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200~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尚滋味”、“好辛香”,这是东晋时蜀人常璩对巴蜀饮食文化的高度概括。长江上游云、 贵、川地区多为高山峡谷,日照时间短,空气湿度大,因此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就喜好辛香 之物,即花椒、姜、薤之类带刺激性的调味品。胡椒、辣椒传入中国后,更受巴蜀人喜爱。 今天四川人以喜吃辣椒闻名,多饮洒,食火锅,这些嗜好的形成与历史上巴蜀地区气候湿热 有关。熊四智先生认为:“辣椒既合辛香的饮食传统,又有除湿的作用,于是辣椒在四川迅 速普及,带来了川菜的巨变。 长江上游是多民族居住的地方,而蜀地作为长江上游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历来是长江上游各民族人民理想的聚居之地。在广汉三星堆商代遗址出土的神人像、头像、 人面像近100件,可以观察到:发式有西南盛行的辫、披发、椎结,又有东南流行的断发, 中原常见的笄和冠,以及贯耳文身这一东南文化区的特征:面部特征既有长脸高鼻,也有扁 脸阔鼻,反映出这一地区民族系属十分复杂。此后历代中,特别是在明、清,更有所谓"湖 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四川的运动。各地区各民族的人民在巴蜀共同生活,既把他们的饮 食习俗、烹饪技艺带到了巴蜀,也受到当地原有饮食传统的影响,其间互相交融,互相渗透, 取长补短,形成了四川地区特有的菜肴风味。清人李调元曾将其父李化楠悉心收集的名菜名 点和烹制方法,整理成《醒园录》,这就是巴蜀吸收各地饮食文化精华的证明 川菜的形成与发展,还与巴蜀文化善于融合各地各民族文化有关。以汇纳百川的态度不 断接受外地移民和外来文化,这是巴蜀文化的一大特点,因此,川籍学者袁庭栋指出:"高 水平的川酒、川菜、川戏都是外地文化传入四川之后才形成的,而这一事实可能是绝大多数 川酒、川菜、川戏爱好者未所料及的。"川菜也是在融合中国各地饮食风味中发展起来的, 如川菜中的名菜狮子头源于扬州狮子头,八宝豆腐源于清宫御膳,蒜泥白肉源于满族白片肉 山城小汤圆源于杭州汤圆,烤米包子源于鄂西土家旗等等
锦州市 2009~2010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尚滋味”、“好辛香",这是东晋时蜀人常璩对巴蜀饮食文化的高度概括。长江上游云、 贵、川地区多为高山峡谷,日照时间短,空气湿度大,因此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就喜好辛香 之物,即花椒、姜、薤之类带刺激性的调味品。胡椒、辣椒传入中国后,更受巴蜀人喜爱。 今天四川人以喜吃辣椒闻名,多饮洒,食火锅,这些嗜好的形成与历史上巴蜀地区气候湿热 有关。熊四智先生认为:“辣椒既合辛香的饮食传统,又有除湿的作用,于是辣椒在四川迅 速普及,带来了川菜的巨变。" 长江上游是多民族居住的地方,而蜀地作为长江上游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历来是长江上游各民族人民理想的聚居之地。在广汉三星堆商代遗址出土的神人像、头像、 人面像近 100 件,可以观察到:发式有西南盛行的辫、披发、椎结,又有东南流行的断发, 中原常见的笄和冠,以及贯耳文身这一东南文化区的特征;面部特征既有长脸高鼻,也有扁 脸阔鼻,反映出这一地区民族系属十分复杂。此后历代中,特别是在明、清,更有所谓"湖 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四川的运动。各地区各民族的人民在巴蜀共同生活,既把他们的饮 食习俗、烹饪技艺带到了巴蜀,也受到当地原有饮食传统的影响,其间互相交融,互相渗透, 取长补短,形成了四川地区特有的菜肴风味。清人李调元曾将其父李化楠悉心收集的名菜名 点和烹制方法,整理成《醒园录》,这就是巴蜀吸收各地饮食文化精华的证明。 川菜的形成与发展,还与巴蜀文化善于融合各地各民族文化有关。以汇纳百川的态度不 断接受外地移民和外来文化,这是巴蜀文化的一大特点,因此,川籍学者袁庭栋指出:"高 水平的川酒、川菜、川戏都是外地文化传入四川之后才形成的,而这一事实可能是绝大多数 川酒、川菜、川戏爱好者未所料及的。"川菜也是在融合中国各地饮食风味中发展起来的, 如川菜中的名菜狮子头源于扬州狮子头,八宝豆腐源于清宫御膳,蒜泥白肉源于满族白片肉, 山城小汤圆源于杭州汤圆,烤米包子源于鄂西土家旗等等
川莱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形成筵席菜、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 五大类菜点,四千多个品种的菜肴风味体系,它是巴蜀文化中最富特色的一朵奇葩 节选自《中国文化研究》 1不能体现巴蜀文化"不断接受外地移民和外来文化"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在三星堆遗址出士的头像、人面像的面部特征既有长脸高鼻,也有扁脸阔鼻 B其他地区的人民在巴蜀生活后受到当地原有饮食传统的影响。 C.川菜中的名菜狮子头源于扬州狮子头,山城小汤圆源于杭州汤圆。 D.川菜共有筵席菜、便餐菜等五大类菜点,四千多个品种的菜肴风味体系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川人“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惯与历史上巴蜀地区气候湿热有关。 B长期以来,蜀地一直是长江上游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C.商朝时在蜀地居住的人发式多样,有辫、披发、椎结,还有断发等 D.《醒园录》一书中记载了清人李调元悉心收集的名菜名点和烹制方法。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流域的人们喜好辛香之物,胡椒传入中国后,更受到他们的喜爱。 B唐宋时期,湖广地区、中原地区的百姓可能都曾移民四川。 