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 世界经济中长期走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曲凤杰博士 将明显放缓,直到形成新的内生增地减少。从全球失衡的“两极” 世界经济将进入低速调整期长动力以后,经济才能恢复平稳增看,美国负债消费模式的转变以及 200-200年世界经济5年累长。在新一轮的增长周期中,世界东亚出口导向发展模式逐步调整也 计增幅18%,年均增速为3.4%,经济进入再平衡过程,将呈现“去可能使世界贸易出现持久的减少。 是近30年来增长较为快速和平稳全球化”和“去金融化”的趋势特 在国际投资方面,目前,金融 的时期。 点,由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危机对直接投资的影响相对较小 推动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快速增可能进入低速调整期,存在“滞预计208年全年外国直接投资年 长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全球化使国际涨”的风险。 度流量为16000亿美元,比2007 业分工格局深化,劳动力丰富的 第一,全球化进程还将继续发年下降10%,2008年上半年的并 发展中大国、转型经济国家以及资展,但步伐将有所放缓。 购交易金额比2007年下半年下降 源丰富的国家各自的比较优势得到在国际贸易方面,全球金融危了29%。但对占国际资本流动大 充分的发挥。世界贸易持续增加,机导致高收人国家同时进入经济衰部分份额的证券投资和银行贷款的 200年全球货物贸易占CD的份退,高收入石油输出国的收入也大影响已经非常明显。在200810 额为42%,200年则达到51%。幅度减少,导致高收人国家的进口月以前一年时间里,跨境银团贷款 跨国直接投资也连续迅猛增长,由需求大幅减少。世界贸易量预计将承诺下降3150亿美元,低于一年 2003年的5611亿美元增加到2007在2009年出现自1982年以来的首前创纪录的40亿美元。此外, 年的18330亿美元,2007年增长次下滑。此外,金融危机还使贸易随着股票价格下降,同期股票发行 30%,远远高于2000创下的历保护主义抬头。各国汇率剧烈波量也在下降。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私 史最高水平。 动,也对贸易产生不利影响。尽管人债券和股票资本净值,预计将从 虽然大宗商品价格猛涨,但许2010年以后可能恢复增长,但是2007年创下的历史纪录10300亿美 多发展中国家奉行紧缩的货币和财全球贸易增速也必将因全球失衡的元(占发展中国家CDP的7.6%), 政政策,遏制了国内的通货膨胀。调整而明显减慢。经济再平衡过程下降到2000的5300亿美元(占 发展中国家加快融入全球市场,且中与发达国家的经常项目逆差减GDP的3%)。金融危机之后,发 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上升,也有效少,相对应,高收入石油输出国和达国家金融监管的加强、金融业的 地遏制了通胀。2003-2007年,全发展中国家的经常项目顺差也将减收缩、高储备国家储着剩余的减少 球近胀率维持在4%~6%之间。少。207年发展中国家经常项目以及对金融开放更趋谨慎,都会影 但是,伴随着经济持续增长,顺差达到5亿美元,占GDP的响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流向。尤 全球经济失衡状况加剧,美国利用3.7%,若要经常项目顺差占GDP其是,伴随高储备国家减少顺差和 高储蓄国家的储蓄剩余支撑其负债的比重维持在2%左右的水平,发储蓄剩余,官方资本流出也会相应 消费的模式导致其信用过度膨胀,展中国家必须大幅减少向发达国家减少。美国长期负债消费模式下形 并最终引爆全球性金融危机。 出口。而发展中国家内部很难在短成的美国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的 预计世界经济2010年以后将期内找到转移出口的新的增长中脆弱的资产负债结构需要逐步改 恢复增长,在“十二五”期间增速心,发展中国家出口将出现非短暂善,也将增加储蓄、减少消费,从 42 国际贸易2009年第6期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
国际商务 世界经济中长期走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一 、 世界经济将进入低速调整期 2003-2007年世界经济 5年 累 计增 幅 18%,年 均增速 为 3.4%, 是近 30年来增 长较为快速和平稳 的时期。 推动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快速增 长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全球化使国际 产业分工格局深化 ,劳动力丰富的 发展中大国、转型经济国家以及资 源丰富的国家各 自的比较优势得到 充分的发挥 。世界贸易持续增加 , 2003年全球货物贸易 占 GDP的份 额 为 42%,200"1年则 达 到 5l%。 跨国直接投资也连续迅猛增长 ,由 2003年的 5611亿美元增加 到 2007 年 的 18330亿 美元 ,2007年增 长 30%,远远 高于 2000年创 下 的历 史最高水平。 虽然大宗商品价格猛涨 ,但许 多发展中国家奉行紧缩的货币和财 政政策 ,遏制 了国内的通货膨胀。 发展 中国家加快融人全球市场 ,且 在 界贸易中的份额上升 ,也有效 地遄制了通胀。2003-2007年 ,全 球通胀率维持在 4% ~6%之问。 但是 ,伴随着经济 持续增长 , 个球经济失衡状况加剧 ,美国利用 高储蓄国家的储蓄剩余支撑其负债 消费的模式 导致其信用 过度膨胀 , 并最终引爆全球性金融危机 。 