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陶器及原始瓷器虽然夏朝建立前后我国已进入青铜器时代,但夏商时期陶器的制作仍十分普遍,如商代有大规模制陶作坊(郑州发现的14座陶坊中最大的有1400平米),种类除红陶、黑陶、灰陶外,还有白陶、明器等。一、黑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当中原和西北地区的彩陶逐渐衰落,继而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兴起了以黑色陶器为其特征的“黑陶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也称为“龙山文化”(约4000年前)。黑陶的原料系来自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深层泥土,土质细腻、无沙、粘性大,富含多种矿物元素,在烧制中能产生纯黑均匀质感。制泥的基本工艺是泥土取出后经晾干,用纱布过滤后制成泥。黑陶的制作多为轮制或模制,表面经打磨压光,烧成的最后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冷却后即呈有光泽的漆黑色。黑陶的典型特征可概括为黑、薄、光、纽。薄者如蛋壳(0.2~1mm),也称蛋壳黑陶。黑陶的造型丰富多样,除与彩陶相似的尖底瓶、罐、盆、等以外,还有杯、鼎、豆、隔、舜、、盒、、,等。典型图片。二、灰陶灰陶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斐李岗文化遗址中已经出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都有一定数量的灰陶。商、周时代灰陶已占据统治地位。在商代的各遗址中,灰陶的比例占90%以上。灰陶系以粘土坏,用还原焰烧成,烧成后从窑顶缓慢渗水冷却,陶器结实耐用。根据胎质的粗细及含砂与否,可分为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其种类有:烹煮器,如鼎、β、、釜等:食器,如盒、豆、碗、盆等:盛器,如瓮、墨、壶、尊等。装饰纹样:陶拍擦印绳纹、篮纹:刻画斜方格纹:堆贴绳纹:弦纹等。典型图片。三、白陶白陶器在河南豫西一带的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中皆有发现。商代晚期是白陶器高度发展时期,在河南、河北、山西和山东等地的商代后期遗址与墓葬中多有发现,其中以河南安阳殷墟出土数量最多。白陶系用高岭土即瓷土制成,因此也可以说是不上釉的瓷器。商代白陶器形有壶、墨、解、卤、盒等,器身装饰馨餐纹、夔纹、云雷纹、曲折纹、回纹等,是仿制同期青铜器的一种极其珍贵的工艺品
第一节 陶器及原始瓷器 虽然夏朝建立前后我国已进入青铜器时代,但夏商时期陶器的制作仍十分普遍,如商代有大规模 制陶作坊(郑州发现的14座陶坊中最大的有1400平米),种类除红陶、黑陶、灰陶外,还有白陶、明 器等。 一、黑陶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当中原和西北地区的彩陶逐渐衰落,继而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兴起了 以黑色陶器为其特征的“黑陶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也称为“龙山文化”(约 4000年前)。 黑陶的原料系来自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深层泥土,土质细腻、无沙、粘性大,富含多种矿物元 素,在烧制中能产生纯黑均匀质感。制泥的基本工艺是泥土取出后经晾干,用纱布过滤后制成泥。 黑陶的制作多为轮制或模制,表面经打磨压光,烧成的最后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冷却后即呈有 光泽的漆黑色。 黑陶的典型特征可概括为黑、薄、光、纽。薄者如蛋壳(0.2~1mm),也称蛋壳黑陶。 黑陶的造型丰富多样,除与彩陶相似的尖底瓶、罐、盆、盉等以外,还有杯、鼎、豆、鬲、斝、 鬶、簋、甑、甗,等。 典型图片。 二、灰陶 灰陶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斐李岗文化遗址中已经出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都有一定数量的灰 陶。