰富,其集中的体现当然是书法了。 书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又交叉地发展。从篆籀文字开始,没有一种字体可以 与书法截然分开。东汉《熹平石经》是官方校正《五经》的刻石,注重文字的规 范谨饬,从书法上看,不失众多汉隶之一,应当视为书法的一体,只是书味不浓, 宋代木版书籍有手书者,仍不失书法的一些韵味。近代流行的印刷用宋体字,保 持着汉字各种基本笔法以及楷书结构,却不能认其为书法。至于篆、隶、行、草 多种书体,我们未尝不可以找出它们最原始的基因,“还原”为“字体”,但只 能在理论上加以承认,实践中不存在。因为任何书写(刻),凭借特定的工具全 出以个人行为。书写中的思想,都倾向于个人意识的一部分,区别于他人,并且 区别于自己而不会重复。有以仿宋印刷体的笔法相对应于楷体书法,应是对楷书 的误解。楷书不但与印刷体有别,楷书的笔法,在每个书家那里也是不同的。所 以即使教初学者写楷书,也不能以宋体字为准。倘要求点画与宋体字相同,索性 不叫书法了。 1.关于汉字的“三美”,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汉字“三美”之说源自鲁迅,他说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 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黑龙江省大庆市 2013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历史经过几番曲折,我们开始懂得:对于伟大的文化传统,不能掉以轻心,要尊 重,甚至敬畏。古人讲汉字创始,出现“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的神 秘、壮丽景象,饱含着敬畏。近代改革方块字的构想,出于可贵的勇气,但逐渐 被时代否定。今后随着国力增长,汉字的优越性以及在世界上被普遍认同的可能 性,将与时俱增。 说到书法,追究书法的根源,又出于对汉字的尊崇,至少让我们取得一种共识, 便是书法创造必以汉字为基础。字体是书体的根基,但把二者等同起来,以字体 当书体,便无所谓书法;若把二者割裂开来,书法不复存在。汉字最基本的功用 是表意,不能想象三千多年的文明史可以离开文字传承。文字传承文化,文字本 身是工具又不仅止于工具。文字自身构成庞大的文化体系,与全部中华文明融为 一体。鲁迅说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着重从美学意义上谈中国汉文字。中国文字的“意美”,经长期历史积淀变得丰 富深厚,汉字具有多义性、不确定性,蕴涵着本民族的美感。时下网络流行大量 的新词语,肯定有许多词语生命力不足,转瞬即逝,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美学底 蕴。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很重视语言的纯洁性,单为一个“搞”字引起不少争 议,后来“搞”站住脚了,属中性,但用于“搞笑”、“恶搞”还有点味儿,恐 怕不会用于诗词、美文。当前对待网络语言,赶时髦者多,以严肃态度进行自由 讨论者极少见。不要怕“保守”或“激进”,历史会作出公正的裁定。 “音美”与“形美”直接被人的特定的感官——耳、目所接受。“音 美”集中体现在传统的诗、词、歌曲、戏剧中;其余各种文体倘内含节律、音韵 的美,也会令人击节称赏。至于“形美”,与“意美”、“音美”一样,也是汉 字本身所具备,又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不断丰富,其集中的体现当然是书法了。 书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又交叉地发展。从篆籀文字开始,没有一种字体可以 与书法截然分开。东汉《熹平石经》是官方校正《五经》的刻石,注重文字的规 范谨饬,从书法上看,不失众多汉隶之一,应当视为书法的一体,只是书味不浓。 宋代木版书籍有手书者,仍不失书法的一些韵味。近代流行的印刷用宋体字,保 持着汉字各种基本笔法以及楷书结构,却不能认其为书法。至于篆、隶、行、草 多种书体,我们未尝不可以找出它们最原始的基因,“还原”为“字体”,但只 能在理论上加以承认,实践中不存在。因为任何书写(刻),凭借特定的工具全 出以个人行为。书写中的思想,都倾向于个人意识的一部分,区别于他人,并且 区别于自己而不会重复。有以仿宋印刷体的笔法相对应于楷体书法,应是对楷书 的误解。楷书不但与印刷体有别,楷书的笔法,在每个书家那里也是不同的。所 以即使教初学者写楷书,也不能以宋体字为准。倘要求点画与宋体字相同,索性 不叫书法了。 1.关于汉字的 “三美”,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汉字“三美”之说源自鲁迅,他说中国文字有“三美”: “意美以感心, 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B.