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不仅可对胎体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更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装饰方法,漆工艺在形成漆膜的同时,还运用不同颜色的漆进行彩绘。漆器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在距今约7000~53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有最早的漆木器具一一一只朱漆木碗(图)。从出土的一些漆器残片来看,商代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漆技术,木器的装饰,除了丰富的纹饰和红地黑花漆之外,还镶嵌象牙、松石、贝壳等。在陕西长安、河南洛阳等西周墓中都曾发现漆器。这时漆器的色彩要符合礼制的规定。《春秋。谷梁传》:“天子丹,诸侯垩,大夫苍”。周代漆器另一个特点是采用蚌泡镶嵌。春秋战国时期漆工艺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漆器得以更广泛使用。从《史记》中庄周曾为“漆园更”的记载来看,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专门管理漆树种植和漆汁采集的官更。从有关文献资料及出土实物可知,春秋战国时所使用的漆色以黑和红为主调,其它色彩或漆种有白、紫、绿、蓝、褐、黄、金、银等。漆器的品种也远超出了木器的范畴,木胎之外,还有竹胎、皮胎、夹绘(以泥塑为模、漆为胶黏剂贴麻布至一定厚度后脱泥)胎、金属胎等。装饰方法有描绘、针刻、银扣(银片镶口或嵌成花纹)、描金等。装饰纹样有动物纹(龙、凤、鹤、虎、鹿、鱼等)、云气纹、几何纹、生活图案(舞蹈、狩猎、车马等),等。图片:春秋战国出土的典型漆器。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619/00/8413713_219106196.shtml三、其他工艺(一)木雕木雕制品在战国墓葬中有较多出土,如镂空透雕和斜刀平雕的木板(垫户板),木,彩漆座屏(明器),木案(家具)等。图片。(二)琉璃琉璃,即原始玻璃。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琉璃有洛阳庞家沟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的白色琉璃珠,洛阳中州路西周墓出土的绿色琉璃珠,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出土的琉璃珠、琉璃管,等。它们大多是作为项链、手链等装饰的小件琉璃制品。战国时期已开始制作大件琉璃物品,如琉璃璧(长沙地区楚墓出土最多,最大直径16cm)、印章等。这些琉璃器大多仿制玉器,作为玉的代用品,色彩有乳白、米黄、浅绿、深绿等,呈半透明状。战国琉璃典型图片。(以上2学时)课外作业:(2-3)A延伸阅读(或视频):丝绸之路B思考题:1、在纺织品上形成色彩和图案的工艺(方法)有哪些?
髹漆不仅可对胎体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更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装饰方法,髹漆工艺在形成漆膜的同 时,还运用不同颜色的漆进行彩绘。 漆器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在距今约7000~53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有最早的漆 木器具--一只朱漆木碗(图)。 从出土的一些漆器残片来看,商代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髹漆技术,木器的装饰,除了丰富的纹饰 和红地黑花髹漆之外,还镶嵌象牙、松石、贝壳等。 在陕西长安、河南洛阳等西周墓中都曾发现漆器。这时漆器的色彩要符合礼制的规定。《春秋· 谷梁传》:“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苍”。周代漆器另一个特点是采用蚌泡镶嵌。 春秋战国时期髹漆工艺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漆器得以更广泛使用。从《史记》中庄周曾为“漆 园吏”的记载来看,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专门管理漆树种植和漆汁采集的官吏。从有关文献资 料及出土实物可知,春秋战国时所使用的漆色以黑和红为主调,其它色彩或漆种有白、紫、绿、蓝、 褐、黄、金、银等。 漆器的品种也远超出了木器的范畴,木胎之外,还有竹胎、皮胎、夹纻(以泥塑为模、漆为胶黏 剂贴麻布至一定厚度后脱泥)胎、金属胎等。 装饰方法有描绘、针刻、银扣(银片镶口或嵌成花纹)、描金等。 装饰纹样有动物纹(龙、凤、鹤、虎、鹿、鱼等)、云气纹、几何纹、生活图案(舞蹈、狩猎、 车马等),等。 图片:春秋战国出土的典型漆器。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619/00/8413713_219106196.shtml 三、其他工艺 (一)木雕 木雕制品在战国墓葬中有较多出土,如镂空透雕和斜刀平雕的木板(垫尸板),木俑,彩漆座屏 (明器),木案(家具)等。 图片。 (二)琉璃 琉璃,即原始玻璃。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琉璃有洛阳庞家沟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的白色琉璃珠,洛 阳中州路西周墓出土的绿色琉璃珠,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出土的琉璃珠、琉璃管,等。它们大多是作为 项链、手链等装饰的小件琉璃制品。战国时期已开始制作大件琉璃物品,如琉璃璧(长沙地区楚墓出 土最多,最大直径16cm)、印章等。这些琉璃器大多仿制玉器,作为玉的代用品,色彩有乳白、米 黄、浅绿、深绿等,呈半透明状。 战国琉璃典型图片。 (以上2学时) 课外作业:(2-3) A 延伸阅读(或视频): 丝绸之路 B 思考题: 1、在纺织品上形成色彩和图案的工艺(方法)有哪些?
