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卷第1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过会科学学术用va.31,No.1 2017年1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Jan20°1 《老子节解》与《道德经义疏》的“守一”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摘要]道教的“守一”实践论既是对先秦老庄道家的发展,又是推动成玄英重玄学思想建构的重要理论资 源。而先秦邋家与六朝邋教的深度融合,开启于更早问世的《老子节解》的认识中。梳瑆揭示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 “守一”学说的独特精神气质,則是把握遒教晢学的深刻演变的不可多得的时代坐标 [关键词]道;气神心;自然 [中图分类号]B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63(2017)01-0115-09 The Issue of Unity in Laozi Jie Jie and Dao De jing Yi shu QIANG Yu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Research Center of value and Cultur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The Theory of Unity Practice is a further development of Daoism in the Pre-Qin Period and Pre-Qin Period and Daoism in the Period of Six Dynasties is already shown in earlier Laozi J ie Jie. Clat c also influences Cheng Xuanying,s so called Chong Metaphysics. In fact, the deep merge of Daoism in the ying and revealing the distinctive spirit of the Theory of Unity Practice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is helpful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Daoism Key words: Dao; Qi spirit of God; nature “守一”问题在最早的道教经典《太平经》已受到有核心机能,统一命名为丹田,是道教的发明创造, 广泛的讨论,只是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的《太平经》以为其中蕴含着宇宙的全部秘密。这种以人体类比 经历了漫长的成书过程,在“守一”论方面远未实现天地的认识态度,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的天人一体与 道家与道教思想的深度融合的水平。在如今已知的天人同构的观念。试图通过对体内气息的有序控 道教经典中,创作年代不晚于葛洪的老师郑隐的《老制,洞察生命的究竟底蕴与万物的生化本源的道教 子节解》之作,无疑是率先实现认识转型的典范代理论家,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逐步明晰了生命活动 表。不同时代环境下的哲学家对“守一”问题的认知的客观机制。丹田的观念孕育于汉末,至少在三国 差异说明,初唐名道成玄英的《道德经义疏》的重玄前的《老子中经》被建构为复杂的系统。供名的 学对该问题的思想价值的提炼,呈现的是波澜壮阔《老子节解》是在前人的认识积累的基础上自觉回归 的道教哲学的成长缩影①。 老子《道德经》的思想关怀,使极具前瞻性的“守 胎息引之,还补其脑 蕴藏的精神追求,在道教的教义体系中获得了空前 的回应 把人类躯干之内的生理属性以及不同器官的固 丹田不是具体的生理器官,功能的真实性无法 [收稿日期]2016-10-09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作者简介]强昱(1964—),男,内蒙古巴彥淖尔人,北京师范大学晢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道家道 ①据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引用,巴蜀书社,2001年版。误字已改,标点符号亦有调整。本文较多地利用了拙作《老庄学的时代精神:从〈节 解》到〈道德经义疏)的道教思想》(中国哲学史,2016年第2期)的认识主张,特此说明 ②相关的研究可参施舟人的分析。《中国的文化基因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1页
第 3 1 卷 第 1 期 2 0 17年 1月 湖 南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CSocial Sciences) Vol. 3 1 ,No. 1 Jan. 2 0 1 7 《 老 子 节 解 》 与 《 道 德 经 义 疏 》 的 “ 守 一 ” 问 题 % 强 昱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哲 学 学 院 价 值 与 文 化 研 究 中 心 ,北 京 100875) [摘 要 ] 道教的“守一”实践论既是对先秦老庄道家的发展,又是推动成玄英重玄学思想建构的重要理论资 源 。而先秦道家与六朝道教的深度融合,开启于更早问世的《老子节解》的认识中。梳理揭示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 “守一”学说的独特精神气质,则是把握道教哲学的深刻演变的不可多得的时代坐标。 [关 键 词 ] 道 ;气神心;自然 [中 图 分 类 号 ] B958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08— 1763 (2017)01— 0115— 09 The Issue of Unity in Laozi Jie Jie and Dao De Jing Yi Shu QIANG Yu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Research Center of Value and Cultur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China) Abstract:The Theory of Unity Practice is a further development of Daoism in the Pre-Qin Period and also influences Cheng Xuanying?s so called Chong Metaphysics. In fact, the deep merge of Daoism in the Pre-Qin Period and Daoism in the Period of Six Dynasties is already shown in earlier Laozi Jie J ie . Clarifying and revealing the distinctive spirit of the Theory of Unity Practice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is helpful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Daoism. Key words: Dao; Qi spirit of God;nature “守一”问题在最早的道教经典《太平经》已受到 广泛的讨论,只是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的《太平经》 经历了漫长的成书过程,在“守一”论方面远未实现 道家与道教思想的深度融合的水平。