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 《食品加工制造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食品加工制造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组 二O二O年三月
附件 3 《食品加工制造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食品加工制造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组 二〇二〇年三月
目录 1项目背景 2行业概况 3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 4行业产排污情况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604 5国内外相关标准情况 6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6.1标准制订原则 62标准名称及适用范围 63术语和定义 64污染控制项目的选择 65标准分级分类 66污染物排放限值的确定及制定依据」 67用于农灌时的水质要求 68监测要求 7本标准与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比 7.1与国内相关标准的对比 72与国外相关标准的对比 8标准实施的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81环境效益分析…… 82技术经济分析
I 目 录 1 项目背景.....................................................................................................................................1 2 行业概况.....................................................................................................................................2 3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6 4 行业产排污情况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10 5 国内外相关标准情况...............................................................................................................34 6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46 6.1 标准制订原则..........................................................................................................................46 6.2 标准名称及适用范围..............................................................................................................46 6.3 术语和定义..............................................................................................................................47 6.4 污染控制项目的选择..............................................................................................................47 6.5 标准分级分类..........................................................................................................................47 6.6 污染物排放限值的确定及制定依据..................................................................................... 47 6.7 用于农灌时的水质要求..........................................................................................................52 6.8 监测要求 ..............................................................................................................................52 7 本标准与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比...............................................................................................53 7.1 与国内相关标准的对比..........................................................................................................53 7.2 与国外相关标准的对比..........................................................................................................53 8 标准实施的环境、经济效益分析...........................................................................................56 8.1 环境效益分析..........................................................................................................................56 8.2 技术经济分析..........................................................................................................................56
