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标准;有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的,应依法依规执行。新建冶金、电镀、化工、印染、原料 药制造等工业企业(有工业废水处理资质且出水达到国家标准的原料药制造企业除外)排 放的含重金属或难以生化降解废水以及有关工业企业排放的高盐废水,不得接入城市生活 污水处理设施 3.2行业发展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食品制造加工行业的水污染物排放较大气污染物突出。2011-2015年,我国列入环统 的食品制造加工行业企业的水、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降低,但水污染物排放量占工业 行业的比例仍然较高。2015年,我国列入环统的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数量为12684家,化 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40.1万吨和18万吨,占工业行业的157%和92%:扣除制 糖、淀粉和屠宰与肉类加工企业后,企业数量为6408家,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 02万吨和0.3万吨,占工业行业的40%和1.5%。食品加工制造业企业数量为4680家, 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109万吨和0.8万吨,占工业行业的43%和4.1%。因此, 扣除制糖、淀粉、屠宰与肉类加工,两个行业合计列入环统的企业数量为11088家,化学 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21.1万吨和1.1万吨,占工业行业的8.3%和56%。因此,为 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应进一步提升行业污染治理水平,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 3.3现行环保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适用的现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针对农副食品加工业的现行排放标准有3项,分别是《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19092008)、《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1-2010)和《肉类加工工 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除这三个行业外,其他农副食品加工业中的行业 包括食用植物油加工、水产品加工等,目前仍适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针对食品制造业的现行排放标准有3项,分别是《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9431-2004)、《酵母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2-2010)和《柠檬酸工业污染物 排放标准》(GB19430-2013)。除这三个行业外,其他食品制造业中的行业,包括乳制品 制造、酱油、食醋、酿造酱制造、罐头食品制造和番茄制品制造等,目前仍适用《污水综 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2)现行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除制糖、淀粉、屠宰及肉类加工、味精、酵母、柠檬酸六个子行业有对应的行业水污 染物排放标准外,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中的其他行业水污染物排放均执行《污水 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是在我国特 定阶段制定的覆盖行业类别较大的综合型标准,不能反映特定行业生产工艺、处理技术和 污染物的特点。因而用其进行食品加工制造业废水的污染控制,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为: 1)污染控制项目缺乏针对性,且不完善:污染物指标无法有效地体现食品加工制造业 的污染特征,不便于环境管理部门直接掌握行业废水的主要污染物及其特性:污染物指标 过多,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执法过程选择监测时不明确。尚未设总氮这一与食品加工制造业 密切相关的特征指标,应加以控制 2)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偏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是多年前制定 的排放标准,其中的某些污染物浓度排放限值要求相对较宽,不能体现食品加工制造业的 生产工艺、清洁生产技术和末端治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3)只有浓度限值,对该行业的单位产品排水量要求没有规定或规定不全,无法实现对 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有效控制 4)针对企业废水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或城镇污水处理厂等间接排放情形日益普遍的情 况,应结合行业废水特点,完善间排控制要求