在如今已知的 道教经典中,创作年代不晚于葛洪的老师郑隐的《老 子节解》之作,无疑是率先实现认识转型的典范代 表。不同时代环境下的哲学家对“守一”问题的认知 差异说明,初唐名道成玄英的《道德经义疏》的重玄 学对该问题的思想价值的提炼,呈现的是波澜壮阔 的道教哲学的成长缩影®。 — 胎 息 引 之 ,还补其脑 把人类躯干之内的生理属性以及不同器官的固 有核心机能,统一命名为丹田,是道教的发明创造, 以为其中蕴含着宇宙的全部秘密。这种以人体类比 天地的认识态度,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的天人一体与 天人同构的观念。试图通过对体内气息的有序控 制 ,洞察生命的究竟底蕴与万物的生化本源的道教 理论家,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逐步明晰了生命活动 的客观机制。丹田的观念孕育于汉末,至少在三国 前的《老子中经》则被建构为复杂的系统" 。佚名的 《老子节解》是在前人的认识积累的基础上自觉回归 老子《道德经》的思想关怀,使极具前瞻性的“守一” 蕴藏的精神追求,在道教的教义体系中获得了空前 的回应。 丹田不是具体的生理器官,功能的真实性无法 $ [收稿日期 ]2016 —10 — 09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 作 者 筒 介 ] 强 昱 (1964—),男 ,内蒙古巴彥淖尔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道家道 教. ① 据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引用,巴蜀书社,2001年版。误字已改,标点符号亦有调整。本文较多地利用了拙作《老庄学的时代精神:从〈节 解〉到〈道德经义疏〉的道教思想》(中国哲学史,2016年 第 2 期)的认识主张,特此说明/ ② 相关的研究可参施舟人的分析。《中国的文化基因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 1 0 1页/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 116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 lences Dat2017年 通过解剖的手段确证。完全依赖呼吸的调节的修道液,进一步的提炼驱使血液中的精华结晶为决定生 者,逐步把握了“泥丸在人头中”的生理结构,及其命活力的气流,逆反于大脑则起到了滋养魂魄的作 清气下灌”(释“天得一以清”)的先验秩序。而“下用。在认识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劳损的大脑的机 灌”的“清气”需要获得“不淫不乱”的丹田的配合,使能,神经系统获得了有序的调节而空前地充实活跃 精神居其身”(释“地得一以宁”)形成稳定的生命活日益激活的精神意识的能动性,因此能够在反复的 动的内在机制。青春活力的日趋枯萎凋零,因此其循环下向宇宙的纵深以及生命的底层扩张。完整再 实是“泥丸不得一,则脑枯头白齿落”(释“天无以清现了宇宙生化万物过程的“闭气咽液,下流丹田。液 将恐裂”)的生机走向流逝,与“丹田不得一,则精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气”的“行一之道”,被觉悟 发泄”(释“地无以宁将恐发”)的耗散困顿的直接反者大白于天下,从此人类拥有了征服死亡的法宝 映。居于中枢地位的绛宫的丹田,在“得一”的生命 气息流动于“泥丸丹田”此“两者”之中,存在着 整体中扮演着凝聚宇宙创造能量的重要角色。 “泥丸欲气升,丹田欲气降”的矛盾冲突。“共成一神 之深远,乃在太清。降下绛宫,入子形中。物也”(释“夫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的对立 皆枯死,子独长生,故与物化反也(释“玄德深矣远统一,塑造着深浅有别的生命活动的形态。表示精 矣,与物反矣”) 神意识与阴阳之气的固有活力以及生理机能的神概 中丹田是人类与无限世界内在联系的枢纽,念,由于“共成一神”具有了生命存在的依据的含义 一”的普遍生命信息从深邃的“太清”进入人体的绛大脑的潜能在胎息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主宰作用的 宫,固化为母腹中正在孕育的胚胎。“精气”乃“天地制约,被“精化为气”的物质力量启动。“居上”的泥 人神灵,水泉万物”一切存在者中,最为纯粹的部分。丸与“处下”的丹田的“上取下聚”的调节,其实是通 各共一以成”(释“其致之”)的时空统一的宇宙,“万过理性自觉发掘生命潜能的问题。“守分”的呼吸使 物异形”的现实差别性,与“皆共得一以生”(释“万物口腔中寻常的津液转化为血液,“云布四海”的深度 得一以生”)的先验同一性并存。无限宇宙是一个开升华的精与气主宰着个人的当下境遇。“水者内”指 放的系统,绝非差别多样的个体事物的简单拼凑累运行于形体的气流,类似于富饶的土地上生长的禾 加。而“与物化反”则可以长生的个人不会“枯死”,苗,获得清流的灌溉茁壮成长。滋养生命发育的源 在于没有与“一”的普遍存在依据发生分裂 头活水“即口中津液也”,经过“漱而咽之”的反复发 唯一不可分的形上之道因此是具有规定性的万挥着“攻邪破恶”的作用,治愈了人生中的各种病患 物的普遍存在依据,也是四肢脏腑内在统一的整体当其“彻于骨髓”之际,“若鞠蘗之消米”的打磨,出现 生命的决定因素。上丹田泥丸与中丹田绛宫以及下了“方药无复能先也”(释“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丹田脐下,在《节解》中尚未像稍后的《抱朴子》做出的效果。形象地解释了胎息修炼激发唤酲的生理机 区分①。虽然还保留着早期唯一丹田的特征,但是制凝结能量的基本原理,笼罩在实现人生问题上的 生命活动基于泥丸丹田诸功能属性的相互交织渗透重重迷雾被澄清。 的观念业已确定。存在着主从高下之别的丹田与泥 脏腑与经络同“共成”之“一神”发生了脱节,“精 丸,功能属性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神”的生命活力不复存在。而“精气”能够源源不断 泥丸居上,为大国。丹田处下,为小国。行 地“还补其脑”,又是以“肾水”的丰沛充盈为支持 之道,闭气咽液,下流丹田。液化为血,血化为精,精中丹田绛宫主要围绕心脏的动力问题作为考察的对 化为气。胎息引之,还补其脑。推而行之,云布四象,强弱大小的表现绝对不是孤立的事件。丹田的 海,故上取下聚也。小国自知卑下,守分雌柔,聚于活动时刻与肾及脑的属性状态联系在一起,“神”的 大国之中,钦风慕义也(释“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张弛幅度必须置于心理生理的相互关系中考虑 大国”) 肺大心大,肝大脾大,肾水生一也。而王处一, 自觉遵循主从上下之间“钦风慕义”的秩序准即脾气主布四方,行一也(释“故道大,天大,地大 则,是“胎息引之,还补其脑。推而行之,云布四海”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的修炼展开的规范性与程序化要求的前提。借助 居于中枢地位的心脏作为统帅其他器官的王 “胎息”的方式主体自我能够把普通的津液转化为血者,在其“神”的能动作用的有效激发下,把“生一”的 国家哲学社会 ①关于葛洪的丹田论问题,可参拙作《葛洪的三一论》的讨论、(日本)中国文史论丛》第5号,铃木健郎译,200年版,第258页
