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城市化 与中国城乡收人差距 陈斌开林毅夫 摘要:从政府发展战略的视角,研究中国城市化滞后、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 大的原因,结果发现,旨在鼓励资本密集型部门优先发展的政府战略,造成城市部 门就业需求的相对下降,进而延缓城市化进程,农村居民不能有效地向城市转移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以技术选择指数作为政府对资本密集性部门政策倾斜程度的度 量指标,利用1978-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 还发现,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规律 关键词:发展战略重工业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 作者陈斌开,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北京100081);林毅夫,北京 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100871)。 引言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和城市化滞后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两大重要挑战。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的城乡收入比由1985年的2.1上升至2009年的33,上升幅度超过50%。① 如果把实物性收入和补贴都算作个人收入的一部分,中国可能属于世界上城乡收入 差距最大的国家之列。②与此同时,中国城市化进程远远滞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 工业化进程。③2009年,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0.3%,但农村人 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71003112,7127328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 才支持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批准号:098ZD020,128ZD028),北京 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2JGB069)以及中央财经大学“青年科研创新团队” 的资助。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建设性建议。文责自负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年,第352、363页。城乡收入分别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②李实:《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回顾与展望》,《经济学季刊》2003年第2卷第2期。 ③杨宜勇:《城市化创造就业机会与城市就业空间分析》,《管理世界》2000年第2期
发展战略 、城市化 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陈斌 开 林毅 夫 摘 要 :从政府发展战略的视角,研究中国城市化滞后、城 乡收入差距持续扩 大的原因,结果发现,旨在鼓励资本密集型部 门优先发展的政府 战略,造成城市部 门就业需求的相对下降,进而延缓城市化进程,农村居民不能有效地 向城市转移 , 城 乡收入差距扩大。以技术选择指数作为政府对资本密集性部 门政策倾斜程度 的度 量指标 ,利用 1978-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 ,对理论假说进行 了实证检验。研 究 还发现,中国城 乡收入差距在经济发展过程 中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 U型规律。 关键词 :发展战略 重工业 城市化 城 乡收入差距 作者陈斌开,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北京 100081);林毅夫,北京 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北京 100871)。 引 言 城乡收入差距 扩大 和城市化滞 后是 当前 中国面临 的两 大重要挑 战 。改革开放 以 来 ,中国的城 乡收入 比由 1985年的 2.1上升至 2009年的 3.3,上升幅度超过 50 。① 如果把实物性收入和补贴都算作个人收入的一部分 ,中国可能属于世界上城乡收人 差距最大 的国家之列 。② 与此 同时 ,中国城市化进 程远 远滞后 于其 经济发 展水平 和 工业化进程。③ 2009年 ,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 占 GDP的比重为 10.3 ,但农村人 * 本 文得 到 国家 自然科 学基 金 (批 准 号 :71003112,71273289)、教 育 部 “新 世 纪优 秀 人 才支持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 目 (批准号:O9&ZD020,12&ZD028),北京 市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批准号:12JGB069) 以及 中央财经大学 “青年科研创 新 团队” 的资助。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建设性建议。文责 自负。 ① 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 《中国统计年鉴 2010》,北京:中国统计 出版社,2010 年 ,第 352、363页。城 乡收入分别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② 李实:《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研 究回顾与展望》,《经济学季刊》2003年第 2卷第 2期。 ③ 杨宜勇:《城市化创造就业机会与城市就业空间分析》,《管理世界》2000年第 2期。 · 81 ·
