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2018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让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是最具有中国美学意义的艺术。作为文字,它的基本功能是记录语言;然而 它又可以成为艺术,它像绘画、舞蹈一样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在现今世界上 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并列的书法能够独立作为一种艺术,除了汉字就没有别的 了 书法艺术从现象上看近于绘画,自古以来就有书画同源说。但就其内在本质来看, 书法与绘画则大相径庭。绘画的功能主要是再现,大体上都离不开为客观事物造 像。象形是绘画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段。书法很难做到像物。书法也有再现、象形 功能,但比起绘画来,不啻小巫见大巫。而且,书法是以表达情感为功能的,它 是表现艺术。书法的表达情感是大致的,模糊的,象征性的。仅就这一点看,它 近于音乐。音乐也是以表达人的情感为主要功能的,它之表达人的情感也具有模 糊性、象征性、多义性的特点。但书法的存在方式又根本不同于音乐。书法是造 型艺术,是静态的存在,音乐是音响艺术,是动态的存在。书法是空间的存在 音乐是时间的存在 书法艺术是线条艺术,这线条绝不同于西洋油画中的线条,也不同于硬笔写出来 的线条。谈到书法艺术不能不谈到它特殊的制作工具—一毛笔。毛笔是软笔。据 家考证,甲骨文骨板上曾经发现有朱笔书写而漏刻的痕迹,好像是用毛笔书写 的。如果这一推断不错,那至少在殷代就有了毛笔。甲骨文亦应算书法艺术,当 然它与直接用毛笔书写在纸上的书法艺术还是有所差别的。至于铸在青铜器内壁 或底部的金文,专家已经断定,是先用毛笔写在青铜器胚胎上然后铸的。中国的 书法艺术家就是通过对毛笔的操纵,或轻或重,或疾或徐,或润或涩,从而表达 出自己的情感活动,创造出既具观赏价值又耐人品味不已的书法艺术来的 战国末期出现小篆字体。大、小篆字体其基本风格是圆婉,只是大篆不及小篆规 整。汉代通行隶书,因字形“似八字势,有偃波”,故命名为“八分”。汉代又 产生了新的书体一一楷书、行书和草书。其中,草书的产生最具美学意义。在所 有的书法字体中,草书最能自由抒写书家的思想情感,最能见出书家的创造个性, 最具审美情趣,因此,草书可以说是书法艺术的代表。晋代书法艺术繁荣,其总 体风格尚韵,就书法中阴柔风格一派言之,晋代达到了中国书法史上的最髙峰, 甚至有不少学者认为,晋代书法堪为晋代的艺术标志,犹如诗之于唐,词之于宋 (摘编自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二十一讲·第十七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成为书法艺术,既保留了作为文字的记录功能,又能给人以艺术审美的享
大连市 2018 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让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书法是最具有中国美学意义的艺术。作为文字,它的基本功能是记录语言;然而 它又可以成为艺术,它像绘画、舞蹈一样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在现今世界上, 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并列的书法能够独立作为一种艺术,除了汉字就没有别的 了。 书法艺术从现象上看近于绘画,自古以来就有书画同源说。但就其内在本质来看, 书法与绘画则大相径庭。绘画的功能主要是再现,大体上都离不开为客观事物造 像。象形是绘画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段。书法很难做到像物。书法也有再现、象形 功能,但比起绘画来,不啻小巫见大巫。而且,书法是以表达情感为功能的,它 是表现艺术。书法的表达情感是大致的,模糊的,象征性的。仅就这一点看,它 近于音乐。音乐也是以表达人的情感为主要功能的,它之表达人的情感也具有模 糊性、象征性、多义性的特点。但书法的存在方式又根本不同于音乐。书法是造 型艺术,是静态的存在,音乐是音响艺术,是动态的存在。书法是空间的存在, 音乐是时间的存在。 书法艺术是线条艺术,这线条绝不同于西洋油画中的线条,也不同于硬笔写出来 的线条。谈到书法艺术不能不谈到它特殊的制作工具——毛笔。毛笔是软笔。据 专家考证,甲骨文骨板上曾经发现有朱笔书写而漏刻的痕迹,好像是用毛笔书写 的。如果这一推断不错,那至少在殷代就有了毛笔。甲骨文亦应算书法艺术,当 然它与直接用毛笔书写在纸上的书法艺术还是有所差别的。至于铸在青铜器内壁 或底部的金文,专家已经断定,是先用毛笔写在青铜器胚胎上然后铸的。中国的 书法艺术家就是通过对毛笔的操纵,或轻或重,或疾或徐,或润或涩,从而表达 出自己的情感活动,创造出既具观赏价值又耐人品味不已的书法艺术来的。 战国末期出现小篆字体。大、小篆字体其基本风格是圆婉,只是大篆不及小篆规 整。