116 湖 南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7 年 通 过 解 剖 的 手 段 确 证 。完 全 依 赖 呼 吸 的 调 节 的 修 道 者 ,逐 步 把 握 了 “泥 丸 在 人 头 中 ”的 生 理 结 构 ,及 其 “清 气 下 灌 & 释 “天 得 一 以 清 % 的 先 验 秩 序 。 而 “下 灌 ”的 “清 气 ”需 要 获 得 “不 淫 不 乱 ”的 丹 田 的 配 合 ,使 “精 神 居 其 身 & 释 “地 得 一 以 宁 % 形 成 稳 定 的 生 命 活 动 的 内 在 机 制 。 青 春 活 力 的 日 趋 枯 萎 凋 零 ,因 此 其 实 是 “泥 丸 不 得 一 ,则 脑 枯 头 白 齿 落 & 释 “天 无 以 清 将 恐 裂 % 的 生 机 走 向 流 逝 ,与 “丹 田 不 得 一 ,则 精 气 发 泄 ”(释 “地 无 以 宁 将 恐 发 %) 的 耗 散 困 顿 的 直 接 反 映 。 居 于 中 枢 地 位 的 绛 宫 的 丹 田 ,在 “得 一 ”的 生 命 整 体 中 扮 演 着 凝 聚 宇 宙 创 造 能 量 的 重 要 角 色 。 一 之 深 远 ,乃 在 太 清 。 降 下 绛 宫 ,人 子 形 中 。 物 皆 枯 死 ,子 独 长 生 ,故 与 物 化 反 也 (释 “玄 德 深 矣 远 矣 ,与 物 反 矣 %)。 中 丹 田 是 人 类 与 无 限 世 界 内 在 联 系 的 枢 纽 , “一 ”的 普 遍 生 命 信 息 从 深 邃 的 “太 清 ”进 人 人 体 的 绛 宫 ,固 化 为 母 腹 中 正 在 孕 育 的 胚 胎 。 “精 气 ”乃 “天 地 人 神 灵 ,水 泉 万 物 ”一 切 存 在 者 中 ,最 为 纯 粹 的 部 分 。 “各 共 一 以 成 & 释 “其 致 之 % 的 时 空 统 一 的 宇 宙 ,“万 物 异 形 ”的 现 实 差 别 性 ,与 “皆 共 得 一 以 生 ”(释 “万 物 得 一 以 生 % 的 先 验 同 一 性 并 存 。无 限 宇 宙 是 一 个 开 放 的 系 统 ,绝 非 差 别 多 样 的 个 体 事 物 的 简 单 拼 凑 累 加 。 而 “与 物 化 反 ”则 可 以 长 生 的 个 人 不 会 “枯 死 ”, 在 于 没 有 与 “一 ”的 普 遍 存 在 依 据 发 生 分 裂 。 唯 一 不 可 分 的 形 上 之 道 因 此 是 具 有 规 定 性 的 万 物 的 普 遍 存 在 依 据 ,也 是 四 肢 脏 腑 内 在 统 一 的 整 体 生 命 的 决 定 因 素 。 上 丹 田 泥 丸 与 中 丹 田 绛 宫 以 及 下 丹 田 脐 下 ,在 《节 解 》中 尚 未 像 稍 后 的 《抱 朴 子 》做 出 区 分 !。 虽 然 还 保 留 着 早 期 唯 一 丹 田 的 特 征 ,但 是 生 命 活 动 基 于 泥 丸 丹 田 诸 功 能 属 性 的 相 互 交 织 渗 透 的 观 念 业 已 确 定 。存 在 着 主 从 高 下 之 别 的 丹 田 与 泥 丸 ,功 能 属 性 具 有 相 对 的 独 立 性 。 泥 丸 居 上 ,为 大 国 。 丹 田 处 下 ,为 小 国 。 行 一 之 道 ,闭 气 咽 液 ,下 流 丹 田 。 液 化 为 血 ,血 化 为 精 ,精 化 为 气 。 胎 息 引 之 ,还 补 其 脑 。 推 而 行 之 ,云 布 四 海 ,故 上 取 下 聚 也 。 小 国 自 知 卑 下 ,守 分 雌 柔 ,聚 于 大 国 之 中 ,钦 风 慕 义 也 (释 “小 国 以 下 大 国 ,则 取 大 国 %)。 自 觉 遵 循 主 从 上 下 之 间 “钦 风 慕 义 ”的 秩 序 准 则 ,是 “胎 息 引 之 ,还 补 其 脑 。 推 而 行 之 ,云 布 四 海 ” 的 修 炼 展 开 的 规 范 性 与 程 序 化 要 求 的 前 提 。 借 助 “胎 息 ”的 方 式 主 体 自 我 能 够 把 普 通 的 津 液 转 化 为 血 液 ,进 一 步 的 提 炼 驱 使 血 液 中 的 精 华 结 晶 为 决 定 生 命 活 力 的 气 流 ,逆 反 于 大 脑 则 起 到 了 滋 养 魂 魄 的 作 用 。 在 认 识 实 践 的 过 程 中 不 断 受 到 劳 损 的 大 脑 的 机 能 ,神 经 系 统 获 得 了 有 序 的 调 节 而 空 前 地 充 实 活 跃 。 日 益 激 活 的 精 神 意 识 的 能 动 性 ,因 此 能 够 在 反 复 的 循 环 下 向 宇 宙 的 纵 深 以 及 生 命 的 底 层 扩 张 。完 整 再 现 了 宇 宙 生 化 万 物 过 程 的 “闭 气 咽 液 ,下 流 丹 田 。 液 化 为 血 ,血 化 为 精 ,精 化 为 气 ”的 “行 一 之 道 ”,被 觉 悟 者 大 白 于 天 下 ,从 此 人 类 拥 有 了 征 服 死 亡 的 法 宝 。 气 息 流 动 于 “泥 丸 丹 田 ”此 “两 者 ”之 中 ,存 在 着 “泥 丸 欲 气 升 ,丹 田 欲 气 降 ”的 矛 盾 冲 突 。 “共 成 一 神 也 & 释 “夫 两 者 各 得 其 所 欲 ,故 大 者 宜 为 下 %) 的 对 立 统 一 ,塑 造 着 深 浅 有 别 的 生 命 活 动 的 形 态 。 表 示 精 神 意 识 与 阴 阳 之 气 的 固 有 活 力 以 及 生 理 机 能 的 神 概 念 ,由 于 “共 成 一 神 ”具 有 了 生 命 存 在 的 依 据 的 含 义 。 大 脑 的 潜 能 在 胎 息 的 过 程 中 受 到 心 灵 的 主 宰 作 用 的 制 约 ,被 “精 化 为 气 ”的 物 质 力 量 启 动 。 “居 上 ”的 泥 丸 与 “处 下 ”的 丹 田 的 “上 取 下 聚 ”的 调 节 ,其 实 是 通 过 理 性 自 觉 发 掘 生 命 潜 能 的 问 题 。 “守 分 ”的 呼 吸 使 口 腔 中 寻 常 的 津 液 转 化 为 血 液 ,“云 布 四 海 ”的 深 度 升 华 的 精 与 气 主 宰 着 个 人 的 当 下 境 遇 。 “水 者 内 ”指 运 行 于 形 体 的 气 流 ,类 似 于 富 饶 的 土 地 上 生 长 的 禾 苗 ,获 得 清 流 的 灌 溉 茁 壮 成 长 。 滋 养 生 命 发 育 的 源 头 活 水 “即 口 中 津 液 也 ”,经 过 “漱 而 咽 之 ”的 反 复 发 挥 着 “攻 邪 破 恶 ”的 作 用 ,治 愈 了 人 生 中 的 各 种 病 患 。 当 其 “彻 于 骨 髓 ”之 际 ,“若 鞠 蘗 之 消 米 ”的 打 磨 ,出 现 了 “方 药 无 复 能 先 也 & 释 “而 攻 坚 强 者 ,莫 之 能 胜 %) 的 效 果 。形 象 地 解 释 了 胎 息 修 炼 激 发 唤 醒 的 生 理 机 制 凝 结 能 量 的 基 本 原 理 ,笼 罩 在 实 现 人 生 问 题 上 的 重 重 迷 雾 被 澄 清 。 脏 腑 与 经 络 同 “共 成 ”之 “一 神 ”发 生 了 脱 节 ,“精 神 ”的 生 命 活 力 不 复 存 在 。 而 “精 气 ”能 够 源 源 不 断 地 “还 补 其 脑 ”,又 是 以 “肾 水 ”的 丰 沛 充 盈 为 支 持 。 中 丹 田 绛 宫 主 要 围 绕 心 脏 的 动 力 问 题 作 为 考 察 的 对 象 ,强 弱 大 小 的 表 现 绝 对 不 是 孤 立 的 事 件 。 丹 田 的 活 动 时 刻 与 肾 及 脑 的 属 性 状 态 联 系 在 一 起 ,“神 ”的 张 弛 幅 度 必 须 置 于 心 理 生 理 的 相 互 关 系 中 考 虑 。 肺 大 心 大 ,肝 大 脾 大 ,肾 水 生 一 也 。 而 王 处 一 , 即 脾 气 主 布 四 方 ,行 一 也 (释 “故 道 大 ,天 大 ,地 大 ,王 亦 大 。 域 中 有 四 大 ,而 王 居 其 一 焉 %)。 