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诚信与法律
第二章 诚信与法律
1.诚信:道德的美德与原则 冬信与诚的含义—一 “信”的含义在《古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诚实, 不欺”。梁朝皇侃在注释 《论语》中的“信近乎义” 时认为:“信,不欺也”。 诚为内心之真、之实,故真诚、诚实;信为遵守诺 言,故守信;所以,诚为不自欺,信则不欺人
1.诚信:道德的美德与原则 v 信与诚 的含义—— “信”的含义在《古汉语词典》中解释为: “诚实, 不欺” 。梁朝皇侃在注释《论语》中的“信近乎义” 时认为: “信,不欺也” 。 v 诚为内心之真、之实,故真诚、诚实;信为遵守诺 言,故守信;所以,诚为不自欺,信则不欺人
诚信的含义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与诚信含义基本相同 《古汉语大词典》对“诚实”的解释是“言行与内心一致, 不虚假”。对“诚” 的解释是“真心实意” 《应用汉语词典》对“诚实”的解释是“老老实实,心口如 诚实强调的是内心的真实,诚心诚意就是指内心的真实,是 对自我的道德品格要求,要做到,不欺骗首已的心,不违逆 自己的良心; 《大学》中讲:“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 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隆 可好而勿为,是自欺;.知不善之可恶而姑为之, 所不知,而曰我知之,是自欺;色取仁而居之不疑,是自 欺
诚信的含义 v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与诚信含义基本相同。 v 《古汉语大词典》对“诚实”的解释是“言行与内心一致, 不虚假” 。 对“诚”的解释是“真心实意” 。 v 《应用汉语词典》对“诚实”的解释是“老老实实,心口如 一” v 诚实强调的是内心的真实,诚心诚意就是指内心的真实,是 对自我的道德品格要求,要做到,不欺骗自己的心,不违逆 自己的良心; v 《大学》中讲: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 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 v 何谓自欺?清代黄宗羲的解释: “夫人之自欺非一:知善之 可好而勿为,是自欺;知不善之可恶而姑为之,是自欺;实 无是善而贪其名,是自欺;实有是恶而辞以过,是自欺;实 所不知,而曰我知之,是自欺;色取仁而居之不疑,是自 欺。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诚者,真 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 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
v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 “诚者,真 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 v庄子说: “真者,精诚之至也
诚信包含着诚实和守信、信用 两重意义 冬诚信包含着诚实和守信、信用两重意义。 诚与信意义相通,譬如《说文解字》中注释:“诚, 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 99 ·《中庸》中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 道也。”孟子也认为: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 人之道也。 所谓天之道是大自然根据其内在规律真实的周而复 始地运行,人类能够效法自然之诚,做到内心的真 实,就是为人之道,所以人之道就是社会成员应当 内心真实地遵循的行为规则
诚信包含着诚实和守信、信用 两重意义 v 诚信包含着诚实和守信、信用两重意义。 v 诚与信意义相通,譬如《说文解字》中注释: “诚, 信也,从言成声” ; “信,诚也,从人从言” 。 v 《中庸》中说: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 道也。 ”孟子也认为: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 人之道也。 ” v 所谓天之道是大自然根据其内在规律真实的周而复 始地运行,人类能够效法自然之诚,做到内心的真 实,就是为人之道,所以人之道就是社会成员应当 内心真实地遵循的行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