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溯源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的“正始”条,其本义 是指整个社会道德沉沦,即使普通民众都应当奋起救赎。顾炎武区分了两种情形 亡国和亡天下。他认为前者不过是改朝换代,后者则是如孟子所说,仁义之途被 堵塞,社会沦落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境况。文中反映出对当时知识界空 谈误国又屈膝侍清的愤慈。他最后感叹说:“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 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915年,梁启超有感于民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写下《痛定罪 言》一文,旨在唤醒人们在指责政府无能的同时也当作深入的自我检讨。文章题 目表明不仅是痛定思痛,而且是在自我反省。他认为欲雪国耻,关键在于“我辈 之自新”:“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显然,梁启超对顾炎武的观点做了创造性的发挥。不同于顾炎武,他所讲的“天 下”实指国家,“兴亡”也是指国家的振兴与危倾;“匹夫”主要指习惯称为 “士大夫”的知识界人士;“责任”是指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以救亡图存,包 括整军、理财、劝工、兴学和议政等。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的思想 渊源,可以追溯于《周易》《大学》《中庸》等典籍,不过以孟子之学最为集中。 顾、梁二人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都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孟子的言论,这绝 非巧合。究其原因,主要为四个方面。首先是天下情怀。孟子认为任何个体既然 居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既关乎道德,也关乎政 治。其次是民本思想。孟子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程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观 点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实在是振聋发馈。再次是主人意识。孟子肯定每 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他认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甚至直言“何以 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最后是以正心为本。宋代杨时曾指出《孟子》 书的主旨是要“正人心”。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 身”,他还以史为鉴,指出莱封之所以失天下是因为失其民,而之所以失其民在 于失其心。 限于历史条件,在孟子的时代,“普天之下”与“四海之内”几乎是同义词,但 先哲毕竟意识到“天下”包括不同的“国家”。今天,地球可以看成是一个村落, 我们有理由以“天下”指称人类生存的世界;“兴亡”兼涉从个体道德修养到社 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兴衰;“匹夫”当指生活于其间的每一个人,无论其地 位的高低;“有责”即要求每一个人秉持主人公态度,从我做起,推进人类社会 的发展进步。这样的人近于孟子所说的“天民”,他依当行于天下之道而行之, 不为世风的偏转所左右。采用古希腊晚期斯多葛派的称名,便是“世界公民” 马克思曾以“世界公民”自称,他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紧 紧联系在一起 高远的境界当落实于日用之常,是先哲讲求的体用不二、知行合一。如果每一个 人都自觉履行公民职责,我们的国家便会长治久安,每一个体也将从中受益。 (选自胡家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辽宁省锦州市 2017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 I 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溯源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的“正始”条,其本义 是指整个社会道德沉沦,即使普通民众都应当奋起救赎。顾炎武区分了两种情形: 亡国和亡天下。他认为前者不过是改朝换代,后者则是如孟子所说,仁义之途被 堵塞,社会沦落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境况。文中反映出对当时知识界空 谈误国又屈膝侍清的愤慈。他最后感叹说:“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 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915 年,梁启超有感于民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写下《痛定罪 言》一文,旨在唤醒人们在指责政府无能的同时也当作深入的自我检讨。文章题 目表明不仅是痛定思痛,而且是在自我反省。他认为欲雪国耻,关键在于“我辈 之自新”:“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显然,梁启超对顾炎武的观点做了创造性的发挥。