居 于 中 枢 地 位 的 心 脏 作 为 统 帅 其 他 器 官 的 王 者 ,在 其 “神 ”的 能 动 作 用 的 有 效 激 发 下 ,把 “生 一 ”的 ① 关于葛洪的丹田论问题,可参拙作《葛洪的三一论》的讨论。(日本)《中国文史论丛》第 5 号 ,铃木健郎译,2009年版,第 2 5 8页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 第1期 强昱:《老子节解》与《道德经义疏》的“守一”问题 nces Datab117 肾水”扩充至身体的各个部分或关节。驱动“行一”长存”的觉悟者的人生道路,那么“通于上皇”(释“能 的气流的畅通无阻,抑制着生理机能的衰退老化。无知乎”)的自由解放,不仅仅赢得的是个人的救赎, “主布四方”的“脾气”,能够合理的“行一于身”就可而且以“守道含一,为天下母”(释“可以为天下母”) 以“周流四支百节,九窍百脉之中”(释“周行而不的伟大示范作用,引导全体社会成员迈向心灵觉醒 殆”)生机盎然。变化日新的“生一”的精神意识之的至极领域。安居于宇宙的子宫“上取下聚”的胎 神”,相互之间的“钦风慕义”,是心肝脾肺肾成其息,因为能够“上取”苍天的神明而“下聚”大地的精 大”且不会排斥异己因素的偏差的原因。由于“人华,因此气势恢弘地开启了超凡入圣的大门。“不入 形以左魂为社,右魄为稷”的生理机能天然依存,“社室依时炼形”者永远只能“为俗人”,在不久的未来遭 稷主”的含义是指“御一气以为君主也”(释“受国之遇“必死也”(释“当其无,有器之用”)的沦丧命运 垢,是为社稷主”)的主宰作用与崇高地位。尊贵的无数的经验现象说明“不明于道,但明于俗”的芸芸 王者只有“处一”才能拥有“社稷主”的权威,“一气”众生,挣扎在“不知食气,而知食味”的麻木平庸之 之“御”则是检验其对¨“左魂”与“右魄”的号召力的客中,日积月累“故病也”(释“不知知,病”)的人生完全 观指标。遵循¨社稷主”的指令“共成一神”的人类,是心灵的创造潜能没有得到积极提升的反映。问题 是泥丸的大脑的思维活动决定着每一个人的认识实是远离死神光顾的“入室依时炼形”,表现在“圣人守 践的展开。 的人生实践中绝非纯粹的“食气”那样简单。是 家园的主人因为“处一”的左右逢源,调节着“雄没有掺杂丝毫私意的“行自然,无所用也”(释“无之 者魂也,雌者魄也”的生理属性的有序变化。魂魄与以为用”)的生命升华,展现了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 阴阳的对应以及雄雌与刚柔的张弛,就是泥丸的“神类的尊严 出人在身”应当具有的存在状态。由于是“天道贵和 由魂魄与阴阳的对应,上升至对丹田与脏腑功 也”(释“夭之道,不争而善胜”)的普遍准则的反映,能作用的考察,结合胎息的实践揭示精气神的活动 “行一之士,法守自然”的修炼,因此以“抱持魂魄也”状态及内在属性是《节解》的基本逻辑线索。以往尚 的“握固闭气”(释“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豁”)作为处于描述性质的《太平经》的“守一”论,在《节解》这 追求奋斗的终极目标。“社稷主”的功能作用的呈里成功地实现了直接付诸实践的转型。关注无意识 现,使统一体内部阴阳魂魄的不同要素的矛盾冲突状态的“行自然”与和光同尘的“无所用”的思想价值 得以有序化,知情意始终保持着相互吸引的和谐稳的成玄英,又把被《节解》淡化的“守一”指向的社会 定。提升“肾水”至口腔中的“一气”的绵长深沉,通政治问题,重新予以系统丰富的说明分析。 过“闭气”的“握固”抑制了生理冲动造成的形神失 (《载营章》)广明内外两行,次第功能。就此 衡。“泥丸为大国,口为小国”的有机整体,是头颅不章,义分三别。第一,明拘魂制魄,守一内修。第二, 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功能作用存在着大小的不同。广显治国利他之行。第三,结叹达道忘功之美(《载 咽液”的周期性“下灌丹田”实现形神化质的理由,营魄章第七》题解)。 在于“地郊也”(释“天下之交”)的丹田获得了丰富的 明拘魂制魄,守一内修”为出发点,通过“ 养分。指肝脾肺肾诸器官交汇在心灵的中枢的周显洽国利他之行”使内圣外王的觉悟者的伟大人格 围,各自有别的生理属性正常而有序地推动着生命彰显无遗。“结叹达道忘功之美”的高超表达,“J 活力的扩张。而“冲者,一也”的饱满旺盛,“谓一在明”的对象则是“内外两行,次第功能”的圣典的思想 身中,常行之也”(释“道冲而用之”)没有衰竭的时主题。“内修”即“守一”澄清了误以纯粹的气息调节 候。“一出入胂中,化滓变液”的结晶,即是“去故受为“守一”的核心宗旨的错觉,而“达到忘功”的觉悟 新,以养五神”的新陈代谢。说明“王于脏腑”的精神者超然物外的精神情怀,在老子的如椽巨笔的刻画 意识支配着“一气”的畅通,俨然如同尘世的君王对下栩栩如生。不断沉潜经典之中重温心灵净化的不 “国谓形也”(释“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的五脏六朽价值的历代追随者,内心的默契彻底跨越了时空 腑的领地的统洽。精神意识“四达”的“为知八方也”的阻隔 的投射,一方面表示对自我的认识就是对世界普遍 具体操作的“内修”的“守一”,指围绕上中下三 本质的洞察,另一方面是强调只有“四达”的精神意丹田有序调节形神。作为认识自我不容忽视的内 识,才能容摄宇宙万物于自我心灵术期刊 容,只有落实在个人的体验才能使知识的学习转化 如果“子能行之”,自觉效法了“闭心杜念,万世c为精神的享受。驾驭阴阳魂魄的张弛变化节奏,需
第 1 期 强 昱 ' 老 子 节 解 》与《道德经义疏》的“守一”问题 117 “肾 水 ”扩 充 至 身 体 的 各 个 部 分 或 关 节 。 驱 动 “行 一 ” 的 气 流 的 畅 通 无 阻 ,抑 制 着 生 理 机 能 的 衰 退 老 化 。 “主 布 四 方 ”的 “脾 气 ”,能 够 合 理 的 “行 一 于 身 ”就 可 以 “周 流 四 支 百 节 ,九 窍 百 脉 之 中 ”(释 “周 行 而 不 殆 % ) 生 机 盎 然 。 变 化 日 新 的 “生 一 ”的 精 神 意 识 之 “神 ”,相 互 之 间 的 “钦 风 慕 义 ”,是 心 肝 脾 肺 肾 成 其 “大 ”且 不 会 排 斥 异 己 因 素 的 偏 差 的 原 因 。 由 于 “人 形 以 左 魂 为 社 ,右 魄 为 稷 ”的 生 理 机 能 天 然 依 存 ,“社 稷 主 ”的 含 义 是 指 “御 一 气 以 为 君 主 也 & 释 “受 国 之 垢 ,是 为 社 稷 主 % 的 主 宰 作 用 与 崇 高 地 位 。 尊 贵 的 王 者 只 有 “处 一 ”才 能 拥 有 “社 稷 主 ”的 权 威 ,“一 气 ” 之 “御 ”则 是 检 验 其 对 “左 魂 ”与 “右 魄 ”的 号 召 力 的 客 观 指 标 。 遵 循 “社 稷 主 ”的 指 令 “共 成 一 神 ”的 人 类 , 是 泥 丸 的 大 脑 的 思 维 活 动 决 定 着 每 一 个 人 的 认 识 实 践 的 展 开 。 家 园 的 主 人 因 为 “处 一 ”的 左 右 逢 源 ,调 节 着 “雄 者 魂 也 ,雌 者 魄 也 ”的 生 理 属 性 的 有 序 变 化 。 魂 魄 与 阴 阳 的 对 应 以 及 雄 雌 与 刚 柔 的 张 弛 ,就 是 泥 丸 的 “神 出 人 在 身 ”应 当 具 有 的 存 在 状 态 。 由 于 是 “天 道 贵 和 也 & 释 “天 之 道 ,不 争 而 善 胜 % 的 普 遍 准 则 的 反 映 , “行 一 之 士 ,法 守 自 然 ”的 修 炼 ,因 此 以 “抱 持 魂 魄 也 ” 的 “握 固 闭 气 & 释 “知 其 雄 ,守 其 雌 ,为 天 下 谿 % 作 为 追 求 奋 斗 的 终 极 目 标 。 “社 稷 主 ”的 功 能 作 用 的 呈 现 ,使 统 一 体 内 部 阴 阳 魂 魄 的 不 同 要 素 的 矛 盾 冲 突 得 以 有 序 化 ,知 情 意 始 终 保 持 着 相 互 吸 引 的 和 谐 稳 定 。 提 升 “肾 水 ”至 口 腔 中 的 “一 气 ”的 绵 长 深 沉 ,通 过 “闭 气 ”的 “握 固 ”抑 制 了 生 理 冲 动 造 成 的 形 神 失 衡 。 “泥 丸 为 大 国 ,口 为 小 国 ”的 有 机 整 体 ,是 头 颅 不 可 分 割 的 组 成 部 分 ,其 功 能 作 用 存 在 着 大 小 的 不 同 。 “咽 液 ”的 周 期 性 “下 灌 丹 田 ”实 现 形 神 化 质 的 理 由 , 在 于 “地 郊 也 & 释 “天 下 之 交 % 的 丹 田 获 得 了 丰 富 的 养 分 。 指 肝 脾 肺 肾 诸 器 官 交 汇 在 心 灵 的 中 枢 的 周 围 ,各 自 有 别 的 生 理 属 性 正 常 而 有 序 地 推 动 着 生 命 活 力 的 扩 张 。 而 “冲 者 ,一 也 ”的 饱 满 旺 盛 ,“谓 一 在 身 中 ,常 行 之 也 ”(释 “道 冲 而 用 之 % 没 有 衰 竭 的 时 候 。 “一 出 人 脾 中 ,化 滓 变 液 ”的 结 晶 ,即 是 “去 故 受 新 ,以 养 五 神 ”的 新 陈 代 谢 。 说 明 “王 于 脏 腑 ”的 精 神 意 识 支 配 着 “一 气 ”的 畅 通 ,俨 然 如 同 尘 世 的 君 王 对 “国 谓 形 也 & 释 “受 国 不 祥 ,是 谓 天 下 王 % 的 五 脏 六 腑 的 领 地 的 统 治 。 精 神 意 识 “四 达 ”的 “为 知 八 方 也 ” 的 投 射 ,一 方 面 表 示 对 自 我 的 认 识 就 是 对 世 界 普 遍 本 质 的 洞 察 ,另 一 方 面 是 强 调 只 有 “四 达 ”的 精 神 意 识 ,才 能 容 摄 宇 宙 万 物 于 自 我 心 灵 。 如 果 “子 能 行 之 ”,自 觉 效 法 了 “闭 心 杜 念 ,万 世 长 存 ”的 觉 悟 者 的 人 生 道 路 ,那 么 “通 于 上 皇 & 释 “能 无 知 乎 % 的 自 由 解 放 ,不 仅 仅 赢 得 的 是 个 人 的 救 赎 , 而 且 以 “守 道 含 一 ,为 天 下 母 ”(释 “可 以 为 天 下 母 %) 的 伟 大 示 范 作 用 ,引 导 全 体 社 会 成 员 迈 向 心 灵 觉 醒 的 至 极 领 域 。 安 居 于 宇 宙 的 子 宫 “上 取 下 聚 ”的 胎 息 ,因 为 能 够 “上 取 ”苍 天 的 神 明 而 “下 聚 ”大 地 的 精 华 ,因 此 气 势 恢 弘 地 开 启 了 超 凡 人 圣 的 大 门 。 “不 人 室 依 时 炼 形 ”者 永 远 只 能 “为 俗 人 ”,在 不 久 的 未 来 遭 遇 “必 死 也 ”(释 “当 其 无 ,有 器 之 用 % 的 沦 丧 命 运 。 无 数 的 经 验 现 象 说 明 “不 明 于 道 ,但 明 于 俗 ”的 芸 芸 众 生 ,挣 扎 在 “不 知 食 气 ,而 知 食 味 ”的 麻 木 平 庸 之 中 ,日 积 月 累 “故 病 也 & 释 “不 知 知 ,病 % 的 人 生 完 全 是 心 灵 的 创 造 潜 能 没 有 得 到 积 极 提 升 的 反 映 。 问 题 是 远 离 死 神 光 顾 的 “人 室 依 时 炼 形 ”,表 现 在 “圣 人 守 一 ”的 人 生 实 践 中 绝 非 纯 粹 的 “食 气 ”那 样 简 单 。 是 没 有 掺 杂 丝 毫 私 意 的 “行 自 然 ,无 所 用 也 ”(释 “无 之 以 为 用 % 的 生 命 升 华 ,展 现 了 作 为 万 物 之 灵 长 的 人 类 的 尊 严 。 由 魂 魄 与 阴 阳 的 对 应 ,上 升 至 对 丹 田 与 脏 腑 功 能 作 用 的 考 察 ,结 合 胎 息 的 实 践 揭 示 精 气 神 的 活 动 状 态 及 内 在 属 性 是 《节 解 》的 基 本 逻 辑 线 索 。 以 往 尚 处 于 描 述 性 质 的 《太 平 经 》的 “守 一 ”论 ,在 《节 解 》这 里 成 功 地 实 现 了 直 接 付 诸 实 践 的 转 型 。关 注 无 意 识 状 态 的 “行 自 然 ”与 和 光 同 尘 的 “无 所 用 ”的 思 想 价 值 的 成 玄 英 ,又 把 被 《节 解 》淡 化 的 “守 一 ”指 向 的 社 会 政 治 问 题 ,重 新 予 以 系 统 丰 富 的 说 明 分 析 。 (《载 营 章 》)广 明 内 外 两 行 ,次 第 功 能 。 就 此 一 章 ,义 分 三 别 。 第 一 ,明 拘 魂 制 魄 ,守 一 内 修 。 第 二 , 广 显 治 国 利 他 之 行 。 第 三 ,结 叹 达 道 忘 功 之 美 (《载 营 魄 章 第 七 》题 解 )。 以 “明 拘 魂 制 魄 ,守 一 内 修 ”为 出 发 点 ,通 过 “广 显 治 国 利 他 之 行 ”使 内 圣 外 王 的 觉 悟 者 的 伟 大 人 格 彰 显 无 遗 。 “结 叹 达 道 忘 功 之 美 ”的 高 超 表 达 ,“广 明 ”的 对 象 则 是 “内 外 两 行 ,次 第 功 能 ”的 圣 典 的 思 想 主 题 。 “内 修 ”即 “守 一 ”澄 清 了 误 以 纯 粹 的 气 息 调 节 为 “守 一 ”的 核 心 宗 旨 的 错 觉 ,而 “达 到 忘 功 ”的 觉 悟 者 超 然 物 外 的 精 神 情 怀 ,在 老 子 的 如 椽 巨 笔 的 刻 画 下 栩 栩 如 生 。 不 断 沉 潜 经 典 之 中 重 温 心 灵 净 化 的 不 朽 价 值 的 历 代 追 随 者 ,内 心 的 默 契 彻 底 跨 越 了 时 空 的 阻 隔 。 具 体 操 作 的 “内 修 ”的 “守 一 ”,指 围 绕 上 中 下 三 丹 田 有 序 调 节 形 神 。 作 为 认 识 自 我 不 容 忽 视 的 内 容 ,只 有 落 实 在 个 人 的 体 验 才 能 使 知 识 的 学 习 转 化 为 精 神 的 享 受 。 驾 驭 阴 阳 魂 魄 的 张 弛 变 化 节 奏 ,需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 118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 a12017年 要首先理解阴阳魂魄的固有属性 天人的对应关系的真切体验,把握万物生化消长的 载,运也。营魂是阳神,欲人之善。魄是阴神,节点而认识世界的崇高追求 欲人之恶。故魂营营然而好生。魄,泊也,欲人之泊 陶冶“脑中元气”,使之“化为精也”(释“窈兮冥 著生死。又魂性雄健,好受喜怒。魄性雌柔,好受惊兮,其中有精”)打破死亡的枷锁,践行的是“爱气惜 怖。惊怖喜怒,皆损精神。故修道之初,先须拘魂制精,为生之宝”(释“无厌其所生”)的普遍真理,只有 魄,使不驰动也(释“载营魄”) 为“神”的能动精神意识自觉才能付诸行动。而“神 在“修道之初”面临的是“先须拘魂制魄,使不驰谓心也”是指“心为神灵五脏之主”(释“神得一以 动”的任务,次须守三一之神”以激发生命的创造潜灵”)的意思,“依时炼形”的“守三一之神”直至“共成 能。能够“令不离散也”的知情意融合一体,达到“虚一神”,皆为“五脏之主”的心灵“法守自然”的产物 夷凝静”(释“抱一,能无离”)的程度各得其所。不能对具体细节以及岀现的生理心理变化情况的秘而不 节制阴阳魂魄具有的善恶的倾向性,则“精神”的生宣,以神通增加号召力固然是重要的因素,更为主要 理机能以及现实的知情意活动就会发生错乱。客观的是消除仅仅以生理的快感心理的舒畅为满足,造 存在的“雄健”与“雌柔”的阴阳属性,其“好生”之善成浅尝辄止偏离心灵升华的中枢的弊端。 与“泊着生死”之恶,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知道行气,以神为心,则流布百节。百节百神百 先验中和的阴阳随着生命的发育,彼此的力量不断名,共于形中,故曰以百姓心为心也(释“以百姓 升降消长。活泼的“阳神”因为“好受喜怒”,剧烈的为心”)。 情绪波动破坏了知情意的和谐关系。安静的“阴神” 是“以神为心”的“知道”的“行气”,断绝了本能 由于“好受惊怖”,容易受到刺激的生理机能遭到了的“行气”背离“以元气为母”(释“故贵必以贱为本”) 伤害。“皆损精神”的“惊怖喜怒”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生命活动的欠缺。