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录 前言… ... 1 一导论:大屠杀之后的社会学 1 作为现代性之验证的大屠杀… 8 文明化进程的涵义… 16 道德冷漠的社会生产… 25 道德盲视的社会生产 32 文明化进程的道德后果 37 二现代性、种族主义和种族灭绝(1) 41 疏远犹太人的一些独特之处… 44 从基督教世界到现代性中犹太人的不协调 48 骑跨在屏障之上 53 三棱境群体 56 不协调性的现代层面 61 无民族的民族 69 种族主义的现代性… 75 三现代性、种族主义和种族灭绝(2) 82 从异类恐惧症到种族主义 83 作为一项社会工程的种族主义 88 从排斥到灭绝 … 97 展望… 106
四大屠杀的独特性和常态性… 112 问题… 115 非同寻常的种族灭绝… 119 现代种族灭绝的特性… 126 劳动的等级和功能划分的影响… 131 官僚体系之对象的非人化… 136 官停体系在大屠杀中的角色… 139 现代防卫的破产… 142 结论… 147 五 诱使受害者合作… 155 “封锁”受害者… 162 “拯救你所能拯救者”游戏… 170 为集体毁灭服务的个人理性… 178 自我保全的理性… 188 结论,… 197 六服从之伦理(读米格拉姆)… 199 具有社会距离功能的非人性 203 个人自身行动背后的同谋…… 206 技术的道德化… 209 自由漂浮的责任… 212 现 权力的多元主义和良知的权力… 214 罪恶的杜会性质 217 七一种道德的社会学理论初探… 221 作为道德工厂的杜会… ..44 223 大屠杀的挑战… 229 道德的前社会来源… 234 社会接近与道德责任… 240 2
道德责任的社会压… 245 距离的社会生产… ........ 251 结束语… 258 八事后的思考:理性与羞耻 262 附录道德的社会操纵:行动者的道德化, 行动的善恶中性化 270 3
一导论:大屠杀之后的社会学 现代文明的物质和精神产物包括死亡集中营和集中营 里束手待毙的人们。 R.鲁本斯坦与J.罗斯,《通往奥斯维辛之路》 对有关文明、现代性与现代文明的社会学理论而言,通过两 种方式可以贬低、误解或者轻视大屠杀对它的意义。 一种方式是把大屠杀看做是发生在犹太人身上的事情,看 做是犹太人历史中的一个事件。这使得大屠杀独一无二,平淡 而不具代表性,与杜会学也没有什么关系。其中最普通的方式 就是将大屠杀说成是欧洲基督徒反犹主义的顶点一反犹主义 在本质上就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在庞大而繁杂的种族或宗教歧 视与敌对的目录当中,没有什么可与之相提并论的。在其他的 一切集体敌视中,反犹主义是无与伦比的,这是因为它史无前例 的系统性、意识形态的强度、超国家和超地区的蔓延,以及其地 方性源泉与世界性支流相汇合的独特性。因此可以说,当大屠 杀被定义为反犹主义以别的方式的延续时,大屠杀似乎就是一 个“单元素集合”,一个不再重复的片段,这也许对大屠杀所在社 会的病症有所诊断,然而却几乎不能增珈我们对这个杜会正常 状态的理解。它也更少地要求对现代性的历史趋势、文明的进 程、社会学研究的基本主题的正统理解进行任何有价值的修正
另一种方式一表面上指向截然相反的方向,但实际上导 看 致了同样的结果一是将大屠杀看做广泛而常见的一一类社会现 象中的一个极端;这当然是一类令人厌恶和让人反感的现象,但 我们还能够(而且必须)忍受。我们必须容忍大屠杀,因为它具 有回复性和普遍性,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现代社会过去一直都 是、现在也是而且将来还会是一个被设计来压制它,甚至可能彻 底扑灭它的组织。因而,在一个所涵甚广,包括了冲突、歧视或 者侵略等许多与大屠杀“相似”事件的范畴中,大屠杀被另外算 做了一项(不管它多么突出)。往最坏处说,大屠杀牵涉到了人 类一种原始的、在文化上无法磨灭的“自然的”禀性一比如洛 伦兹①提出的本能攻击性,或者阿瑟·库斯勒②提出的不可以用 新大脑皮层来控制的大脑中古老并受情感支配的那个部分。③ ①洛伦兹,奥地利著名动物学家,现代行为学的创始人,认为侵犯的动因是本 能的,生而就有的,并且在体内不断地积蓄。代表作有《攻击与人性》。一译注 ②阿瑟·库斯勒,匈牙利裔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为共 产党员,被关进法西斯巢中营。代表作有《中午的黑暗》。一—泽注 ③参看格伦兹,{关于攻击》(Konrad Lorenz,On Aggression,New York:Har court,Brace and World,1977);阿瑟·库斯勒,《杰纳斯:一个总结》(Arthur Koestler, Jan4s:A Summing乙Up,London:Hutchinson,1978)。在力图通过人性内在缺陷的 理论来解释大屠杀的许多著作中,I.W查尼的《我们怎么能干那些不可思议的事?》 (Israel W.Charny,How Can we Commit the Unthinkable?,Boulder:Westview Pcss,1982)比较突出。这本书包括对人性瑾论的综述,并且对一些人性假说进行 了思考,例如“人性本恶“、“人陶醉于权力的桢向”、“设计一种使自已成为替罪羊可 能性最小的方案”、“抹杀别人的人性以保存自已的人性”。弗格里的“反犹主义心理 "(Wendy Stellar Flory,"The Psycholgy of Antisemitism"In Michael Curtis ed., Antisemitisi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Boulder:We色tview Press,1986)用反a扰主 义的顽固性来解释大屠杀,用普道存在的编见解释反犹主义,用“人类最基本和最直 觉的驱动力—一月私自利”解释偏见,而自私自利义被解释成“人类又一特征—使 王十! 我们尽一切可能避免承认自己犯错误的自尊一一的结果.”(p.240)弗格里认为 要避免偏见的破坏性影响就要求社会坚持“(如同它处置其他类型的自私自利一样) 对偏见进行严格的监管和制约”(p.24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