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却依然高达53.4%。①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恶化的原因何在? 城市化水平为何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与城市化滞后的关系是 什么?本文试图基于中国的现实数据,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逻辑一致的解释。 关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汘牛充栋,大量研究都表明,城市偏向的政府政 策是城乡收入差距快速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陆铭和陈钊将引起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扩大的原因归结为城乡分割的行政管理制度、城市偏向型的经济和社会政策。②陈 斌开等人的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与城市偏向的教育经费投入政 策有很大关系。③同时,政府农副产品价格控制、不合理的税费负担、城乡劳动力 市场分割、歧视性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等城市偏向型政策,也是城乡收入扩大的 重要影响因素。④然而,为什么政府要推行城市偏向型的歧视性政策 林毅夫等人的研究发现,中国众多城市偏向型政策都根源于政府优先发展重工 业的战略。⑤蔡昉和杨涛以及 Kanbur和 Zhang等人的研究也发现,这一战略及其 衍生的一整套政府干预政策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⑥林毅夫和刘明 兴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战略与城乡消费差距二者关系的实 证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所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直接影响本地区的城乡消费差距。⑦ 林毅夫和刘培林利用跨国数据,实证检验了发展战略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发现重工 业优先发展战略将导致更高的收入不平等。⑧遗憾的是,这些文献都没有对重工业 优先发展战略影响收入差距的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基于1978-2008年中国29省市自治区的纵列数据样本,不仅着力于研究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0》,第39、95页 ②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蚋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经济硏究》2004年第η期 ③陈斌开、张鹏飞、杨汝岱:《政府教育投入、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管 理世界》2010年第1期 4 D. T. Yang, "Urban-Biased Policies and Rising Income Inequali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89, no. 2, 1999, pp. 306-30 ty in China, "The ⑤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⑥蔡昉、杨涛:《城乡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蔡昉: 《城乡收入差距与制度变革的临界点》,《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R. Kanbur and X. Zhang, "Fifty Years of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 A Journey through Central Planning, Reform and Openness,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 9, no. 1 2005,pp.87-106 ⑦林毅夫、刘明兴:《中国经济的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世界经济》2003年第8期 ⑧林毅夫、刘培林:《经济发展战略与公平、效率的关系》,《经济学季刊》2003年第2卷 第2期 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主要是指政府优先发展钢铁及其它金属冶炼、汽车等交通运输设 备制造、采矿、石油化工、电力生产等资本密集型重工业
中国社会科学 2013年第 4期 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却依然高达 53.49/6。①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恶化的原因何在? 城市化水平为何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与城市化滞后的关系是 什么?本文试图基于中国的现实数据,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逻辑一致的解释。 关于中国城乡收人差距的文献汗牛充栋,大量研究都表明,城市偏向的政府政 策是城乡收人差距快速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陆铭和陈钊将引起中国城乡收人差距 扩大的原因归结为城乡分割 的行 政管理制 度 、城市偏 向型 的经济 和社会政 策 。② 陈 斌开等人的研究发现 ,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与城市偏 向的教育经费投入政 策有很大关 系。③ 同时 ,政府农副产 品价格 控制 、不合 理 的税 费负担 、城 乡劳动力 市场分割、歧视性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等城市偏向型政策,也是城乡收入扩大的 重要影响因素。④ 然而 ,为什么政府要推行城市偏向型的歧视性政策? 林毅夫等人的研究发现,中国众多城市偏 向型政策都根源于政府优先发展重工 业 的战略 。⑤ 蔡 畴和杨涛 以及 Kanbur和 Zhang等人 的研 究也发现 ,这一 战略及其 衍生的一整套政府干预政策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⑥ 林毅夫和刘明 兴利用 中国省级 面板数据 ,对改革 开放 以来发展 战略与城 乡消费差距二 者关 系 的实 证研究发现 ,中国各地区所选择 的经济发展战略直接影 响本地 区的城 乡消费差距 。⑦ 林 毅夫和刘 培林利用跨 国数据 ,实证检验 了发展 战略与收入分配 的关 系 ,发现重工 业优先发展战略将导致更高的收入不平等。⑧ 遗憾的是 ,这些文献都没有对重工业 优先发展战略影 响收入差距 的机制进行深人探讨 。⑨ 本文基 于 1978-2008年 中国 29省 市 自治 区的纵列数据样 本 ,不仅着力 于研究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 :《中国统计年鉴 2010},第 39、95页。 ② 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经济研究》2004年第 7期。 ③ 陈斌开、张鹏飞、杨汝岱:《政府教育投入、人力资本投资与 中国城 乡收入差距》,《管 理世 界 》2010年第 1期 。 ④ D.T.Yang,“Urban—Biased Policiesand Rising IncomeInequality in China,” The A m ericanEconom icReview ,vo1.89,no.2,1999,PP.306—310. ⑤ 林毅夫、蔡防、李周: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 改革》,上海:上海三联 书店、 上 海人 民 出版社 ,1994年 。 ⑥ 蔡防、杨涛:《城 乡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 4期;蔡防: 《城 乡收入差距与制度变革的临界点》, 《中国社会科 学》2003年第 5期;R.Kanbur andX.Zhang,“FiftyYearsofRegionalInequalityinChina:A JourneythroughCentral Planning,Reform andOpenness,”Review ofDevelopmentEconomics,vo1.9,no.1, 2005,PP.87—106. ⑦ 林毅夫 、刘明兴 :《中国经济的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世界经济》2003年第 8期。 ⑧ 林毅夫 、刘培林 :《经济发展战略与公平、效率的关系》,《经济学季刊》2003年 第 2卷 第 2期 。 ⑨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主要是指政府优先发展钢铁及其它金属冶炼、汽车等交通运输设 备制造、采矿、石油化工、电力生产等资本密集型重工业。 · 82 ·
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政府发展战略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还将进一步分析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影响收 入差距的机制。我们认为,如果政府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资本密集型产业的 发展将导致城市就业需求的相对下降,进而延缓城市化进程。与此同时,城市吸纳 劳动力的减少将导致农村居民无法有效向城市转移,在土地规模报酬递减的经济约 束下,这意味着农村收入水平下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虽然Lin和Chen从理论 上对上述机制进行了分析,但尚未有文献对这个理论框架展开实证研究。①本文将 在综述理论文献的基础上,从实证角度系统地研究政府发展战略和城乡收人差距的 关系,并分析其核心作用机制—城市化。 现有城市化研究的文献主要强调城市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性,侧重于分析城市化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②对城市化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则相对关注较少。 陆铭、陈钊研究了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城市化推进有利于缩小城乡 收入差距,城市化水平滞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偏向的经济和 社会政策。③他们还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研究了城市偏向型政策持续存在的原因。④ 然而,现有文献尚未对这些政策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本文认为,政府的重工 业优先发展战略是中国城市化滞后、城乡收入差距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影响中国 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如户籍制度等)都内生于这 发展战略。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政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有其特定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在战争威胁尚未完全消除的国际大环境下,国防 建设是关乎国家兴衰存亡的重要问题,大力发展与国防密切相关的重工业产业有其 历史的合理性。然而,重工业优先发展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国内农业、轻工业与重工 业在结构上的紧张关系,进而影响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城乡收人分配。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基于历史视角探讨政府发展战略、城市化与城乡 收人差距的关系,分析影响中国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的各种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产生的历史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理论假说;第三部分构建检验理论假说 的实证模型;第四部分利用1978-2008年中国29省市自治区的纵列数据样本,实 证检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第五部分进一步研究政府发展 O J. Y. Lin and B. Chen, "Urbanization and Urban- Rural Inequality in China:A New Perspective from the Government's Development Strategy,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vol. 6, no. 1, 2011, pp. 1-21 @ C. C. Au and J. V. Henderson, "Are Chinese Cities Too Small? "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73,no.3,2006,pp.549-576;陆铭、陈钊:《中国区域经济发 展中的市场整合与工业集聚》,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③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经济研究》2004年第7期。 ④陈钊、陆铭:《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经济研究》 2008年第1期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 乡收入差距 政府发展 战略与城 乡收人差距 的关 系 ,还将 进一 步分析重 工业优先 发展 战略影响收 人差距的机制。