C满族和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对川菜有一定影响 D许多川戏爱好者都不会想到,高水平的川戏是外地文化传入四川后形成的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川菜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形成筵席菜、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 五大类菜点,四千多个品种的菜肴风味体系,它是巴蜀文化中最富特色的一朵奇葩。 ——节选自《中国文化研究》 1.不能体现巴蜀文化"不断接受外地移民和外来文化"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在三星堆遗址出士的头像、人面像的面部特征既有长脸高鼻,也有扁脸阔鼻。 B.其他地区的人民在巴蜀生活后受到当地原有饮食传统的影响。 C.川菜中的名菜狮子头源于扬州狮子头,山城小汤圆源于杭州汤圆。 D.川菜共有筵席菜、便餐菜等五大类菜点,四千多个品种的菜肴风味体系。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川人“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惯与历史上巴蜀地区气候湿热有关。 B.长期以来,蜀地一直是长江上游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C.商朝时在蜀地居住的人发式多样,有辫、披发、椎结,还有断发等。 D.《醒园录》一书中记载了清人李调元悉心收集的名菜名点和烹制方法。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江流域的人们喜好辛香之物,胡椒传入中国后,更受到他们的喜爱。 B.唐宋时期,湖广地区、中原地区的百姓可能都曾移民四川。 C.满族和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对川菜有一定影响。 D.许多川戏爱好者都不会想到,高水平的川戏是外地文化传入四川后形成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海宁孝廉查继佐,字伊璜,崇祯中名士也。尝冬雪,偶步门外,见一丐避庑下,貌殊异。 呼问曰:“闻市井有铁丐者汝是否?曰:“是也。”曰:“能饮乎?曰“能”引入,发醅,坐而对 饮,查已酩酊,而丐殊无酒容。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询其衣,曰:“入春不须此,已付酒家矣。” 曰:“曾读书识文字乎?”曰:“不读书识字,何至为丐耶!”“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 询其氏里,曰:“吴姓,六奇名,东粤人。”问:“何以丐?曰:“少好博,败其产,故流转江 湖。自念叩门乞食,昔贤不免,仆何人,敢以为污!”查遽起,捉其臂曰:“吴生海内奇士, 我以酒徒目之,失吴 留与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六奇者,家世潮阳,祖明世为观察,以樗蒲①故,遂为窭②人。既归粤,寄食充驿卒 稔知关河厄塞形势。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六奇曰;“请得见大帅言事。”既见,备陈诸 郡形势,因请给游札③数十通,散其土豪,所至郡县,壁垒皆下。帅上其功,十年中累官至 广东水陆师提督 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 水行三千里,供帐极盛,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抵惠州,吴躬自出迎,导从杂沓,拟 于侯王。至戟门,则蒲伏泥首,登堂,北面长跪,历叙往事,无所忌讳。入夜,置酒高会, 身行酒炙。歌舞妙丽,丝竹迭陈,诸将递起为寿,至明始罢。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将 归,复以三千金为寿,锦绮、珠宝、珊瑚、犀象之属,不可訾计 査既归,数年,值吴兴私史之狱,牵连及之。吴抗疏为之奏辩,査遂获免于难。初,査 在惠州吴六奇幕府,一日游后圃。圃有英石一峰,高二丈许,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 问之,则以巨舰载至吴中矣。今石尚存查氏之家。六奇后卒官,赠少师,兼太子太师,谥曰 顺恪 【注】①樗蒲:赌博的游戏。②窭:贫穷。③游札:空白文书 4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海宁孝廉查继佐,字伊璜,崇祯中名士也。尝冬雪,偶步门外,见一丐避庑下,貌殊异。 呼问曰:“闻市井有铁丐者.汝是否?”曰:“是也。”曰:“能饮乎?”曰“能.”引入,发醅,坐而对 饮,查已酩酊,而丐殊无酒容。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询其衣,曰:“入春不须此,已付酒家矣。” 曰:“曾读书识文字乎?”曰:“不读书识字,何至为丐耶!”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 询其氏里,曰:“吴姓,六奇名,东粤人。”问:“何以丐?”曰:“少好博,败其产,故流转江 湖。自念叩门乞食,昔贤不免,仆何人,敢以为污!”查遽起,捉其臂曰:“吴生海内奇士, 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留与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六奇者,家世潮阳,祖明世为观察,以樗蒲①故,遂为窭②人。既归粤,寄食充驿卒, 稔知关河厄塞形势。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六奇曰:“请得见大帅言事。”既见,备陈诸 郡形势,因请给游札③数十通,散其土豪,所至郡县,壁垒皆下。