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体系中的信任… 72 信任与专业知识… 77 信任与本体性安金… 80 前现代与现代… 88 第四部分 抽象体系与亲密关系的转变 98 信任j个人关系 99 信任与个人认同 105 现代世界中的风险与危险 109 风险本体性安全 115 适应性反应… 118 现代性的现象学 121 日常生活的脱技能化与再技能化 126 对后现代性的异议 131 第五部分 驾驭猛兽 4 133 乌托邦的现实主义 135 未来导向:社会运动的作用 139 后现代性 143 第六部分 现代性是一个西方化的工程吗? 152 结语 154 2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fineprint.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第一部分 导 言 在:本书中,我将按文化与认识论研究的笔调,对现代性作山 -种制度性的分析、这么做与目前的大多数讨论其行实质性的 区别,那些讨论将这些侧重点倒置了、何为现代性,肖先,我」 不妨大致简要地说: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人约十七世 纪出现在欧洲,并H在后米的岁刀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内 产生着影响。这将现代性与一个时段和·个最初的地理位肾 联系起来,但是到口前为止,它的那些主要特性却还仍然在黑箱 之中藏而不露、 在一十世纪未的今天,许多人都已经意识到,我们正站任新 世纪的门槛前,社会科学必须对这个即将到来的新时代作出白 己的回应,这个新时代本身正引导我们超越现代性。如今,术语 令人门眩的多样性与这种时代转变有关,某些这类术语(如“信 息社会”或“消费社会”)明显地与-·种新的社会体系之出现相关 联,但是大多数这类术语,诸如“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后 工业社会”、“后资本主义”,等等,更确切地说实际上是表明了即 将终结之前的事物所处的先前状态。有关这些现象的部分讨论 主要集中在制度转变(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①)上,特别是 ①木书中transformarion一词律举作“转变”,把ransition译作“过渡”,而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fineprint.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那些认为我们正在从建立在物质产品生产基础上的补会体系问 主要地与信息相关的社会体系转变的讨论,史是如此:然而,一 般地说,这些争论更关注的是哲学和认识论的问题。这也是利 奥塔颇具特色的视角,是他首先使后现代性概念变得如此著 名。②正如他所指出,后现代性意在表明对以认识论为基础,以 及由人类物质进步中的信念的一种背离。由于扬弃了“宏大叙 事”(即借助于贯穿始终的“故事主线”,我们被置身在具有确定 的过去和可预见的未来的历史之中),后现代性的条件才得以确 立下来。后现代视角看到了对知识的异质要求之多样性,这样 一来,科学不再享有特权地位了。 对利奥塔表述的这种观点的一种典型的回应是试图表明, 一种首尾一致的认识论是可能存在的,并且,人们能够获得关于 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模式的普遍性知识。③但是,本书将采取的 是另一种路径。我将说明,我们对于自身的迷惘(即认为关于社 会组织的系统性知识是不可能获取的),主要是源于这样一种感 受: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被大量我们还无法完全理解的事件纠 缠着,这些事件基本上都还处在我们的控制之外。为了分析这 种状况是怎样形成的,仅仅发明一些诸如后现代性和其他新术 语是不够的;相反,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现代性本身的特征。而到 目前为止,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具体原因,在整个社会科学中,人 把change译作“变迁”。“转变”、“过渡”,都包含在“变迁"之中,但是,按照吉登斯的 意思,“转变”指的是由前现代社会向现代杜会的断裂性变迁,而“过渡“则没有“断 裂”之意。国内现在有的书把transformation和transition都译作“转型”,本书的译 法,是为了避免混淆。一一译注 ②利奥塔:《后现代状况》(Jcan-Francois Lyotard,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5) ③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Jurgen Habermas,TheP%tohi- 的 cal Discourse of Modermity,Cambridge,Eng.Polity,1987) 2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fineprint.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单落分 们对现代性的理解仍然极为肤浅我们实关际上并没有迈进个 所谓的后现代性时期,而是正在进人这样·个阶段,在其中现代 性的后果比从前任一个时期都更加剧烈化更加普遍化了:任 现代性背后,我以为,我们能够规察到·种崭新的不同于过去的 秩序之轮廓,这就是“后现代”(pst-mdem),付它与目前许多 人听所说的“后现代性"(post-modernity)大相径庭。 我要提山的论点其行自己的出发点,我在其他地方将其称 之为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断裂论的”(discontinuist)解释,怎我 所说的断裂,是指现代的社会制度在某些方面是独一无二的,其 在形式上异于所有类型的传统秩序。我认为,理解断裂的性质, 是我们分析现代性究竟是什么,并诊断今天它对我们产生的种 种后果的必不可少的开端。 对某些在社会学中占统治地位的立足点,比如与研究现代 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原则,我也将作扼要的批判性探讨。在它 们的文化和认识论取向前提下,关于现代性利后现代性的讨论, 基本上没有E视存在于已确立的社会学立场中的诸多缺陷。然 心,诚如我所指出的那样,关系制度性分析的解释却必须去正视 它们。 以上述这些观察作为起点,在本书的大多数篇幅中,我将对 现代性以及可能会出现在本时代彼岸的后现代秩序的性质,作 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描述。 ⑦)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Anthony Gidldens,The Nution-State and Viclence,Cambridlge,Eng.Polity.1985), 3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fineprint.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现代性的断裂 我们自然非常熟悉对人类历史必然经历“断裂”(disconti- uities)以及不存在一帆风顺的发展路径的论点,马克思主义的 大部分菩作都曾经强调过这-·点。然而,我使用“断裂”这个术 语同历史唯物主义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联系,我的观点也没有受 制于将人类历史描述成一个整体的观念。毫无疑问,历史发展 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着断裂,例如,在部落社会向农业国家过渡的 转折点上,就有这种情况。我关心的不是这类情形。我特别要 强调的是与现代时期有关的那一种(或那一类)特殊断裂。 现代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我们抛离了所有类型的社会 秩序的轨道,从而形成了其生活形态。在外延和内涵两方面,现 代性卷入的变革比过往时代的绝大多数变迁特性都更加意义深 远。在外延方面,它们确立了跨越全球的社会联系方式:在内涵 方面,它们正在改变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和最带个人色彩的 领域。很明显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还存在着延续,两者都不是凭 空虚构出来的。尽人皆知,若以过于世俗的方式简单对比二者, 会产生什么样的误导。但是,过去三至四个世纪(历史长河中的 一瞬间!)以来出现的巨大转变如此剧烈,其影响又是如此广泛 而深远,以至于当我们试图从这个转变以前的知识中去理解它 们时,发现我们只能得到十分有限的帮助。 为什么现代性的断裂特性并未受到完全重视呢?原因之· 是长久以来就一直存在着的社会进化论的影响。即使是那些强 性 调断裂变革之重要性的理论(如马克思的理论),也把人类历史 看作是有一个总的发展方向,并受着某种其有普遍性的动力原 则所支配的过程。进化论的确表述了这种“宏大叙事”,尽管它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fineprint.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