“意美”,指的是汉字因长期历史积淀变得丰富深厚,具有多义性、不确定 性,蕴涵着本民族的美感。 C.“音美”,指的是传统诗、词、歌曲、戏剧里面的文字在节律、音韵方面所 带给人们的听觉方面的美 D.“形美”,指的是汉字本身所具备的而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被不断丰富了 的带给人们的视觉之美。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出“书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又交叉发展”的一项 是( A.从篆籀文字开始,没有一种字体可以与书法截然分开。 B.宋代木版书籍有手书者,仍不失书法的一些韵味 C.东汉《熹平石经》是官方校正《五经》的刻石,注重文字的规范谨饬,从 书法上看,不失为众多汉隶之一,应当视为书法的一体,只是书味不浓。 D.即使教初学者写楷书,也不能以宋体字为准。倘要求点画与宋体字相同,索 性不叫书法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不仅是就汉字的美学意义谈的,更是就 汉字的诗学意义谈的 B.网络流行的新词语将因为缺乏必要的美学底蕴,而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有 的甚至是转瞬即逝。 C.语言必须考虑其纯洁性,一个“搞”字就曾引起了不少争议,最终才勉强站 住脚,但仍只有“搞笑”“恶搞”可用于诗词、美文。 D.将楷书书法等同于仿宋印刷体的笔法,是错误的认识。要知道,楷书的笔法, 在每个书法家那里也是不同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父大通,从梁将王琳归于齐。后复谋还江南, 事泄,伏诛。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因而妙达钟律,遍工八音。造玉磬以献于齐。 尝与人方食,论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 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然历周泊隋,俱不得调。 开皇初,沛国公郑译等定乐,初为黄钟调。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 召与议,然言多不用。后译乐成奏之,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曰:“此亡国 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上不悦。宝常因极言乐声哀怨淫放,非雅正之音,请 以水尺为律,以调乐器。上从之。宝常奉诏,遂造诸乐器,其声率下郑译调二律, 并撰《乐谱》六十四卷,具论八音旋相为宫之法,改弦移柱之变。为八十四调, 一百四十四律,变化终于一千八百声。时人以《周礼》有旋宫之义,自汉、魏已 来,知音者皆不能通,见宝常特创其事,皆哂之。试令为之,应手成曲,无所凝 滞,见者莫不嗟异。于是损益乐器,不可胜纪,其声雅淡,不为时人所好,太常 善声者多排毁之。 又太子洗马苏夔以钟律自命,尤忌宝常。夔父威,方用事,凡言乐 者,皆附之而短宝常。数诣公卿怨望,苏威因诘宝常,所为何所传受。有一沙门 谓宝常曰:“上雅好符瑞,有言徵祥者,上皆悦之。先生当言就胡僧受学,云是 佛家菩萨所传音律,则上必悦。先生所为,可以行矣。”宝常然之,遂如其言以 答威。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宝
B.“意美”,指的是汉字因长期历史积淀变得丰富深厚,具有多义性、不确定 性,蕴涵着本民族的美感。 C.“音美”,指的是传统诗、词、歌曲、戏剧里面的文字在节律、音韵方面所 带给人们的听觉方面的美。 D.“形美”,指的是汉字本身所具备的而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被不断丰富了 的带给人们的视觉之美。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出“书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又交叉发展”的一项 是( ) A.从篆籀文字开始,没有一种字体可以与书法截然分开。 B.宋代木版书籍有手书者,仍不失书法的一些韵味。 C.东汉《熹平石经》是官方校正《五经》的刻石,注重文字的规范谨饬 ,从 书法上看,不失为众多汉隶之一,应当视为书法的一体,只是书味不浓。 D.即使教初学者写楷书,也不能以宋体字为准。