预计 世界经济 2010年 以后将 恢复增长 ,在 “十二五”期间增速 曲凤 杰 博 士 将明显放缓 ,直到形成新的内生增 长动力以后 ,经济才能恢复平稳增 长 。在新一轮的增长周期 中,世 界 经济进入再平衡过程 ,将呈现 “去 全球化”和 “去金融化 ”的趋势特 点 ,由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经济 可能进 入低 速调 整期 ,存 在 “滞 涨”的风险。 第一,全球化进程还将继续发 展 ,但步伐将有所放缓 。 在国际贸易方面,企球金融危 机导致高收入 围家同时进入经济衰 退 ,高收人石油输出围的收入也大 幅度减少 ,导致高收入国家的进 口 需求大幅减少。世界贸易最预计将 在 2009年出现 自 1982年 以来的首 次下滑。此外 ,金融危机还使贸易 保护 主义 抬头。各 国汇 率剧 烈 波 动,也对贸易产生不利影响。尽管 2010年 以后 可能恢 复 增长 ,但是 全球贸易增速也必将因全球失衡 的 调整而明显减慢。经济再平衡过程 中与发达 国家 的经 常项 目逆 差减 少 ,相对应 ,高收入石油输出国和 发展 中 家的经常项 目顺差也将减 少 。2007年 发展 中国家经 常项 目 顺差达到 5000亿美元 ,占 GDP的 3.7%,若要经常项 口顺差 占 GDP 的比重维持在 2%左右的水平 ,发 展 中国家必须大幅减少向发达 国家 出口。而发展中国家 内部很难在短 期内找到转 移 出 口的新 的增 长 中 心 ,发展 中国家出口将 出现非短暂 地减 少 。从 全 球 失 衡 的 “两 极 ” 看 ,美国负债消费模式的转变以及 东亚出 口导向发展模式逐步调整也 可能使世界贸易出现持久的减少 。 在国际投资方面 ,目前 ,金融 危机对直接投资 的影 响相对 较小 , 预计 2008年全年外 国直接投资年 度流 量 为 16000亿 美元 ,比 2007 年下 降 10%,2008年上半年 的并 购交易金额 比 2007年下半 年下降 了 29%。但对 占国际资本 流动 大 部分份额的证券投资和银行贷款的 影响 已经非常明显。在 2008年 l0 月以前 一年时间里 ,跨境银团贷款 承诺下 降 3150亿美 元 ,低 于一 年 前创 纪 录 的 4000亿 美 元 。此 外 , 随着股票价格下降,同期股票发行 量也在下降。流向发展 中国家的私 人债券和股票资本净值 ,预计将从 2007年创下的历史纪录 10300亿美 元 (占发展中国家 GDP的 7.6%), 下降到 2009年的5300亿美元 (占 GDP的 3%)。金 融危 机 之后 ,发 达国家金融监管的加强 、金融业 的 收缩 、高储备国家储蓄剩余的减少 以及对金融开放更趋谨慎 ,都会影 响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流向。尤 其是 ,伴随高储备国家减少顺差和 储蓄剩余,官方资本流出也会相应 减少 。美 国长期负债消费模式下形 成 的美 国金融机构 、企业和居民的 脆弱 的资产 负债结 构需 要逐 步改 善 ,也将增加储蓄 、减少消费 ,从 42 国 际 贸 易 2009年 第 6期
国际商务 而减少对别国储蓄剩余的占用。在 这个调整过程中,国际资本流动规4 模将继续下降,直到失衡调整到可10 持续的水平。 此外,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以 及多边贸易体系的不稳定性,可能 使全球化受阻。金融危机暴露了国 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种种弊端,也 为构建多极化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创 }-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 年份 造了契机。但是,“多极化”为特 图1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反向变动关系 征的新秩序必然要求加强“地区 化”或“区域化”:加强区域经济是全球GDP的3.4倍,比2005年的能源资源,开发新能源和新环保 贸易合作、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建增长17%,增长速度也远远快于技术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 立区域金融中心替代全球金融中实体经济增长。其中,美国金融资必然要求。发达国家在能源和环保 心、建立区域货币基金,并期望通产规模占全球的1/3,达到56.1相关领域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已 过完善区域金融市场将区域内储蓄万亿美元。2006年、2007年,美经积累了·定的商业储备。面对金 转化成投资。这些“去全球化”的国股市的市值占美国CDP的比超融危机,加大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可 要求和举措不可避免与当前建立全过150%;美国债市市值接近27万以起到提振经济的作用。但是,新 球性的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以及多亿美元,占到美国GDP的比重超能源技术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运用 边贸易体系发生冲突,对国际贸易过200%。2000年以来,美国房地很多是有利于改善外部性,市场诱 规则、国际金融监管规则以及国际产市场持续升温,住房抵押贷款等导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技术转化 金融组织的权威构成挑战。 相关资产的证券化成为金融市场的并投入市场也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 第二,世界经济需要寻找新的新热点。