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西、海南,这9省占全国水产加工品产量的946%。山东水产品产量为6773万吨, 福建为412.8万吨,辽宁为248.8万吨。其他省份均低于200万吨 目前,国际水产品加工业正向多功能方向发展,这也是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方向 水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未来发展主要以大宗产品、低值产品、废弃物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并推进淡水鱼、贝类、中上层鱼类、藻类加工产业体系的建立 23乳制品制造业 乳制品制造业是目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推动第一、二、 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乳制品已逐渐成为我国人民生活的必需品。2018年,国 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全面部署加快奶业振兴, 保障乳品质量安全。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 到2025年全国奶类产量达到4500万吨,切实提升我国奶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根 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数据,2018年我国乳制品总产量达26871万吨,进口量约26363万 吨,出口量约3.9万吨 从产品种类来看,乳制品制造业产品种类较多,主要分为液体乳、乳粉和其他乳制品, 液体乳包括巴氏杀菌乳、调制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灭菌乳和发酵乳,乳粉包括成人 粉、婴配粉等,其他乳制品包括炼乳、奶油、干酪等。但我国乳制品主要是以满足人民饮 用奶为主,主要产品是液体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发酵乳)和乳粉,这两项产品的产 量分别约占乳制品总量的90%和5% 从地区来看,全国乳制品产量排在前5位的省区有:河北、内蒙古、山东、黑龙江、 陕西,总产量占全国的436%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乳制品制造业的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行业企业不断向大 型化发展,很多大中型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产品种类和品质明 显改善。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了在东北、华北、西北等传统农牧区奶源基地,重点发展 乳粉和超高温灭菌乳等产品和可常温长期保存乳制品生产的大中型加工企业:在北京、上 海、天津、重庆等大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集的发达地区,重点发展液 体乳和各种低温乳制品生产的产业布局。2018年,全国共有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589家 其中销售额在3亿元及以上的大型企业数约占2%,销售额在3千万至3亿元的中型企业 数约占18%,销售额在3千万以下的小型企业数约占80%。大、中、小型企业产值分别占 行业总产量的20%、51%和29%。产量居前10位的乳制品企业占总产量的65% 24酱油、食醋、酿造酱制造业 酿造调味品是我国传统的调味品,是人们生活所必需的。其中,酱油、食醋和酿造酱 是最主要的酿造调味品类别。 酱油的生产和食用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的主要调味品之一,也是目前 国内调味品行业中发展最为成熟的子行业,市场规模较大,2016年全国酱油产量约1060 万吨,人均消费约6升/年。从地区分布来看,广东、黑龙江、辽宁、湖北、甘肃、广西、 江西、江苏、山东、河南等省区产量位居前列。南北方酱油生产工艺和产品等级均有差别 食醋是富有营养的酸味调味品,不仅有酸味,还有一定的甜味、鲜味和香气,能够增 进食欲、帮助消化,是重要的调味品。2016年,全国食醋制造企业约6000家,总产量约 450万吨,主要集中在江苏、山西、四川、北京、福建、河北等地。 我国是酿造酱的创始国,有数千年的生产和食用历史。酿造酱行业是常青行业,各种 酱都有自己的习惯消费人群,受口味习惯影响,消费者会持续购买。酿造酱品种繁多,产 量约为酱油的十分之一。酱生产厂家数量散在全国各地,并且绝大多数生产厂家同时生产 酱和酱油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主要呈现产品结构调整加快、集中度逐步提高、产业升级加速