2、何谓“帝王服饰十二章”,其含义是什么?3、商周漆器的装饰工艺有哪些?4、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的装饰纹样有哪些?C名词解释:丝,帛,绸,锦,提花,生漆,漆,夹绘,琉璃璧。第三章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教学目的:了解秦汉时期制陶工艺的概况,掌握以秦始皇兵马佣、汉画像砖及画像石等为典型代表的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艺术特征和时代特性,以及瓷器工艺的成熟;了解秦汉时期金属工艺的概况;了解和掌握汉代漆器的时代特性、工艺特点和艺术特征;了解掌握汉服的形成、历史演变及基本特征。教学重点:秦陵兵马佣、汉画像石、画像砖,汉代漆器,汉服基本特征等教学难点:漆器工艺授课方式:课堂讲授教师教具:教学多媒体课件学时分配::4学时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节陶和瓷一、砖瓦1、秦砖、画像砖秦砖质地坚硬,久负盛名,素有“铅砖”之称。画像砖即表面装饰各种图像或文字的砖,是在素面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据考证,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而盛行于两汉,多在墓室中构成壁画,有的则用在宫室建筑上。画像砖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如播种、收割、春米、酿造、盐井、桑园、放牧等场景;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如宴乐、杂技、舞蹈、表现统治阶级车马出行的场景等;有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典型图片。2、瓦当
2、何谓“帝王服饰十二章”,其含义是什么? 3、商周漆器的装饰工艺有哪些? 4、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的装饰纹样有哪些? C 名词解释: 缫丝,帛,绸,锦,提花,生漆,髹漆,夹纻,琉璃璧。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了解秦汉时期制陶工艺的概况,掌握以秦始皇兵马俑、汉画像砖及画像石等为典型代 表的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艺术特征和时代特性,以及瓷器工艺的成熟;了解秦汉时期金属工艺的概 况;了解和掌握汉代漆器的时代特性、工艺特点和艺术特征;了解掌握汉服的形成、历史演变及基本 特征。 教学重点:秦陵兵马俑、汉画像石、画像砖,汉代漆器,汉服基本特征等 教学难点:漆器工艺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教师教具:教学多媒体课件 学时分配:4学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陶和瓷 一、砖瓦 1、秦砖、画像砖 秦砖质地坚硬,久负盛名,素有“铅砖”之称。 画像砖即表面装饰各种图像或文字的砖,是在素面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据考证,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而盛行于两汉,多在墓室中构成壁画,有的则用在宫室建筑上。 画像砖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如播种、收割、 舂米、酿造、盐井、桑园、放牧等场景;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如宴乐、杂技、舞蹈、表现统治阶级车 马出行的场景等;有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 典型图片。 2、瓦当