倘要求点画与宋体字相同,索 性不叫书法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不仅是就汉字的美学意义谈的,更是就 汉字的诗学意义谈的。 B.网络流行的新词语将因为缺乏必要的美学底蕴,而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有 的甚至是转瞬即逝。 C.语言必须考虑其纯洁性,一个“搞”字就曾引起了不少争议,最终才勉强站 住脚,但仍只有“搞笑”“ 恶搞”可用于诗词、美文。 D.将楷书书法等同于仿宋印刷体的笔法,是错误的认识。要知道,楷书的笔法, 在每个书法家那里也是不同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 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父大通,从梁将王琳归于齐。后复谋还江南, 事泄,伏诛。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因而妙达钟律,遍工八音。造玉磬以献于齐。 尝与人方食,论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 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开皇初,沛国公郑译等定乐,初为黄钟调。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 召与议,然言多不用。后译乐成奏之,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曰:“此亡国 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上不悦。宝常因极言乐声哀怨淫放,非雅正之音,请 以水尺为律,以调乐器。上从之。宝常奉诏,遂造诸乐器,其声率下郑译调二律。 并撰《乐谱》六十四卷,具论八音旋相为宫之法,改弦移柱之变。为八十四调, 一百四十四律,变化终于一千八百声。时人以《周礼》有旋宫之义,自汉、魏已 来,知音者皆不能通,见宝常特创其事,皆哂之。试令为之,应手成曲,无所凝 滞,见者莫不嗟异。于是损益乐器,不可胜纪,其声雅淡,不为时人所好,太常 善声者多排毁之。 又太子洗马苏夔以钟律自命,尤忌宝常。夔父威,方用事,凡言乐 者,皆附之而短宝常。数诣公卿怨望,苏威因诘宝常,所为何所传受。有一沙门 谓宝常曰:“上雅好符瑞,有言徵祥者,上皆悦之。先生当言就胡僧受学,云是 佛家菩萨所传音律,则上必悦。先生所为,可以行矣。”宝常然之,遂如其言以 答威。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宝
常尝听太常所奏乐,泫然而泣。人问其故,宝常曰:“乐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 相杀将尽。”时四海全盛,闻其言者皆谓为不然。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卧疾,遂窃其资物而逃。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竟饿 而死。将死也,取其所著书而焚之,曰:“何用此为?”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 见行于世,时论哀之 开皇之世,有郑译、何妥、卢贲、苏夔、萧吉,并讨论坟籍,撰著乐书,皆为当 世所用。至于天然识乐,不及宝常远矣。安马驹、曹妙达、王长通、郭令乐等, 能造曲,为一时之妙,又习郑声,而宝常所为,皆归于雅。此辈虽公议不附宝常, 然皆心服,谓以为 神 (选自《隋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与人方 食 方:正在 B.皆附之而短宝常 短:诋毁 C.上雅好符瑞 雅 高雅 D.其事竟 寝:停止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万宝常音乐才能非凡的一组是(3分) ①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 ②遂造诸乐器 ③并撰《乐谱》六十四卷 ④时人以《周礼》有旋宫之 义 ⑤应手成曲,无所凝滞 ⑥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宝常受父亲的牵连,被罚配为乐工,因此通晓乐律,工于各种乐器,曾造 玉磬献给北齐朝廷。 B.万宝常有极高的音乐造诣。他可以即兴即物奏乐,令时人赞赏。他能从音乐 中听出战祸的征兆 C.万宝常对音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撰写了六十四卷《乐谱》,整理恢复汉 代就已失传的旋宫之法 D.没有名公巨卿支持,万宝常的理论不受重视,本人竟活活饿死。他死前惋惜 地烧毁自己的著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5分) 译文 (2)并讨论坟籍,撰著乐书,皆为当世所用。至于天然识乐,不及宝常远矣。 (5分)