次贷危机爆发时,美国房程,而且应用领域也不像信息技术 产业支撑和增长动力,这可能是一地产市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那样具有广泛的渗透效应,不可能 个缓慢的过程 达创纪录的72%,而此时美国人在短期内带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 在过去的20多年里,全球经均债务已是人均收入的4.6倍。正第三,世界经济有陷入“滞 济金融化趋势明显,在金融自由化是在经济金融化的作用下,美国建涨”的风险 浪潮的推动下,金融创新层出不立了金融资产不断膨胀支撑的过度尽管短期内世界经济哀退的紧 穷,金融资产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实消费型经济增长模式。 缩效应使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降 体经济的发展。全球金融衍生交易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正低,但未来发生“滞涨”的风险却 合约从2002年的100多亿美元上在经历一个去金融化的过程,以往在增加。首先,根据经验,长期来 升到2007年的516万亿美元,相金融过度发展支撑的经济增长方式看,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呈现明显 当于世界所有国家的CDP总和的也必然进行调整。虽然各国以人为的反向变动关系(5年移动平均 10倍。1990年美国广义金融业产地制造需求来缓解过剩的刺激方案值,见图1)。由于世界经济增速 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8%,短期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经济放缓,通货膨胀的可能上升。其 首次超过制造业,此后金融业产值增长的持续的动力还必须依靠科技次,世界各国以刺激需求为目的的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始终在20%创新,通过供给来创造需求。新能低利率政策已经使主要经济体面临 左右,而制造业比重逐步减少,到源、节能环保产业可能成为拉动下着负利率局面。美国已经陷入流动 200年达到12%。2006年,全球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全性陷阱,美国为转嫁危机损失而继 金融资产规模达到167万亿美元,球能源竞争的趋势增强,面对有限续滥发货币,必然导致美元泛滥和 国际贸易2009年第6期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国际商务 而减少对别国储蓄剩余的占用 。在 这个调整过程 中,国际资本流动规 模将继续下降,直到失衡调整到可 持续的水平 。 此外 ,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以 及多边贸易体系的不稳定性 ,可能 使全球化受阻。金融危机暴露 了国 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种种弊端 ,也 为构建多极化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创 造 了契机。但是 , “多极化 ”为特 征的新 秩序必 然要求 加强 “地 区 化”或 “区域化 ”:加强 区域 经济 贸易合作 、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建 立区域 金融 中心替 代全球 金融 中 心 、建立区域货币基金 ,并期望通 过完善区域金融市场将区域内储蓄 转化成投资。这些 “去全球化”的 要求和举措不可避免与当前建立全 球性的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以及多 边贸易体 系发生冲突 ,对国际贸易 规则 、国际金融监管规则以及国际 金融组织的权威构成挑战。 第二 ,世界经济需要寻找新的 产业支撑和增长动力 ,这可能是一 个缓慢的过程。 在过去 的 20多年里 ,全球 经 济金融化趋势明显 ,在金融 自由化 浪潮 的推 动下 ,金融创 新层 出不 穷,金融资产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实 体经济的发展。全球金融衍生交易 合约从 2002年的 100多亿美元 上 升到 2007年的 516万亿美元,相 当于世界所 有 国家 的 GDP总和 的 10倍。1990年美 国广 义金融业 产 值 占 国内生 产 总值 比重 达 18%, 首次超过制造业,此后金融业产值 占国内生产 总值 比重始终在 20% 左右 ,而制造业 比重逐步减少 ,到 2007年 达到 12%。2006年 ,全 球 金融资产规模达到 167万亿美元 , 图 1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反向变动关系 是全球 GDP的 3.4倍 ,比 2005年 增长 17%,增长 速度 也远远 快 于 实体经济增长。其 中,美国金融资 产规模 占全球 的 1/3,达 到 56.1 万亿 美元 。2006年 、2007年 ,美 国股市的市值 占美国 GDP的比超 过 150%;美 国债市市值接近 27万 亿美元,占到美国 GDP的比霞超 过 200%。2000年以来 ,美 国房地 产市场持续升温 ,住房抵押贷款等 相关资产 的证券化成为金融市场的 新热点。次贷危机爆发时 ,美国房 地产市场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 达创 纪录 的 72%,而 此时美 国人 均债务 已是人均收入的 4.6倍。正 是在经济金融化 的作用下 ,美国建 立了金融资产不断膨胀支撑的过度 消费型经济增长模式。 