4 湖北、广西、海南,这9省占全国水产加工品产量的94.6%。山东水产品产量为677.3万吨, 福建为412.8万吨,辽宁为248.8万吨。其他省份均低于200万吨。 目前,国际水产品加工业正向多功能方向发展,这也是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方向。 水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未来发展主要以大宗产品、低值产品、废弃物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并推进淡水鱼、贝类、中上层鱼类、藻类加工产业体系的建立。 2.3 乳制品制造业 乳制品制造业是目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推动第一、二、 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乳制品已逐渐成为我国人民生活的必需品。2018 年,国 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全面部署加快奶业振兴, 保障乳品质量安全。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 到 2025 年全国奶类产量达到 4500 万吨,切实提升我国奶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根 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数据,2018 年我国乳制品总产量达 2687.1 万吨,进口量约 263.63 万 吨,出口量约 3.9 万吨。 从产品种类来看,乳制品制造业产品种类较多,主要分为液体乳、乳粉和其他乳制品, 液体乳包括巴氏杀菌乳、调制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灭菌乳和发酵乳,乳粉包括成人 粉、婴配粉等,其他乳制品包括炼乳、奶油、干酪等。但我国乳制品主要是以满足人民饮 用奶为主,主要产品是液体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发酵乳)和乳粉,这两项产品的产 量分别约占乳制品总量的 90%和 5%。 从地区来看,全国乳制品产量排在前 5 位的省区有:河北、内蒙古、山东、黑龙江、 陕西,总产量占全国的 43.6%。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乳制品制造业的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行业企业不断向大 型化发展,很多大中型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产品种类和品质明 显改善。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了在东北、华北、西北等传统农牧区奶源基地,重点发展 乳粉和超高温灭菌乳等产品和可常温长期保存乳制品生产的大中型加工企业;在北京、上 海、天津、重庆等大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集的发达地区,重点发展液 体乳和各种低温乳制品生产的产业布局。2018 年,全国共有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 589 家, 其中销售额在 3 亿元及以上的大型企业数约占 2%,销售额在 3 千万至 3 亿元的中型企业 数约占 18%,销售额在 3 千万以下的小型企业数约占 80%。大、中、小型企业产值分别占 行业总产量的 20%、51%和 29%。产量居前 10 位的乳制品企业占总产量的 65%。 2.4 酱油、食醋、酿造酱制造业 酿造调味品是我国传统的调味品,是人们生活所必需的。其中,酱油、食醋和酿造酱 是最主要的酿造调味品类别。 酱油的生产和食用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的主要调味品之一,也是目前 国内调味品行业中发展最为成熟的子行业,市场规模较大,2016 年全国酱油产量约 1060 万吨,人均消费约 6 升/年。从地区分布来看,广东、黑龙江、辽宁、湖北、甘肃、广西、 江西、江苏、山东、河南等省区产量位居前列。南北方酱油生产工艺和产品等级均有差别。 食醋是富有营养的酸味调味品,不仅有酸味,还有一定的甜味、鲜味和香气,能够增 进食欲、帮助消化,是重要的调味品。2016 年,全国食醋制造企业约 6000 家,总产量约 450 万吨,主要集中在江苏、山西、四川、北京、福建、河北等地。 我国是酿造酱的创始国,有数千年的生产和食用历史。酿造酱行业是常青行业,各种 酱都有自己的习惯消费人群,受口味习惯影响,消费者会持续购买。酿造酱品种繁多,产 量约为酱油的十分之一。酱生产厂家数量散在全国各地,并且绝大多数生产厂家同时生产 酱和酱油。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主要呈现产品结构调整加快、集中度逐步提高、产业升级加速
和龙头企业规模效应持续显现等特点。产品功能化、细分化和高端化趋势明显,大企业整 合集中加剧。例如,2016年,3家酱油制造的龙头企业产量占全国60%以上。但是,由于 酿造调味品行业带有较多地产特色,一些小型地产企业在当地有悠久的消费传统和稳定消 费人群,并据此得以生存发展,此外低价产品仍占有一定市场。因此,我国酿造调味品行 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产业格局还是大、中、小企业并存的状况。 2.5罐头食品制造业 罐头食品是以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禽肉、水产动物等为原料,经加工处理、装罐 密封、加热杀菌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商业无菌的罐装食品,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罐头食品制造分为肉、禽类罐头食品制造,水产品罐头食品制造,蔬菜、水 果罐头食品制造和其他罐头食品制造,见表2-2,主要原料涉及猪、牛肉、鸡肉、鱼类、 柑橘、苹果、杏、梨、黄桃、葡萄、蘑菇、芦笋、番茄、豆类、米等。 表2-2罐头食品分类 罐头种类 品种 肉类:清蒸类肉罐头、调味类肉罐头、腌制类肉罐头、烟熏类肉罐头、香肠类肉罐 肉类禽类罐头[头、内脏类肉罐头 :白烧类禽罐头、去骨类禽罐头、调味类禽罐头 〔熏制)类水产罐头、调味类 清蒸类水产罐头 水果类:糖水类水果罐头、糖浆类水果罐头、果酱类水果罐头、果汁类罐头 蔬菜水果罐头「蔬菜类:清渍类蔬菜 酱渍)类蔬 菜罐头 匚其他类罐头「坚果类罐头、汤类罐头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罐头从出口的“奢侈品”飞入寻常百姓家。