说明精神的自觉造就了“守 的制约,那么生命走向了畸形发展的道路,未来的人不殆”的自我,终究能够“老则得道”(释“大器晚成”) 生必然时刻四面树敌。即扭曲的人格同社会与自然的灿烂辉煌。先知的自由解放人生明确可以昭世于 的紧张或对峙,导致了生命的创造力的软弱疲乏 人类者,作者以“非谓其道,是元一欤”(释“此非以贱 自觉彰显“守一”的精神意蕴,发掘《节解》的理为本也。非乎”)的诘问从否定的角度,肯定拥有“元 论价值的成玄英,驾轻就熟地梳理了《左传》以及《老”为实现生死解脱的关键。明晰地指岀“百节百神 子中经》与《黄庭经》等经典的认识成长系统。前人百名,共于形中”的形神,默契于“元”的元气与“ “守一”的实践被概括为“虚夷凝静”的心灵塑造,借的唯一之道即为“得道”的觉悟的实质。面对“一不 助能够“拘魂制魄”的操作手段使魂魄避免“驰动”的可说也”(释“知者不言”)的森严壁垒,只有主动放弃 流散,指的正是《节解》提出的“胎息引之,还补其脑。对言说的盲从回归“无邪思也”的“虚其心”的无限开 推而行之,云布四海”涉及的各方面内容。而妨碍放,才能在自己内心体验其超越属性。如果“闭气养 《节解》思想的明晰传递的“一”与“气”等概念的多义精也”的¨实其腹”(释“虚其心,实其腹”)的内化浓 性的剥离,使《节解》相对零散的形上学论述在《义缩,没有达到“云布四海”的极限充实状态,那么形神 疏》中整合。仔细审视《节解》与《道德经义疏》的认的有机统一就不能为自我体验见证。摆脱“俗人”的 识变化,我们将会获得更加丰富的历史信息。 局限的修道实践与日常生活的张弛对应,构成了“与 物化反”的生命塑造不可脱节的重要方面。“无所 二虽贵为天子,当守一长生 用”的“行自然”由于是“以神为心”的自如表现,因此 不能存在丝毫的做作与分别意识 塑造生命活力的“握固闭气”是具体的操作要 回顾道教的思想发展历程,是《节解》的 领,“法守自然”则属于精神领会的内容。“一”的阴论系统地建构了认识与实践统一的思想学说。而脱 阳雌雄属性由于气息的升降在泥丸的大脑与绛宫的胎于《太平经》的“心为神灵五脏之主”的核心命题 丹田不断的转移,形神的深度裂变是生命走向成熟使指向气息调节的“行一之道”具有了精神升华的积 必然需要付出的代价。修复发生疏离的知情意的极作用。“得道”的自由解放的理想人生追求,因此 握固闭气”的方法,在操作实践中存在着十分具体自然也落实在了同“不可说”的“一”的冥合。因为领 的要求。“依时炼形”是指每天早中晚行气时应当知库会了“无邪思”的纯粹心灵活动,永远不能悬置于“闭 道的时辰以提高胎息的效率,另外还存在着通过对c气养精”的生命潜能的激发之外的必然性,因此“法
118 湖 南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7 年 要 首 先 理 解 阴 阳 魂 魄 的 固 有 属 性 。 载 ,运 也 。 营 魂 是 阳 神 ,欲 人 之 善 。 魄 是 阴 神 , 欲 人 之 恶 。 故 魂 营 营 然 而 好 生 。 魄 ,泊 也 ,欲 人 之 泊 著 生 死 。 又 魂 性 雄 健 ,好 受 喜 怒 。 魄 性 雌 柔 ,好 受 惊 怖 。 惊 怖 喜 怒 ,皆 损 精 神 。 故 修 道 之 初 ,先 须 拘 魂 制 魄 ,使 不 驰 动 也 (释 “载 营 魄 % 。 在 “修 道 之 初 ”面 临 的 是 “先 须 拘 魂 制 魄 ,使 不 驰 动 ”的 任 务 ,“次 须 守 三 一 之 神 ”以 激 发 生 命 的 创 造 潜 能 。 能 够 “令 不 离 散 也 ”的 知 情 意 融 合 一 体 ,达 到 “虚 夷 凝 静 & 释 “抱 一 ,能 无 离 & 的 程 度 各 得 其 所 。 不 能 节 制 阴 阳 魂 魄 具 有 的 善 恶 的 倾 向 性 ,则 “精 神 ”的 生 理 机 能 以 及 现 实 的 知 情 意 活 动 就 会 发 生 错 乱 。 客 观 存 在 的 “雄 健 ”与 “雌 柔 ”的 阴 阳 属 性 ,其 “好 生 ”之 善 与 “泊 着 生 死 ”之 恶 ,不 以 个 人 的 主 观 意 志 而 改 变 。 先 验 中 和 的 阴 阳 随 着 生 命 的 发 育 ,彼 此 的 力 量 不 断 升 降 消 长 。 活 泼 的 “阳 神 ”因 为 “好 受 喜 怒 ”,剧 烈 的 情 绪 波 动 破 坏 了 知 情 意 的 和 谐 关 系 。 安 静 的 “阴 神 ” 由 于 “好 受 惊 怖 ”,容 易 受 到 刺 激 的 生 理 机 能 遭 到 了 伤 害 。 “皆 损 精 神 ”的 “惊 怖 喜 怒 ”如 果 没 有 得 到 有 效 的 制 约 ,那 么 生 命 走 向 了 畸 形 发 展 的 道 路 ,未 来 的 人 生 必 然 时 刻 四 面 树 敌 。 即 扭 曲 的 人 格 同 社 会 与 自 然 的 紧 张 或 对 峙 ,导 致 了 生 命 的 创 造 力 的 软 弱 疲 乏 。 自 觉 彰 显 “守 一 ”的 精 神 意 蕴 ,发 掘 《节 解 》的 理 论 价 值 的 成 玄 英 ,驾 轻 就 熟 地 梳 理 了 《左 传 》以 及 《老 子 中 经 》与 《黄 庭 经 》等 经 典 的 认 识 成 长 系 统 。 前 人 “守 一 ”的 实 践 被 概 括 为 “虚 夷 凝 静 ”的 心 灵 塑 造 ,借 助 能 够 “拘 魂 制 魄 ”的 操 作 手 段 使 魂 魄 避 免 “驰 动 ”的 流 散 ,指 的 正 是 《节 解 》提 出 的 “胎 息 引 之 ,还 补 其 脑 。 推 而 行 之 ,云 布 四 海 ”涉 及 的 各 方 面 内 容 。 而 妨 碍 《节 解 》思 想 的 明 晰 传 递 的 “一 ”与 “气 ”等 概 念 的 多 义 性 的 剥 离 ,使 《节 解 》相 对 零 散 的 形 上 学 论 述 在 《义 疏 》中 整 合 。 仔 细 审 视 《节 解 》与 《道 德 经 义 疏 》的 认 识 变 化 ,我 们 将 会 获 得 更 加 丰 富 的 历 史 信 息 。 二 虽 贵 为 天 子 ,当守一长生 塑 造 生 命 活 力 的 “握 固 闭 气 ”是 具 体 的 操 作 要 领 ,“法 守 自 然 ”则 属 于 精 神 领 会 的 内 容 。 “一 ”的 阴 阳 雌 雄 属 性 由 于 气 息 的 升 降 在 泥 丸 的 大 脑 与 绛 宫 的 丹 田 不 断 的 转 移 ,形 神 的 深 度 裂 变 是 生 命 走 向 成 熟 必 然 需 要 付 出 的 代 价 。 修 复 发 生 疏 离 的 知 情 意 的 “握 固 闭 气 ”的 方 法 ,在 操 作 实 践 中 存 在 着 十 分 具 体 的 要 求 。 “依 时 炼 形 ”是 指 每 天 早 中 晚 行 气 时 应 当 知 道 的 时 辰 以 提 高 胎 息 的 效 率 ,另 外 还 存 在 着 通 过 对 天 人 的 对 应 关 系 的 真 切 体 验 ,把 握 万 物 生 化 消 长 的 节 点 而 认 识 世 界 的 崇 高 追 求 。 陶 冶 “脑 中 元 气 ”,使 之 “化 为 精 也 ”(释 “窈 兮 冥 兮 ,其 中 有 精 % 打 破 死 亡 的 枷 锁 ,践 行 的 是 “爱 气 惜 精 ,为 生 之 宝 ”(释 “无 厌 其 所 生 % 的 普 遍 真 理 ,只 有 为 “神 ”的 能 动 精 神 意 识 自 觉 才 能 付 诸 行 动 。 而 “神 谓 心 也 ”是 指 “心 为 神 灵 五 脏 之 主 ”(释 “神 得 一 以 灵 % 的 意 思 ,“依 时 炼 形 ”的 “守 三 一 之 神 ”直 至 “共 成 一 神 ”,皆 为 “五 脏 之 主 ”的 心 灵 “法 守 自 然 ”的 产 物 。 对 具 体 细 节 以 及 出 现 的 生 理 心 理 变 化 情 况 的 秘 而 不 宣 ,以 神 通 增 加 号 召 力 固 然 是 重 要 的 因 素 ,更 为 主 要 的 是 消 除 仅 仅 以 生 理 的 快 感 心 理 的 舒 畅 为 满 足 ,造 成 浅 尝 辄 止 偏 离 心 灵 升 华 的 中 枢 的 弊 端 。 知 道 行 气 ,以 神 为 心 ,则 流 布 百 节 。 百 节 百 神 百 名 ,共 于 形 中 ,故 曰 以 百 姓 心 为 心 也 (释 “以 百 姓 心 为 心 % 。 