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人学》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学记》 D.《理想国》 2.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 A.心理模仿B.生产劳动 C.抚养孩子D.生物本能 3.()根据两难故事法的实验形成了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杜威D.马斯洛 4.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 B.霍尔 C.洛克D.康德 5.我国以美国学制为蓝本,1922年颁布的统称为“六三三’制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创立“发现法”教学的是() A.瓦·根舍因 B.斯金纳 C.布鲁纳 D.洛扎洛夫 7.“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体现了()原则 A。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B.平行教育 C.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D.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 8.“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A.柏拉图 B.杜威 C.赫尔巴特D.卢梭 9.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的是()
A.夸美纽斯 B.康德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10.在一个班级里进行实验,将实验前的情况与施加实验因素后的情况作比较, 以检测实验因素发生的效应,这种方法是() A.单组实验法 B.等组实验法 C.循环实验法D.数理统计法 11.教育的本质是() A.教育是生产力B.教育是上层建筑 C.教育既是生产力,又是上层建筑 D.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1.认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现存社会,而是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 社会文化,这种课程理论是( ) A.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B.活动课程理论 C.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D.教学与发展课程理论 12.从中世纪到现代,教学的发展历史进程经历了三次大的论争,其先后顺序 是() ①主知主义与行动主义的斗争②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斗争③科学主义与人 本主义的斗争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①③D.③②① 13.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理论是() A.教学与发展B.掌握学习C.教学最优化D.合作教育学 1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引起求知欲B.感知教材C.理解教材D.巩固知识 15.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 不断完善的方法是() A.说服B.修养C.锻炼D.陶治 二、辨析题(2小题,共15分) 1.“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使他们 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或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7分) 2.教学就是传承知识。(8分) 2
三、简答题(5小题,1一3题每题3分,4一5题各8分,共25分) 1.简述我国目前的课程结构。 2.简述道德类型和道德层次各有哪些。 3.影响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4.简述德育中的体谅模式并评价该模式。 5.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四、材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他叫魏永康,住在湖南华容县,他四岁开始读小学,三年时间完成了小 学六年的课程,在八岁时,他进入中学学习,13岁开始读大学,17岁就考上了 中科院的硕、博连读。他的经历让人们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天才、神童。然而最 近,这位少年一帆风顺的成长之路开始有了一些挫折… 2005年7月,一则消息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县城传开:曾经扬名当地的 “天才少年”从中科院肄业回家了,他不仅没有拿到硕士学位证,甚至连生活自 理能力都极其欠缺。学习上的天才,却是生活中的低能儿! 几乎所有的学校老师都对小永康留下了强烈印象,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学业, 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恶作剧。但是,当时他们同时把这种现象归咎为永康年龄太 小的缘故,每次一笑了之之后,小永康还是被母亲曾梅推入了书山题海之中。数 年之后,一些老师反思了“永康”现象,他们认为,当年永康做出的各种希奇古怪 的恶作剧,也许就是孩子的自然天性和外界禁锢抗争的表现,遗憾的是,当时的 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永康也终究在禁锢中变的温顺、服从和依赖。 请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2.小A是故事的主角,可以说是“无恶不作”:逃学、旷课、背处分,7门 功课只考260分。因班主任G老师的教学方法有欠妥当,所以他把心一横,专跟 老师对着干。当时她妈妈对他的期望就是:只要不进派出所,不打架斗殴…分 数对于她来说已经无所谓了。谁也不对他报有任何希望,他是别人眼中是地道的 坏孩子。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在T老师重新接任班主任后,小A却来了一个180 度大转弯,变得张口闭口都是学习。究其原因,正是因为T老师并不应他的过往 而歧视他,因为T老师告诉他:你不是坏孩子,你是好孩子,只是你原来不知道
努力而己。成绩差,并不代表你坏。T老师用自己的赏识与爱,让他渐渐懂得许 多道理…… 也许谁也没有想到老师的一句话,却让一个学生有如此大的转变。从这里, 我们也可以看到,老师,你对学生具有多么大的责任!你的一句话,你的一个言 行,都将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就像文中的班主任G老师与T老师!(《报答与 报复》,1999年第6期《读者》) 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做一位优秀的教师。 五.论述题(15分) 论述德育的个体性功能、社会性功能以及教育性功能
教育学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C2、B3、B4、B5、D 6、C7、A8、B9、C10、A 11、D12、C13、C14、C15、B 二、辨析题(2小题,共15分) 1.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或错误的)(1分) 一个人的身心能得到发展和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与社会环境分不开,社会 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环境 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重视环境的影响是由一定意义的。(3分) 但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看作环境的消极地适应 者,是完全错误的。(3分) 2.教学就是传承知识。(8分)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或错误的)(1分) 教学是传承人类经验和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之一,可以了 解和学习前人积累的经验。(3分) 把教学就当作传承知识,混淆了主体和客体,把手段当作了目的,忽视了学 生的主体性,忽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远离了生活实践,是错误的。(4分) 三、简答题(5小题,1一3题每题3分,4一5题各8分,共25分) 1.从大的方面分为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显性课程又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 课程:学科课程中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每答出一点给1分。 2.道德类型:私德、公德和职业道德;道德层次:理想层次、原则层次、 规则层次。 全作答正确给3分,答对一点给2分。 3.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受社会制度 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依据青少年 儿童的年龄特征:还要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