我们认为 ,如果政府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资本密集型产业的 发展将导致城市就业需求的相对下降,进而延缓城市化进程。与此同时,城市吸纳 劳动力的减少将导致农村居民无法有效 向城市转移 ,在土地规模报酬递减的经济约 束下 ,这意味着农村收入水平下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虽然 Lin和 Chen从理论 上对上述机制进行了分析,但尚未有文献对这个理论框架展开实证研究。① 本文将 在综述理论文献的基础上,从实证角度系统地研究政府发展战略和城乡收人差距的 关系,并分析其核心作用机制——城市化。 现有城市化研究的文献主要强调城市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性,侧重于分析城市化、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 长之 间 的关 系 ,② 对 城市 化与 收人 差距 的关 系则 相 对关 注较 少 。 陆铭 、陈钊研 究 了城市化对城乡收入 差距 的影响 ,发 现城市化 推进有利 于缩小城 乡 收人差距,城市化水平滞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偏 向的经济和 社会政策。③ 他们还从政治经济学角度 ,研究 了城市偏向型政策持续存在的原因。④ 然而 ,现有文献尚未对这些政策产生的原 因进行深入探讨。本文认为,政府的重工 业优先发展战略是中国城市化滞后、城乡收入差距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影响中国 城市化和城乡收人差距 的一 系列制度 安排 与政策措施 (如户 籍制度 等)都 内生 于这 一 发展 战略。需要指 出的是 ,中国政 府在新 中国成 立初期选 择重 工业优先发展 战略 有其特定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在战争威胁 尚未完全消除的国际大环境下,国防 建设是关乎国家兴衰存亡的重要问题,大力发展与 国防密切相关的重工业产业有其 历史的合理性。然而 ,重工业优先发展也在客观上造成 了国内农业、轻工业与重工 业在结构上 的紧张关系 ,进而影 响到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城 乡收入分配 。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基于历史视角探讨政府发展战略、城市化与城乡 收入差距的关系,分析影响中国城市化 、城乡收人差距的各种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产生的历史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本文 的理论假说 ;第三部分构建检验理论假说 的实证模型 ;第四部分利用 1978-2008年 中国 29省市 自治区的纵列数据样本,实 证检验重工业优先发展 战略 与城 乡收人差距 的关 系 ;第五 部分进 一步研究政府 发展 ① J.Y.LinandB.Chen,“UrbanizationandUrban-RuralInequalityinChina:A New Perspectivefrom theGovernment’sDevelopmentStrategy,’’FrontiersofEconomicsin China, vo1.6,no.1,2011,pp.1—21. ② C.C.AuandJ.V.Henderson,“AreChineseCitiesTooSmall?”TheReview 0f EconomicStudies,vo1.73,no.3,2006,PP.549-576;陆铭、陈钊 :《中国区域经济发 展 中的市场整合与工业集聚》,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 ③ 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经济研究》2004年第 7期。 ④ 陈钊、陆铭 :《从分割到融合:城 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经济研 究》 2008年第 1期。 · 83 ·
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战略、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逻辑关系,分析其作用机制;第六部分是结束语。 二、发展战略、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理论假说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和政治孤立的背景下,为了国防等方面 需要,中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然而,重工业的核心特征是资本需求大 劳动需求少,这与中国劳动力富余、资本稀缺的资源禀赋特征不匹配。经典国际贸 易理论表明,发展重工业不符合当时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因此,重工业产业难以 在市场经济的方式下发展起来,要实现重工业优先发展就必须通过政府于预的方式 来进行。在劳动力市场上,由于重工业吸纳劳动力较少,城市就业压力很大。 为缓解城市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同时考虑到农业对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基 础性作用,政府通过建立城乡隔绝的户籍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在1954年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中,公民依然享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然而, 随着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快速推进,居民城乡间自由迁徙的权利被逐步取消。 1955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规定全国城市 集镇、乡村都要建立户口登记制度,开始统一全国城乡的户口登记工作。在“赶英 超美”的1956年和1957年,国家连续颁发9个限制和控制农民流入城市的文件。① 自1958年开始“大跃进”后,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政府 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管制,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 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1975年修改宪法,正式取消有关迁徙自由的规定,建立了 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 重工业企业高度资本密集的特征决定了其吸纳就业能力的有限性,不仅无法 带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甚至连城市居民就业都无法保证。