帅上其功,十年中累官至 广东水陆师提督。 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 水行三千里,供帐极盛,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抵惠州,吴躬自出迎,导从杂沓,拟 于侯王。至戟门,则蒲伏泥首,登堂,北面长跪,历叙往事,无所忌讳。入夜,置酒高会, 身行酒炙。歌舞妙丽,丝竹迭陈,诸将递起为寿,至明始罢。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将 归,复以三千金为寿,锦绮、珠宝、珊瑚、犀象之属,不可訾计。 查既归,数年,值吴兴私史之狱,牵连及之。吴抗疏为之奏辩,查遂获免于难。初,查 在惠州吴六奇幕府,一日游后圃。圃有英石一峰,高二丈许,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 问之,则以巨舰载至吴中矣。今石尚存查氏之家。六奇后卒官,赠少师,兼太子太师,谥曰 顺恪。 【注】①樗蒲:赌博的游戏。 ②窭:贫穷。 ③游札:空白文书。 4.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露肘跣行 跣:光着脚B.稔知关河厄塞形势 C诸将递起为寿 递:传递D珊瑚、犀象之属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吴六奇”"性豪荡"和"知报恩"的一组是(3分)() A.见一丐避庑下,貌殊异 置酒高会,身行酒炙 B入春不须此,已付酒家矣 留与痛饮一月,厚资遗之 C.所至郡县,壁垒皆下 吴抗疏为之奏辩,查遂获免于难 D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崇祯年间的名士査继佐先后两次遇到落魄的吴六奇,每次都请他喝酒并送给他衣物。 查继佐施恩并不图报,过了一段时间就忘记了与吴六奇交往的事。 B吴六奇向查继佐讲述了自己因热衷赌博,而败光了家严,流浪转徙江湖的经历。他认 为自己是读过书、识得字的贤士,并不把讨饭当作可耻的事 C.查继佐从海宁到广东,三千里水路,沿途接风、送行的宴会极为盛大热闹。经过梅 时,吴六奇已派儿子在道边迎接等候。 D查氏家中现存有一块两丈多高的美如玉的石头,之前它是吴六奇府中的藏物,因查继 佐欣赏,而由原主人用大船将石头运到了浙江海宁的查氏家中 7.(1)用斜线()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 (2)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3分)
A.露肘跣行 跣:光着脚 B.稔知关河厄塞形势 稔:熟 悉 C.诸将递起为寿 递:传递 D.珊瑚、犀象之属 属:类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吴六奇"性豪荡"和"知报恩"的一组是(3 分) ( ) A.见一丐避庑下,貌殊异 置酒高会,身行酒炙 B.入春不须此,已付酒家矣 留与痛饮一月,厚资遗之 C.所至郡县,壁垒皆下 吴抗疏为之奏辩,查遂获免于难 D.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崇祯年间的名士查继佐先后两次遇到落魄的吴六奇,每次都请他喝酒并送给他衣物。 查继佐施恩并不图报,过了一段时间就忘记了与吴六奇交往的事。 B.吴六奇向查继佐讲述了自己因热衷赌博,而败光了家严,流浪转徙江湖的经历。他认 为自己是读过书、识得字的贤士,并不把讨饭当作可耻的事。 C.查继佐从海宁到广东,三千里水路,沿途接风、送行的宴会极为盛大热闹。经过梅岭 时,吴六奇已派儿子在道边迎接等候。 D.查氏家中现存有一块两丈多高的美如玉的石头,之前它是吴六奇府中的藏物,因查继 佐欣赏,而由原主人用大船将石头运到了浙江海宁的查氏家中。 7. (1) 用斜线(/)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 分) ( ) 一 旦 有 粤 中 牙 将 叩 门 请 谒 致 吴 书 以三 千 金 为 寿 邀 致 入 粤 (2)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3 分)
②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六奇曰:“请得见大帅言事。”(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8.诗歌 句写景,请具体描绘这幅图景,并概括作者所表达的情感。(7分) 9有人评价这首《送友人》“短幅中有无限蕴藉,藏无数曲折”,请任选诗的第三句或第 四句,分析作者的情感有哪些“曲折”变化。(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五题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乙选考题
②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六奇曰:“请得见大帅言事。”(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 送 友 人 薛 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8.诗歌一、二句写景,请具体描绘这幅图景,并概括作者所表达的情感。(7 分) 9.有人评价这首《送友人》“短幅中有无限蕴藉,藏无数曲折”,请任选诗的第三句或第 四句,分析作者的情感有哪些“曲折”变化。(4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五题任选三题。每空 1 分,共 6 分) (1)_________,_________。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 (3)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乙 选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