金融危机爆发后 ,世界经济正 在经历一个 去金融化的过程 ,以往 金融过度发展支撑的经济增长方式 也必然进行调整。虽然各国以人为 地制造需求来缓解过剩的刺激方案 短期可能发挥一定 的作用 ,但经济 增长的持续的动力还必须依靠科技 创新,通过供给来创造需求。新能 源 、节能环保产业可能成为拉动下 一 轮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全 球能源竞争的趋势增强 ,面对有限 的能源资源 ,开发新能源和新环保 技术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 的 必然要求。发达国家在能源和环保 相关领域投入大量资金、人力 ,已 经积累了 定的商业储备 。面对金 融危机 ,加大新能源领域的投资 可 以起到提振经济的作用。但是 ,新 能源技术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运用 很多是有利于改善外部性 ,市场诱 导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 ,技术转化 并投入市场也需要一个 比较 长的过 程 ,而且应用领域也不像信息技术 那样具有广泛的渗透效应 ,不可能 在短期 内带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 第三,世界经济有陷入 “滞 涨”的风险。 尽管短期 内世界经济衰退的紧 缩效应使发生通货膨胀 的_uJ‘能性降 低 ,但未来发生 “滞涨”的风险却 在增加 。首先 ,根据经验 ,长期来 看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呈现明显 的反 向变 动关 系 (5年 移 动平 均 值 ,见 图 1)。由于世 界经济 增速 放缓 ,通货 膨 胀 的可 能上 升。其 次 ,世界各国以刺激需求为 的的 低利率政策 已经使主要经济体面临 着负利率局面。美国已经陷入流动 性陷阱 ,美国为转嫁危机损失而继 续滥发货币 ,必然导致美元泛滥和 国 际 贸 易 2009年 第 6期 43
国际商务 表1基于现价的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占全球CDP的比重 各国货币的竞争性贬值,各国都试 单位 图向外输出流动性的结果必然为通 90190020202005货膨胀埋下隐患。此外,从全球范 1990的差围来看,引发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 发达经济体718167862720-1.0上涨的需求因素和金融因素仍然存 628646060456.0-2.4在。亚洲新兴经济体加速工业化、 「新兴工业化国家2.4353.43231 城市化造成能源、原材料需求继续 欧盟 31431.026.730.631.0 0.8扩大,而资源产品的供给弹性小 发展中经济体 20.2 828.0 1.0 供给体系脆弱将使国际市场价格持 东欧 续在高位波动,可能产生成本推动 亚洲发展中国家 6.1 8910.5 4.1 型通货膨胀,并进一步导致世界经 中东国家00001001000。济增速放缓 资料来源: world economy outlook database,F 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 表2基于购买力平价的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占全球GDP的比重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 单位:% 达国家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持 2005续下降但仍是主导力量,新兴和发 99019952000 2005 2007 190的差」展中国家比重逐步提高 发达经济体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经 51.150.749.245.643.5 56济体在全球CDP中的份额是逐步 新兴工业化国家 3.4 3.6 3.7 3.7 1.0 降低趋势。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 欧盟 27426.325.323.52.8 19902005年比重下降5个百分 发展中经济体 36336.237341.443.6 点,2007年下降到56.4%(见表 中东欧 -0.32)。发展中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 「亚洲发展中国家1013.41511832018.3的比重则持续提高。在发展中经济 中东国家323435373.805体内部,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上 资料来源: world economy outlook database,MF 升明显,按照购买力平价15年间 比重提高8.3个百分点,2007年占 表3基于现价的主要国家GDP占全球份额 全球的20.1%,按照现价提高4. 个百分点,2007年占全球的 2005与 1990 2007 10.5%。 995的差 在发达国家内部,1990-2000 年美国经济占全球中的份额均处于 10.16 7.70 上升过程,此后开始下滑。按现价 欧元区 24.319:59243239-2102050美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是 中国 2.46 3.77 5.99 2.54 27.7%,比1990年提高了2.7个百 分点。20070年,则下降到25.5% 2.02 (见表3) 俄罗斯 0.82 1.70 2.37 0.64 2005年欧元区在全球CDP的 资料来源: world economy outlook database,IMF 比重分别达到16.8%和22.4% 到际贸易2009年第6期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