《食品加工制造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 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为控制食品加工制造业的污染物排放,原环境保护部在2006-2009年度的国家环境保 护标准计划中立项制修订《明胶、骨胶和皮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06年)、《食用 油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06年)、《水产品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06年)、 《乳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07年)、《酿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一酱、酱油、醋》 (2008年)、《番茄制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08年)、《罐头食品加工业污染物 排放标准》(2009年)等七个与食品加工制造业相关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单位依次 为山东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青岛理工大学、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青岛科技 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但在标准编制过程中, 发现这七项标准存在污染物控制项目和排放限值相近甚至相同、分行业控制的排放量偏小 标准适用范围切割不清等问题 2015年4月,原环境保护部科技司组织召开七个标准的制定工作专家硏讨会,根据专 家意见,提出将这七个标准整合为一个标准是必要可行的,即食品加工制造业水污染物排 放标准,并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牵头整合,具体工作由环境标准研究所承担,原标 准承担单位作为协作单位共同开展工作。 2017年,原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开展2017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项目实施工作的 通知》(环办科技函(2017)413号),其中《食品制造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项 目编号:2017-4)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包括中国食品发酵工 研究院、山东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青岛理工大学、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12工作过程 (1)成立编制组,开展顶层设计 承担此项工作后,成立了由各参与单位共同组成的编制组。针对食品加工制造业水污 染物排放标准的顶层设计进行研究,并分解部署工作任务,起草标准框架 (2)组织专题研讨,明确制定思路 2017年1月21日,组织召开标准制定工作专题研讨会。原环境保护部水司、水处理 行业专家、食品行业专家以及标准编制组共同就制定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研讨,明确制定思 (3)编写开题报告,完成开题论证 调硏相关行业统计年鉴、环境统计资料、污染源普査资料、污染防治技术文献等信息, 系统梳理分析行业概况、生产工艺与产排污特征、水污染物种类及浓度水平,以及单位产 品排水量等信息,赴典型地区开展实际调研,如内蒙古乳制品加工企业、浙江舟山水产品 加工企业、四川植物油加工企业等,并多次召开专家征求意见会,编制形成开题论证报告 和标准草案 2018年11月27日,生态环境部水司主持召开标准开题论证会。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通 过该标准的开题论证,并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1)进一步加强行业差异和整合问题的调研 2)进一步调研行业不同产品污水治理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并论证污染防治达标技术。 (4)开展调研咨询,形成征求意见稿 2018年-2019年,编制组针对标准涵盖的各个子行业,结合农副食品加工和食品加工 制造行业排污许可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开展了大量实地调研。赴浙江省舟山市、宁波市
1 《食品加工制造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 1 项目背景 1.1 任务来源 为控制食品加工制造业的污染物排放,原环境保护部在 2006-2009 年度的国家环境保 护标准计划中立项制修订《明胶、骨胶和皮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06 年)、《食用 油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06 年)、《水产品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06 年)、 《乳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07 年)、《酿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酱、酱油、醋》 (2008 年)、《番茄制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08 年)、《罐头食品加工业污染物 排放标准》(2009 年)等七个与食品加工制造业相关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单位依次 为山东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青岛理工大学、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青岛科技 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但在标准编制过程中, 发现这七项标准存在污染物控制项目和排放限值相近甚至相同、分行业控制的排放量偏小、 标准适用范围切割不清等问题。 2015 年 4 月,原环境保护部科技司组织召开七个标准的制定工作专家研讨会,根据专 家意见,提出将这七个标准整合为一个标准是必要可行的,即食品加工制造业水污染物排 放标准,并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牵头整合,具体工作由环境标准研究所承担,原标 准承担单位作为协作单位共同开展工作。 