不同于顾炎武,他所讲的“天 下”实指国家,“兴亡”也是指国家的振兴与危倾;“匹夫”主要指习惯称为 “士大夫”的知识界人士;“责任”是指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以救亡图存,包 括整军、理财、劝工、兴学和议政等。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的思想 渊源,可以追溯于《周易》《大学》《中庸》等典籍,不过以孟子之学最为集中。 顾、梁二人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都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孟子的言论,这绝 非巧合。究其原因,主要为四个方面。首先是天下情怀。孟子认为任何个体既然 居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既关乎道德,也关乎政 治。其次是民本思想。孟子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程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观 点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实在是振聋发馈。再次是主人意识。孟子肯定每一 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他认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甚至直言“何以 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最后是以正心为本。宋代杨时曾指出《孟子》一 书的主旨是要“正人心”。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 身”,他还以史为鉴,指出莱封之所以失天下是因为失其民,而之所以失其民在 于失其心。 限于历史条件,在孟子的时代,“普天之下”与“四海之内”几乎是同义词,但 先哲毕竟意识到“天下”包括不同的“国家”。今天,地球可以看成是一个村落, 我们有理由以“天下”指称人类生存的世界;“兴亡”兼涉从个体道德修养到社 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兴衰;“匹夫”当指生活于其间的每一个人,无论其地 位的高低;“有责”即要求每一个人秉持主人公态度,从我做起,推进人类社会 的发展进步。这样的人近于孟子所说的“天民”,他依当行于天下之道而行之, 不为世风的偏转所左右。采用古希腊晚期斯多葛派的称名,便是“世界公民”。 马克思曾以“世界公民”自称,他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紧 紧联系在一起。 高远的境界当落实于日用之常,是先哲讲求的体用不二、知行合一。如果每一个 人都自觉履行公民职责,我们的国家便会长治久安,每一个体也将从中受益。 (选自胡家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顾炎武认为亡国与亡天下不同,亡国只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是仁义被扼杀, 统治者虐 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天下即将灭亡 B.顾炎武认为保护一家一姓的国家不致倾覆既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又 是每一个普 通百姓义不容辞的责任。 C.梁启超的《痛定罪言》一文既呼吁人们要看清政府的无能,又唤醒人们应作深 入的自我检 讨,他认为要雪国耻,关键在于要自我修正。 D.顾炎武、梁启超在社会危难时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其中梁启 超在顾炎武观点的基础上又做了创造性的发挥且赋予其新的内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梁启超所讲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的是知识分子面对国家的振兴与危 倾,都有责 任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来救亡图存,这与顾炎武的明显不同。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观念的思想根源来自孟子,顾炎武、梁启超在论 述自己的这 观念时就很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了孟子的言论。 C.孟子认为人既然居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站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 最广阔的道 路上,即拥有天下情怀。 D.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被后世广泛流传,他认为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 次,国君为 轻,这一观点的提出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人不应自惭形秽,而要有主人意识,只要我们每个人树立远大的理想, 不断完善 自己,最终就能成为像尧舜那样的的人 B.“正人心”,是孟子的一个重要思想,孟子认为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 在于家,家 的根本在于自身,粟封之所以失天下主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当今的现实意义可理解为,人类生存的世界,小到 个人修养大 到社会的兴衰,每个人都要有主人公态度,从我做起,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D.孟子所说的“天民”与古希腊晚期斯多葛派的“世界公民”类似,马克思就曾 要求自己做这样的人,他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与人类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独一无二的贫民作家 1911年,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父亲专制而保守,在萧 红初中毕业以前,就为她订了婚,毕业后不再让她上学。这样,她的接受教育及 自由婚姻的权利过早地被剥夺了。周遭房客的女人、农妇,和她们的女儿,以不 断重复着的险恶的命运呈示给她。她感到恐怖。出于叛逆和反抗,萧红离家出走, 流浪生活。这使她由一个地主的女儿沦落为流浪者、穷人,进而构成为她命运的