汉代通行隶书,因字形“似八字势,有偃波”,故命名为“八分”。汉代又 产生了新的书体——楷书、行书和草书。其中,草书的产生最具美学意义。在所 有的书法字体中,草书最能自由抒写书家的思想情感,最能见出书家的创造个性, 最具审美情趣,因此,草书可以说是书法艺术的代表。晋代书法艺术繁荣,其总 体风格尚韵,就书法中阴柔风格一派言之,晋代达到了中国书法史上的最高峰, 甚至有不少学者认为,晋代书法堪为晋代的艺术标志,犹如诗之于唐,词之于宋。 (摘编自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二十一讲·第十七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汉字成为书法艺术,既保留了作为文字的记录功能,又能给人以艺术审美的享 受
B.书法的功能重点不是再现和象形,书法并不需要通过为客观事物造像米反映生 活 C.书法与音乐的主要功能相同,所表达的情感特点有重合之处,但他们存在方式 不同 D.作为软笔的艺术,书法家对毛笔的使用技法,直接体现出书法所具有的审美艺 术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运用了对比和引用的论证方法,分析并阐明了汉字书法作为纯艺术的审美 特性 B.第二段通过书与画、书法与音乐的比较,分析并归纳出书法的特质,有较强逻 辑力。 C.第三:段作者借用专家对甲骨文的考证与金文铸法的推断断定商周文字也算是 书法。 D.最后一段以述为主,兼有议论,介绍了汉宁形体的演变,客观上增强了文章的 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英语等字母文字虽具有记录功能,但它们不能像我们汉字书法一样成为一种纯 艺术。 B.从外在形式看,书画同源是有道理的,但从内在本质看,书法比绘画更具艺术 魅力。 C.铅笔等硬笔书写的文字也很优美,但是不能将它们与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混为 一体 D.相对其他朝代,新书体更多产生于汉代,其中的草书可以算是中国书法艺术的 代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枸杞 任林举 躲在向海写《粮道》的时候,每天饭后在院中散步 每一次散步都从一排台阶开始,最后再从那排台阶结束。那排台阶,每一级都已 经在中间的侧面裂开,很有岁月感,似乎每一级都由时光和往事砌成,只要坐下 来就能够回到从前。 但我一直没有在那里坐下来,因为我在行走时总是担心,太多的往事会缠住自己 前行的脚步,而此时,我有一点害怕在往事里沉迷 在院子柳树下,有人种了一片枸杞,但由于树下是一片堆满了沙子的沙丘,所以 在那种干早的环境里生长得都很小 开始的时候,我基本上没有认出它们,后来在某一天早晨,我看到了鲜红的零零 星星的枸杞子,从那些灰绿色的枝叶间露出来,才认出了它们。 记得小时候家里也种过一些枸杞。一到结果的季节,满枝红艳艳的,枝头都压弯 了,果粒也要比这里的大得多。因为晒干后要当作药材拿去卖钱的,所以我们很 少吃。偶尔偷偷地拿几颗放在嘴里,却舍不得马上咀嚼咽下,就放在嘴里含着 那种甜中有点微苦的味道,如童年的时光一样,令人难忘
B.书法的功能重点不是再现和象形,书法并不需要通过为客观事物造像米反映生 活。 C.书法与音乐的主要功能相同,所表达的情感特点有重合之处,但他们存在方式 不同。 D.作为软笔的艺术,书法家对毛笔的使用技法,直接体现出书法所具有的审美艺 术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运用了对比和引用的论证方法,分析并阐明了汉字书法作为纯艺术的审美 特性。 B.第二段通过书与画、书法与音乐的比较,分析并归纳出书法的特质,有较强逻 辑力。 C.第三:段作者借用专家对甲骨文的考证与金文铸法的推断断定商周文字也算是 书法。 D.最后一段以述为主,兼有议论,介绍了汉宁形体的演变,客观上增强了文章的 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英语等字母文字虽具有记录功能,但它们不能像我们汉字书法一样成为一种纯 艺术。 B.从外在形式看,书画同源是有道理的,但从内在本质看,书法比绘画更具艺术 魅力。 C.铅笔等硬笔书写的文字也很优美,但是不能将它们与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混为 一体。 D.相对其他朝代,新书体更多产生于汉代,其中的草书可以算是中国书法艺术的 代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枸杞 任林举 躲在向海写《粮道》的时候,每天饭后在院中散步。 每一次散步都从一排台阶开始,最后再从那排台阶结束。那排台阶,每一级都已 经在中间的侧面裂开,很有岁月感,似乎每一级都由时光和往事砌成,只要坐下 来就能够回到从前。 但我一直没有在那里坐下来,因为我在行走时总是担心,太多的往事会缠住自己 前行的脚步,而此时,我有一点害怕在往事里沉迷 在院子柳树下,有人种了一片枸杞,但由于树下是一片堆满了沙子的沙丘,所以 在那种干早的环境里生长得都很小。 开始的时候,我基本上没有认出它们,后来在某一天早晨,我看到了鲜红的零零 星星的枸杞子,从那些灰绿色的枝叶间露出来,才认出了它们。 记得小时候家里也种过一些枸杞。一到结果的季节,满枝红艳艳的,枝头都压弯 了,果粒也要比这里的大得多。因为晒干后要当作药材拿去卖钱的,所以我们很 少吃。偶尔偷偷地拿几颗放在嘴里,却舍不得马上咀嚼咽下,就放在嘴里含着。 那种甜中有点微苦的味道,如童年的时光一样,令人难忘