常尝听太常所奏乐,泫然而泣。人问其故,宝常曰:“乐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 相杀将尽。”时四海全盛,闻其言者皆谓为不然。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卧疾,遂窃其资物而逃。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竟饿 而死。将死也,取其所著书而焚之,曰:“何用此为?”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 见行于世,时论哀之。 开皇之世,有郑译、何妥、卢贲、苏夔、萧吉,并讨论坟籍,撰著乐书,皆为当 世所用。至于天然识乐,不及宝常远矣。安马驹、曹妙达、王长通、郭令乐等, 能造曲,为一时之妙,又习郑声,而宝常所为,皆归于雅。此辈虽公议不附宝常, 然皆心服,谓以为 神。 (选自《隋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尝与人方 食 方:正在 B. 皆附之而短宝常 短:诋毁 C.上雅好符瑞 雅: 高雅 D. 其事竟 寝 寝:停止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万宝常音乐才能非凡的一组是(3 分) ①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 ②遂造诸乐器 ③并撰《乐谱》六十四卷 ④时人以《周礼》有旋宫之 义 ⑤应手成曲,无所凝滞 ⑥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万宝常受父亲的牵连,被罚配为乐工,因此通晓乐律,工于各种乐器,曾造 玉磬献给北齐朝廷。 B.万宝常有极高的音乐造诣。他可以即兴即物奏乐,令时人赞赏。他能从音乐 中听出战祸的征兆。 C.万宝常对音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撰写了六十四卷《乐谱》,整理恢复汉 代就已失传的旋宫之法。 D.没有名公巨卿支持,万宝常的理论不受重视,本人竟活活饿死。他死前惋惜 地烧毁自己的著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5 分) 译 文: (2)并讨论坟籍,撰著乐书,皆为当世所用。至于天然识乐,不及宝常远矣。 (5 分)
译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重送裘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8.简要描述诗歌第一句所描写的画面内容,并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5分) 答 9.诗歌第四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怨灵修之浩 荡兮 (屈原《离骚》) (2)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于天 (苏轼《赤壁赋》) (3)折戟沉沙铁未 销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乙 选考题
译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8.简要描述诗歌第一句所描写的画面内容,并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5 分) 答: 9.诗歌第四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简要赏析。(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怨灵修之浩 荡兮, 。 (屈原《离骚》) (2)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于天 地, (苏轼《赤壁赋》) (3)折戟沉沙铁未 销, 。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纸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教 有一名青年,品行端正,偶尔喝点酒,买些无聊的杂志看看,甚而还玩个雀儿、 弄个鱼什么的。不过他并非无休止地沉顿于那类事情里;那种借钱不还、在单位 消极怠工之类的事,还从来没有过。他是个头脑清醒、颇有见地的人。 