是 “以 神 为 心 ”的 “知 道 ”的 “行 气 ”,断 绝 了 本 能 的 “行 气 ”背 离 “以 元 气 为 母 & 释 “故 贵 必 以 贱 为 本 % 的 生 命 活 动 的 欠 缺 。 说 明 精 神 的 自 觉 造 就 了 “守 一 不 殆 ”的 自 我 ,终 究 能 够 “老 则 得 道 & 释 “大 器 晚 成 % 的 灿 烂 辉 煌 。先 知 的 自 由 解 放 人 生 明 确 可 以 昭 世 于 人 类 者 ,作 者 以 “非 谓 其 道 ,是 元 一 欤 & 释 “此 非 以 贱 为 本 也 。 非 乎 % 的 诘 问 从 否 定 的 角 度 ,肯 定 拥 有 “元 一 ”为 实 现 生 死 解 脱 的 关 键 。 明 晰 地 指 出 “百 节 百 神 百 名 ,共 于 形 中 ”的 形 神 ,默 契 于 “元 ”的 元 气 与 “一 ” 的 唯 一 之 道 即 为 “得 道 ”的 觉 悟 的 实 质 。 面 对 “一 不 可 说 也 & 释 “知 者 不 言 % 的 森 严 壁 垒 ,只 有 主 动 放 弃 对 言 说 的 盲 从 回 归 “无 邪 思 也 ”的 “虚 其 心 ”的 无 限 开 放 ,才 能 在 自 己 内 心 体 验 其 超 越 属 性 。 如 果 “闭 气 养 精 也 ”的 “实 其 腹 & 释 “虚 其 心 ,实 其 腹 % 的 内 化 浓 缩 ,没 有 达 到 “云 布 四 海 ”的 极 限 充 实 状 态 ,那 么 形 神 的 有 机 统 一 就 不 能 为 自 我 体 验 见 证 。 摆 脱 “俗 人 ”的 局 限 的 修 道 实 践 与 日 常 生 活 的 张 弛 对 应 ,构 成 了 “与 物 化 反 ”的 生 命 塑 造 不 可 脱 节 的 重 要 方 面 。 “无 所 用 ”的 “行 自 然 ”由 于 是 “以 神 为 心 ”的 自 如 表 现 ,因 此 不 能 存 在 丝 毫 的 做 作 与 分 别 意 识 。 回 顾 道 教 的 思 想 发 展 历 程 ,是 《节 解 》的 “守 一 ” 论 系 统 地 建 构 了 认 识 与 实 践 统 一 的 思 想 学 说 。 而 脱 胎 于 《太 平 经 》的 “心 为 神 灵 五 脏 之 主 ”的 核 心 命 题 , 使 指 向 气 息 调 节 的 “行 一 之 道 ”具 有 了 精 神 升 华 的 积 极 作 用 。 “得 道 ”的 自 由 解 放 的 理 想 人 生 追 求 ,因 此 自 然 也 落 实 在 了 同 “不 可 说 ”的 “一 ”的 冥 合 。 因 为 领 会 了 “无 邪 思 ”的 纯 粹 心 灵 活 动 ,永 远 不 能 悬 置 于 “闭 气 养 精 ”的 生 命 潜 能 的 激 发 之 外 的 必 然 性 ,因 此 “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 第1期 强昱:《老子节解》与《道德经义疏》的“守一”问题 ences Datab1l 守自然”的基本实践准则,始终需要实现自我与社会升华的途径①。 以及世界的统一。成玄英的“内外两行”的“次第功 阴阳雌雄的相互作用神妙莫测,不能把“不测之 能”问题,“内”的自我生命同“外”的社会与世界,正用”的“神”理解为独立于阴阳之外高高在上的主宰者 是以为属性的不同产生了“两行”的方法途径。则先“三法”的精气神“为一”的整体,不能被分离割裂,“一” 后深浅的“次第”及知情意的“功能”出现了人为的改的统一性不妨碍“神”的心灵意识的自由翱翔 变,生命的自然属性面临着重创的危险。作为“神灵 中有物,即是神。神,妙物为名也。虽复非无非 五脏之主”的心灵固有“功能”的丧失,不仅“握固闭有,而有而无,故是妙也。中有象,即是气。虽复非 气”的“拘魂制魄”成为了无用之具,而且势必与“虚象非色,而为色为象,故是气也。言道种种变现,故 夷凝静”的终极生命满足背道而驰。说明“次第功不物而物,不象而象也(释“恍惚中有物,惚恍中 能”与“内外两行”的贯通既是认识实践的客观要求,有象”)。 又是不可抗拒的必然法则为哲人洞察,成为引导生 通过对经验表象的普遍提炼而成的“阴阳”概 命潜能顺利释放不断实现精神突破的指南 念,概括了具有规定性的事物的两种相互排斥彼此 先期“拘魂制魄”而“守三一之神”居后的顺序,依存的不同物质要素及其功能作用。“妙物为名”的 暗示与魂魄并列的阴阳的调节相对简单,对“三一之“阴阳”的内部,“有物”者“非无”表示实在性,“非有 神”的持守更为艰难深入。成玄英的见解与“知道行排除的是实体性。因此“而有而无”的“神”不仅自身 气,以神为心”的定心相同,皆以“虛夷凝静”为知情奇妙不测,而且肯定存在状态之“象”同样纷纭复杂。 意贯通的核心特征。著名的“藏公”即藏玄靖的 “种种变现”的形上之道指,反映于金木水火土五行 论为成玄英取资,这一深厚博大的思想建构对未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造成的万物之“象”的差别,阴 来的道教哲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阳一体的元气主从地位在其自身内部发生了升降 搏,触也。微,妙也。言体非形质,不可搏触而“非象非色,而为色为象”的决定作用,即是对“神”的 得,故曰微也。又藏公三一解曰,夫言希夷微者,谓作用机制与阴阳的存在状态的逻辑抽象,把神与气 精神气也。精者灵智之名,神者不测之用,气者形相截然两分就会导致体与用或本与末的肢解。 之目。总此三法为一。圣人不见是精,不闻是神,不 贯通精气神“三法为一”的力量是形上之道,混淆 得是气。既不见不闻不得,即应云无色无声无形,何了人类精神意识能够感知的“种种变现”的差别,“不物 为乃言希夷微耶?明至道虽言无色,不遂绝无。若而物,不象而象”者的绝对性将遭到否定。因此在“真 绝无者,遂同太虚,即成断见。今明不色而色,不声精无杂,实非虚假。于三一之中,偏重举精者,欲明精 而声,不形而形,故云夷希微也。所谓三一者也(释是气色,神用之本也”(释“其精甚真”)的论述中,重申 搏之不得,名曰微”)。 “真精”的纯粹状态依然属于“气色”的范围的见解 感性知觉触及的客观对象随着差别性的消失,必“气色”是形形色色“神用”的变化之“本”的存在依据,而 然走向无差别的同一状态。只能为理性直观把握的精“神用”永远遵循着固有的“一”的准则生起。“实非虚 气神的“为一”的整体,非绝对的不存在。“一”的概念假”的万物生灭的规律性周期性,则是阴阳之气往复循 在揭示了构成万物的初始本源的道气浑然无间的同环的具体过程,不是一个飘渺不定的游魂。人类异于 时,又从逻辑关系上说明了先验实在的形上之道,因为他事物的本质属性为“灵智”,固有的“神用”的能动创 没有具体事物的规定性而无量的增减质的改变的永恒造是“灵智”的潜能的反映,彻底地释放就能达到“希夷 绝对性。如果“绝无”的茫茫“太虚”与“无色”的“至道”,微”的极限。突破横亘在“唯益世智”的“博学多言”方 不具有先验的内在联系,“至道”与“太虚”必将为悬隔面存在的鸿沟,“守中”的凝聚就成为了激发“灵智”的 的二物,那么不可避免地出现“断见”的严重逻辑悖论。创造性的关键一环 不色而色”指具有“色”与“声”以及“形”的客观存在者, 博学多言,唯益世智。既不体道,理归于穷。 哪怕虚寂至极依然以“至道”为存在的依据,否则无法中,一道也。多闻适足,有为守中,即长生久视。以 合理圆满地阐释时空统一的无限宇宙的内在统一性问此格量,故不如守中也(释“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题。是“希夷微”与“精气神”相互的诠释思路使隐藏在 当下“适足”的“世智”,不超出刻意的“有为守 《道德经》中的精神资源,为哲人领会而成为实现认识中”的范围,而魂魄的安定则是“长生久视”的条件 ①对这一问题拙作《从魏晋玄学到初唐重玄学》的相关章节曾进行过讨论。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