9 放标准;有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的,应依法依规执行。新建冶金、电镀、化工、印染、原料 药制造等工业企业(有工业废水处理资质且出水达到国家标准的原料药制造企业除外)排 放的含重金属或难以生化降解废水以及有关工业企业排放的高盐废水,不得接入城市生活 污水处理设施。 3.2 行业发展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食品制造加工行业的水污染物排放较大气污染物突出。2011-2015 年,我国列入环统 的食品制造加工行业企业的水、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降低,但水污染物排放量占工业 行业的比例仍然较高。2015 年,我国列入环统的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数量为 12684 家,化 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 40.1 万吨和 1.8 万吨,占工业行业的 15.7%和 9.2%;扣除制 糖、淀粉和屠宰与肉类加工企业后,企业数量为 6408 家,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 10.2 万吨和 0.3 万吨,占工业行业的 4.0%和 1.5%。食品加工制造业企业数量为 4680 家, 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 10.9 万吨和 0.8 万吨,占工业行业的 4.3%和 4.1%。因此, 扣除制糖、淀粉、屠宰与肉类加工,两个行业合计列入环统的企业数量为 11088 家,化学 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 21.1 万吨和 1.1 万吨,占工业行业的 8.3%和 5.6%。因此,为 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应进一步提升行业污染治理水平,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 整。 3.3 现行环保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适用的现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针对农副食品加工业的现行排放标准有 3 项,分别是《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1909-2008)、《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1-2010)和《肉类加工工 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7-92)。除这三个行业外,其他农副食品加工业中的行业, 包括食用植物油加工、水产品加工等,目前仍适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针对食品制造业的现行排放标准有 3 项,分别是《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9431-2004)、《酵母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2-2010)和《柠檬酸工业污染物 排放标准》(GB19430-2013)。除这三个行业外,其他食品制造业中的行业,包括乳制品 制造、酱油、食醋、酿造酱制造、罐头食品制造和番茄制品制造等,目前仍适用《污水综 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2)现行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除制糖、淀粉、屠宰及肉类加工、味精、酵母、柠檬酸六个子行业有对应的行业水污 染物排放标准外,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中的其他行业水污染物排放均执行《污水 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是在我国特 定阶段制定的覆盖行业类别较大的综合型标准,不能反映特定行业生产工艺、处理技术和 污染物的特点。