A.顾炎武认为亡国与亡天下不同,亡国只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是仁义被扼杀, 统治者虐 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天下即将灭亡。 B.顾炎武认为保护一家一姓的国家不致倾覆既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又 是每一个普 通百姓义不容辞的责任。 C.梁启超的《痛定罪言》一文既呼吁人们要看清政府的无能,又唤醒人们应作深 入的自我检 讨,他认为要雪国耻,关键在于要自我修正。 D.顾炎武、梁启超在社会危难时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其中梁启 超在顾炎武观点的基础上又做了创造性的发挥且赋予其新的内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梁启超所讲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的是知识分子面对国家的振兴与危 倾,都有责 任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来救亡图存,这与顾炎武的明显不同。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观念的思想根源来自孟子,顾炎武、梁启超在论 述自己的这 一观念时就很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了孟子的言论。 C.孟子认为人既然居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站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 最广阔的道 路上,即拥有天下情怀。 D.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被后世广泛流传,他认为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 次,国君为 轻,这一观点的提出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孟子认为人不应自惭形秽,而要有主人意识,只要我们每个人树立远大的理想, 不断完善 自己,最终就能成为像尧舜那样的的人。 B.“正人心”,是孟子的一个重要思想,孟子认为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 在于家,家 的根本在于自身,粟封之所以失天下主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当今的现实意义可理解为,人类生存的世界,小到 个人修养大 到社会的兴衰,每个人都要有主人公态度,从我做起,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D.孟子所说的“天民”与古希腊晚期斯多葛派的“世界公民”类似,马克思就曾 要求自己做这样的人,他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与人类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4—6 题。 独一无二的贫民作家 1911 年,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父亲专制而保守,在萧 红初中毕业以前,就为她订了婚,毕业后不再让她上学。这样,她的接受教育及 自由婚姻的权利过早地被剥夺了。周遭房客的女人、农妇,和她们的女儿,以不 断重复着的险恶的命运呈示给她。她感到恐怖。出于叛逆和反抗,萧红离家出走, 流浪生活。这使她由一个地主的女儿沦落为流浪者、穷人,进而构成为她命运的
全部,包括文学的命运。萧红的文化身份自然生成了两个视角:一个是女性, 个是穷人。 从写作第一个小说《王阿嫂的死》开始,萧红就把她的文学,献给了“永远被人 间遗弃的人们”,其实也就是穷人和妇女这两部分人。众多穷苦女性的受难与惨 死,在萧红笔下,更多的是来自她们的丈夫、婆婆、尊长,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歧 视、侮辱和迫害,来自文化压迫。但是,萧红并不作抽象的描述,而是把不幸和 死亡连结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每一个网眼都透出人类的愚昧。萧红说过, 文学就是跟人类的愚昧作斗争。 萧红在尝试创作时,曾经接受过左翼政治的影响,但在一生的写作过程中,基本 上弃除了意识形态的规训,而坚持个人的自由写作。在她那里,穷人与女性的双 重视角,充满着人本主义色彩,与当时建基于阶级斗一争理论的中国左翼文学是 很不同的。 萧红与文学史上以表现乡土著名的右派作家,如废名、沈从文等人也有根本的不 同。废名笔下的中国农村不曾出现压迫、苦难与挣扎,他写的是现代的“世外桃 源”,恬淡、空灵,周作人称之为“梦想的幻景的写相”。沈从文在一些作品中 虽然也写及农村的苦痛,但是,他和废名同样喜欢制作牧歌情调,说到底,它源 自东方的一种文人情结。 萧红没有这种文人气,她直接介入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没有距离,没有创作家 的所谓“美学观照”,她把自己也烧在那里面 即便是女作家,在写作中也未必一定用女性视角观察和处理生活。