经年累月的远离,已经让我把老家的环境忘得差不多了。细想起来,不是和向海 的环境相近吗?千旱少雨,到处沙丘。只不过那时家里住着土平房……但是,那 些鲜艳的枸杞子,直到今天,仍然在记忆里泛着永不衰减的光华 相比之下,向海的枸杞子就显得寒酸多了,不但结果稀少,而且果粒很小。只是 那味道,虽然经受了这许多年的阔别,依然如旧。那天早晨散步,便像孩提时 样摘几颗放到嘴里。一品,却被它们那奇特的味道迷住,淡淡的甜里透着微微的 苦,还是从前的感觉。仿佛那小小的果粒里面储藏的,并不是果汁,而是从前的 时光。 后来,每天清晨的散步,都摘几颗果实放在嘴里,并和小时候一样,很久地那么 含着。最让人感动的,还要数枸杞枝上那些米粒大的小花儿。每一天都有那么几 朵,星星点点地开放在晨曦里,如点点乡愁。让我在那些寂寞的时光里,感受了 来自于它们生命深处的娇艳。 日子久了,我便知道这几天,有几颗果粒已经长大到可以品尝。但有那么几天早 晨,我却发现已经长大的几颗果粒突然不见了。奇怪,院子里很少有人来。第二 天,天刚蒙蒙亮,我就到了“西南角”。突然有一只瞪着可爱大眼睛的小鸟儿从 那里腾的一声飞走了。原来是它,在和我分享那些微小的枸杞子。 以后,每一次来差不多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枸杞子一天天少了起来,再到后来,就彻底消失了。然而,我却一直每天怀着感 动或温柔的心情去看那些小灌木,因为一个时期以来,它们就像闪烁在地上的小 星星一样,记录、见证了我生命里的波澜和心情的脉动。我相信,它们一定会知 道我内心的那些情感,就如我相信日子逝去时间会知道,云飘过天空会知道,冷 暖过去季节会知道一样。因为它们是自然的精灵。 但那鸟儿,却和我一样莫名其妙地怀旧,可食的枸杞子都不在了,它还在守候! 临走的那一天早晨,我又看到了那只小鸟。它就那么长久地停落在空空的枝头上, 看起来神情有一些落寞。 已经是深秋了,我要走了,你也走吗?它侧歪着头,不解地看了看我。当我转身 离去时,那鸟儿仍然没有离去 突然觉得那鸟儿与我们人类相比,自由而又独特。它们也许从来不受什么逼迫, 用不着在一个规定的时间里赶到某处,想走就走,想留就留,毫无牵绊与阻碍 它们完全有权利以守候或守望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对某一事物的依恋;而我却 只能经常以告别的方式,对某一事物展开另一程的思念。 (节选自任林举散文集《粮道》,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怕深陷于往事的记忆中,所以一直不敢在那排每一级中间侧面的裂缝都 带着岁月沧桑感的台阶上坐下来。 B.第六段采用插叙,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回忆了儿时老家的枸杞, 也为后文进一步的抒情作铺垫。 C.向海庭院中的枸杞子虽果稀粒小,但与故乡枸杞子的颜色一样都是鲜红的,在 “我”心中的味道也都是相同的。 D.小鸟依然停留在空空的小灌木枝头上,神情有着些许的落寞,它们知道没有了 可食的枸杞子,还得另觅食物。 5.理解文中“它们是自然的精灵”的含意。(5分) 6.有人说作者在文中主要抒发的是思乡之情,也有人说作者主要抒发的是对自由 的渴望,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经年累月的远离,已经让我把老家的环境忘得差不多了。细想起来,不是和向海 的环境相近吗?干旱少雨,到处沙丘。只不过那时家里住着土平房……但是,那 些鲜艳的枸杞子,直到今天,仍然在记忆里泛着永不衰减的光华。 相比之下,向海的枸杞子就显得寒酸多了,不但结果稀少,而且果粒很小。只是 那味道,虽然经受了这许多年的阔别,依然如旧。那天早晨散步,便像孩提时一 样摘几颗放到嘴里。一品,却被它们那奇特的味道迷住,淡淡的甜里透着微微的 苦,还是从前的感觉。仿佛那小小的果粒里面储藏的,并不是果汁,而是从前的 时光。 后来,每天清晨的散步,都摘几颗果实放在嘴里,并和小时候一样,很久地那么 含着。最让人感动的,还要数枸杞枝上那些米粒大的小花儿。每一天都有那么几 朵,星星点点地开放在晨曦里,如点点乡愁。让我在那些寂寞的时光里,感受了 来自于它们生命深处的娇艳。 日子久了,我便知道这几天,有几颗果粒已经长大到可以品尝。但有那么几天早 晨,我却发现已经长大的几颗果粒突然不见了。奇怪,院子里很少有人来。第二 天,天刚蒙蒙亮,我就到了“西南角”。突然有一只瞪着可爱大眼睛的小鸟儿从 那里腾的一声飞走了。原来是它,在和我分享那些微小的枸杞子。 以后,每一次来差不多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枸杞子一天天少了起来,再到后来,就彻底消失了。然而,我却一直每天怀着感 动或温柔的心情去看那些小灌木,因为一个时期以来,它们就像闪烁在地上的小 星星一样,记录、见证了我生命里的波澜和心情的脉动。我相信,它们一定会知 道我内心的那些情感,就如我相信日子逝去时间会知道,云飘过天空会知道,冷 暖过去季节会知道一样。因为它们是自然的精灵。 但那鸟儿,却和我一样莫名其妙地怀旧,可食的枸杞子都不在了,它还在守候! 