他有个女朋友,叫洋子,也在公司工作。洋子虽然称不上漂亮,但却是个天 性活泼可爱的人。俩人时常相会,一起用餐,同去游艺场玩板球。谁都看得出, 他们俩结合是件好事,而且会结合的。 然而,要俩人的关系来个大的飞跃,还需要有个机会。若是没机会,那么 岁月依然要在拖延中流逝。并不是青年对洋子感到腻烦,可就是迟迟不下决心结 就在这种情况下,有一天青年在下班回家的途中,同一个姑娘撞了个满怀。 那姑娘手中的玻璃雕刻品被碰掉摔坏了。他道歉说;“实在对不起,真是万万没 想到的事… 哪里,也怪我没留心 姑娘一点也没生气,而且文静地笑了。她是个身材苗条的漂亮姑娘,服饰也 很考究 “对损坏的这东西我赔您钱吧。” 没什么大不了的,不是什么贵重东西。” 那口气和表情显出她的家庭似乎很富裕。 “可这样做,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那么,这样吧,由你请客,到附近喝点茶好吗?再吃些点心什么的。” 这样,俩人便相识了。姑娘叫由纪子。她的父亲是某公司的经理,生活很充 裕。姑娘自我介绍说:她刚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现正在家中赋闲。她并没有傲慢 的神气,给人的印象还好。分手时她对青年说: 我现在很无聊,若是可能的话,希望再见到你。” 青年的内心发生了变比,他感到不平静,真想跟如此出色的姑娘交往。那天 夜里他梦到了由纪子。 两天后青年人给由纪子随便拨了个电话。他心想当时她虽然那样说了,可能 只是一般的客套话而已,也没抱多大的希望。可是由纪子却好象盼望已久似的, 用愉快而爽朗的声音说:“我们出去玩玩吧……” 两人就这样增多了交往。青年对由纪子更加入迷了。这也难怪,她是那样俊 俏而充满魅力,温存而又聪明,幽默而富有风趣,家庭地位又髙,而且对他又抱 有如此的好感,他的心在激荡。搞得好,也许还能步上飞黄腾达的捷径呢。他尽 量不去想洋子,因为一想到她就觉得有点内疚,就感到自己是个自私自利的、冷 酷无情的人。 洋子也给青年打过电话。 “哎,最近你是怎么了,为什么连你的影子都见不到?” “工作实在太忙啊……” 青年搪塞了过去,复又不禁失悔,反躬自责。尽管做了自责,但却又不能从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纸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教 训 有一名青年,品行端正,偶尔喝点酒,买些无聊的杂志看看,甚而还玩个雀儿、 弄个鱼什么的。不过他并非无休止地沉顿于那类事情里;那种借钱不还、在单位 消极怠工之类的事,还从来没有过。他是个头脑清醒、颇有见地的人。 他有个女朋友,叫洋子,也在公司工作。洋子虽然称不上漂亮,但却是个天 性活泼可爱的人。俩人时常相会,一起用餐,同去游艺场玩板球。谁都看得出, 他们俩结合是件好事,而且会结合的。 然而,要俩人的关系来个大的飞跃,还需要有个机会。若是没机会,那么, 岁月依然要在拖延中流逝。并不是青年对洋子感到腻烦,可就是迟迟不下决心结 婚。 就在这种情况下,有一天青年在下班回家的途中,同一个姑娘撞了个满怀。 那姑娘手中的玻璃雕刻品被碰掉摔坏了。他道歉说;“实在对不起,真是万万没 想到的事……。” “哪里,也怪我没留心。” 姑娘一点也没生气,而且文静地笑了。她是个身材苗条的漂亮姑娘,服饰也 很考究。 “对损坏的这东西我赔您钱吧。” “没什么大不了的,不是什么贵重东西。” 那口气和表情显出她的家庭似乎很富裕。 “可这样做,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那么,这样吧,由你请客,到附近喝点茶好吗?再吃些点心什么的。” 这样,俩人便相识了。姑娘叫由纪子。她的父亲是某公司的经理,生活很充 裕。姑娘自我介绍说:她刚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现正在家中赋闲。她并没有傲慢 的神气,给人的印象还好。分手时她对青年说: “我现在很无聊,若是可能的话,希望再见到你。” 青年的内心发生了变比,他感到不平静,真想跟如此出色的姑娘交往。那天 夜里他梦到了由纪子。 两天后青年人给由纪子随便拨了个电话。他心想当时她虽然那样说了,可能 只是一般的客套话而已,也没抱多大的希望。可是由纪子却好象盼望已久似的, 用愉快而爽朗的声音说:“我们出去玩玩吧……” 两人就这样增多了交往。青年对由纪子更加入迷了。这也难怪,她是那样俊 俏而充满魅力,温存而又聪明,幽默而富有风趣,家庭地位又高,而且对他又抱 有如此的好感,他的心在激荡。搞得好,也许还能步上飞黄腾达的捷径呢。他尽 量不去想洋子,因为一想到她就觉得有点内疚,就感到自己是个自私自利的、冷 酷无情的人。 洋子也给青年打过电话。 “哎,最近你是怎么了,为什么连你的影子都见不到?” “工作实在太忙啊……” 青年搪塞了过去,复又不禁失悔,反躬自责。尽管做了自责,但却又不能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