商、周时代灰陶已占据统治地位。在商代的各遗址中,灰陶的比例占90%以上。 灰陶系以粘土坯,用还原焰烧成,烧成后从窑顶缓慢渗水冷却,陶器结实耐用。根据胎质的粗细 及含砂与否,可分为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 其种类有:烹煮器,如鼎、鬲、甗、釜等;食器,如簋、豆、碗、盆等;盛器,如瓮、罍、壶、 尊等。 装饰纹样:陶拍捺印绳纹、篮纹;刻画斜方格纹;堆贴绳纹;弦纹等。 典型图片。 三、白陶 白陶器在河南豫西一带的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中皆有发现。商代晚期是白陶器高 度发展时期,在河南、河北、山西和山东等地的商代后期遗址与墓葬中多有发现,其中以河南安阳殷 墟出土数量最多。 白陶系用高岭土即瓷土制成,因此也可以说是不上釉的瓷器。商代白陶器形有壶、罍、觯、卣、 簋等,器身装饰饕餮纹、夔纹、云雷纹、曲折纹、回纹等,是仿制同期青铜器的一种极其珍贵的工艺 品
典型图片。四、原始瓷器釉陶最迟出现于商代中期,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灰白色,较硬,因未完全达到瓷器标准,学术界将其称为“原始瓷器”。中国最早的瓷器便是由其发展而来的青瓷。原始瓷器图片。五、彩绘陶彩绘陶是在已经烧成的素陶上进行彩绘。彩绘陶起源于新石器晚期(而非春秋时期),是继彩陶之后又一种装饰性很强的陶器。一般认为彩绘陶主要是用作明器,于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较为盛行。彩绘陶的陶胎有灰色和褐色两种。灰胎一般敷以黑色陶衣,其上再敷一层白粉,然后加以彩绘(多用黑线红彩)。褐胎施以白粉或黄粉,然后加以彩绘。常见的纹样:几何纹,云纹,花瓣纹,鸟兽纹。典型图片。六、几何印纹陶几何印纹陶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产生和流行于我国长江以南的东南地区,浙江绍兴等地发现有战国时期的几何印纹陶窑址,常与原始青瓷同窑烧制(硬陶)。常见的花纹有米字纹、回纹、纺织纹、粗布纹、筛网纹、田字纹,等。典型图片。七、暗纹陶暗纹陶是在陶坏未干时使用特定工具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据考证始于春秋时期。这种较浅的压花线纹只在光线下隐约可见,所以称暗纹,也称研花陶。典型图片。第二节玉器及文字一、玉器夏商周是我国奴隶制时期,社会特征是形成了系统的礼制(藏礼于器),也是玉文化核心观念形成的时期,玉器是重要的礼器之一。用作礼器的玉器主要有圭(琬圭、琰圭)、璋、璧、琮、块、璜、璇玑等。(图片:玉器形态)许慎《说文》对玉的阐释,为“石之美”者,包含“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魏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挚之方也。“”《五经通义》:“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
典型图片。 四、原始瓷器 釉陶最迟出现于商代中期,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灰白色,较硬,因未完全达到瓷器标准,学术 界将其称为“原始瓷器”。中国最早的瓷器便是由其发展而来的青瓷。 原始瓷器图片。 五、彩绘陶 彩绘陶是在已经烧成的素陶上进行彩绘。彩绘陶起源于新石器晚期(而非春秋时期),是继彩陶 之后又一种装饰性很强的陶器。一般认为彩绘陶主要是用作明器,于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较为盛行。 彩绘陶的陶胎有灰色和褐色两种。灰胎一般敷以黑色陶衣,其上再敷一层白粉,然后加以彩绘 (多用黑线红彩)。褐胎施以白粉或黄粉,然后加以彩绘。 常见的纹样:几何纹,云纹,花瓣纹,鸟兽纹。 典型图片。 六、几何印纹陶 几何印纹陶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产生和流行于我国长江以南的东南地区,浙江绍兴等地发现有战国 时期的几何印纹陶窑址,常与原始青瓷同窑烧制(硬陶)。常见的花纹有米字纹、回纹、纺织纹、粗 布纹、筛网纹、田字纹,等。 典型图片。 七、暗纹陶 暗纹陶是在陶坯未干时使用特定工具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据考证始于春秋时期。