表 1 基于现价的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占全球 GDP的比重 单位 :% 年 份 199o 1995 200o 2O05 200r7 2005与 1990的差 发达经济体 77.1 81.6 79.8 76.2 72.0 —1.0 G7 62_8 66.4 66.0 60.4 56.0 —2.4 新兴工业化 国家 2.4 3.5 3.4 3.2 3.1 O.9 欧盟 31.4 31.0 26.7 30.6 31.O 一0.8 发展 中经济体 22.9 18.4 20.2 23.8 28.0 1.O 中东欧 2.4 1.9 2.1 2.9 3.4 O.5 亚洲发展 中国家 4.8 6.1 7.3 8.9 1O.5 4.1 中东国家 0.0 0.0 0.0 0.0 0.0 O.O 资料来源 :worldeconomyoutlookdatabase,IMF 表 2 基于购买力平价的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占全球 GDP的比重 · 单位 :% 年 份 l99O 1995 2ooO 2O05 20O7 20o5与 1990的差 发达经 济体 63.7 63.8 62.7 58.6 56.4 —5.O G7 51.1 50.7 49.2 45.6 43.5 —5.6 新兴工业化 国家 2.6 3.4 3.6 3.7 3.7 1.0 欧盟 27.4 26.3 25.3 23.5 22.8 —3.9 发展中经济体 36.3 36.2 37.3 41.4 43.6 5.0 中东欧 4.3 3.8 3.7 4.0 4.1 —0.3 亚洲发展 中国家 10.O 13.4 l5.1 18.3 20.1 8.3 中东国家 3.2 3.4 3.5 3.7 3.8 0.5 资料来源 :worldeconomyoutlokdatabase,IMF 表 3 基于现价的主要国家 GDP占全球份额 单位 :% 年 份 2005与 1990 l9ql5 20oO 20o5 20Or7 1995的差 美国 25.36 25.04 30.85 27.70 25.49 2.67 日本 13.34 l7.86 14.67 lO.16 8.07 —7.70 欧元 区 24.53 19.59 22.43 22.39 —2.10 中国 1.69 2.46 3.77 5.0o 5.99 2,54 巴西 2.22 2.61 2.02 1.96 2.42 —0.64 印度 1.37 1.20 1.45 1.74 2.02 0.55 俄 罗斯 1.o6 0.82 1.7O 2.37 0.64 资料来源 :worldeconomyoutlookdatab'ase,IMF 各 国货 币的竞争性贬值 ,各 国都试 图向外输出流动性的结果必然为通 货膨胀埋下隐患。此外 ,从全球范 围来看 ,引发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 上涨的需求 因素和金融因素仍然存 在。亚洲新兴 经济体加速工业化 、 城市化造成能源、原材料需求继续 扩大,而资源产品 的供给 弹性小 , 供给体系脆弱将使国际市场价格持 续在高位波动,可能产生成本推动 型通货膨胀 ,并进一步导敛世界经 济增速放缓。 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 (一 )2O世 纪 90年 代 以来 发 达国家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持 续下降但仍是主导力量,新兴和发 展 中国家比重逐步提 高 20世纪 90年代 以来 ,发达经 济体在全 球 GDP中的份 额 矗逐步 降低趋 势。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 , 1990--2005年 比重 下 降 5个 百 分 点 ,2007年 下 降到 56.4% (见 表 2)。发展中经济体 占全球经济总量 的比重则持续提高。在发展中经济 体内部 ,亚洲发展 中国家的比重 卜 升明显 ,按照 购买力平价 l5年 问 比重提高 8.3个 酉分点 ,2007年 占 全球的 20.1%,按照现价提高 4.1 个 ‘分 点 ,2007 年 占 全 球 的 l0.5% 。 在发达 国家 内部 ,1990---2000 年美国经济 占全球中的份额均处 J: 上升过程 ,此后 I:始下滑。按现价 2005年美 国 占世界经 济 的 比重 是 27.7%,比 l990年提高了 2.个百 分 点。2007年 ,则 下降 剑 25.5% (见表 3)。 2005年欧元 区在 全球 GDP的 比重分别达到 16.8%和 22.4%, 【斟际 贸 易 2009年 第 6期
国际商务 表4基于购买力平价的主要国家GD占全球份额 目前在IMF成员国官方持有的外汇 单位:%储备中,美元约占64%,美元在 265与全球外汇交易和贸易结算中的份额 2007 195差也近70%,在国际债券的发行中 0.71 占近50%。 日本 6.96 此外,美国在国际经济规则制 定中拥有主导权。美国在国际金融 欧元区 19.26 18,50 16.76 组织中拥有主导地位,拥有国际货 中国 3.57 5.71 7.23 9.59 10.83 3.88 币基金组织17.1%的份额,对重 巴西 要议案拥有一票否决权。美国是最 度 3.25 3,67 4.21 4.58 0.96 大的股东,拥有16.41%的投票权。 (2)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 俄罗斯 2.97 2.69 3.18 快,欧元区成为能与美国制衡的力 资料来源: world economy outlook database,IMF 量,日本地位明显下降 按照购买力平价和现价,分别较的25.5%,贸易额占全球的欧盟的经济增长率自20世纪 1995年下滑25个和2.1个百分1.4%美国在技术方面也处于引90年代以来一直维持在中低速的 点。