2017年,全世界 罐头食品种类达2500多种,总产量近5000万吨,我国罐头食品产量为123956万吨,全 球占比达2479%,是世界上最大的罐头生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规 模以上罐头企业807家,产量为1027.99万吨 由于罐头产品的主要原料在未经加工时不便于贮存、运输,因此,我国罐头企业分布 主要与当地原料及市场优势有关。从区域分布来看,2018年我国罐头生产主要集中在华东 地区,产量为5490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341%,其次为华中地区,产量占比为20.84%, 其他几个地区产量占比均小于10%。2018年我国罐头产量前十的省份分别为福建、湖北、 山东、湖南、新疆、安徽、浙江、四川、广东和广西,其中,福建省罐头产量316.18万吨 是全国罐头产量最高的地区,占全国罐头总产量的30.76%;排名第二的是湖北省,产量为 13.18万吨,山东省以108.1万吨排在第三位,前三省份罐头的产量占据全国总产量的 5228%,产量均超过100万吨。 罐头行业总体以中小企业居多,行业集中度总体不高。2017年,落后企业逐步淘汰, 行业出现兼并重组,又随着个别品种进入洗牌阶段,行业总体集中度有所提升 近年来,我国罐头出口量逐年增长,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国际市场履约信誉 日趋稳固,目前,我国己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外向型罐头生产基地之一。2017年,我国罐 头出口到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为27448万吨,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是中 国罐头的最大出口市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标准中含有番茄制品行业,为便于企业应用本标准,将番茄罐 头、番茄酱罐头、番茄沙司罐头列入番茄制品行业,不列λ罐头食品制造 26番茄制品制造业 番茄制品主要包括番茄酱、调味番茄酱、番茄粉、番茄丁果、番茄汁、番茄沙司、番
5 和龙头企业规模效应持续显现等特点。产品功能化、细分化和高端化趋势明显,大企业整 合集中加剧。例如,2016 年,3 家酱油制造的龙头企业产量占全国 60%以上。但是,由于 酿造调味品行业带有较多地产特色,一些小型地产企业在当地有悠久的消费传统和稳定消 费人群,并据此得以生存发展,此外低价产品仍占有一定市场。因此,我国酿造调味品行 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产业格局还是大、中、小企业并存的状况。 2.5 罐头食品制造业 罐头食品是以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禽肉、水产动物等为原料,经加工处理、装罐、 密封、加热杀菌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商业无菌的罐装食品,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罐头食品制造分为肉、禽类罐头食品制造,水产品罐头食品制造,蔬菜、水 果罐头食品制造和其他罐头食品制造,见表 2-2,主要原料涉及猪、牛肉、鸡肉、鱼类、 柑橘、苹果、杏、梨、黄桃、葡萄、蘑菇、芦笋、番茄、豆类、米等。 表 2-2 罐头食品分类 罐头种类 品种 肉类禽类罐头 肉类:清蒸类肉罐头、调味类肉罐头、腌制类肉罐头、烟熏类肉罐头、香肠类肉罐 头、内脏类肉罐头 禽类:白烧类禽罐头、去骨类禽罐头、调味类禽罐头 水产类罐头 油浸(熏制)类水产罐头、调味类水产罐头、清蒸类水产罐头 蔬菜水果罐头 水果类:糖水类水果罐头、糖浆类水果罐头、果酱类水果罐头、果汁类罐头 蔬菜类:清渍类蔬菜罐头、醋渍类蔬菜罐头、调味类蔬菜罐头、盐渍(酱渍)类蔬 菜罐头 其他类罐头 坚果类罐头、汤类罐头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罐头从出口的“奢侈品”飞入寻常百姓家。2017 年,全世界 罐头食品种类达 2500 多种,总产量近 5000 万吨,我国罐头食品产量为 1239.56 万吨,全 球占比达 24.79%,是世界上最大的罐头生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 年,我国规 模以上罐头企业 807 家,产量为 1027.99 万吨。 由于罐头产品的主要原料在未经加工时不便于贮存、运输,因此,我国罐头企业分布 主要与当地原料及市场优势有关。从区域分布来看,2018 年我国罐头生产主要集中在华东 地区,产量为 549.05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 53.41%,其次为华中地区,产量占比为 20.84%, 其他几个地区产量占比均小于 10%。2018 年我国罐头产量前十的省份分别为福建、湖北、 山东、湖南、新疆、安徽、浙江、四川、广东和广西,其中,福建省罐头产量 316.18 万吨, 是全国罐头产量最高的地区,占全国罐头总产量的 30.76%;排名第二的是湖北省,产量为 113.18 万吨,山东省以 108.1 万吨排在第三位,前三省份罐头的产量占据全国总产量的 52.28%,产量均超过 100 万吨。 罐头行业总体以中小企业居多,行业集中度总体不高。2017 年,落后企业逐步淘汰, 行业出现兼并重组,又随着个别品种进入洗牌阶段,行业总体集中度有所提升。 近年来,我国罐头出口量逐年增长,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国际市场履约信誉 日趋稳固,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外向型罐头生产基地之一。2017 年,我国罐 头出口到全球 190 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为 274.48 万吨,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是中 国罐头的最大出口市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标准中含有番茄制品行业,为便于企业应用本标准,将番茄罐 头、番茄酱罐头、番茄沙司罐头列入番茄制品行业,不列入罐头食品制造。 2.6 番茄制品制造业 番茄制品主要包括番茄酱、调味番茄酱、番茄粉、番茄丁果、番茄汁、番茄沙司、番