在此背景下,政 府不得不向受保护的国有企业安排冗员,以缓解城市就业压力。然而,仅依赖国 有重工业企业难以解决农业社会加速工业化进程中大规模的城市就业问题,为此 中国政府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方式不断把城市人口 转移到农村。②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推行过程中,有近两千万青年劳动力以这 种方式转移到了农村。 ①参见赵德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专题大事记(19491966)》,郑州:河南人民出 版社,1985年;张玉林:《迁徙的自由是如何失去的—关于1950年代中期的农民流 动与户籍制度》,王思明主编:《20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2003年。 ②温铁军:《我们是怎样失去迁徙自由的》,《中国改革》2002年第4期。1968年,《人民 日报》发表《我们都有两只手,不在城市吃闲饭》的文章,鼓励知识青年“上山下 乡”,从侧面印证了当时城市就业困难的现实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中国社会科学 2013年第 4期 战略、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逻辑关系 ,分析其作用机制 ;第六部分是结束语。 二 、发展 战略 、城市 化 与城 乡 收入 差距 :理论 假说 新中国成立初期 ,在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和政治孤立的背景下,为了国防等方面 需要 ,中国选择 了重 工业 优先 发展 战略 。然而 ,重 工业 的核心 特征是 资本需 求 大 , 劳动需求少 ,这与中国劳动力富余、资本稀缺的资源禀赋特征不匹配。经典 国际贸 易理论表明,发展重工业不符合当时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因此 ,重工业产业难以 在市场经济 的方式 下发展起来 ,要实 现重工业优先 发展就必 须通过政府 干预 的方式 来进行 。在劳动力 市场上 ,由于重工业 吸纳劳动力较少 ,城市就业压力很大 。 为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考虑到农业对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基 础性作用 ,政府通过建立城乡隔绝的户籍管理制度 ,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在 1954年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中,公 民依然享有 “迁徙和居住的 自由”,然而, 随着重工业 优 先发 展 战 略 的快 速 推 进 ,居 民城 乡 间 自由迁 徙 的权 利 被 逐 步取 消。 1955年 6月 ,国务 院发 布 《关 于建 立经 常户 口登 记制 度 的指示 》,规定 全 国城 市 、 集镇 、乡村都要建立户口登记制度 ,开始统一全国城乡的户 口登记工作。在 “赶英 超美” 的 1956年和 1957年 ,国家连续颁发 9个 限制 和控制农 民流人城 市的文件 。① 自 1958年开始 “大跃进”后 ,中国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 口登记条例》,政府 开始对人 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管制 ,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 “农业户 口”和 “非农 业户 口”两种不 同户籍 ,1975年修改宪法 ,正式取 消有关 迁徙 自由的规定 ,建立 了 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 重工业企业高度资本密集的特征决定 了其吸纳就业能力的有限性 ,不仅无法 带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甚至连城市居 民就业都无法保证。在此背景下,政 府 不得不 向受保护 的 国有 企业 安排 冗员 ,以缓解 城 市就业 压 力 。然 而 ,仅依 赖 国 有 重工业企业 难 以解决 农业社会 加速工业化进 程 中大规模 的城 市就业 问题 ,为此 , 中国政府从 1950年代中期开始 ,以知识青年 “上 山下乡”的方式不断把城市人 口 转移 到农 村 。② 在重工业优先发展 战略 的推行过 程 中,有近两 千万青年 劳动力以这 种方式转移到 了农村 。 ① 参见赵德馨:《中华人 民共和 国经济专题大事记 (1949-1966)》,郑州:河南人民出 版社 ,1985年;张玉林 :《迁徙 的自由是如何失去 的——关于 1950年代 中期的农 民流 动与户籍制度》,王思明主编:《2O世纪 中国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北京:中国农业 出 版社,2003年。 ② 温铁军 :《我们是怎样失去迁徙 自由的》,《中国改革》2002年第 4期。1968年,《人 民 日报》发表 《我们都 有两只手,不在城 市吃 闲饭 》的文章,鼓 励知识青年 “上 山下 乡”,从侧面印证 了当时城市就业 困难的现实。 · 84 ·
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导致的这种逆向的城市化运动,对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城乡 收入差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工业优先发展直接导致城市就业吸纳能力的下降 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导致中国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同时,由于重工 业企业不符合本国比较优势,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重工业企业无法获得正常利润, 缺乏自生能力,①其生存只能依赖政府补贴,也就难以有效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形成产业集聚。在这种情形下,城市最核心的优势—在生产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基础上形成的规模经济—基本丧失,城市的“向心力”小于“离心力”,②城市化 进程缓慢。改革开放以来,这两种作用机制依然持续存在,但由于不同地区受重工 业优先发展战略影响程度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有所差异。