因而用其进行食品加工制造业废水的污染控制,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为: 1)污染控制项目缺乏针对性,且不完善:污染物指标无法有效地体现食品加工制造业 的污染特征,不便于环境管理部门直接掌握行业废水的主要污染物及其特性;污染物指标 过多,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执法过程选择监测时不明确。尚未设总氮这一与食品加工制造业 密切相关的特征指标,应加以控制。 2)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偏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是多年前制定 的排放标准,其中的某些污染物浓度排放限值要求相对较宽,不能体现食品加工制造业的 生产工艺、清洁生产技术和末端治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3)只有浓度限值,对该行业的单位产品排水量要求没有规定或规定不全,无法实现对 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有效控制。 4)针对企业废水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或城镇污水处理厂等间接排放情形日益普遍的情 况,应结合行业废水特点,完善间排控制要求
5)未规定瞬时值的达标判定方法,即瞬时值与日均值的比例系数,不利于更科学地开 展环境执法。 6)由于食品加工制造业废水具有有机物和营养物含量高,无毒无害等性质,实践中有 作为农灌用水的情况,但目前缺乏对食品加工制造业废水用于农灌时的水质要求规定,不 利于此方面工作的开展 7)监测方法标准规定不全面,未引用最新发布的监测方法标准,也没有关于标准发布 后,新制定监测方法标准如何适用的问题 8)随着生态环境管理职能转变,入河排污口管理工作也已纳入生态环境部管理范畴 在排放标准中如何体现对入河排污口的管理,应当在标准中逐步予以解决 综上,在当前严峻的环保形势下,现行标准已不能有效控制食品加工制造业的污染排 放行为。为了促进食品加工制造业的技术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有效控制企业污染物排放 行为,推动行业绿色发展,有必要制订《食品加工制造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4行业产排污情况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食品加工制造行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废水及其污染物的排放,其特征主要包括 (1)废水主要来源于原料清洗及输送工段,生产工段和成形工段,清洗及输送废水占 比高达90%以上; (2)废水排放量大,由于企业规模、原料、工艺、产品种类繁多,单位产品排水量差 别较大,据统计,不同产品的生产过程,单位产品排水量可以相差达到一百倍以上 (3)废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易生化降解,但一些食品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偏高,部 分指标可达普通城镇污水的10-100倍,一些废水化学需氧量可高达10万mgL以上 (4)肉禽罐头、水产品加工废水中含有各种微生物,废水易腐败发臭; (5)部分行业生产随季节变化,废水水质水量也随季节变化。 以下结合各行业生产工艺介绍废水产排污及污染控制技术情况 41食用植物油加工业 据估算,2018年我国食用植物油总产量为5066万吨,按照每生产1吨食用植物油排 放06吨废水计算,估计我国食用植物油工业年排放废水量为30396万吨,占全国工业废 水排放量237.5亿吨的0.13%,占农副食品加工业废水排放量18%;年排放的化学需氧量 量约为23万吨,占全国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053%,占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需 氧量排放量的3.9% 411废水产排污节点与废水特征分析 食用植物油废水含有高浓度油脂,还含有磷脂、皂脚等有机物,主要来自油脂生产车 间的浸出、物理、化学精炼过程中的连续碱炼、水化、酸化、中和、脱胶、脱臭、脱色、 水洗、过滤等工序。含油废水中的油主要以漂浮油、分散油、溶解油及油一固体物等形式 存在。含油废水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油类物质漂浮在水面,形成一层薄膜,能阻止空气 中的氧溶解到水中,使水中溶解氧减少,致使水体中浮游生物因缺氧而死亡,也妨碍水生 植物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水体的自净,甚至使水体变臭。废水种类主要包括浸出废水和精 炼废水,浸出废水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在100-3000mg/L之间;精炼废水化学需氧量浓度 般为80005000m0gy,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当污染治理措施不当或不能有效运转时,高 浓度废水的排放会造成一定的环境危害。 食用植物油从生产工艺和过程来分类,世界范围内制油的主要方法分为压榨法、浸出 法、水酶法和水代法4种。水酶法是将油料充分硏磨,破坏油料的细胞壁,然后用水浸泡