茄红素、脱水番茄粒,以及番茄罐头、番茄酱罐头和番茄沙司罐头等。在《国民经济行业 分类》(GBT4754-201⑦)中,多个行业含有番茄制品,包括蔬菜加工、罐头食品制造 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等 我国番茄制品制造以大包装番茄酱为主要产品形式,其产量占番茄制品总产量的70% 以上,其他产品多以大包装番茄酱为生产原料再次加工而成。调味番茄酱主要包括小包装 番茄酱、番茄沙司,生产方式分为直灌和分装两种。番茄粉是以优质番茄酱为原料,经喷 雾干燥加工制成。番茄粉是西方传统食品佐料,主要用于小食品的调味粉、速溶汤料、烹 调用调味粉料、意大利面着色剂等,大约21吨鲜番茄生产1吨番茄粉,价值较高。番茄红 素是以优质番茄酱为原料,经化学方法提取制成,主要用于制造番茄红素类保健品、食品 色素等,在国外,已开始应用于生产具保健功能的软饮料。番茄丁、去皮整番茄等产品国 内也有生产,但产量规模小,国际竞争力不强。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统计,全世界每年用于加工的番茄达3000多万t,在果蔬生产和销售中占重要地位, 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对番茄制品的需要甚至超过了鲜食量。近年来,随着人 们对番茄红素保健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番茄制品的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 根据统计,2018年我国番茄酱产量约54万t,按照番茄酱产量占番茄制品产量比例 70%计,番茄制品总产量接近80万t。我国现有番茄加工企业约182家,但开机企业仅约 100家。相比2015年,我国番茄制品行业无论是在企业数量还是在产品产量上均有减少, 产量减少约1/4 从地区来看,我国番茄酱三大产区主要在新疆、内蒙古、甘肃三个省份,尤其是新疆 高峰时期番茄制品产量能占到全国的70%以上。作为特色产业,番茄加工业对于边疆地区 农民增收、农业增值增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8年,世界番茄加工量约3400万t,中国加工番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5,产量 和加工总量仅次于美国和意大利。相比于2017年,2018年世界番茄加工量减少380万t 左右,我国减产最为严重。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番茄制品生产国和第一大出口国,但近来来 出现了出口下滑的趋势 3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 3.1环境保护及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 进入“十三五”后,面对资源环境约束,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已经难以为继 企业节能、减排、降耗压力巨大,转型升级的任务愈加艰巨迫切 311行业发展规划 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 导意见》(发改产业〔2017)19号)。该意见指出食品工业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 的传统民生产业,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十二五”期 间,食品工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部分行业副产物综合利用率 不高,部分产品单位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仍然较高,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十三五”期 间,集约高效、绿色循环是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基本原则之一。应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加 快培育先进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推进清洁生 产和节能减排,促进食品制造绿色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食品工业与生态环境和谐 发展。意见提出到2020年,食品工业规模化、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供给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