这种较浅的压 花线纹只在光线下隐约可见,所以称暗纹,也称砑花陶。 典型图片。 第二节 玉器及文字 一、玉器 夏商周是我国奴隶制时期,社会特征是形成了系统的礼制(藏礼于器),也是玉文化核心观念形 成的时期,玉器是重要的礼器之一。 用作礼器的玉器主要有圭(琬圭、琰圭)、璋、璧、琮、玦、璜、璇玑等。 (图片:玉器形态) 许慎《说文》对玉的阐释,为“石之美”者,包含“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 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挈 之方也。” 《五经通义》:“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 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
玉被用于象征美德,“君子以德比玉”。除了礼器,玉器更多地作为装饰工艺品。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灭商时所得玉器多得惊人(旧宝玉万四千,佩玉亿有八万)。河南安阳殷墟五号墓(妇好墓)出土玉器755件,反映了商代玉器工艺的发展高度。这批玉器,有青玉、白玉、青白玉、墨玉、黄玉,以及绿松石、孔雀石、玛瑙等。色泽有绿、淡绿、茶绿、黄绿、墨绿、黄褐、棕褐、白、灰、黑等。器形有礼器、仪仗器、工具、生活用具、动物和人物等。(图例)。蚀花石髓:石髓是一种半透明的具有各色(多呈肉红色)蜡状光泽的矿物,也称玉髓。用化学方法处理这种矿石,使之形成花纹,即为蚀花石髓。春秋楚墓中曾发现此特种玉器。二、文字中国的文字为象形文字,起初的文字外形上更接近图画,与美术有着不解之缘,素有“书画同源”公论。最早的文字主要见于陶器、青铜器和甲骨上,分别称为陶文、金文和甲骨文。大汶口文化陶尊上的图形文字,龙山文化陶器上的刻画文字,是目前所知的最原始的汉字。河南安阳殷墟出王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所看到的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下辞及历史记载)。青铜器上的文字在两周时有更多呈现。(图片:图形文字,刻画文字,金文,甲骨文)(以上2学时)课外作业:(2-1)A延伸阅读:《中国玉器与玉文化》B思考题:1、黑陶、灰陶、白陶的独特工艺何在?2、陶的典型器形有哪些?3、中国古代用作礼器的玉器主要有哪些类型?4、中国玉有哪些典型品种?C名词解释:红陶,黑陶,灰陶,白陶,,,,原始瓷器,彩绘陶,明器,氧化焰,还原焰,妇好,蚀花玉髓,陶文,金文。第三节青铜器
玉被用于象征美德,“君子以德比玉”。 除了礼器,玉器更多地作为装饰工艺品。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灭商时所得玉器多得惊人(旧宝玉 万四千,佩玉亿有八万)。 河南安阳殷墟五号墓(妇好墓)出土玉器755件,反映了商代玉器工艺的发展高度。这批玉器,有 青玉、白玉、青白玉、墨玉、黄玉,以及绿松石、孔雀石、玛瑙等。色泽有绿、淡绿、茶绿、黄绿、 墨绿、黄褐、棕褐、白、灰、黑等。器形有礼器、仪仗器、工具、生活用具、动物和人物等。 (图例)。 蚀花石髓:石髓是一种半透明的具有各色(多呈肉红色)蜡状光泽的矿物,也称玉髓。用化学方 法处理这种矿石,使之形成花纹,即为蚀花石髓。春秋楚墓中曾发现此特种玉器。 二、文字 中国的文字为象形文字,起初的文字外形上更接近图画,与美术有着不解之缘,素有“书画同 源”公论。最早的文字主要见于陶器、青铜器和甲骨上,分别称为陶文、金文和甲骨文。大汶口文化 陶尊上的图形文字,龙山文化陶器上的刻画文字,是目前所知的最原始的汉字。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所看到的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卜辞及历史记载)。青铜器上的文字在两周时有 更多呈现。 (图片:图形文字,刻画文字,金文,甲骨文) (以上2学时) 课外作业:(2-1) A 延伸阅读: 《中国玉器与玉文化》 B 思考题: 1、黑陶、灰陶、白陶的独特工艺何在? 2、陶的典型器形有哪些? 3、中国古代用作礼器的玉器主要有哪些类型? 4、中国玉有哪些典型品种? C 名词解释: 红陶,黑陶,灰陶,白陶,鬶,甑,甗,原始瓷器,彩绘陶,明器,氧化焰,还原焰,妇好,蚀 花玉髓,陶文,金文。 第三节 青铜器