10 5)未规定瞬时值的达标判定方法,即瞬时值与日均值的比例系数,不利于更科学地开 展环境执法。 6)由于食品加工制造业废水具有有机物和营养物含量高,无毒无害等性质,实践中有 作为农灌用水的情况,但目前缺乏对食品加工制造业废水用于农灌时的水质要求规定,不 利于此方面工作的开展。 7)监测方法标准规定不全面,未引用最新发布的监测方法标准,也没有关于标准发布 后,新制定监测方法标准如何适用的问题。 8)随着生态环境管理职能转变,入河排污口管理工作也已纳入生态环境部管理范畴。 在排放标准中如何体现对入河排污口的管理,应当在标准中逐步予以解决。 综上,在当前严峻的环保形势下,现行标准已不能有效控制食品加工制造业的污染排 放行为。为了促进食品加工制造业的技术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有效控制企业污染物排放 行为,推动行业绿色发展,有必要制订《食品加工制造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4 行业产排污情况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食品加工制造行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废水及其污染物的排放,其特征主要包括: (1)废水主要来源于原料清洗及输送工段,生产工段和成形工段,清洗及输送废水占 比高达 90%以上; (2)废水排放量大,由于企业规模、原料、工艺、产品种类繁多,单位产品排水量差 别较大,据统计,不同产品的生产过程,单位产品排水量可以相差达到一百倍以上; (3)废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易生化降解,但一些食品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偏高,部 分指标可达普通城镇污水的 10-100 倍,一些废水化学需氧量可高达 10 万 mg/L 以上; (4)肉禽罐头、水产品加工废水中含有各种微生物,废水易腐败发臭; (5)部分行业生产随季节变化,废水水质水量也随季节变化。 以下结合各行业生产工艺介绍废水产排污及污染控制技术情况。 4.1 食用植物油加工业 据估算,2018 年我国食用植物油总产量为 5066 万吨,按照每生产 1 吨食用植物油排 放 0.6 吨废水计算,估计我国食用植物油工业年排放废水量为 3039.6 万吨,占全国工业废 水排放量 237.5 亿吨的 0.13%,占农副食品加工业废水排放量 1.8%;年排放的化学需氧量 量约为 2.3 万吨,占全国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 0.53%,占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需 氧量排放量的 3.9%。 4.1.1 废水产排污节点与废水特征分析 食用植物油废水含有高浓度油脂,还含有磷脂、皂脚等有机物,主要来自油脂生产车 间的浸出、物理、化学精炼过程中的连续碱炼、水化、酸化、中和、脱胶、脱臭、脱色、 水洗、过滤等工序。含油废水中的油主要以漂浮油、分散油、溶解油及油-固体物等形式 存在。含油废水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油类物质漂浮在水面,形成一层薄膜,能阻止空气 中的氧溶解到水中,使水中溶解氧减少,致使水体中浮游生物因缺氧而死亡,也妨碍水生 植物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水体的自净,甚至使水体变臭。废水种类主要包括浸出废水和精 炼废水,浸出废水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在 100-3000mg/L 之间;精炼废水化学需氧量浓度一 般为 8000-50000mg/L,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当污染治理措施不当或不能有效运转时,高 浓度废水的排放会造成一定的环境危害。 食用植物油从生产工艺和过程来分类,世界范围内制油的主要方法分为压榨法、浸出 法、水酶法和水代法 4 种。水酶法是将油料充分研磨,破坏油料的细胞壁,然后用水浸泡
使油料充分洗水膨胀,加酶进一步破坏细胞壁,使细胞中的脂体释放出来,再离心分离获 得油脂。因此方法是新兴的方法,技术工艺尚未成熟,应用于工厂化生产尚少。目前我国 主要品种的植物油生产采用的主要是压榨法、浸出法。水代法是生产芝麻油最常见的传统 方法,又称为小磨法 浸出法工艺流程如下:原料→淸理→软化、轧胚→预榨→浸出→蒸发、汽提→毛油- 精炼→脱蜡→成品油,具体如图4-1所示 清理}--粉尘 湿粕 破碎 蒸脱 软化、轧胚 混合油 烘干 预榨 发、汽提 冷却 浸出 毛油 成品粕 溶剂 脱胶脱酸-+废水 皂脚 溶剂蒸汽 脱色 废白土 废水 吸收 冷凝 脱臭 异味 溶剂汽排放 分液 说蜡+-…废水 成品油 废水 图4-1食用植物油浸出法生产工艺及产排污示意图 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料中榨油的方法。工艺流程如下:原料→清理→破碎、 轧胚→压榨→毛油→精炼→成品油,具体如图4-2所示