6 茄红素、脱水番茄粒,以及番茄罐头、番茄酱罐头和番茄沙司罐头等。在《国民经济行业 分类》(GB/T 4754-2017)中,多个行业含有番茄制品,包括蔬菜加工、罐头食品制造、 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等。 我国番茄制品制造以大包装番茄酱为主要产品形式,其产量占番茄制品总产量的 70% 以上,其他产品多以大包装番茄酱为生产原料再次加工而成。调味番茄酱主要包括小包装 番茄酱、番茄沙司,生产方式分为直灌和分装两种。番茄粉是以优质番茄酱为原料, 经喷 雾干燥加工制成。番茄粉是西方传统食品佐料,主要用于小食品的调味粉、速溶汤料、烹 调用调味粉料、意大利面着色剂等,大约 21 吨鲜番茄生产 1 吨番茄粉,价值较高。番茄红 素是以优质番茄酱为原料,经化学方法提取制成,主要用于制造番茄红素类保健品、食品 色素等,在国外,已开始应用于生产具保健功能的软饮料。番茄丁、去皮整番茄等产品国 内也有生产,但产量规模小,国际竞争力不强。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统计,全世界每年用于加工的番茄达 3000 多万 t,在果蔬生产和销售中占重要地位, 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对番茄制品的需要甚至超过了鲜食量。近年来,随着人 们对番茄红素保健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番茄制品的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 根据统计,2018 年我国番茄酱产量约 54 万 t,按照番茄酱产量占番茄制品产量比例 70%计,番茄制品总产量接近 80 万 t。我国现有番茄加工企业约 182 家,但开机企业仅约 100 家。相比 2015 年,我国番茄制品行业无论是在企业数量还是在产品产量上均有减少, 产量减少约 1/4。 从地区来看,我国番茄酱三大产区主要在新疆、内蒙古、甘肃三个省份,尤其是新疆, 高峰时期番茄制品产量能占到全国的 70%以上。作为特色产业,番茄加工业对于边疆地区 农民增收、农业增值增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8 年,世界番茄加工量约 3400 万 t,中国加工番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1/5,产量 和加工总量仅次于美国和意大利。相比于 2017 年,2018 年世界番茄加工量减少 380 万 t 左右,我国减产最为严重。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番茄制品生产国和第一大出口国,但近来来 出现了出口下滑的趋势。 3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 3.1 环境保护及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 进入“十三五”后,面对资源环境约束,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已经难以为继, 企业节能、减排、降耗压力巨大,转型升级的任务愈加艰巨迫切。 3.1.1 行业发展规划 2017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 导意见》(发改产业〔2017〕19 号)。该意见指出食品工业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 的传统民生产业,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十二五”期 间,食品工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部分行业副产物综合利用率 不高,部分产品单位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仍然较高,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十三五”期 间,集约高效、绿色循环是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基本原则之一。应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加 快培育先进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推进清洁生 产和节能减排,促进食品制造绿色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食品工业与生态环境和谐 发展。意见提出到 2020 年,食品工业规模化、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供给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
业主营业务收入预期年均增长7%左右: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升,新 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标准体系进一步 完善;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取得突出成效,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进一步下降。 