2007年,欧元区经济总量占领地位,美国国际专利申请总量始水平上(只有英国等少数国家除 世界经济的16.1%和22.4%(见终排在第一位,2008年,美国仍外),与美国经济的差距在不断拉 表3和表4) 是世界上申请国际专利最多的国大,但是,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 日本经济处于持续下滑的态家,申请了503万多件。日本和德快使欧盟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作用 势,按照购买力平价和现价,2005国分列第二和第三,分别申请了上升。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 年的比重分别是7.0%和10.2%,2.8万多件和1.8万多件,中国的约》的签订标志着统一大市场的建 较1995年下滑1.8个和77个百分专利申请量为6089件 立;1999年欧元诞生,形成了有 点,按照购买力平价和现价,2007美国拥有金融货币霸权。2007史以来的第一个超国家货币。2004 年分别占世界经济的6.6%和年的数据看,美国吸纳了全球年6月30日欧盟第一轮东扩正式 8.1%。 85%的资本净流入,美国股票市场完成,从原先的15国扩展为25 发展中国家的“金砖四国”在市值占全球的1/3。全球80%的资国,到2007年已经有27个成员 世界经济中的份额有所提高,按照本流动是在美国、英国和欧元区之国。欧元区也不断扩大,从开始的 现价由1995年7.3%增加到2007间进行。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10国扩大到2009年的16国。欧盟 年的128%。其中,中国的经济协议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区域内部开放程度非常高,实现了 实力提高迅速,巴西所占比重下币体系。虽然1973年布雷顿森林商品、资金和人员的自由流动,区 滑,印度和俄罗斯经济总量增加速体系崩溃,但美元霸权的影响和势域内政策协调力度日趋增强,在法 度较慢。 力范围却因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而大规与标准的统一方面也取得了长足 (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主大拓展了。许多国家仍然无可奈何的进展,建立了欧洲议会、欧盟理 要特点 地选择钉住美元,使美元成为稳定事会、欧洲委员会、欧洲法院、欧 (1)美国仍然在世界经济格局本国货币的名义锚。在多元化的国洲审计署等超国家机构。 中居霸主地位,是实力极 际储备体系中,全球美元储备资产欧元区已经发展为世界第二大 美国在经济总量、全球贸易、快速增加,从1995年到2007年的经济实体,逐步成为能与美国抗衡 投资、科技等领域中居全球主导地12年间,美元储备增长3倍多。的重要力量,从经济总量上看 位。2007年美国GDP总量占全球美元独大的地位也没有根本动摇,2000年以后,美国有所下降,欧 国际贸易2009年第6期
国际商务 表 4 基于购买力平价的主要国家 GDP占全球份额 单位 :% 年 份 1990 1 l5 2005 20o7 2005与 1995的差 美国 22.75 23.06 23.60 22.35 21.36 —0.71 日本 9.06 8.77 7.71 6.96 6.61 —1.81 欧元区 19.26 18.50 16.76 16.11 —2.50 中国 3.57 5.71 7.23 9.59 10.83 3.88 巴西 3.06 3.2o 2.96 2.85 2.8l 一0.35 印度 2.83 3.25 3.67 4.21 4.58 0.96 , 俄 罗斯 2.97 2.69 3.o5 3.18 0.o8 资料来源 :worldeconomyoutlookdatabase,IMF 按照购 买力平 价 和现 价 ,分 别较 1995年下 滑 2.5个 和 2.1个 百分 点。2007年 ,欧 元 区经 济 总量 占 世界经 济 的 l6.1%和 22.4% (见 表 3和表 4)。 日本 经济 处 于持续 下 滑 的态 势 ,按照购买力平价和现价 ,2005 年 的 比重分别 是 7.0%和 10.2%, 较 1995年下滑 1.8个和 7.7个百分 点 ,按照购买力平价 和现价 ,2007 年 分 别 占世 界 经 济 的 6.6% 和 8.1% 。 · 发展 中国家的 “金砖四国”在 世界经济 中的份额有所提高,按照 现价 由 1995年 7.3%增 加 到 2007 年的 12.8%。其 中,中国 的经 济 实力 提 高迅速 ,巴西 所 占比重 下 滑,印度和俄罗斯经济总量增加速 度较慢 。 (二)世界经 济格 局 变化 的主 要特点 (1)美 国仍然在世界经济格局 中居霸主地位 ,是实力极 美国在经济总 量、全球 贸易、 投资、科技等领域中居全球主导地 位 。2007年美 国 GDP总量 占全球 的 25.5%,贸 易 额 占 全 球 的 11.4%。美国在技术方面也处于引 领地位 ,美 国国际专利申请 总量始 终排 在第 一 位 ,2008年 ,美 国仍 是世界 上 申请 国际专利 最 多 的国 家 ,申请 了 503万多件。 日本和德 国分列第二和第三,分别 申请了 2.8万多件 和 1.8万多件 ,中国的 专利 申请量为 6089件 。 美国拥有金融货 币霸权。2007 年的 数 据 看 ,美 国 吸 纳 了 全 球 85%的资本净流人 ,美 国股票市场 市值 占全球 的 1/3。全球 80%的资 本流动是在美国、英 国和欧元 区之 间进 行。 1945年 根据 布雷 顿森林 协议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 币体 系。虽然 1973年 布雷顿森林 体系崩溃,但美元霸权 的影响和势 力范围却 因美 国主导的全球化而大 大拓展 了。许多国家仍然无可奈何 地选择钉住美元 ,使美元成为稳定 本国货 币的名义锚 。