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关于教育目的的一系列概念 2、明确教育目的是怎样制定的,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怎样制定出来的。 3、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应怎样贯彻。 教学重点:教育目的含义及组成部分 教学难点: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辩论法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进程: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历史发展 教育,因其对人类根本利益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而显示出至高无上的价值。“教 育”一词本身就意味着对目的的执着追求,如果说教育是社会总体创造力的象征, 那么教育目的就是该社会生活共同体的生长意志的缩影。在发达国家,它甚至也 是一个公民对之感兴趣的问题,因为通常所说的教育目的指的是特定社会范围内, 年轻一代作为人的发展标准,这一标准的确定是以人对当前和未来所作的规划和 理想为基础的,而任何一种高尚的社会理想最终都集中在对人。首先是个人发展 前景的关注与展望上,只有当人作为一个人深深地根于它那丰富而独特的个性 之中时,只有这时,他才能作为一个普通的人而存在,异彩纷呈的个性总是共同 构成了全部人性的丰富源泉,这样的教育目的指引着一定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三者相协调,并且朝向一个方向努力,既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又 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制约并调控着整个教育进程。 一、保存的目的: 在原始时代,那种非正式的教育几乎没有关于教育目的的独立意识,如果说 有,这种目的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基本一致,青年人指望学到的是像成年人那样去 从事生产与生活,所以教育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保存:就是延续和保存所积累的知 识经验,事实上社会的继续生存依赖于保存。 甚至一些远远地超过原始水平的早期文明,他们的教育目的明显地也是保存。 例如中国,古代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原有的社会秩序停滞不前,提倡尚古、尊孔, 1
以至于每个人都认为理想的社会是远古的尧舜禹时代,教育方面在格物、致知, 穷理上,所有读书人都热衷于对四书五经的解释,而由此产生了时间跨度很长的 奇特的考试制度一科举考试。所以,中国古代所追求的教育目的是脱离实际的, 教育本身就是教育目的。况且,中国古典义献的表达的教育目的也是很深奥的, 很少有人能真正地理解经典中所表达的语言,一万五千字的《论语》,就使得古往 今来,多少文人雅士,因此耗费了毕生的心血去注解、诠释,所以,中国教育学 布鲁巴克说:“由于中国崇尚惰性的社会习俗,故而格守保存的教育目的”。 古代印度也持有同中国一致的见解,印度人追求一种无私状态的天堂,人的 个性潜心于普遍的宇宙精神,既然这是生活的理想,那教育就是忍耐,顺从和依 存。印度作为一个东方国家,不注重爱国主义,经济繁荣,社会进步这样的社会 目的,也不注重个人志向,个人责任和自主精神的个人教育目的。 在西方,甚至早期的希腊文明也可以找到一些东方的保存目的的痕迹,斯巴 达的教育目的几乎完全等同于原始时代的东方教育目的,也是社会习俗的保存, 斯巴达人始终使自己保持强大的军事实力,这是社会继续生存的有力保障。因此, 斯巴达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勇敢、忍耐、尊敬并服从上级。仁慈、同情与慷慨在他 们的教育中不但找不到,而且还要试图防止这种感情的产生。 二、培养公民的教育目的: 东西方教育目的之间的差别最清楚不过地表现在古希腊的雅典城邦中,进雅 典是一商业为主的国家,教育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变化, 是因为他们战胜波斯以后,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有了保障,能允许个人去追求他自 己的教育目的,这使西方教育从古代的时候起,就优越于东方。 雅典的教育又称“博雅教育”,是现代西方教育的源头,这种教育具有一定的 美学成分,故而特别重视教育各部分的平衡,一方面,他们追求德、智、体、美 和谐发展(业里斯多德倡导),另一方面他们又注意防止过度的发展,造成狭隘的 专门化。由于注意教育目的中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至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最吸引 人的体育竞赛是源于古希腊一个叫奥林匹业的村庄。但就在这同时,业里斯多德 又批评斯巴达为了军事的目的,而对年轻人过分的残忍,指责他们由于忽视年轻 人智育而把他们降到了工匠的水平。 希腊教育的理想是公民,这不仅为其历史所证明,而且也能在柏拉图、业里 士多德这些哲学家的理论中找到有力的佐证,好的公民是他的所有能力都得到发 展,而且具有节制的、勇敢的、宽宏大量的和正义的美德。 在《理想国》里,柏拉图把公民分成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手工业者和 2
农民,由于每一类人对城邦的贡献不同,所以,每一种人的教育目的不一样,哲 学家的教育目的自然是最高的,因为他们有指导国家的责任,所以也有人据此认 为哲学家就是希腊教育理想。 亚里斯多德与他的老师一样,也是一个著名哲学家。他认为,公民首先是一 个自由人,但是要成为自由人,必须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在政治上,自由人可以 携带武器,有选举权,从事公务:二是在经济上,他不需要做奴隶所做的卑下的 工作,适合于自由人的教育,就是公民教育,自由教育的目的就是理想的培养, 因为智慧与理想是区别人与物的标尺,所以根据公民道德的教育,不仅可以获得 最好的公民的身份,而且绝大多数人都能达到自我实现与最高生活的目的。 三、基督教的教育目的: 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古希腊与古罗马教育的自然主义教育目的渐渐被基督 教的超自然主义教育目的所取代,基督教的教育目的是使人具有更多的基督教精 神,基督教认为世界的末口将来临,所以他们基本上否定现实状态,并把教育的 目的转到为来世的不朽做准备。 