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任务中,明确提出推动特色食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 在原料资源富集地区,选择一批已初具规模、地方特色突出的食品产业园区,以知名品牌 和龙头企业为引领,开展集食品研发创新、检测认证、包装印刷、冷链物流、人才培训、 工业旅游、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等为一体的现代食品工业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使关联企业集聚发展、土地集约使用、产品质量集中监管,促进食品 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还提出推进绿色制造。探索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食品工业可持续 发展模式,支持食品加工园区的循环化改造,引导企业建设绿色工厂,加快应用节水、节 能、节粮等高效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强化资源循环利用,鼓励企业加强副产物二次开发利 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严格落实国家“去产能”有关政策,依法加快淘汰污染严重、 能耗水耗超标的落后产能。 312相关产业政策 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 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中,分别对植物油加工、水产品加工和乳制品自造行业 进行了规定,见表3-1 表3-1国家相关产业指导目录中有关要求 《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 行业类别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 (2010年本)》 九、轻工28、菜籽油生产线:采用膨化、负压蒸发 热能自平衡利用、低消耗蒸汽真空系统等技术,油菜 籽主产区日处理油菜籽400吨及以上、吨料溶剂消耗 15公斤以下(其中西部地区日处理油菜籽200吨及以 上、吨料溶剂消耗2公斤)以下:花生油生产线:花 鼓励生主产区日处理花生200吨及以上,吨料溶剂消耗2 类公斤以下;棉籽油生产线:棉籽产区日处理棉籽300 吨及以上,吨料溶剂消耗2公斤以下:米糠油生产线: 采用分散快速膨化,集中制油、精炼技术:玉米胚芽 植物油 油生产线:油茶籽、核桃等木本油料和胡麻、芝麻 葵花籽、牡丹籽等小品种油料加工生产线以及利用超 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技术生产植物油 十二、轻工22、 大豆压榨及浸出项目(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大豆主产 区除外) 类|东,中部地区单线日处理油菜籽、棉籽20吨及以下, 花生100吨及以下的油料加工项目 西部地区单线日处理油菜籽、棉籽、花生等油料100 吨及以下的加工项目 水产品限制 加 美|+二、轻27、冷冻海水鱼摩生产线 六、轻工29.日处理原料乳能 乳制品淘汰十二、轻工25、日处理原料乳能力(两班)20吨以下力(两班)20吨以下浓缩、喷 制造类 浓缩、喷雾干燥等设施:200千克/小时以下的手动及雾干燥等设施 半自动液体乳灌装设备 200千克/小时以下手动及半自 动液体乳灌装设备(2010年)
7 业主营业务收入预期年均增长 7%左右;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升,新 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标准体系进一步 完善;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取得突出成效,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进一步下降。 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任务中,明确提出推动特色食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 在原料资源富集地区,选择一批已初具规模、地方特色突出的食品产业园区,以知名品牌 和龙头企业为引领,开展集食品研发创新、检测认证、包装印刷、冷链物流、人才培训、 工业旅游、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等为一体的现代食品工业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使关联企业集聚发展、土地集约使用、产品质量集中监管,促进食品 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还提出推进绿色制造。探索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食品工业可持续 发展模式,支持食品加工园区的循环化改造,引导企业建设绿色工厂,加快应用节水、节 能、节粮等高效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强化资源循环利用,鼓励企业加强副产物二次开发利 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严格落实国家“去产能”有关政策,依法加快淘汰污染严重、 能耗水耗超标的落后产能。 3.1.2 相关产业政策 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 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 年本)》 中,分别对植物油加工、水产品加工和乳制品自造行业 进行了规定,见表 3-1。 