比如张爱玲, 在她叙述的时候,她是冷静地旁观着的,使用的是“第三只眼”。五四时的淦女 士、卢隐,都是持女性视角的,但也跟许多知识分子作家一样,缺少穷人的视角。 像萧红这样兼具了穷人与女性视角的“复眼”者,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恐怕是惟 的 英国作家,女性主义者伍尔芙说:女性的风格是自由的风格。拿这句话来概括萧 红的写作,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萧红的自由的风格,表现在她对社会和人生悲剧 的诗性书写上。同时,她将小说散文化,透逸叙来,无边地伸展,只需忠实于个 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通过自由联想连缀起来,而无需依赖虚构的想象 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文学生机勃发。鲁迅曾经为《生死场》作序,赞赏作者的描 写的细致、明丽和新鲜。胡风写了读后记,称作“不是以精细见长的史诗”。他 认为作者把一种女性的纤细感觉与非女性的雄迈的胸境相结合,在女性作家中是 独创的。 萧红同聂给弩谈文学时,曾经这样说过:“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 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 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她不承认小说有所谓“范式” 或者“顶峰”,不同意对她的小说的散文化写法的批评意见。她坚持自己 五四之后的一代作家中,萧红因袭的负担最小,她的文学资源主要来自新文学传 统,这个传统刚刚形成,说不上深厚,但因此也就最少腐朽和保守的东西;它是 现代的,开放的,尊重个性与自由的,这就给她的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创造空间, 带上更多的个人天才的特点 (摘编自林贤治《回首看萧红》) 相关链接 ①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 文体,并以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散文化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
全部,包括文学的命运。萧红的文化身份自然生成了两个视角:一个是女性,一 个是穷人。 从写作第一个小说《王阿嫂的死》开始,萧红就把她的文学,献给了“永远被人 间遗弃的人们”,其实也就是穷人和妇女这两部分人。众多穷苦女性的受难与惨 死,在萧红笔下,更多的是来自她们的丈夫、婆婆、尊长,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歧 视、侮辱和迫害,来自文化压迫。但是,萧红并不作抽象的描述,而是把不幸和 死亡连结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每一个网眼都透出人类的愚昧。萧红说过, 文学就是跟人类的愚昧作斗争。 萧红在尝试创作时,曾经接受过左翼政治的影响,但在一生的写作过程中,基本 上弃除了意识形态的规训,而坚持个人的自由写作。在她那里,穷人与女性的双 重视角,充满着人本主义色彩,与当时建基于阶级斗一争理论的中国左翼文学是 很不同的。 萧红与文学史上以表现乡土著名的右派作家,如废名、沈从文等人也有根本的不 同。废名笔下的中国农村不曾出现压迫、苦难与挣扎,他写的是现代的“世外桃 源”,恬淡、空灵,周作人称之为“梦想的幻景的写相”。沈从文在一些作品中 虽然也写及农村的苦痛,但是,他和废名同样喜欢制作牧歌情调,说到底,它源 自东方的一种文人情结。 萧红没有这种文人气,她直接介入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没有距离,没有创作家 的所谓“美学观照”,她把自己也烧在那里面。 即便是女作家,在写作中也未必一定用女性视角观察和处理生活。比如张爱玲, 在她叙述的时候,她是冷静地旁观着的,使用的是“第三只眼”。五四时的淦女 士、卢隐,都是持女性视角的,但也跟许多知识分子作家一样,缺少穷人的视角。 像萧红这样兼具了穷人与女性视角的“复眼”者,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恐怕是惟 一的。 英国作家,女性主义者伍尔芙说:女性的风格是自由的风格。拿这句话来概括萧 红的写作,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萧红的自由的风格,表现在她对社会和人生悲剧 的诗性书写上。同时,她将小说散文化,透逸叙来,无边地伸展,只需忠实于个 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通过自由联想连缀起来,而无需依赖虚构的想象。 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文学生机勃发。鲁迅曾经为《生死场》作序,赞赏作者的描 写的细致、明丽和新鲜。胡风写了读后记,称作“不是以精细见长的史诗”。他 认为作者把一种女性的纤细感觉与非女性的雄迈的胸境相结合,在女性作家中是 独创的。 萧红同聂给弩谈文学时,曾经这样说过:“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 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 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她不承认小说有所谓“范式” 或者“顶峰”,不同意对她的小说的散文化写法的批评意见。她坚持自己。 五四之后的一代作家中,萧红因袭的负担最小,她的文学资源主要来自新文学传 统,这个传统刚刚形成,说不上深厚,但因此也就最少腐朽和保守的东西;它是 现代的,开放的,尊重个性与自由的,这就给她的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创造空间, 带上更多的个人天才的特点。 (摘编自林贤治《回首看萧红》) 相关链接: ①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 文体,并以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散文化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