2017 年,原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开展 2017 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项目实施工作的 通知》(环办科技函〔2017〕413 号),其中《食品制造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项 目编号:2017-4)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包括中国食品发酵工业 研究院、山东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青岛理工大学、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1.2 工作过程 (1)成立编制组,开展顶层设计 承担此项工作后,成立了由各参与单位共同组成的编制组。针对食品加工制造业水污 染物排放标准的顶层设计进行研究,并分解部署工作任务,起草标准框架。 (2)组织专题研讨,明确制定思路 2017 年 1 月 21 日,组织召开标准制定工作专题研讨会。原环境保护部水司、水处理 行业专家、食品行业专家以及标准编制组共同就制定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研讨,明确制定思 路。 (3)编写开题报告,完成开题论证 调研相关行业统计年鉴、环境统计资料、污染源普查资料、污染防治技术文献等信息, 系统梳理分析行业概况、生产工艺与产排污特征、水污染物种类及浓度水平,以及单位产 品排水量等信息,赴典型地区开展实际调研,如内蒙古乳制品加工企业、浙江舟山水产品 加工企业、四川植物油加工企业等,并多次召开专家征求意见会,编制形成开题论证报告 和标准草案。 2018 年 11 月 27 日,生态环境部水司主持召开标准开题论证会。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通 过该标准的开题论证,并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1)进一步加强行业差异和整合问题的调研; 2)进一步调研行业不同产品污水治理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并论证污染防治达标技术。 (4)开展调研咨询,形成征求意见稿 2018 年-2019 年,编制组针对标准涵盖的各个子行业,结合农副食品加工和食品加工 制造行业排污许可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开展了大量实地调研。赴浙江省舟山市、宁波市
辽宁省大连市、山东省青岛市、江苏省连云港市十余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开展调研:赴内蒙 古自治区、安徽省、江苏省调研乳制品企业,与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以及三元集团、蒙 牛集团、伊利集团、光明乳业等行业代表性企业进行座谈咨询:赴淅江、四川、安徽、江 苏等地的植物油加工企业,与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鲁花集团等单位代表进行座谈咨询 赴北京、四川、江苏、广东等地调研酱、酱油、醋制造企业:赴新疆调硏番茄制品制造企 业相关情况:赴河南、山东青岛、辽宁大连等地结合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蔬菜 水果加工等调硏罐头食品制造情况:赴广东开展骨胶企业调研。 除现场调硏外,编制组还与调硏企业、企业所在地生态环境部门、环保公司、行业协 会等多次进行座谈交流,并结合排污许可技术规范编制等工作,调研排放控制相关参数, 通过调研、座谈、咨询等工作,进一步了解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和产排污节点、污染防治技 术应用情况和相关经济成本,以及排放浓度水平、单位产品排水量和现行排放标准实施等 情况 根据调研咨询等工作,一方面完成了屠宰及肉类加工、乳制品制造、调味品与发酵制 品制造等多个排污许可技术规范编制工作并由生态环境部发布,水产品加工和植物油加工 两个排污许可技术规范正在办理发布程序;一方面起草完成了本标准征求意见稿,提交水 司准备技术审查 (5)通过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查 2020年2月28日,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主持召开标准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查会 来自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代表,从事污水处理、环境监测、环境标准等方面研究的专家,以 及管理部门的代表参加会议。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通过该标准征求意见稿的技术审查,并提 出如下意见和建议:1)鉴于明胶、骨胶、皮胶生产排放废水中含有重金属,建议不纳入本 标准:2)进一步完善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明确粪大肠菌群和动植物油等水污染物控制项 目的适用性。会后,编制组与相关行业企业、协会和环保专家进一步咨询调研,修改完善 形成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稿 2行业概况 民以食为天。食品加工制造业是人类的生命产业。尽管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但食品加 工制造业仍是世界制造业中的第一大产业,其现代化水平也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及国 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食品加工制造业主要涉及农副食品 加工业(代号C13)和食品制造业(代号C14)两个大类。根据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 2018年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和大中型企业情况见表2-1,两个 行业合计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用工人数占工业行业的90%、6.3%、 5.5%和6.2% 表2-12018年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情况 规模以上企业 其中,大中型企业 行业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用工人数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用工人数 (个)(亿元)(亿元)(万人)(个)(亿元)(亿元)(万人) 农副食品 25007 47758.3 21244 314.3 2591 19606.6 970.1 146.8 食品制造业8981186798155221794 1573 117282 l08.1 合计 33988 676.6 493.7 41643133482075.1 254.9