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导致中国城市化进程受阻,这意味着农村人口难以向城市 转移,造成大量劳动力不得不滞留农村。然而,农业生产依赖于土地,土地的基本 经济特性是规模报酬递减,当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时,土地的边际产出和平均产 出必然下降,农村的平均收入水平也将因此而下降,这正是刘易斯二元经济的基本 逻辑。③因此,城市化进程缓慢将导致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还可能通过其他渠道影响到城乡收入差距。首先,因重工业优 先发展战略而形成的城乡分割行政管理制度,阻碍了农村居民向城市转移,扩大了 城乡收入差距。其次,计划经济时期为支持城市重工业发展所形成的一整套城市偏 向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持续的负面影响。这些由重工业优 先发展战略所衍生的制度和政策,由于其可持续性,对中国当前城乡收人差距依然 存在长期的影响。 从以上理论分析中可知,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导致城市吸纳就业能力的相对降 低,延缓城市化进程;同时,由于重工业企业缺乏自生能力,无法有效带动其他相 关产业发展,城市规模经济特性难以发挥,产业集聚无法形成,进一步阻碍了城市 化。城市化水平降低将导致农村居民无法有效地向城市转移,农业从业人员增加 农村收入水平下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由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衍生的一系列城市 ①关于企业自生能力的详细定义和研究,参见J.Y.Iin,“ Development Strateg Viability, and Economic Convergence "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陆铭、向宽虎、陈钊:《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体系调整:基于文献的评论》,《世界经 济》2011年第6期。 3 W. A. Lewis,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 "The Manchester School,vol22,no.2,1954,pp.139-191.从这个逻辑而言,农村收入水平 提高不可能完全依赖于农业,土地规模报酬递减特性决定农业难以支撑经济的持续增 长,这被认为是前工业化社会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的重要原因,即经济增长的“马尔萨 斯陷阱”。 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
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 乡收入差距 重 工业 优先发展 战略导致的这种 逆 向的城市化 运动 ,对 中 国城市化 进程和城 乡 收入差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工业优先发展直接导致城市就业吸纳能力 的下降, 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导致中国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同时,由于重工 业企业不符合本国比较优势 ,在 自由竞争的市场上 ,重工业企业无法获得正常利润 , 缺乏 自生能力 ,① 其生存只能依赖政府补贴,也就难 以有效地带动相关产业 的发展 , 形成产业集聚。在这种情形下 ,城市最核心的优势——在生产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基础上形成 的规模经济——基本丧失 ,城市 的 “向心力 ”小 于 “离心力 ”,② 城市化 进程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 ,这两种作用机制依然持续存在 ,但 由于不同地区受重工 业优先发展战略影响程度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有所差异。 重工业优先发展 战略导致 中 国城 市化进程受 阻 ,这 意味着农村 人 口难 以 向城 市 转移 ,造成大量劳动力不得不滞 留农村。然而,农业生产依赖于土地 ,土地的基本 经济特性是规模报酬递减 ,当大量劳 动力滞 留在农村 时 ,土地 的边际产 出和平均产 出必然下降,农村的平均收入水平也将因此而下降,这正是刘易斯二元经济的基本 逻辑 。③ 因此 ,城市化进程缓慢将导致农村居 民收入水平下 降 ,城 乡收入差距扩 大 。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还可能通过其他渠道影响到城乡收入差距。首先 ,因重工业优 先发展战略而形成 的城乡分割行 政管理制 度 ,阻碍 了农 村居 民向城 市转移 ,扩 大 了 城乡收人差距。其次,计划经济时期为支持城市重工业发展所形成的一整套城市偏 向的经济和社会政策 ,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持续 的负面影响。这些由重工业优 先发展战略所衍生的制度和政策 ,由于其可持续性 ,对 中国当前城乡收入差距依然 存在长期的影响。 从 以上理论 分析 中可知 ,重工业优 先发展 战略导致 城市 吸纳就业 能力 的相对 降 低 ,延缓城市化进程 ;同时 ,由于重工业企 业缺乏 自生能力 ,无 法有效 带动其他 相 关产业发展,城市规模经济特性难以发挥 ,产业集聚无法形成 ,进一步阻碍了城市 化。城市化水平降低将导致农村居民无法有效地向城市转移,农业从业人员增加 , 农村收人水平下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由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衍生的一系列城市 ① 关于企 业 自生 能 力 的详 细 定 义 和研 究,参 见 J.Y.Lin,“DevelopmentStrategy, V iability,andEconom icConvergence,”EconomicDevelopm entand CulturalChange, vo1.51,no.2,2003,PP.277—308. ② 陆铭、向宽虎、陈钊:《中国的城 市化和城市体 系调整:基于文献 的评论 》, 《世界经 济》2011年第 6期。 ⑧ W .A. Lewis, “Economic Development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Labour.” g ManchesterSchool,vo1.22,no.2,1954,PP.139—191.从这个逻 辑而言,农村收入水平 提高不可能完全依赖于农业 ,土地规模报酬递减特性决定农 业难 以支撑 经济 的持续增 长 ,这被认为是前工业化社会经济增长速度 缓慢 的重要原 因,即经济增长 的 “马尔萨 斯 陷阱”。 · 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