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2030年) 年十二月
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 二O一六年十二月
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 年) 二○一六年十二月
前言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水土流失是我国重 大的环境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四条规定:“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编制水土 保持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后,由水行政主管 部门组织实施”。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适应新 时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2011年水利部下发了《关于开 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规计(2011)224号),决 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同时要求编制省级水土 保持规划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水利部的要求,由江西省 水利厅主持,并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农业厅、环保 厅、林业厅以及各设区市水利(水务)局、赣州市水土保持局等有关 部门成立了《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委托江西 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承担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编制任务。2013年 12月16日,省水利厅在南昌市主持召开了《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技 术大纲》审查会,确定了规划的技术路线与方案;2014年12月1日 省水利厅在南昌市主持召开了《江西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 划分方案》专题审査会,为规划的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础;2015年9 月30日完成了《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技术审查。 本次规划范围为江西省所辖行政区域,共11个设区市100个县 (市、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662968km2,占土地面积的1595%
- 1 - 前 言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水土流失是我国重 大的环境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四条规定:“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编制水土 保持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后,由水行政主管 部门组织实施”。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适应新 时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2011 年水利部下发了《关于开 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规计〔2011〕224 号),决 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同时要求编制省级水土 保持规划。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水利部的要求,由江西省 水利厅主持,并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农业厅、环保 厅、林业厅以及各设区市水利(水务)局、赣州市水土保持局等有关 部门成立了《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委托江西 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承担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编制任务。2013 年 12 月 16 日,省水利厅在南昌市主持召开了《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技 术大纲》审查会,确定了规划的技术路线与方案;2014 年 12 月 1 日 省水利厅在南昌市主持召开了《江西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复核 划分方案》专题审查会,为规划的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础;2015 年 9 月 30 日完成了《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技术审查。 本次规划范围为江西省所辖行政区域,共11个设区市100个县 (市、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6629.68km2 ,占土地面积的15.95%
其中水力侵蚀2649687km2,风力侵蚀13281km2。规划基准年为2015 年,规划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规划系统分析 了全省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现状,总结了水土保持经验与成效,以水土 保持区划为基础,以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对全省水土保 持工作进行系统全面规划,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水土保持的目标、任务、 布局和对策措施,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 护,为江西绿色崛起、建设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提供支撑和保障。 规划整体以县为基本单元开展,基础资料来源于第一次全国水利 普査成果、国家和地方已公布的经济社会统计年鉴,土地利用基础资 料采用江西省国土资源厅2015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衔接和 协调了发改、水利、国土、环保、农业、林业等部门的相关规划成果。 本次规划系统科学地划分了江西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提出了 全省水土保持工作“一湖六源七片”总体战略布局,明确了水土保持 目标与任务
- 2 - 其中水力侵蚀26496.87km2 ,风力侵蚀132.81km2 。规划基准年为2015 年,规划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规划系统分析 了全省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现状,总结了水土保持经验与成效,以水土 保持区划为基础,以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对全省水土保 持工作进行系统全面规划,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水土保持的目标、任务、 布局和对策措施,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 护,为江西绿色崛起、建设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提供支撑和保障。 规划整体以县为基本单元开展,基础资料来源于第一次全国水利 普查成果、国家和地方已公布的经济社会统计年鉴,土地利用基础资 料采用江西省国土资源厅 2015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衔接和 协调了发改、水利、国土、环保、农业、林业等部门的相关规划成果。 本次规划系统科学地划分了江西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提出了 全省水土保持工作“一湖六源七片”总体战略布局,明确了水土保持 目标与任务
目录 前言.1 、现状与形势… 现状 (二)水土保持成效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目标任务 三、总体布局 (一)总体方略 (二)区域布局 888 (三)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 (四)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的界定…… 四、预防保护 围与措施 (二)重点项目 五、综合治理 19 (一)范围与措施 六、科技支撑 21 (一)总体目标 21 (二)科技任务 七、监测规划 (一)总体目标 (二)重点任务… 八、综合监管 (一)监督管理 (二)能力建设. 九、进度安排与近期投资估算 (一)实施进度 (二)近期投资估算 十、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要求,强化组织管理 (二)完善制度,制定政策措施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五)提高科技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六)加强宣传引导,普及科学知识
i 目 录 前 言 ...................................................................................................................... - 1 - 一、现状与形势 ...........................................................................................................1 (一)现状...............................................................................................................................1 (二)水土保持成效...............................................................................................................2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 ...................................................................................................5 (一)指导思想.......................................................................................................................5 (二)基本原则.......................................................................................................................5 (三)目标任务.......................................................................................................................6 三、总体布局 ...............................................................................................................8 (一)总体方略.......................................................................................................................8 (二)区域布局.......................................................................................................................8 (三)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13 (四)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的界定.....................................................................14 四、预防保护 .............................................................................................................16 (一)范围与措施.................................................................................................................16 (二)重点项目.....................................................................................................................17 五、综合治理 .............................................................................................................19 (一)范围与措施.................................................................................................................19 六、科技支撑 .............................................................................................................21 (一)总体目标.....................................................................................................................21 (二)科技任务.....................................................................................................................22 七、监测规划 .............................................................................................................22 (一)总体目标.....................................................................................................................22 (二)重点任务.....................................................................................................................23 八、综合监管 .............................................................................................................24 (一)监督管理.....................................................................................................................24 (二)能力建设.....................................................................................................................26 九、进度安排与近期投资估算 .................................................................................29 (一)实施进度.....................................................................................................................29 (二)近期投资估算.............................................................................................................29 十、保障措施 .............................................................................................................30 (一)明确责任要求,强化组织管理.................................................................................30 (二)完善制度,制定政策措施.........................................................................................30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31 (四)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31 (五)提高科技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31 (六)加强宣传引导,普及科学知识.................................................................................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