2 辽宁省大连市、山东省青岛市、江苏省连云港市十余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开展调研;赴内蒙 古自治区、安徽省、江苏省调研乳制品企业,与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以及三元集团、蒙 牛集团、伊利集团、光明乳业等行业代表性企业进行座谈咨询;赴浙江、四川、安徽、江 苏等地的植物油加工企业,与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鲁花集团等单位代表进行座谈咨询; 赴北京、四川、江苏、广东等地调研酱、酱油、醋制造企业;赴新疆调研番茄制品制造企 业相关情况;赴河南、山东青岛、辽宁大连等地结合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蔬菜 水果加工等调研罐头食品制造情况;赴广东开展骨胶企业调研。 除现场调研外,编制组还与调研企业、企业所在地生态环境部门、环保公司、行业协 会等多次进行座谈交流,并结合排污许可技术规范编制等工作,调研排放控制相关参数。 通过调研、座谈、咨询等工作,进一步了解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和产排污节点、污染防治技 术应用情况和相关经济成本,以及排放浓度水平、单位产品排水量和现行排放标准实施等 情况。 根据调研咨询等工作,一方面完成了屠宰及肉类加工、乳制品制造、调味品与发酵制 品制造等多个排污许可技术规范编制工作并由生态环境部发布,水产品加工和植物油加工 两个排污许可技术规范正在办理发布程序;一方面起草完成了本标准征求意见稿,提交水 司准备技术审查。 (5)通过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查 2020 年 2 月 28 日,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主持召开标准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查会, 来自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代表,从事污水处理、环境监测、环境标准等方面研究的专家,以 及管理部门的代表参加会议。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通过该标准征求意见稿的技术审查,并提 出如下意见和建议:1)鉴于明胶、骨胶、皮胶生产排放废水中含有重金属,建议不纳入本 标准;2)进一步完善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明确粪大肠菌群和动植物油等水污染物控制项 目的适用性。会后,编制组与相关行业企业、协会和环保专家进一步咨询调研,修改完善 形成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稿。 2 行业概况 民以食为天。食品加工制造业是人类的生命产业。尽管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但食品加 工制造业仍是世界制造业中的第一大产业,其现代化水平也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及国 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中,食品加工制造业主要涉及农副食品 加工业(代号 C13)和食品制造业(代号 C14)两个大类。根据 2019 年《中国统计年鉴》, 2018 年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和大中型企业情况见表 2-1,两个 行业合计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用工人数占工业行业的 9.0%、6.3%、 5.5%和6.2%。 表 2-1 2018 年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情况 行业 规模以上企业 其中,大中型企业 企业数量 (个) 营业收入 (亿元) 利润总额 (亿元) 用工人数 (万人) 企业数量 (个) 营业收入 (亿元) 利润总额 (亿元) 用工人数 (万人) 农副食品 加工业 25007 47758.3 2124.4 314.3 2591 19606.6 970.1 146.8 食品制造业 8981 18679.8 1552.2 179.4 1573 11728.2 1105 108.1 合计 33988 66438.1 3676.6 493.7 4164 31334.8 2075.1 254.9
规模以上企业 其中,大中型企业 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用工人数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用工人数 (个)(亿元)(亿元)(万人)(个)(亿元)(亿元)(万人) 工业行业3784401049490.56635147942.3 58881697466747649.849626 占工业行业 6.3% 6.2% 7.1% 4.5 5.1% 比例 本标准主要针对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中的六个行业制定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 求,包括GBT4754中代码C133的植物油加工、代码C136的水产品加工、代码C144的 乳制品制造、代码C145的罐头食品制造(不含番茄酱罐头制造)、代码C146的调味品 发酵制品制造中的酱油、食醋和酿造酱制造,以及番茄制品制造。以下介绍各行业情况 2.1食用植物油加工业 我国植物油加工业包括食用植物油加工和非食用植物油加工,本标准主要针对食用植 物油加工。2017年,全国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1648个,年产量达6072万吨,总产值为60566 亿元,产品销售收入为63286亿元,利润总额为130.1亿元。2018年产量为5066万吨 比2017年有所下降。 从不同的产品种类来看,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和玉米油的产量达到100万t年以 上。2017年,大豆油产量为16128万吨,菜籽油产量为729.3万吨,花生油产量为304.0 万吨,玉米油产量为1284万吨。另外茶油也有一定规模,产量为64.3万吨。 随着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食用植物油行业的优势资源将会向大型优质企 业集中,目前排在前三位的食用植物油品牌占到70%以上市场份额。中小企业只能通过优 势联合来取得生存空间。