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5版)课程教学大纲 1.理解平面图形静矩和形心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求各种形状平面图形的形心位置。 2.理解轴惯性矩、极惯性矩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惯性积的定义。 3.了解平行移轴公式,学会利用这个公式求组合平面图形对形心轴的惯性距。 4.了解转轴公式和主惯性轴、形心主惯性轴的概念。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7学时,小班讨论2学时 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 期评成绩占比:1.平时成绩一(考勤、课堂讨论,作业、实验)占30% 2.平时成绩二(期中考试)占20% 3.期末考试成绩(闭卷)占50% 持续改进方法 1、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教学理念。 2、各章节布置一定量的习题。 3、对重点、难点内容安排2次讨论课。 4、课后对疑难问题安排答疑。 5、布置实验来提升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教材及参考书 1、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 2、S Timoshenko and J Gere.材料力学 3、栗一凡主编材料力学(上,下册) 4、清华大学编材料力学习题集」 授课手段(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学时为48学时,课堂多媒体演示讲解,实验课8学时。 2
湖南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5 版)课程教学大纲 21 1. 理解平面图形静矩和形心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求各种形状平面图形的形心位置。 2. 理解轴惯性矩、极惯性矩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惯性积的定义。 3. 了解平行移轴公式,学会利用这个公式求组合平面图形对形心轴的惯性距。 4. 了解转轴公式和主惯性轴、形心主惯性轴的概念。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 7 学时,小班讨论 2 学时 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 期评成绩占比:1.平时成绩一(考勤、课堂讨论,作业、实验)占 30% 2.平时成绩二(期中考试)占 20% 3.期末考试成绩(闭卷)占 50% 持续改进方法 1、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教学理念。 2、各章节布置一定量的习题。 3、对重点、难点内容安排 2 次讨论课。 4、课后对疑难问题安排答疑。 5、布置实验来提升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教材及参考书 1、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 2、S Timoshenko and J Gere.材料力学. 3、栗一凡主编.材料力学(上,下册). 4、清华大学编.材料力学习题集. 授课手段(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学时为 48 学时,课堂多媒体演示讲解;实验课 8 学时
湖南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5版)课程教学大纲 编 码:ME04021 Code:ME04021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机械) Course Title:Mechanics of Materials 课程类别:学类核心 Course category:Core Courses in General Category 学分:4 Credit(s):4 开课单位: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Offering College/School:College of Mechanical Vehicle Engineering 课程描述:本课程是工程力学、机械、材料、土木等理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以高等 数学、大学物理和理论力学为前导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如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流体力学、 有限元和实验应力分析等方面课程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本课程主要包括杆件的四个基本变形、 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应力应变分析以及强度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能量方法等内容,学生需 了解基本假设及提高构件承载能力的措施,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掌握对各种 杆件的强度、刚度和压杆稳定性的基本问题的分析和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 和分析方法等。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固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及一维问题一杆件的强 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学会分析、概括以及解决变形杆件问题的方法,获得对杆件的应力、 应变和变形以及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明确的基本概念、处理力学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实 验技能,锻炼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抽象简化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从而具有解决复杂机械工 程问题所需的力学知识和应用能力以及开展相关测试的能力。 Course description:This course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in Specialized fundament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who major in engineering mechanics,mechanical,materials,civil engineering,etc.Based on the courses of higher mathematics,university physics and theoretical mechanics,material mechanics provides an essential basis for the follow-up professional courses,such as elastic mechanics,plastic mechanics,fluid mechanics,finite element and experimental stress analysis and so on curriculum.This course mainly includes members of four basic deformation,deformation combination,buckling,stress analysis and strength theory of the basic analysis method and energy method.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aware the basic assumptions and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rod components,understand basic concepts,basic theory and basic methods, to master the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the basic problems of the strength,stiffness of various rods and the stability of pressed bar,and to flexibly use the basic theories of mechanics of materials and analysis methods.By learning this course,students are able to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 of solid 2