临走的那一天早晨,我又看到了那只小鸟。它就那么长久地停落在空空的枝头上, 看起来神情有一些落寞。 已经是深秋了,我要走了,你也走吗?它侧歪着头,不解地看了看我。当我转身 离去时,那鸟儿仍然没有离去。 突然觉得那鸟儿与我们人类相比,自由而又独特。它们也许从来不受什么逼迫, 用不着在一个规定的时间里赶到某处,想走就走,想留就留,毫无牵绊与阻碍。 它们完全有权利以守候或守望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对某一事物的依恋;而我却 只能经常以告别的方式,对某一事物展开另一程的思念。 (节选自任林举散文集《粮道》,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怕深陷于往事的记忆中,所以一直不敢在那排每一级中间侧面的裂缝都 带着岁月沧桑感的台阶上坐下来。 B.第六段采用插叙,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回忆了儿时老家的枸杞, 也为后文进一步的抒情作铺垫。 C.向海庭院中的枸杞子虽果稀粒小,但与故乡枸杞子的颜色一样都是鲜红的,在 “我”心中的味道也都是相同的。 D.小鸟依然停留在空空的小灌木枝头上,神情有着些许的落寞,它们知道没有了 可食的枸杞子,还得另觅食物。 5.理解文中“它们是自然的精灵”的含意。(5 分) 6.有人说作者在文中主要抒发的是思乡之情,也有人说作者主要抒发的是对自由 的渴望,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4月18日,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在京公布。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 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数字化 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已连续8 年上升;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我国国 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这7.86本中,纸质图 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有所上升,其他 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有所下降。历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 如下图: 70.00 60.00% 50.00% 40.0% 30.00% 20.00% 10.00 0.00% 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 →网络在线阅读触卒—于机阅读触率 (摘编自2017年4月19H《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材料二 门店租金的上涨、网络营销方式的兴起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是近年来全世界 实体书店都面临的问题。不仅传统的中大型连锁书店规模不断缩减,一些各具特 色的文化书店也陆续关张,在一片惋惜声中黯然退场。 体书店面临的困境实际上是很多传统行业在互联网大潮中面临的共同困境。但书 店毕竟与普通店铺不一样,它在商品的自身价值之外,还承载了一些关于文化、 知识和品位的社会价值,也承载了一些关于故事、人生和回忆的情感价值 有些人将实体书店的困境归结为阅读习惯的改变,认为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 让纸质图书越来越失去市场。阅读方式、图书载体的变化是时代进步的规律,如 果数字阅读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推动知识的普及和文化传播,那么这对整个 社会和时代都是善莫大焉。但问题是:数字阅读真的让我们养成新的阅读习惯了 开卷有益、读书有用。在数字阅读尚未完全发挥功用的今天,政府应加大扶持实 体书店力度,促进全民阅读的配套建设,增加公共阅读资源,弥合地区间阅读资 源的不平衡,让其更好发挥培养阅读的功能。实体书店在困境中探索个性化、特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4 月 18 日,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在京公布。调查数据显示:2016 年 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 79.9%,较 2015 年的 79.6%略有提升;数字化 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 68.2%,较 2015 年的 64.0%上升了 4.2 个百分点,已连续 8 年上升;图书阅读率为 58.8%,较 2015 年的 58.4%上升了 0.4 个百分点。