瓦当俗称瓦头。是古建筑屋檐最前端的一片带有图案的瓦(也叫滴水檐),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秦瓦当纹饰取材广泛,图案写实,简明生动,以动物形象居多,有鹿、四神、鸿雁、鱼及变化的云纹。画面与写意相融,图案构思巧妙,有将画面一分为二、也有一分为四的,在对称中求变化,均衡自然,富于生气。汉代瓦当在工艺上达到顶峰。纹饰题材有四神、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及云与字、云与动物等。出现了以瓦当心乳钉分隔画面的布局形式。带字瓦当有1~12字不等,内容有吉祥语如“长乐未央”、“长生未央”、“与天无极”等,也有标明建筑物名称与用途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瓦当当面较小,纹饰以卷云纹为主,文字瓦当锐减。唐代时,莲花纹瓦当最常见,文字瓦当几乎绝迹。宋代开始用兽面纹瓦当,明清多用蟠龙纹瓦当。)图片:瓦当图案。二、陶塑秦兵马佣:形体高大,烧制火候匀,硬度高,不开裂,不变形,形态各异,棚棚如生。工艺:模制与塑形相结合;分模制作,然后黏接(先接后烧,或先烧后接);彩绘。兵马佣典型图例。三、釉陶汉代釉陶的种类主要有北方(关中)的铅釉陶和南方的青釉陶。铅釉的特点是熔点低(700-800℃),挂胎薄而匀。西汉时釉色以黄、褐、绿为常见,绿釉尤其流行。因烧制火度低,釉质较软,所以又称软釉。青釉因烧制火度高,釉质较硬,所以又称硬釉。图片:铅釉陶、青釉陶典型案例。四、瓷器青釉陶在东汉的中后期完成了由陶向瓷的演进一一青瓷。浙江上虞、余姚、宁波、永嘉等地发现大量东汉窑址,由早先的陶和瓷共烧发展为专门的瓷窑。烧成温度已达1300℃左右。江苏、广东、湖南、江西、四川、贵州等南方地区都有早期青瓷的发现。早期青瓷的品种,有壶、罐、碗、洗、盘、杯、等,如五连罐、耳杯、唾壶。(图片)特点:往往挂釉不到底,有弦纹、波纹等简朴装饰。除青瓷外,还有黑瓷。浙江上虞帐子山瓷窑曾有黑瓷的发现(1970年代)。第二节漆器汉代时的漆饰技术已达到了一个工种齐全、分工严密、工序繁复、技法多样、工艺精湛的全面发展阶段,漆器的生产和使用在社会生活中更加普及,是继青铜工艺之后又一具有显著时代特色的实用工艺品门类。其中漆家具仍以彩绘为主要装饰手法,黑和红也是基本色,以黑底红绘最为常用。装饰图案以云气纹和几何纹为多,基本特点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线条流畅、富于变化。除色漆彩绘外,油彩、针刻、贴金银箔、俄金(针划填金)、堆漆等装饰手法也多有运用。加上雕刻和镶嵌(金、铜、珠宝、玻璃等)装饰方法的结合运用,汉代漆器成为灿烂汉文化的一个缩影。(图例:各色工艺漆器一一平绘、研磨彩绘、绘、描金、金、填漆、堆漆、金银参缕带等)。汉代漆器的出土地及出土数量、种类很多,以木胎为主。如耳杯、方盘、套盒、盒、碗、碟,案、棺等。典型图片。课外作业:(3-1)A延伸阅读:
瓦当俗称瓦头。是古建筑屋檐最前端的一片带有图案的瓦(也叫滴水檐),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 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秦瓦当纹饰取材广泛,图案写实,简明生动,以动物形象居多,有鹿、四神、鸿雁、鱼及变化的 云纹。画面与写意相融,图案构思巧妙,有将画面一分为二、也有一分为四的,在对称中求变化,均 衡自然,富于生气。 汉代瓦当在工艺上达到顶峰。纹饰题材有四神、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及云与 字、云与动物等。出现了以瓦当心乳钉分隔画面的布局形式。带字瓦当有1~12字不等,内容有吉祥语 如“长乐未央”、“长生未央”、“与天无极”等,也有标明建筑物名称与用途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瓦当当面较小,纹饰以卷云纹为主,文字瓦当锐减。唐代时,莲花纹瓦当最 常见,文字瓦当几乎绝迹。宋代开始用兽面纹瓦当,明清多用蟠龙纹瓦当。) 图片:瓦当图案。 二、陶塑 秦兵马俑:形体高大,烧制火候匀,硬度高,不开裂,不变形,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工艺:模制与塑形相结合;分模制作,然后黏接(先接后烧,或先烧后接);彩绘。 兵马俑典型图例。 三、釉陶 汉代釉陶的种类主要有北方(关中)的铅釉陶和南方的青釉陶。 铅釉的特点是熔点低(700-800℃),挂胎薄而匀。西汉时釉色以黄、褐、绿为常见,绿釉尤其流 行。因烧制火度低,釉质较软,所以又称软釉。 青釉因烧制火度高,釉质较硬,所以又称硬釉。 图片:铅釉陶、青釉陶典型案例。 四、瓷器 青釉陶在东汉的中后期完成了由陶向瓷的演进——青瓷。 浙江上虞、余姚、宁波、永嘉等地发现大量东汉窑址,由早先的陶和瓷共烧发展为专门的瓷窑。 烧成温度已达1300℃左右。江苏、广东、湖南、江西、四川、贵州等南方地区都有早期青瓷的发现。 