湖南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5 版)课程教学大纲 22 编 码:ME04021 Code: ME04021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机械) Course Title: Mechanics of Materials 课程类别:学类核心 Course category: Core Courses in General Category 学 分:4 Credit(s): 4 开课单位: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Offering College/School: College of Mechanical & Vehicle Engineering 课程描述:本课程是工程力学、机械、材料、土木等理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以高等 数学、大学物理和理论力学为前导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如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流体力学、 有限元和实验应力分析等方面课程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本课程主要包括杆件的四个基本变形、 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应力应变分析以及强度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能量方法等内容,学生需 了解基本假设及提高构件承载能力的措施,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掌握对各种 杆件的强度、刚度和压杆稳定性的基本问题的分析和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 和分析方法等。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固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及一维问题——杆件的强 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学会分析、概括以及解决变形杆件问题的方法,获得对杆件的应力、 应变和变形以及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明确的基本概念、处理力学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实 验技能,锻炼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抽象简化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从而具有解决复杂机械工 程问题所需的力学知识和应用能力以及开展相关测试的能力。 Course description: This course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in Specialized fundament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who major in engineering mechanics, mechanical, materials, civil engineering,etc.Based on the courses of higher mathematics,university physics and theoretical mechanics,material mechanics provides an essential basis for the follow-up professional courses, such as elastic mechanics, plastic mechanics, fluid mechanics, finite element and experimental stress analysis and so on curriculum.This course mainly includes members of four basic deformation, deformation combination, buckling, stress analysis and strength theory of the basic analysis method and energy method.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aware the basic assumptions and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rod components, understand basic concepts, basic theory and basic methods, to master the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the basic problems of the strength, stiffness of various rods and the stability of pressed bar, and to flexibly use the basic theories of mechanics of materials and analysis methods. By learning this course, students are able to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 of solid m ec ha ni cs an d th e ca lc ul ati on of on e- di m en si on al pr ob le m s,i .e. th e str en gt
湖南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5版)课程教学大纲 h,stiffness and stability of rods,learn the methods to analyze,summariz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of deformed rods,and acquire clear basic concept for the problems of stress,strain and deformation, and strength,stiffness and stability of rods,the basic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experimental skills to deal with mechanical problems,exercise and enhance the logic thinking ability,abstract simplified capacit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thereby,have the necessary knowledge of mechanics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to solve complex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and carry out relevant tests 2
湖南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5 版)课程教学大纲 23 h, stiffness and stability of rods, learn the methods to analyze, summariz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of deformed rods, and acquire clear basic concept for the problems of stress, strain and deformation, and strength, stiffness and stability of rods, the basic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experimental skills to deal with mechanical problems,exercise and enhance the logic thinking ability, abstract simplified capacit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thereby, have the necessary knowledge of mechanics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to solve complex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and carry out relevant tests
湖南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5版)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 (一)课程教学目标 材料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 1.增强工程意识,培养学生的力学基础理论及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各门专业课奠基必要的基础。 (毕业要求1.2) 2.理解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及有关计算,让学生了解材料力学的理论基础。建立杆件的各种基 本变形的强度、刚度及其稳定性条件,从而学会对受力杆件进行各种计算和设计。(毕业要求1.2) 3.不断提高对工程中的构件一杆的分析计算能力。为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具有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所需的力学基础知识及进行相关试验测试的能力。(毕业要求2.1)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材料力学研究的对象及其任务。 (2)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及力学模型。了解内力、应力和应变的概念。 (3)了解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 教学重点: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内力、应力和应变的概念。 教学难点:内力、应力和应变的概念。 相应毕业要求:1.2 教学内容:(1)材料力学研究的对象及其任务:(2)材料力学的发展过程:(3)基本假设:(4)外力、内力、应 力、应变的概念:(⑤)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6)研究材料力学的基本方法。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二章、轴向拉伸与压缩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轴向拉压杆的外力及变形特征,学会用截面法来计算轴力及画轴力图。 (2)理解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利用其强度条件学会计算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强度校核、设 计截面尺寸和确定许用载荷。 (3)理解低碳钢在拉伸时的四个变形阶段及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指标。 (④)理解材料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能以及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力学性质的异同处。 (⑤)理解温度和时间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蠕变和松驰的概念。(自学) (6建立轴向拉压杆的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的概念,掌握轴向拉压杆轴向变形的胡克定律。 2