我国国 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 7.86 本,较 2015 年增加了 0.02 本。这 7.86 本中,纸质图 书阅读量为 4.65 本,电子书阅读量为 3.21 本。 2016 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有所上升,其他 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有所下降。历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 如下图: (摘编自 2017 年 4 月 19H《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材料二: 门店租金的上涨、网络营销方式的兴起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是近年来全世界 实体书店都面临的问题。不仅传统的中大型连锁书店规模不断缩减,一些各具特 色的文化书店也陆续关张,在一片惋惜声中黯然退场。 体书店面临的困境实际上是很多传统行业在互联网大潮中面临的共同困境。但书 店毕竟与普通店铺不一样,它在商品的自身价值之外,还承载了一些关于文化、 知识和品位的社会价值,也承载了一些关于故事、人生和回忆的情感价值。 有些人将实体书店的困境归结为阅读习惯的改变,认为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 让纸质图书越来越失去市场。阅读方式、图书载体的变化是时代进步的规律,如 果数字阅读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推动知识的普及和文化传播,那么这对整个 社会和时代都是善莫大焉。但问题是:数字阅读真的让我们养成新的阅读习惯了 吗? 开卷有益、读书有用。在数字阅读尚未完全发挥功用的今天,政府应加大扶持实 体书店力度,促进全民阅读的配套建设,增加公共阅读资源,弥合地区间阅读资 源的不平衡,让其更好发挥培养阅读的功能。实体书店在困境中探索个性化、特
色化的服务是必经之路,但在运营模式的创新外,培养全民的阅读习惯显得更加 重要。如果丧失了阅读的习惯,我们哀悼的将不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而是一个 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 (摘编自吕洪《网络营销改变阅读习惯?》,2014年5月8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当当网的实体书店为什么要开在长沙梅溪?这是根据长沙读者的网络数据综合 而成的结果。据悉,在当当网的内部数据调研中,长沙拥有良好的购书集聚力, 有100万读者是网站的实际购书读者,而梅溪这个地方的读者有着不错的线上购 买力。在图书品类选择方面,当当梅溪书店根据数据统计而专门在书店内推出 “书湘榜”,显示湖南地区的图书销售排行榜,冋时迎合当地读者的阅读偏好, 还加大了军事、历史、政治等题材的图书比重,并且也是网站评分四分以上的图 书才有资格进入。 那么,其他实体书店是否会因此而感到危机丛生,难以招架?也许并不会,事实 上,近两年,实体书店复兴大有回潮之势,不断有品牌书店宣布自己的分店新开 张,类似“言几又”“建投书局”这样转型升级的新品牌也越来越多。细究起来, 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实体书店自身的转型创新,如今读者进入一家书店,会发 现自己进入了一个综合文化体验空间,除了基本的图书之外,还有咖啡店中店、 文创产品、花艺甚至服饰、家具等产品的存在,后者带来的利润率远高于图书销 售,这也是许多实体书店得以逐渐保持生存能力甚至带来扩张能力的基础。二是 近年逐渐崛起的城市综合体商场,对书店持有浓郁兴趣,不少商场积极引进品牌 书店,给予优惠扶持甚至于加盟新分店,这正是为何许多实体书店会开设于商场 之中。对商场而言,书店带来的文化体验以及时间停留长度,都会让消费者更持 久地停留,从而引发多次消费潜力。这两个原因的结合,促成了实体书店的复兴。 (摘编自2017年04月24中国作家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较上年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 接触率比图书阅读率增长速度快 B.九年来,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稳步增长,手机阅读接触率持续领先优势,并逐 渐与网络在线阅读率拉开距离。 C.实体店困难重重,纸质图书不受欢迎,因此,政府应重点扶持实体店,使其能 承载相应的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 D.实体书店的存在是必要的,它的消亡意味着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了精 神家园,这是一种精神的迷惘。