同时,很多优秀的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在细分油种领域建立稳 定的市场地位,不断开拓新的油源,丰富自身的产品线。 从地区来看排名,2017年全国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排名前十省市分别是山东、湖北、 江苏、广东、河南、广西、天津、河北、湖南和福建。排名第一是山东省,产量为697.0 万吨:湖北省产量为630.24万吨;江苏省产量为513.1万吨。其他省则低于500万吨。 22水产品加工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水产品的营养与药用价值被逐步认识,水产品的市场和 消费群体逐步扩大,需求量逐年增加。我国水产品总量已连续近30年名列世界首位,水产 品出口占据出口农产品首位。水产品加工业取得长足的发展,整体实力明显提高,加工技 术水平不断上升,质量卫生意识大大增强,一批龙头加工企业和名牌企业相继涌现 目前,我国己能生产数百种水产加工品。其中,烤鳗、鱼糜制品、紫菜、魷鱼丝、藻 类食品、鱼油以及大批综合利用产品等几十种水产加工品的质量,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 水平。2018年,我国水产品加工业中主要产品产量为:水产品冷冻品1515万吨,鱼糜制 品及水产品干腌制品308万吨,藻类加工品111万吨,鱼油及鱼油制品7万吨,其他水产 加工品115万吨 我国对水产品的需求总体呈现上升之势,近年来我国的水产品产量一直保持着增长势 头。相比2010年,2017年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数量稳定在9600家左右,规模以上企业约 2500家,但水产品加工品加工能力增长了22.5%,达到近3000万吨,水产品加工产值增 长了825%,表明水产品经深加工后产品附加值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山东、上海、广东、 广西等地,以海产品为主;淡水鱼类产品加工企业则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内陆地区,如湖南、 湖北等地。2018年,我国水产品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山东、福建、辽宁、浙江、广东、江苏
3 行业 规模以上企业 其中,大中型企业 企业数量 (个) 营业收入 (亿元) 利润总额 (亿元) 用工人数 (万人) 企业数量 (个) 营业收入 (亿元) 利润总额 (亿元) 用工人数 (万人) 工业行业 378440 1049490.5 66351.4 7942.3 58881 697466.7 47649.8 4962.6 占工业行业 比例 9.0% 6.3% 5.5% 6.2% 7.1% 4.5% 4.4% 5.1% 本标准主要针对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中的六个行业制定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 求,包括 GB/T 4754 中代码 C133 的植物油加工、代码 C136 的水产品加工、代码 C144 的 乳制品制造、代码 C145 的罐头食品制造(不含番茄酱罐头制造)、代码 C146 的调味品、 发酵制品制造中的酱油、食醋和酿造酱制造,以及番茄制品制造。以下介绍各行业情况。 2.1 食用植物油加工业 我国植物油加工业包括食用植物油加工和非食用植物油加工,本标准主要针对食用植 物油加工。2017 年,全国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 1648 个,年产量达 6072 万吨,总产值为 6056.6 亿元,产品销售收入为 6328.6 亿元,利润总额为 130.1 亿元。2018 年产量为 5066 万吨, 比 2017 年有所下降。 从不同的产品种类来看,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和玉米油的产量达到 100 万 t/年以 上。2017 年,大豆油产量为 1612.8 万吨,菜籽油产量为 729.3 万吨,花生油产量为 304.0 万吨,玉米油产量为 128.4 万吨。另外茶油也有一定规模,产量为 64.3 万吨。 随着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食用植物油行业的优势资源将会向大型优质企 业集中,目前排在前三位的食用植物油品牌占到 70%以上市场份额。中小企业只能通过优 势联合来取得生存空间。同时,很多优秀的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在细分油种领域建立稳 定的市场地位,不断开拓新的油源,丰富自身的产品线。 从地区来看排名,2017 年全国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排名前十省市分别是山东、湖北、 江苏、广东、河南、广西、天津、河北、湖南和福建。排名第一是山东省,产量为 697.0 万吨;湖北省产量为 630.24 万吨;江苏省产量为 513.1 万吨。其他省则低于 500 万吨。 2.2 水产品加工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水产品的营养与药用价值被逐步认识,水产品的市场和 消费群体逐步扩大,需求量逐年增加。我国水产品总量已连续近 30 年名列世界首位,水产 品出口占据出口农产品首位。水产品加工业取得长足的发展,整体实力明显提高,加工技 术水平不断上升,质量卫生意识大大增强,一批龙头加工企业和名牌企业相继涌现。 目前,我国已能生产数百种水产加工品。其中,烤鳗、鱼糜制品、紫菜、鱿鱼丝、藻 类食品、鱼油以及大批综合利用产品等几十种水产加工品的质量,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 水平。2018 年,我国水产品加工业中主要产品产量为:水产品冷冻品 1515 万吨,鱼糜制 品及水产品干腌制品 308 万吨,藻类加工品 111 万吨,鱼油及鱼油制品 7 万吨,其他水产 加工品 115 万吨。 我国对水产品的需求总体呈现上升之势,近年来我国的水产品产量一直保持着增长势 头。相比 2010 年,2017 年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数量稳定在 9600 家左右,规模以上企业约 2500 家,但水产品加工品加工能力增长了 22.5%,达到近 3000 万吨,水产品加工产值增 长了 82.5%,表明水产品经深加工后产品附加值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山东、上海、广东、 广西等地,以海产品为主;淡水鱼类产品加工企业则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内陆地区,如湖南、 湖北等地。2018年,我国水产品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山东、福建、辽宁、浙江、广东、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