早期青瓷的品种,有壶、罐、碗、洗、盘、杯、瓿等,如五连罐、耳杯、唾壶。 (图片) 特点:往往挂釉不到底,有弦纹、波纹等简朴装饰。 除青瓷外,还有黑瓷。浙江上虞帐子山瓷窑曾有黑瓷的发现(1970年代)。 第二节 漆器 汉代时的漆饰技术已达到了一个工种齐全、分工严密、工序繁复、技法多样、工艺精湛的全面发 展阶段,漆器的生产和使用在社会生活中更加普及,是继青铜工艺之后又一具有显著时代特色的实用 工艺品门类。其中漆家具仍以彩绘为主要装饰手法,黑和红也是基本色,以黑底红绘最为常用。装饰 图案以云气纹和几何纹为多,基本特点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线条流畅、富于变化。除色漆彩绘 外,油彩、针刻、贴金银箔、戗金(针划填金)、堆漆等装饰手法也多有运用。加上雕刻和镶嵌 (金、铜、珠宝、玻璃等)装饰方法的结合运用,汉代漆器成为灿烂汉文化的一个缩影。 (图例:各色工艺漆器——平绘、研磨彩绘、莳绘、描金、戗金、填漆、堆漆、金银参缕带 等)。 汉代漆器的出土地及出土数量、种类很多,以木胎为主。如耳杯、方盘、套盒、奁盒、碗、碟、 案、棺等。 典型图片。 课外作业:(3-1) A 延伸阅读:
《中国漆器的巅峰时代一一汉代漆工艺综论)B思考题:1、怎样理解“秦砖汉瓦”、“钟鸣鼎食”?2、秦兵马佣陶塑的基本工艺和艺术特点是什么?3、你认为陶向瓷的转变过程中有哪些重大飞跃?4、汉代漆器的发展有哪些特点?C名词解释:画像砖,瓦当,青瓷,油彩,针刻,贴金银箔,金,堆漆。第三节金银铜器一、金银器金银运用历史:殷虚武官村大墓曾有环状金片;西周墓出土有条形、圆形、人字形、三角形等金片,以及包在铜胎上的金泡和金兽面;安徽寿县春秋蔡候墓出土表面压花纹的金叶;战国时出现错金器。制银工艺在战国时也得以发展,除与金丝合用作为金银错外,还有单纯用金银制作的器血和工艺品。如随县出土的金匙、金盏,河南辉县出王的镂花银片、银制小人,等。汉代金银工艺得到进一步发展,银称为“百金”,贵族制作金银器血的风气很盛,主要作为装饰用品。典型实物:金银首饰,小金灶,金银错狩猎纹铜车饰,等。二、铜器1、铜镜中国最早的铜镜出土于齐家文化遗址。齐家文化是我国原始公社解体时期(铜石并用时代)的一种文化,距今约四千年,1924年发现于甘肃广河齐家坪而得名。夏商西周时期铜镜较少见,至战国时较为流行,汉代时渐趋鼎盛。历代铜镜大多为圆形,其次是圆形的变体葵花形或菱花形。根据装饰图案,西汉前期的铜镜有螨形镜、草叶镜、星云镜、日光镜、昭明镜等(典型图片)。西汉中期主要流行一种规矩镜(典型图片)。东汉时期主要有吉祥语字铭镜、双夔纹镜、云雷纹镜、蝙蝠纹镜、画像镜、神兽镜、阶段式或建安式镜,等(典型图片)。2、铜灯汉代时铜灯已非常流行,种类有盘灯、虹管灯、筒灯、行灯、吊灯,等。典型实物:长信宫灯,牛灯。3、铜炉
《中国漆器的巅峰时代——汉代漆工艺综论》 B 思考题: 1、怎样理解“秦砖汉瓦”、“钟鸣鼎食”? 2、秦兵马俑陶塑的基本工艺和艺术特点是什么? 3、你认为陶向瓷的转变过程中有哪些重大飞跃? 4、汉代漆器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C 名词解释: 画像砖,瓦当,青瓷,油彩,针刻,贴金银箔,戗金,堆漆。 第三节 金银铜器 一、金银器 金银运用历史:殷虚武官村大墓曾有环状金片;西周墓出土有条形、圆形、人字形、三角形等金 片,以及包在铜胎上的金泡和金兽面;安徽寿县春秋蔡候墓出土表面压花纹的金叶;战国时出现错金 器。 制银工艺在战国时也得以发展,除与金丝合用作为金银错外,还有单纯用金银制作的器皿和工艺 品。如随县出土的金匙、金盏,河南辉县出土的镂花银片、银制小人,等。 汉代金银工艺得到进一步发展,银称为“白金”,贵族制作金银器皿的风气很盛,主要作为装饰 用品。 典型实物:金银首饰,小金灶,金银错狩猎纹铜车饰,等。 二、铜器 1、铜镜 中国最早的铜镜出土于齐家文化遗址。齐家文化是我国原始公社解体时期(铜石并用时代)的一 种文化,距今约四千年,1924年发现于甘肃广河齐家坪而得名。 夏商西周时期铜镜较少见,至战国时较为流行,汉代时渐趋鼎盛。 历代铜镜大多为圆形,其次是圆形的变体葵花形或菱花形。 根据装饰图案,西汉前期的铜镜有螭形镜、草叶镜、星云镜、日光镜、昭明镜等(典型图片)。 西汉中期主要流行一种规矩镜(典型图片)。东汉时期主要有吉祥语字铭镜、双夔纹镜、云雷纹镜、 蝙蝠纹镜、画像镜、神兽镜、阶段式或建安式镜,等(典型图片)。 2、铜灯 汉代时铜灯已非常流行,种类有盘灯、虹管灯、筒灯、行灯、吊灯,等。 典型实物:长信宫灯,牛灯。 3、铜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