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比较了国民阅读率的变化;材料二指出实体书店面临困境,并提出相应 解决办法;材料三介绍实体书店正逐步回暖,并剖析原因。 B.材料一是新闻,客观真实且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材料二是评论,对数字阅读改 变阅读习惯肯定的同时,站在政府立场提出较权威的建议。 C.一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书店陆续关张,由此看出,实体书店光是依靠个性化、特 色化是不行的,还要思考从更多渠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D.材料二、材料一都认为实体书店面临困境,相比于材料二中作者提出的建议 材料三通过具体成功案例的剖析更让其它实体店看到希望。 9.如何才能让实体书店重新焕发生机和魅力,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色化的服务是必经之路,但在运营模式的创新外,培养全民的阅读习惯显得更加 重要。如果丧失了阅读的习惯,我们哀悼的将不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而是一个 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 (摘编自吕洪《网络营销改变阅读习惯?》,2014 年 5 月 8 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当当网的实体书店为什么要开在长沙梅溪?这是根据长沙读者的网络数据综合 而成的结果。据悉,在当当网的内部数据调研中,长沙拥有良好的购书集聚力, 有 100 万读者是网站的实际购书读者,而梅溪这个地方的读者有着不错的线上购 买力。在图书品类选择方面,当当梅溪书店根据数据统计而专门在书店内推出 “书湘榜”,显示湖南地区的图书销售排行榜,同时迎合当地读者的阅读偏好, 还加大了军事、历史、政治等题材的图书比重,并且也是网站评分四分以上的图 书才有资格进入。 那么,其他实体书店是否会因此而感到危机丛生,难以招架?也许并不会,事实 上,近两年,实体书店复兴大有回潮之势,不断有品牌书店宣布自己的分店新开 张,类似“言几又”“建投书局”这样转型升级的新品牌也越来越多。细究起来, 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实体书店自身的转型创新,如今读者进入一家书店,会发 现自己进入了一个综合文化体验空间,除了基本的图书之外,还有咖啡店中店、 文创产品、花艺甚至服饰、家具等产品的存在,后者带来的利润率远高于图书销 售,这也是许多实体书店得以逐渐保持生存能力甚至带来扩张能力的基础。二是 近年逐渐崛起的城市综合体商场,对书店持有浓郁兴趣,不少商场积极引进品牌 书店,给予优惠扶持甚至于加盟新分店,这正是为何许多实体书店会开设于商场 之中。对商场而言,书店带来的文化体验以及时间停留长度,都会让消费者更持 久地停留,从而引发多次消费潜力。这两个原因的结合,促成了实体书店的复兴。 (摘编自 2017 年 04 月 24 中国作家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16 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较上年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 接触率比图书阅读率增长速度快。 B.九年来,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稳步增长,手机阅读接触率持续领先优势,并逐 渐与网络在线阅读率拉开距离。 C.实体店困难重重,纸质图书不受欢迎,因此,政府应重点扶持实体店,使其能 承载相应的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 D.实体书店的存在是必要的,它的消亡意味着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了精 神家园,这是一种精神的迷惘。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比较了国民阅读率的变化;材料二指出实体书店面临困境,并提出相应 解决办法;材料三介绍实体书店正逐步回暖,并剖析原因。 B.材料一是新闻,客观真实且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材料二是评论,对数字阅读改 变阅读习惯肯定的同时,站在政府立场提出较权威的建议。 C.一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书店陆续关张,由此看出,实体书店光是依靠个性化、特 色化是不行的,还要思考从更多渠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D.材料二、材料一都认为实体书店面临困境,相比于材料二中作者提出的建议, 材料三通过具体成功案例的剖析更让其它实体店看到希望。 9.如何才能让实体书店重新焕发生机和魅力,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