青铜是人类最早发现和利用的金属,随之而出现的青铜器造就了伟大的青铜文化,形成了一个青铜器时代。世界上较早进入青铜器时代的是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伊朗南部、欧洲、埃及等地区,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我国约在公元前2000年进入青铜器时代,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大约发展了15个世纪。中国先民在夏商周时期创造的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在世界青铜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种类和器形夏商周青铜器的种类和器形十分丰富,以其使用功能来说,有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工具、杂器、礼器等。烹饪器:鼎、、。(图片)食器:、豆、黛,等。(图片)酒器:爵、尊、壶、、鲜、、、罩、卤、、岳、彝,等。(图片)水器:鉴、盘、颜、、洗,等。(图片)乐器:钟、饶、岳,等。礼器:鼎、禁、,等。种类和器形的重要演变:商代繁盛的酒器,到周时渐趋没落(周人禁酒),很多器形消失:其他一些器血更趋实用,如商代的盒无耳,西周早期加耳,春秋时鼎加盖、由合体变为分体(和β分铸),等:周代衍生出一些新品种,如食器中的豆、黛,水器中的匝(西周)、(战国),家具中的案(战国);进入铁器时代,铜器造型简化,逐渐被铁器所取代。二、纹饰商:怪兽纹(養餐纹、夔纹、龙纹、凤纹),动物(象、蝉、龟、鱼等)纹,几何纹(回纹、云雷纹、乳钉纹、弦纹等)。(图片)西周:窃曲纹,鸟纹,环带纹,重环纹,垂鳞纹,等。(图片)春秋战国:蟠螨纹,水陆攻战纹。(图片)三、主要工艺主要铸造工艺:制范法或泥模法(商、西周),失蜡法(春秋)。装饰工艺:模铸,焊接,刻划,镶嵌(金银错),鎏金,镂空。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之比较装饰1图案组织表现手法艺术风格
青铜是人类最早发现和利用的金属,随之而出现的青铜器造就了伟大的青铜文化,形成了一个青 铜器时代。 世界上较早进入青铜器时代的是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伊朗南部、欧洲、埃及等地区,约 在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我国约在公元前2000年进入青铜器时代,经夏、商、西周、春秋、战 国,大约发展了15个世纪。 中国先民在夏商周时期创造的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在世界青铜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种类和器形 夏商周青铜器的种类和器形十分丰富,以其使用功能来说,有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乐 器、兵器、工具、杂器、礼器等。 烹饪器:鼎、鬲、甗。(图片) 食器:簋、豆、簠,等。(图片) 酒器:爵、尊、壶、觚、觯、觥、罍、斝、卣、盉、缶、彝,等。(图片) 水器:鉴、盘、瓿、匜、洗,等。(图片) 乐器:钟、铙、缶,等。 礼器:鼎、禁、俎,等。 种类和器形的重要演变: 商代繁盛的酒器,到周时渐趋没落(周人禁酒),很多器形消失; 其他一些器皿更趋实用,如商代的簋无耳,西周早期加耳,春秋时鼎加盖、甗由合体变为分体 (甑和鬲分铸),等; 周代衍生出一些新品种,如食器中的豆、簠,水器中的匜(西周)、钫(战国),家具中的案 (战国); 进入铁器时代,铜器造型简化,逐渐被铁器所取代。 二、纹饰 商:怪兽纹(饕餮纹、夔纹、龙纹、凤纹),动物(象、蝉、龟、鱼等)纹,几何纹(回纹、云 雷纹、乳钉纹、弦纹等)。(图片) 西周:窃曲纹,鸟纹,环带纹,重环纹,垂鳞纹,等 。(图片) 春秋战国:蟠螭纹,水陆攻战纹。(图片) 三、主要工艺 主要铸造工艺: 制范法或泥模法(商、西周),失蜡法(春秋)。 装饰工艺:模铸,焊接,刻划,镶嵌(金银错),鎏金,镂空。 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之比较: 装饰 图案组织 表现手法 艺术风格