表 3-1 国家相关产业指导目录中有关要求 行业 类别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 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 (2010 年本)》 植物油 加工 鼓励 类 十九、轻工 28、菜籽油生产线:采用膨化、负压蒸发、 热能自平衡利用、低消耗蒸汽真空系统等技术,油菜 籽主产区日处理油菜籽 400 吨及以上、吨料溶剂消耗 1.5 公斤以下(其中西部地区日处理油菜籽 200 吨及以 上、吨料溶剂消耗 2 公斤)以下;花生油生产线:花 生主产区日处理花生 200 吨及以上,吨料溶剂消耗 2 公斤以下;棉籽油生产线:棉籽产区日处理棉籽 300 吨及以上,吨料溶剂消耗 2 公斤以下;米糠油生产线: 采用分散快速膨化,集中制油、精炼技术;玉米胚芽 油生产线;油茶籽、核桃等木本油料和胡麻、芝麻、 葵花籽、牡丹籽等小品种油料加工生产线以及利用超 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技术生产植物油 / 限制 类 十二、轻工 22、 大豆压榨及浸出项目(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大豆主产 区除外); 东、中部地区单线日处理油菜籽、棉籽 200 吨及以下, 花生 100 吨及以下的油料加工项目; 西部地区单线日处理油菜籽、棉籽、花生等油料 100 吨及以下的加工项目 / 水产品 加工 限制 类 十二、轻工 27、冷冻海水鱼糜生产线 / 乳制品 制造 淘汰 类 十二、轻工 25、日处理原料乳能力(两班)20 吨以下 浓缩、喷雾干燥等设施;200 千克/小时以下的手动及 半自动液体乳灌装设备 六、轻工 29. 日处理原料乳能 力(两班)20 吨以下浓缩、喷 雾干燥等设施; 200 千克/小时以下手动及半自 动液体乳灌装设备 (2010 年)
313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文件与规划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在意见的“五、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提出:在能源、冶金、建材、有 色、化工、电镀、造纸、印染、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改造或淸洁化改 造 (2)《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 在主要任务“(三)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中提出:强化工业企 业达标排放。制定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 革、农药、电镀等十大重点行业专项治理方案,推动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深入推进排 污许可证制度,2020年年底前,完成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 在保障措施“(三〕健全投资与补偿机制”中提出:完善高耗水行业用水价格机制,提 髙火电、钢铁、纺织、造纸、化工、食品发酵等高耗水行业用水价格,鼓励发展节水高效 现代农业。 (3)《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为加强水污染防治,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我国发布实施《水污染防治规划》(简称 《水十条》)。在其第一条“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的“狠抓工业污染防治”中,将农副食品 加工业作为十大重点行业进行专项整治。即“专项整治十大重点行业。制定造纸、焦化、氮 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行业专项治理方 案,实施清洁化改造。” (4)《“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为明确“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国务院制定发布了《“十三五”生 态环境保护规划》。该规划第五章规定实施专项治理,全面推进达标排放与污染减排。推 动治污减排工程建设。各省(区、市)要制定实施造纸、印染等十大重点涉水行业专项治 理方案,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电力、钢铁、纺织、造纸、石油石化、化工、食品发 酵等高耗水行业达到先进定额标准。同时,还规定总磷、总氮超标水域实施流域、区域性 总量控制。 (5)《关于加强固定污染源氮磷污染防治的通知》(环水体(2018)16号 为进一步加强固定污染源氮磷污染防治工作,生态环境部发布实施《关于加强固定污 染源氮磷污染防治的通知》(环水体〔2018)16号)。其中第二条“全面推进固定污染源 氮磷达标排放”中,其中属于本标准适用范围的乳制品制造业被列入总氮排放重点行业,要 求各地市级环保主管部门,应依托排污许可证核发管理逐行业掌握氮磷排放重点行业企业 信息,排污许可证每覆盖到一个重点行业,督促各重点行业企业建立氮磷排放管理台账。 (6)《关于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的通知》(环环监(2016)172号) 通知要求:到2017年底,钢铁、火电、水泥、煤炭、造纸、印染、污水处理厂、垃圾 焚烧厂等8个行业达标计划实施取得明显成效,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和环境监管机制进 步完善,环境守法良好氛围基本形成。到200年底,各类工业污染源持续保持达标排放 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环境守法成为常态 (7)《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建城(2018)104号) 为进一步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巩固近年来治理成果,加快改善城市水环 境质量,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 施方案的通知》(建城(2018)104号)。其中第二条第一款中要求,强化工业企业污染 控制。城市建成区排放污水的工业企业应依法持有排污许可证,并严格按证排污。对超标 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排入环境的工业污水要符合国家或地方排
