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二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代替HJ/T2742006 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Standard for Sector-integrate eco-industrial Parks (征求意见稿) X×x-xx-x×发布 xxxx-×-x×实施 环境保护部发布
附件二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代替HJ/T274-2006 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Standard for Sector-integrate Eco-industrial Parks (征求意见稿) ××××-××-×× 发布 ××××-××-×× 实施 环境保护部 发布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定义 4要求 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 6标准实施 10 附录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定义……………………………………………………………………………..1 4 要求……………………………………………………………………………..1 5 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3 6 标准实施……………………………………………………………………... 10 附录………………………………………………………………………………... 11
前言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 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和《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 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管理和验收 本标准规定了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验收的基本条件和指标值。根据生态工业 的特征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关键环节,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由经济发展 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控制和园区管理四部分组成,并进一步细分为26个指标。 修订过程中,根据生态工业园区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综合类 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IJ274-2006)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条件4项, 具体指标5项,调整了部分指标值。随着生态工业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本标准仍将适时再次修订。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274-2006) 废止。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科学技术部高新 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提出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0X年XX月XX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X年XX月XX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学技术部解释
ii 前 言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 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 若干意见》(国发〔2005〕22 号)和《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 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 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管理和验收。 本标准规定了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验收的基本条件和指标值。根据生态工业 的特征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关键环节,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由经济发展、 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控制和园区管理四部分组成,并进一步细分为 26 个指标。 修订过程中,根据生态工业园区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综合类 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274-2006)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条件 4 项, 具体指标 5 项,调整了部分指标值。随着生态工业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本标准仍将适时再次修订。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274-2006) 废止。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科学技术部高新 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提出。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 200X 年 XX 月 XX 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0X 年 XX 月 XX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学技术部解释
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综合类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管理和验收。本标准适 用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省级各类工业园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 用于本标准 《关于印发〈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环 发(2005)114号)。 《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51号)。 《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07) 188号)。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保总局16号令) 3定义 3.1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 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 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建立“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 解者”的物质循环方式,使一家工厂的废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 源,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3.2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 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是由不同工业行业的企业组成的工业园区,主要指在经 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基础上改造而成的生态工业园 区
1 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综合类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管理和验收。本标准适 用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省级各类工业园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 用于本标准。 《关于印发〈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环 发〔2005〕114 号)。 《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51 号)。 《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07〕 188 号)。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保总局 16 号令) 3 定义 3.1 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 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 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 解者”的物质循环方式,使一家工厂的废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 源,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3.2 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 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是由不同工业行业的企业组成的工业园区,主要指在经 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基础上改造而成的生态工业园 区
4要求 41基本条件 (1)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及各项政策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2)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内企 业污染物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总量控制指标。 (3)《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已通过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国家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论证,并由当地人民政府或人大批准实施。 (4)园区有环保杋构并有专人负责,具备明确的环境管理职能,鼓励有条 件的地方设立独立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园区行政管理机构领导班子实 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5)园区通过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6)《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通过论证后,规划范围内新建建筑的建筑节 能率达到国家或地方的建筑节能要求。 (7)园区主要产业形成集群并具备成较为显著的工业生态链条。 4.2指标 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见表1。 表1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 项目/序 指标值或 指标 单位 号 要求 经济1人均工业增加值 万元/人 发展2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0 物质3‖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 亿元km ≥9 减量仁4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05 与循 环}5综合能耗弹性系数 <0.6 6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7新鲜水耗弹性系数 <0.55 8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万元 ≤8 9单位工业增加值固废产生量t/万元 ≤0.1 1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75 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85
2 4 要求 4.1 基本条件 (1)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及各项政策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2)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内企 业污染物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总量控制指标。 (3)《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已通过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国家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论证,并由当地人民政府或人大批准实施。 (4)园区有环保机构并有专人负责,具备明确的环境管理职能,鼓励有条 件的地方设立独立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园区行政管理机构领导班子实 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5)园区通过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6)《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通过论证后,规划范围内新建建筑的建筑节 能率达到国家或地方的建筑节能要求。 (7)园区主要产业形成集群并具备成较为显著的工业生态链条。 4.2 指标 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见表 1。 表 1 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 项目 序 号 指标 单位 指标值或 要求 经济 1 人均工业增加值 万元/人 ≥15 发展 2 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 ≥15 3 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 亿元/km2 ≥9 4 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 吨标煤/万元 ≤0.5 5 综合能耗弹性系数 <0.6 6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m3 /万元 ≤9 7 新鲜水耗弹性系数 <0.55 8 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 t/万元 ≤8 9 单位工业增加值固废产生量 t/万元 ≤0.1 1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75 物质 减量 与循 环 11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