湖南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5 版)课程教学大纲 24 课程内容 (一)课程教学目标 材料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 1. 增强工程意识,培养学生的力学基础理论及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各门专业课奠基必要的基础。 (毕业要求 1.2) 2. 理解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及有关计算,让学生了解材料力学的理论基础。建立杆件的各种基 本变形的强度、刚度及其稳定性条件,从而学会对受力杆件进行各种计算和设计。(毕业要求 1.2) 3. 不断提高对工程中的构件——杆的分析计算能力。为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具有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所需的力学基础知识及进行相关试验测试的能力。(毕业要求 2.1)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理解材料力学研究的对象及其任务。 (2) 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及力学模型。了解内力、应力和应变的概念。 (3) 了解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 教学重点: 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内力、应力和应变的概念。 教学难点: 内力、应力和应变的概念。 相应毕业要求:1.2 教学内容: (1)材料力学研究的对象及其任务;(2)材料力学的发展过程;(3)基本假设;(4)外力、内力、应 力、应变的概念;(5)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6)研究材料力学的基本方法。 学时分配:2 学时。 第二章、轴向拉伸与压缩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理解轴向拉压杆的外力及变形特征,学会用截面法来计算轴力及画轴力图。 (2) 理解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利用其强度条件学会计算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强度校核、设 计截面尺寸和确定许用载荷。 (3) 理解低碳钢在拉伸时的四个变形阶段及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指标。 (4) 理解材料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能以及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力学性质的异同处。 (5) 理解温度和时间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蠕变和松驰的概念。(自学) (6) 建立轴向拉压杆的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的概念,掌握轴向拉压杆轴向变形的胡克定律
湖南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5版)课程教学大纲 (T熟练掌握拉压超静定问题的解法。 (8)了解拉压杆的变性能的概念 教学重点:轴力及轴力图: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强度条件:低碳钢在拉伸时的四个变形 阶段:轴向拉压杆的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拉压超静定问题。 教学难点:拉压超静定问题。 相应毕业要求:1.2 教学内容: (1)轴向拉压杆的外力及变形特征,用截面法来计算轴力及画轴力图。 (2)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强度计算。 (3)低碳钢在拉伸时的四个变形阶段及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指标。 (4)材料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能以及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力学性质的异同处。 (⑤)温度和时间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蠕变和松驰。(自学) (6)轴向拉压杆的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轴向拉压杆轴向变形的胡克定律。 ()拉压超静定问题。 学时分配:6学时 第三章、剪切与挤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直接剪切的定义和掌握其剪切、挤压的实用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剪切、挤压的实用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有效挤压面积的确定。 相应毕业要求:1.2 教学内容:剪切的定义和剪切、挤压的实用计算方法。 学时分配:2学时 第四章、扭转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圆轴扭转的内力特点,学会计算外力偶矩和扭矩。 (2)理解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规律,掌握圆轴扭转强度计算的方法。 (3)理解圆轴扭转时的变形一相对扭转角和切应变的概念和圆轴扭转的刚度条件,掌握刚度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轴扭转的内力特点,计算外力偶矩和扭矩: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规律:圆轴扭转 强度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教学难点: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规律;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2
湖南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5 版)课程教学大纲 25 (7) 熟练掌握拉压超静定问题的解法。 (8)了解拉压杆的变性能的概念 教学重点: 轴力及轴力图;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强度条件;低碳钢在拉伸时的四个变形 阶段;轴向拉压杆的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拉压超静定问题。 教学难点: 拉压超静定问题。 相应毕业要求:1.2 教学内容: (1) 轴向拉压杆的外力及变形特征,用截面法来计算轴力及画轴力图。 (2) 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强度计算。 (3) 低碳钢在拉伸时的四个变形阶段及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指标。 (4) 材料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能以及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力学性质的异同处。 (5) 温度和时间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蠕变和松驰。(自学) (6) 轴向拉压杆的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轴向拉压杆轴向变形的胡克定律。 (7) 拉压超静定问题。 学时分配:6 学时 第三章、剪切与挤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理解直接剪切的定义和掌握其剪切、挤压的实用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剪切、挤压的实用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有效挤压面积的确定。 相应毕业要求:1.2 教学内容:剪切的定义和剪切、挤压的实用计算方法。 学时分配:2 学时 第四章、扭转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理解圆轴扭转的内力特点,学会计算外力偶矩和扭矩。 (2) 理解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规律,掌握圆轴扭转强度计算的方法。 (3) 理解圆轴扭转时的变形——相对扭转角和切应变的概念和圆轴扭转的刚度条件,掌握刚度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 轴扭转的内力特点,计算外力偶矩和扭矩;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规律;圆轴扭转 强度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教学难点: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规律;圆轴扭转时的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