在多元化的国 际储备体系中,全球美元储备资产 快速增加 ,从 1995年到 2007年的 l2年 问,美 元 储备 增 长 3倍 多 。 美元独大 的地位也没有根本动摇 , 目前在 IMF成员国官方持有的外汇 储备 中,美元 约 占 64%,美元 在 全球外汇交易和贸易结算中的份额 也近 70%,在 国际债券 的发 行 中 占近 5O%。 此外 ,美国在国际经济规则制 定 中拥有主导权 。美 国在国际金融 组织中拥有主导地位 ,拥有 国际货 币基 金 组织 17.1%的份额 ,对 重 要议案拥有一票否决权。美 国是最 大的股东 ,拥有 l6.41%的投票权 。 (2)欧盟 经 济一 体 化进 程 加 快 ,.欧元 区成为能与美国制衡 的力 量 ,日本地位明显下降 欧盟的经济增长率 自 20世纪 9o年 代 以来 一直维持在 中低速 的 水平 上 (只有英 国等少 数 国家 除 外),与美国经济 的差距在不 断拉 大 ,但是 ,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 快使欧盟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作用 上 升。1993年 《马斯 特 里赫 特条 约》的签订标志着统一大市场的建 立 ;1999年欧 元诞 生 ,形 成 了有 史以来的第一个超 国家货 币。2004 年 6月 30 日欧盟第一轮东扩正式 完成 ,从 原 先 的 15国扩 展 为 25 国,到 2007年 已经 有 27个 成 员 国。欧元 区也不断扩大 ,从 开始的 10国扩大到 2009年的 l6国。欧盟 区域 内部开放程度非常高 ,实现了 商品、资金和人员 的自由流动 ,区 域 内政策协调力度 日趋增强 ,在法 规与标准的统一方面也取得 了长足 的进展 ,建立了欧洲议会、欧盟理 事会 、欧洲委员会 、欧洲法 院、欧 洲审计署等超国家机构 。 、 欧元 区已经发展为世界第二大 经济实体 ,逐步成为能与美国抗衡 的重 要 力 量 ,从 经 济 总 量 上 看 , 2000年 以后 ,美 国有所 下 降 ,欧 国 际 贸 易 2009年 第 6期 45
国际商务 元区却呈现升势。欧元区在全球贸 (三)未来5~10年各主要经地位。 易、全球FDI流入和流出中的份额济体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变化金融危机使欧元区经济受挫 更是远远超过美国。欧元的诞生趋势 重,成员国之间利益协调难度大、 也打破了美元独霸世界的格局。“十二五”时期到2020年,世欧元汇率不稳定、东欧宏观经济金 自203年以来欧元在国际储备中界经济在调整过程中,格局也将发融局势等制约经济复苏,欧元经济 的份额基本稳定在25%左右,生变化和力量对比将继续发生变前景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如果不出 2007年上升为26.5%。欧元2007化。未来5~10年经济增长速度由现极端情况(如单一货币制度受到 年还成为最大的发债货币和流通高到低的排序仍然是中、印、俄、冲击),欧元区仍将占20%左右的 量最大的货币。而与此同时,巴、美、欧、日,我们预测到份额。短周期内,在全球的份额下 2007年,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份2020年世界经济将演变成美、欧、降,但长期可能有所恢复。 额则由2006年的65.5%下降到中三足鼎立的格局,日本、印度 日本受人口下降和老龄化等因 俄罗斯、巴西作为第二梯队。到素的影响,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进 日本在全球CDP、贸易和投资2020年欧元区和日本在全球的份步下降,成为二类国家。到2020 中的份额都明显下降,在世界经济额下降,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年,经济总量可能只是中国的 中的地位明显下降。日元在国际货上升。 1/2,在亚洲区域将完全丧失区域 币体系中的地位也趋于下降,从美国继续保持“霸主”地位,主导权。 1999年到2007年,在储备货币中但由于美国经济再平衡的压力比较随着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加入 的份额由6%下降到3% 大,支撑美国增长模式的金融货币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中 (3)新兴经济休和发展中国家地位削弱等因素的影响,美国短周的份额会提高。发展中国家内部继 是世界经济的增长引擎,是重要增期内在全球经济的地位有所弱化,续分化,“金砖四国”尤其是中国 长极,但内部出现分化 但长期美国以其领先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在世界经济中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兴市技术创新能力、在全球化中的主导的地位凸现。发展中国家的“金砖 场国家加总的实际增长率从未超过权和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以及四国”到2020年占全球GDP的份 5%,甚至常跌到2%以下,整个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继续保持额接近25%,中国2020年在全球 周期的年平均增长率不足3%。但其在世界经济中仍然会保持优势的份额可能达到14%(见表5)。 2000年以后,新兴经济体合起来 的增长率攀升至逾7%,成为世界 表5主要国家在全球CDP的份额预测 经济的重要增长级。