11 使油料充分洗水膨胀,加酶进一步破坏细胞壁,使细胞中的脂体释放出来,再离心分离获 得油脂。因此方法是新兴的方法,技术工艺尚未成熟,应用于工厂化生产尚少。目前我国 主要品种的植物油生产采用的主要是压榨法、浸出法。水代法是生产芝麻油最常见的传统 方法,又称为小磨法。 浸出法工艺流程如下:原料→清理→软化、轧胚→预榨→浸出→蒸发、汽提→毛油→ 精炼→脱蜡→成品油,具体如图 4-1 所示。 图 4-1 食用植物油浸出法生产工艺及产排污示意图 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料中榨油的方法。工艺流程如下:原料→清理→破碎、 轧胚→压榨→毛油→精炼→成品油,具体如图 4-2 所示
原料 湿粕 清理--粉尘 毛油 蒸脱 破碎 r→废水 烘干 轧胚 脱色 废白土 冷却 压榨 r-废水 脱臭 成品油 图4-2食用植物油压榨法生产工艺及产排污示意图 水代法生产芝麻油是利用油料中非油成分对油和水的亲和力不同以及油和水的比重不 同来进行油水分离的。工艺流程如下:原料→筛选→漂洗→炒籽→扬烟→吹净→磨酱→对 浆搅油→振荡分油→成品油、麻渣。用水代法生产芝麻油时,由于需要用水清洗芝麻,因 此会产生大量的清洗废水,由于技术和设备的升级更新,芝麻采用机械精选处理,芝麻淘 洗采取自动连续水洗方式,淘洗芝麻用水采取循环利用的方式等,目前芝麻油生产清洗环 节的实际用水量在1.1-12吨吨原料,清洗之后的环节与压榨或浸出的工艺相同。 植物油加工行业的废水主要包括:浸出和精炼工艺会有离心分离、清洗的生产废水 生,此外还有厂区内的生活废水和低污染生产废水(包括锅炉循环冷却水等)。生产过程 废水的来源和主要污染物种类详见表4-1。 表4-1植物油加工工业废水的来源和主要污染物 序号 工艺或流程 来源 主要污染物 蒸馏、汽提 分液废水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动植物油 1234 脱胶脱酸 脱酸废水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 脱臭 脱臭废水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 脱溶废水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含油废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和去除对象一般可分为物理化学法(主要有气浮法、 膜分离法、吸附法、粗粒化法等)、化学法(主要有化学絮凝法、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法 等)和生物处理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法)。现行油脂废水处理工艺一般以预 处理与生物处理组合工艺为主。主要处理指标为pH、CODc、BODs、SS和动植物油含量 等,详见表42
12 湿粕 蒸脱 烘干 冷却 成品粕 原料 清理 破碎 轧胚 压榨 粉尘 毛油 脱胶脱酸 脱色 脱臭 成品油 废水 皂脚 废白土 废水 异味 图 4-2 食用植物油压榨法生产工艺及产排污示意图 水代法生产芝麻油是利用油料中非油成分对油和水的亲和力不同以及油和水的比重不 同来进行油水分离的。工艺流程如下:原料→筛选→漂洗→炒籽→扬烟→吹净→磨酱→对 浆搅油→振荡分油→成品油、麻渣。用水代法生产芝麻油时,由于需要用水清洗芝麻,因 此会产生大量的清洗废水,由于技术和设备的升级更新,芝麻采用机械精选处理,芝麻淘 洗采取自动连续水洗方式,淘洗芝麻用水采取循环利用的方式等,目前芝麻油生产清洗环 节的实际用水量在 1.1-1.2 吨/吨原料,清洗之后的环节与压榨或浸出的工艺相同。 植物油加工行业的废水主要包括:浸出和精炼工艺会有离心分离、清洗的生产废水产 生,此外还有厂区内的生活废水和低污染生产废水(包括锅炉循环冷却水等)。生产过程 废水的来源和主要污染物种类详见表 4-1。 表 4-1 植物油加工工业废水的来源和主要污染物 序号 工艺或流程 来源 主要污染物 1 蒸馏、汽提 分液废水 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动植物油 2 脱胶脱酸 脱酸废水 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 3 脱臭 脱臭废水 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 4 蒸脱 脱溶废水 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含油废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和去除对象一般可分为物理化学法(主要有气浮法、 膜分离法、吸附法、粗粒化法等)、化学法(主要有化学絮凝法、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法 等)和生物处理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法)。现行油脂废水处理工艺一般以预 处理与生物处理组合工艺为主。主要处理指标为 pH、CODCr、BOD5、SS 和动植物油含量 等,详见表 4-2