8 3.1.3 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文件与规划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在意见的“五、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提出:在能源、冶金、建材、有 色、化工、电镀、造纸、印染、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改造或清洁化改 造。 (2)《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 在主要任务“(三)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中提出:强化工业企 业达标排放。制定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 革、农药、电镀等十大重点行业专项治理方案,推动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深入推进排 污许可证制度,2020 年年底前,完成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 在保障措施“(三)健全投资与补偿机制”中提出:完善高耗水行业用水价格机制,提 高火电、钢铁、纺织、造纸、化工、食品发酵等高耗水行业用水价格,鼓励发展节水高效 现代农业。 (3)《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为加强水污染防治,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我国发布实施《水污染防治规划》(简称 《水十条》)。在其第一条“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的“狠抓工业污染防治”中,将农副食品 加工业作为十大重点行业进行专项整治。即“专项整治十大重点行业。制定造纸、焦化、氮 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行业专项治理方 案,实施清洁化改造。” (4)《“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为明确“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国务院制定发布了《“十三五”生 态环境保护规划》。该规划第五章规定实施专项治理,全面推进达标排放与污染减排。推 动治污减排工程建设。各省(区、市)要制定实施造纸、印染等十大重点涉水行业专项治 理方案,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电力、钢铁、纺织、造纸、石油石化、化工、食品发 酵等高耗水行业达到先进定额标准。同时,还规定总磷、总氮超标水域实施流域、区域性 总量控制。 (5)《关于加强固定污染源氮磷污染防治的通知》(环水体〔2018〕16 号) 为进一步加强固定污染源氮磷污染防治工作,生态环境部发布实施《关于加强固定污 染源氮磷污染防治的通知》(环水体〔2018〕16 号)。其中第二条“全面推进固定污染源 氮磷达标排放”中,其中属于本标准适用范围的乳制品制造业被列入总氮排放重点行业,要 求各地市级环保主管部门,应依托排污许可证核发管理逐行业掌握氮磷排放重点行业企业 信息,排污许可证每覆盖到一个重点行业,督促各重点行业企业建立氮磷排放管理台账。 (6)《关于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的通知》(环环监〔2016〕172 号) 通知要求:到 2017 年底,钢铁、火电、水泥、煤炭、造纸、印染、污水处理厂、垃圾 焚烧厂等 8 个行业达标计划实施取得明显成效,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和环境监管机制进一 步完善,环境守法良好氛围基本形成。到 2020 年底,各类工业污染源持续保持达标排放, 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环境守法成为常态。 (7)《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建城〔2018〕104 号) 为进一步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巩固近年来治理成果,加快改善城市水环 境质量,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 施方案的通知》(建城〔2018〕104 号)。其中第二条第一款中要求,强化工业企业污染 控制。城市建成区排放污水的工业企业应依法持有排污许可证,并严格按证排污。对超标 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排入环境的工业污水要符合国家或地方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