但发展中国家 2015年 020年 内部出现严重分化,一部分发展中 200年份额按照长周 按短周期按照长周期|按短周期 国家,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中 速度预测速度预测速度预测速度预测 国、印度、巴西、南非、墨酉哥、 中国 0 13.7 3 阿根廷、土耳其、沙特等在全球化 中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巴西 3 其中“金砖四国”更是创造了增长|印度 2.02 3.0 3.8 奇迹,207年“金砖四国”的俄罗斯 2.37 l.9 1.7 3.6 CDP总额占世界GDP总额的 美国 49 25,6 24,3 25,7 23.6 12.8%,按照购买力平价达到CDP 总额的27.8%。而大部分发展中L欧元区2.3 21.2 20,4 国家被边缘化,与发达国家间的贫[日本80 7.2 7.1 6.8 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46 国际贸易2009年第6期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国际商务 元区却呈现升势。欧元 区在企球 贸 易 、伞球 FDI流入和流出中的份额 更是远远 超过美 国。欧 元 的诞 生 也打 破 了美 元 独 霸 世 界 的 格 局。 自2003年以来 欧元在 园际储备 中 的 份 额 基 本 稳 定 在 25% 左 右 , 2007年上升为 26.5%。欧元 2007 年还成 为最 大的发 债货 币和 流通 量 最 大 的 货 币 。而 与 此 同 时 , 2007年 ,美 元在 国际储 备 中的份 额则 由 2006年 的 65.5% 下 降 到 64% 。 日本在全球 GDP、贸易和投资 巾的份额都明显下降,在世界经济 中的地位明显下降。 Et元在国际货 币体 系 中的地位 也趋 于 下降 ,从 1999年到 2007年 ,在储 备货 币中 的份额 由 6%下降到 3%。 (3)新兴经济休和发展 中围家 是世界经济的增 长引擎,是重要增 长极 ,但 内部 出现分化 20世纪八 九 f年代 ,新 兴市 场国家加总的实际增 长率从未超过 5%,甚 至 常跌 到 2% 以下 ,整 个 周期的年平均增 长率不足 3%。但 2000年 以后 ,新 兴经 济体 合起 来 的增长率攀升 逾 7%,成为 世界 经济的重要增长级。但发展中 家 内部出现严重分化 ,一部分发展中 国家 ,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 、中 国、印度 、巴西 、南非 、墨 哥 、 阿根廷 、土耳其 、沙特等在全球化 中经济实力和综合 州力显著增强 , 其中 “金砖四国”更是创造了增 长 奇迹 ,2007年 “金 砖 叫 国” 的 GDP总 额 占 世 界 GDP 总 额 的 12.8%,按照购买力平价达到 GDP 总额 的 27.8%。而 大部 分发 展 中 国家被边缘化 ,与发达国家间的贫 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三)未来 5 10年各主要经 济体在世界 经济格局 中的地位 变化 趋势 “十二:五”时期到 2020年 ,世 界经济在调整过程中,格局也将发 生变化 和力 量对 比将继 续发 生 变 化。未来 5一l0年经济增长速度 由 高到低 的排序仍然是 中、印 、俄 、 巴、美 、欧、 日,我 们 预 测 到 2020年世 界经济将演变成美 、欧 、 中三足 鼎立的格局 , 日本 、印度 、 俄罗 斯、巴西 作 为第 二 梯 队。到 2020年欧元 区和 日本 在全球 的份 额下降,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 上升 。 美国继 续保持 “霸主”地位 , 但 由于美国经济再平衡的压力比较 大,支撑美 国增长模式的金融货 币 地位削弱等因素的影响 ,美困短周 期内在全球经济 的地位有所 弱化, 但长期美国以其领先 的科技水平和 技术创新能力 、在全球化中的主 导 权和吲际规则制定 中的话语权 以及 美元本位 的国际货 币体系继续保持 其在世 界经 济 中仍然会 保持 优势 地 位 。 金融危机使欧元区经济受挫严 重 ,成员 国之 问利益 协调难 度大 、 欧元汇率不稳定 、东欧宏观经济金 融局势等制约经济复苏 ,欧元经济 前景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如果不 出 现极端情况 (如单一货币制度受到 冲击 ),欧元 区仍将 占 20%左右 的 份额。短周期内,在全球的份额下 降,但长期可能有所恢复。 日本受人 口下降和老龄化等因 素的影响 ,世界经济 中的地位进一 步下 降 ,成 为二 类 国家。到 2020 年 ,经 济 总 量 可 能 只 是 中 国 的 1/2,在 洲 区域将 完全丧失 区域 主导权 。 随着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加入 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 中 的份额会提高。发展 中国家内部继 续分化 , “金砖 四国”尤其是 中国 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在世界经济中 的地位凸现。发展 中国家的 “金砖 四国”到 2020年 占全球 GDP的份 额接近 25%,中国 2020年在全球 的份额可能达到 14% (见表 5)。 ● 表 5 主要国家在全球 GDP的份额预测 20l5年 2020笠 按照长 周期 按短 周期 按照长周 期 按短 周期 200r7年份额 速度预测 速度预测 速度 预测 速度预测 中国 5.99 l0.0 1O.3 l3.7 14.3 巴西 2.42 2.3 2.5 2.3 2.5 印度 2.02 2.6 3.O 3.1 3.8 俄罗斯 2.37 1.9 3.1 1.7 3.6 美国 25.49 25.6 24.3 25.7 23.6 欧元区 22.39 21.2 19.8 20.4 l8.3 目本 8.07 7.2 7.1 6.8 6.6 国 际 贸 易 2009年 第 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