表4-2国内部分企业的含油废水处理工艺 进水水质 出水水质 企业 处理工艺 CODcr BOD氨氮Ss动植物油 pH CODcr BODs氨氮Ss动植物油 江苏某植 混凝沉淀/ 物油脂有23 35250 气浮+生物 限公司 接触氧化 大连某油 3000-5000 UASB-生物 接触氧化法 安徵省某 2500 浮+生物 油脂加工6-9 1000 6-910020 接触氧化法 5粮油工业2-1 10000 4000 生物接触氧 有限公司 酸析/隔油 6粮油有限2-10 10000 25150 A/O-BAF 安徵省某 7植物油生5-10 100SBR组合工 产公司 厦门某食 陶瓷膜-厌 油脂公8-9 300 氧水解-活 5000-30000 10000 性污泥组合 56000 32000 8000 ABR两级 曝气工艺 湖南某油 1500-50180 UASB-MSB 10脂生产厂 3500-7000 180057250 河北某粮 11油工业企46 气浮SBR 浮-好氧 12脂工厂 16000 201570 生物接触氧 412废水污染控制技术 从预防角度看,可采用以下措施:(1)使用乳胶分解技术(例如溶气气浮(DAF)) 将高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物质与废水分离;(2)回收冷凝水;(3)在生产区使用栅 栏挡住排水口,以防止固体废物和浓缩液进入废水:(4)根据与工艺设备清洗需求相对应 的清洗操作类型来选择消毒用化学品,碱类(例如碱液)通常用于对聚合脂肪的淸洗,而 酸类则用于对石灰沉积酸类的清洗:(5)以正确的剂量和方法使用清洗用化学品:(6) 采用就地清洗(CIP)程序以减少清洗过程中化学品、水和能量的消耗:(7)适当地处理 并排放清洗液(例如通过皂液裂解处理),以将油脂及脂肪酸与水分离并使其通过脂肪肼; ⑧8)如可行,在脱胶操作中用柠檬酸替代磷酸(该措施可减少废水的磷负荷并略微减少污 泥量)
13 表 4-2 国内部分企业的含油废水处理工艺 序 号 企业 进水水质 出水水质 处理工艺 pH CODCr BOD5 氨氮 SS 动植物油 pH CODCr BOD5 氨氮 SS 动植物油 1 江苏某植 物油脂有 限公司 2-3 10000 6000 200 500 6-9 500 300 35 250 100 混凝沉淀/ 气浮+生物 接触氧化 2 大连某油 脂有限公 司 4 4000 50 1000 1200 6-9 100 15 70 20 共凝聚气浮 +生物接触 氧化法 3 山东某油 脂水解有 限公司 7-8 3000-5000 2500 500 1500 132 7 UASB-生物 接触氧化法 4 安徴省某 油脂加工 厂 6-9 2500 1000 300 60 6-9 100 20 70 20 气浮+生物 接触氧化法 5 山东黄海 粮油工业 有限公司 2-12 22000 10000 500 4000 6-9 100 50 50 20 絮凝/气浮+ 生物接触氧 化法 6 安徴省某 粮油有限 公司 2-10 10000 5000 800 2000 6-9 150 30 25 150 15 酸析/隔油/ 气浮 -A/O-BAF 7 安徴省某 植物油生 产公司 5-10 10000 5500 800 800 6-9 500 300 400 100 CAF-EGSB- SBR 组合工 艺 8 厦门某食 用油脂公 司 8-9 15000-30000 7500- 10000 300- 400 1200- 2000 6-9 60 20 60 10 陶瓷膜-厌 氧水解-活 性污泥组合 工艺 9 安徴某米 糠油厂污 水站 8-9 56000 32000 8000 5000 6-9 500 300 400 100 酸析-隔油 -ABR-两级 曝气工艺 10 湖南某油 脂生产厂 4-6 3500-7000 1500- 1800 50- 57 180- 250 280 6-9 100 30 15 70 10 UASB-MSB R-Fenton-混 凝组合工艺 11 河北某粮 油工业企 业 4-6 6000 2000 600 800 6-9 150 30 150 15 气浮-SBR 工艺 12 广州某油 脂工厂 8 16000 5400 95 500 400 6-9 80 20 15 70 10 气浮-好氧 生物接触氧 化法 4.1.2 废水污染控制技术 从预防角度看,可采用以下措施:(1)使用乳胶分解技术(例如溶气气浮(DAF)), 将高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物质与废水分离;(2)回收冷凝水;(3)在生产区使用栅 栏挡住排水口,以防止固体废物和浓缩液进入废水;(4)根据与工艺设备清洗需求相对应 的清洗操作类型来选择消毒用化学品,碱类(例如碱液)通常用于对聚合脂肪的清洗,而 酸类则用于对石灰沉积酸类的清洗;(5)以正确的剂量和方法使用清洗用化学品;(6) 采用就地清洗(CIP)程序以减少清洗过程中化学品、水和能量的消耗;(7)适当地处理 并排放清洗液(例如通过皂液裂解处理),以将油脂及脂肪酸与水分离并使其通过脂肪肼; (8)如可行,在脱胶操作中用柠檬酸替代磷酸(该措施可减少废水的磷负荷并略微减少污 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