商单独纹样餐餐纹、纹、回纹对称式,主纹和地纹,多用直线庄重、严谨周二方连续韵律、秩序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带状反复,直线间曲线成S形春秋战国四方连续蟠螨纹、宴乐攻战纹上下左右连展,模印,金银错繁缚、清新(以上2学时)课外作业:(2-2)A延伸阅读或视频:中国青铜文化B思考题:1、夏商周青铜器的种类主要有哪些,各有哪些典型器形(或名称)?2、夏、商、周青铜器的纹饰有何显著差异?3、青铜器的装饰工艺有哪些?C名词解释:陶范法,失蜡法,金银错,餐餐纹,夔纹,云雷纹,乳钉纹,窃曲纹,环带纹,蟠螨纹。第四节染织、漆器及其它工艺一、染织中国的植桑养蚕、丝、织帛、染色等纺织工艺起源很早。夏代以后直到春秋战国,纺织生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纺织组合工具经过长期改进演变成原始的车、纺车、织机等手工纺织机具,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部分纺织品生产者逐渐专业化,因此手艺日益精湛,、纺、织、染工艺逐步配套。纺织品则大量成为交易物品,有时基至成交换的媒介,起到货币作用。商、周两代,丝织技术突出发展,到春秋战国,丝织物已十分精美。在纺织品上形成色彩、装饰图案的工艺:染、印、画、绣、织锦或提花,等。帝王服饰十二章:《书经·益稷篇》:“帝日: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截,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此乃古代帝王服饰的干二章,自西周始,为历代帝王所沿用。图片:衣裳,帝王服饰十二章十二章的含义(宗教意义)。二、漆器漆器,是指用大然漆涂敷在器物的表面而制成的一类工艺品或生活用品。天然漆俗称大漆或生漆,是以采割于漆树的分泌汁液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天然树脂涂料,其形成的漆膜坚韧、光洁,有较高的耐腐蚀性。在木质等器物的表面涂以天然漆的工艺称为漆。器物表面的
商 饕餮纹、夔纹、回纹 单独纹样 对称式,主纹和地纹,多用直线 庄重、严谨 周 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 二方连续 带状反复,直线间曲线成S形 韵律、秩序 春秋战国 蟠螭纹、宴乐攻战纹 四方连续 上下左右连展,模印,金银错 繁缛、清新 (以上2学时) 课外作业:(2-2) A 延伸阅读或视频: 中国青铜文化 B 思考题: 1、夏商周青铜器的种类主要有哪些,各有哪些典型器形(或名称)? 2、夏、商、周青铜器的纹饰有何显著差异? 3、青铜器的装饰工艺有哪些? C 名词解释: 陶范法,失蜡法,金银错,饕餮纹,夔纹,云雷纹,乳钉纹,窃曲纹,环带纹,蟠螭纹。 第四节 染织、漆器及其它工艺 一、染织 中国的植桑养蚕、缫丝、织帛、染色等纺织工艺起源很早。夏代以后直到春秋战国,纺织生产无 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纺织组合工具经过长期改进演变成原始的缫车、纺车、织机 等手工纺织机具,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部分纺织品生产者逐渐专业化,因此手艺日益精湛,缫、 纺、织、染工艺逐步配套。纺织品则大量成为交易物品,有时甚至成交换的媒介,起到货币作用。 商、周两代,丝织技术突出发展,到春秋战国,丝织物已十分精美。 在纺织品上形成色彩、装饰图案的工艺:染、印、画、绣、织锦或提花,等。 帝王服饰十二章: 《书经·益稷篇》:“帝曰: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 藻、火、粉米、黼、黻,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此乃古代帝王服饰的十二章,自西周 始,为历代帝王所沿用。 图片:衣裳,帝王服饰十二章 十二章的含义(宗教意义)。 二、漆器 漆器,是指用天然漆涂敷在器物的表面而制成的一类工艺品或生活用品。 天然漆俗称大漆或生漆,是以采割于漆树的分泌汁液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天然树脂涂料,其形成的 漆膜坚韧、光洁,有较高的耐腐蚀性。在木质等器物的表面涂以天然漆的工艺称为髹漆。器物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