第 1 期 强 昱 ' 老 子 节 解 》与《道德经义疏》的“守一”问题 119 守 自 然 ”的 基 本 实 践 准 则 ,始 终 需 要 实 现 自 我 与 社 会 以 及 世 界 的 统 一 。成 玄 英 的 “内 外 两 行 ”的 “次 第 功 能 ”问 题 ,“内 ”的 自 我 生 命 同 “外 ”的 社 会 与 世 界 ,正 是 以 为 属 性 的 不 同 产 生 了 “两 行 ”的 方 法 途 径 。则 先 后 深 浅 的 “次 第 ”及 知 情 意 的 “功 能 ”出 现 了 人 为 的 改 变 ,生 命 的 自 然 属 性 面 临 着 重 创 的 危 险 。作 为 “神 灵 五 脏 之 主 ”的 心 灵 固 有 “功 能 ”的 丧 失 ,不 仅 “握 固 闭 气 ”的 “拘 魂 制 魄 ”成 为 了 无 用 之 具 ,而 且 势 必 与 “虚 夷 凝 静 ”的 终 极 生 命 满 足 背 道 而 驰 。说 明 “次 第 功 能 ”与 “内 外 两 行 ”的 贯 通 既 是 认 识 实 践 的 客 观 要 求 , 又 是 不 可 抗 拒 的 必 然 法 则 为 哲 人 洞 察 ,成 为 引 导 生 命 潜 能 顺 利 释 放 不 断 实 现 精 神 突 破 的 指 南 。 先 期 “拘 魂 制 魄 ”而 “守 三 一 之 神 ”居 后 的 顺 序 , 暗 示 与 魂 魄 并 列 的 阴 阳 的 调 节 相 对 简 单 ,对 “三 一 之 神 ”的 持 守 更 为 艰 难 深 人 。成 玄 英 的 见 解 与 “知 道 行 气 ,以 神 为 心 ”的 定 心 相 同 ,皆 以 “虚 夷 凝 静 ”为 知 情 意 贯 通 的 核 心 特 征 。著 名 的 “藏 公 ”即 藏 玄 靖 的 “三 一 ”论 为 成 玄 英 取 资 ,这 一 深 厚 博 大 的 思 想 建 构 对 未 来 的 道 教 哲 学 产 生 了 不 可 估 量 的 影 响 。 搏 ,触 也 。微 ,妙 也 。言 体 非 形 质 ,不 可 搏 触 而 得 ,故 曰 微 也 。又 藏 公 三 一 解 曰 ,夫 言 希 夷 微 者 ,谓 精 神 气 也 。精 者 灵 智 之 名 ,神 者 不 测 之 用 ,气 者 形 相 之 目 。总 此 三 法 为 一 。圣 人 不 见 是 精 ,不 闻 是 神 ,不 得 是 气 。既 不 见 不 闻 不 得 ,即 应 云 无 色 无 声 无 形 ,何 为 乃 言 希 夷 微 耶 ?明 至 道 虽 言 无 色 ,不 遂 绝 无 。若 绝 无 者 ,遂 同 太 虚 ,即 成 断 见 。今 明 不 色 而 色 ,不 声 而 声 ,不 形 而 形 ,故 云 夷 希 微 也 。所 谓 三 一 者 也 (释 “搏 之 不 得 ,名 曰 微 % 。 感 性 知 觉 触 及 的 客 观 对 象 随 着 差 别 性 的 消 失 ,必 然 走 向 无 差 别 的 同 一 状 态 。只 能 为 理 性 直 观 把 握 的 精 气 神 的 “为 一 ”的 整 体 ,非 绝 对 的 不 存 在 。“一 ”的 概 念 在 揭 示 了 构 成 万 物 的 初 始 本 源 的 道 气 浑 然 无 间 的 同 时 ,又 从 逻 辑 关 系 上 说 明 了 先 验 实 在 的 形 上 之 道 ,因 为 没 有 具 体 事 物 的 规 定 性 而 无 量 的 增 减 质 的 改 变 的 永 恒 绝 对 性 。如 果 “绝 无 ”的 茫 茫 “太 虚 ”与 “无 色 ”的 “至 道 ”, 不 具 有 先 验 的 内 在 联 系 ,“至 道 ”与 “太 虚 ”必 将 为 悬 隔 的 二 物 ,那 么 不 可 避 免 地 出 现 “断 见 ”的 严 重 逻 辑 悖 论 。 “不 色 而 色 ”指 具 有 “色 ”与 “声 ”以 及 “形 ”的 客 观 存 在 者 , 哪 怕 虚 寂 至 极 依 然 以 “至 道 ”为 存 在 的 依 据 ,否 则 无 法 合 理 圆 满 地 阐 释 时 空 统 一 的 无 限 宇 宙 的 内 在 统 一 性 问 题 。是 “希 夷 微 ”与 “精 气 神 ”相 互 的 诠 释 思 路 使 隐 藏 在 《道 德 经 》中 的 精 神 资 源 ,为 哲 人 领 会 而 成 为 实 现 认 识 升 华 的 途 径 !。 阴 阳 雌 雄 的 相 互 作 用 神 妙 莫 测 ,不 能 把 “不 测 之 用 ”的 “神 ”理 解 为 独 立 于 阴 阳 之 外 高 高 在 上 的 主 宰 者 。 “三 法 ”的 精 气 神 “为 一 ”的 整 体 ,不 能 被 分 离 割 裂 ,“一 ” 的 统 一 性 不 妨 碍 “神 ”的 心 灵 意 识 的 自 由 翱 翔 。 中 有 物 ,即 是 神 。 神 ,妙 物 为 名 也 。 虽 复 非 无 非 有 ,而 有 而 无 ,故 是 妙 也 。 中 有 象 ,即 是 气 。 虽 复 非 象 非 色 ,而 为 色 为 象 ,故 是 气 也 。 言 道 种 种 变 现 ,故 不 物 而 物 ,不 象 而 象 也 (释 “恍 惚 中 有 物 ,惚 恍 中 有 象 & 。 通 过 对 经 验 表 象 的 普 遍 提 炼 而 成 的 “阴 阳 ”概 念 ,概 括 了 具 有 规 定 性 的 事 物 的 两 种 相 互 排 斥 彼 此 依 存 的 不 同 物 质 要 素 及 其 功 能 作 用 。 “妙 物 为 名 ”的 “阴 阳 ”的 内 部 ,“有 物 ”者 “非 无 ”表 示 实 在 性 ,“非 有 ” 排 除 的 是 实 体 性 。 因 此 “而 有 而 无 ”的 “神 ”不 仅 自 身 奇 妙 不 测 ,而 且 肯 定 存 在 状 态 之 “象 ”同 样 纷 纭 复 杂 。 “种 种 变 现 ”的 形 上 之 道 指 ,反 映 于 金 木 水 火 土 五 行 的 变 化 及 其 相 互 作 用 造 成 的 万 物 之 “象 ”的 差 别 ,阴 阳 一 体 的 元 气 主 从 地 位 在 其 自 身 内 部 发 生 了 升 降 。 “非 象 非 色 ,而 为 色 为 象 ”的 决 定 作 用 ,即 是 对 “神 ”的 作 用 机 制 与 阴 阳 的 存 在 状 态 的 逻 辑 抽 象 ,把 神 与 气 截 然 两 分 就 会 导 致 体 与 用 或 本 与 末 的 肢 解 。 贯 通 精 气 神 “三 法 为 一 ”的 力 量 是 形 上 之 道 ,混 淆 了 人 类 精 神 意 识 能 够 感 知 的 “种 种 变 现 ”的 差 别 ,“不 物 而 物 ,不 象 而 象 ”者 的 绝 对 性 将 遭 到 否 定 。 因 此 在 “真 精 无 杂 ,实 非 虚 假 。 于 三 一 之 中 ,偏 重 举 精 者 ,欲 明 精 是 气 色 ,神 用 之 本 也 & 释 “其 精 甚 真 % 的 论 述 中 ,重 申 “真 精 ”的 纯 粹 状 态 依 然 属 于 “气 色 ”的 范 围 的 见 解 。 “气 色 & 是 形 形 色 色 “神 用 & 的 变 化 之 “本 & 的 存 在 依 据 ,而 “神 用 ”永 远 遵 循 着 固 有 的 “一 ”的 准 则 生 起 。 “实 非 虚 假 ”的 万 物 生 灭 的 规 律 性 周 期 性 ,则 是 阴 阳 之 气 往 复 循 环 的 具 体 过 程 ,不 是 一 个 飘 渺 不 定 的 游 魂 。 人 类 异 于 他 事 物 的 本 质 属 性 为 “灵 智 ”,固 有 的 “神 用 ”的 能 动 创 造 是 “灵 智 ”的 潜 能 的 反 映 ,彻 底 地 释 放 就 能 达 到 “希 夷 微 ”的 极 限 。 突 破 横 亘 在 “唯 益 世 智 ”的 “博 学 多 言 ”方 面 存 在 的 鸿 沟 ,“守 中 ”的 凝 聚 就 成 为 了 激 发 “灵 智 ”的 创 造 性 的 关 键 一 环 。 博 学 多 言 ,唯 益 世 智 。 既 不 体 道 ,理 归 于 穷 。 中 ,一 道 也 。 多 闻 适 足 ,有 为 守 中 ,即 长 生 久 视 。 以 此 格 量 ,故 不 如 守 中 也 (释 “多 闻 数 穷 ,不 如 守 中 % 。 当 下 “适 足 ”的 “世 智 ”,不 超 出 刻 意 的 “有 为 守 中 ”的 范 围 ,而 魂 魄 的 安 定 则 是 “长 生 久 视 ”的 条 件 。 ①对这一问题拙作《从魏晋玄学到初唐重玄学》的相关章节曾进行过讨论。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