来世教育理想在中世纪的修道院内得到了充分体现,僧侣末到期修道院,教 徒来教堂做礼拜,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拯救自己的灵魂,由于拯救灵魂的形式被认 为是存在于否定物质的和尘世的欲望当中,故而,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苦行主义 者,到了中世纪末期,西方最伟大的基督教神学家阿奎那认为:“教育目的亦即生 活本身的目的,是通过培养道德和理智美德来获得幸福”。,基督教把生活理想与 教育目的混合,表现了在中世纪的欧洲,被事统治一切,宗教专政结合二为一的 社会现实。 从第10个世纪起,商业的复活预示着基督教在政治地位上的衰落,随后文艺 复兴时期,城市生活的勃兴,出现了新的更为世俗的教育目的,由于上帝过多的 捆绑了人们的手脚,人们逐渐转向了乐于接受现实世界的重新发现,世界开始从 以上帝为中心转向了以人为中心,开始了历史上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人义主义 思潮也渗透到教育这一特殊的领域,人义主义者伊拉斯谟对此作了如下的概括: “教育的首要职能是仁慈的精神吸收虔诚的神子中”。此后,又经历了绅士教育目 的,知识的目的,心智训练的目的和谐的自我发展的目的,一直到进步教育的目 的。 四、进步教育的目的 到了20世纪,在教育目的的哲学决定中,最有影响的是美国的实用主义者杜 威,根据杜威的观点,真正的教育目的是在“连续不断”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情
境的自然结果,目的是活动的预期结果,他可以给现在的活动以方向,又可以作 为活动结束时评价结果的标准。 杜威认为,教育目的像生活情境一样变化多端,“由于所有的教育”都包括生 长,所以除了更多的教育,没有别的东西能统率教育,或许还像杜威所说的,“教 育的过程除了它本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过程本身就是目的。 五、美、日等国的教育目的 当我们参观任何一所美国的学校时,对学校里进行的活动总留有深刻的印象,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布置得五颜六色的教育和图书馆内看书,在工场和实验室劳 动,在健身房锻炼身体,在音乐教育练习演奏,当我们看到乐队指挥熟练地挥舞 着指挥棒,看到篮球队员精彩的扣篮动作时,请不要误会,这里不是专门的音乐 学校,也不是专门的体育运动学校,所有这些,在任何一所学校都在发生着,并 且这确实是美国教育计划的一部分。 可是如果你问:“这一切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没有人会准确地回答你,在教 育目的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上,几乎所有的人无论是家长、教师、教育家还是学生, 都有一个独到见解,在一个多元化的国家中,种种意见之间的差距是此之大, 以至于难以达到一致。但如果你说美国教育没有目的,各人自行其是,那也是大 大的错了,如果非得把他概括起来,那么“自由教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自由教育:目的是使每一个人学会独立思考,会做出明智而独立的决定。1、 说与写的方面;2、有关世界的量、数、度方面;3、了解事实与意见的区别;4、 富有想象力与创造性;5、对义化有深刻的了解:6、有经得起验证的信念;7、具 有价值观念 我希望我的生活与选择,能够由我本身来决定,而不取决于任何外界的力量。 我希望成为我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别人意志的工具。我希望成为主体,而不是他 人行为的对象;我希望我的行为出于我自己的理性、有意识之目的,而不是外来 的原因。我希望成为重要的角色,而不是无名小卒;我希望成为一个行为者… 自己作决定,而不是由别人决定。(伯林) 我希望拥有自我导向,而不是受外在自然力的影响,或者别人当作一件物品、 一只动物、一个奴隶:我希望我的人性角色,是自己设定自己的目标和决策,并 且去实现它们…人,最重要的,我希望是一个有思想、有意志而积极的人,是 一个能够为我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并且能用我自己的思想和目的,来解释我为 什么做这些选择的人。只要我相信这一点是真理,我就觉得自己是自由的,而如 果有人强迫我认为这一点不是真理,那么,我就觉得在这种情形下,我已经受到 4
了奴役。(伯林) 口本,把国家的强大作为最高目的,它的教育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 情来造成为国献身的方式,并且使他以用自学的知识为国效劳。 口本教育家小原国芳在《完人教育论》指出,所谓完人教育,指塑造健全的 人格(或叫和谐的人格),旨在竭力使知识教育、道德教育、艺术教育都获得成功。 第二节、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含义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任何一种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就必定包含 着某种改造客观现实的“主观”要求。这种“要求”是作为实践所要取得的结果 预先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的,这就是目的性。目的性是人类实践的一个根本特征。 教育活动同样是有目的的活动。每个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有自己所追求的教育所 要取得的结果。 所谓教育目的,主要是指在有组织地、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活动中,参与 主体对活动结果的一种规定。这里“参与主体”涵盖了学校教育活动有关的人的 方面,包括办教育者、受教育者、其他涉及者(家长、教师等)。通俗的讲,教育 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主要反映着国家对教育应培养怎样的人的总 要求,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的是一个体系。它与上位层次的教育方针和下位层次的培养目标等 是自上而下的相互制约与自下而上的逐级达成关系。这个体系可以表述为: 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