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徐晓红《论 萧红的小说创作》) ②《生死场》是描写东北人民愚昧麻木的,是描写东北大地苦难生活的,是描写 整个民族痛苦遭遇的,但更是描写东北人民对自身的拷问的,更是描写东北大地 对“生”的追求的,更是描写整个民族对“自强”的渴望的 阅读萧红的作 品能够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这些对于生活在幸福之中的我们如何不断奋进是非 常重要的,这也是今天我们再读萧红的意义所在。 (刘勇《今天为什么再读萧红》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萧红认为“文学就是跟人类的愚昧作斗争,”所以她的小说以塑造愚昧的人物 形象为主,并予以批判,以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 B.萧红的文学创作受到当时多种思想的影响,尤其深受左翼政治思想的影响,使 她的写作更 多地关注底层的穷苦人民。 C.萧红和许多女作家一样,并不以女性视角观察生活并进行创作,因为她们想要 尽可能冷静 客观地叙述,以避免过多融入自己的私人感情 D.萧红的作品在今天仍有重要的价值,除了超前的文体风格外,主要还在于她作 品中所描写 的苦难和“自强”的渴望,会促使今天的人们奋进。 E.萧红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自然是因为她左翼作家、女作家的身份, 但更是因 为她超越了这些身份,最终形成了属于她自己的独特的风格魅力。 5.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萧红写作“自由的风格”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A.萧红的小说有别于传统的叙事模式,是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边缘文体 B.《生死场》是表现民族苦难的,阅读这样的作品会激发、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 C.萧红的小说大多源于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使得她的小说具有自传小说 的特点。 D.萧红认为小说没有一定的范式,认为作家是各式各样的,作品也是各式各样的。 6.为什么说萧红是“独一无二的贫民作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神迷路了 西班牙罗赫尔·卡拉维格 个一身红衣的女孩正略显匆忙地走着。她一边走一边听音乐,还在想着将要见 到她生命中的爱人。她边走边听边想,同时又感到喜悦、害怕和希望纠结在一起。 这个红衣女孩是个美女,既有古典美的气韵,又不乏现代感。她没有年轻到天真 的程度,也没有成熟到不相信爱情。她的爱情正在不远处等着她。她一边走一边 通过耳机听着手机里的音乐,现在播放的是霹雳弗兰德斯乐队的《神迷路了》 正播放着这首歌时,手机地图在她耳边提示:前方50米右转。这个红衣女孩边走 路边听歌边想着她的爱情,心中还纠结着各种情绪,尽管这样,她还是右转了。 因为她是女人,能够同时做这一切
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徐晓红《论 萧红的小说创作》) ②《生死场》是描写东北人民愚昧麻木的,是描写东北大地苦难生活的,是描写 整个民族痛苦遭遇的,但更是描写东北人民对自身的拷问的,更是描写东北大地 对“生”的追求的,更是描写整个民族对“自强”的渴望的。……阅读萧红的作 品能够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这些对于生活在幸福之中的我们如何不断奋进是非 常重要的,这也是今天我们再读萧红的意义所在。 (刘勇《今天为什么再读萧红》)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萧红认为“文学就是跟人类的愚昧作斗争,”所以她的小说以塑造愚昧的人物 形象为主,并予以批判,以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 B.萧红的文学创作受到当时多种思想的影响,尤其深受左翼政治思想的影响,使 她的写作更 多地关注底层的穷苦人民。 C.萧红和许多女作家一样,并不以女性视角观察生活并进行创作,因为她们想要 尽可能冷静 客观地叙述,以避免过多融入自己的私人感情。 D.萧红的作品在今天仍有重要的价值,除了超前的文体风格外,主要还在于她作 品中所描写 的苦难和“自强”的渴望,会促使今天的人们奋进。 E.萧红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自然是因为她左翼作家、女作家的身份, 但更是因 为她超越了这些身份,最终形成了属于她自己的独特的风格魅力。 5.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萧红写作“自由的风格”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 分) A.萧红的小说有别于传统的叙事模式,是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边缘文体。 B.《生死场》是表现民族苦难的,阅读这样的作品会激发、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 C.萧红的小说大多源于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使得她的小说具有自传小说 的特点。 D.萧红认为小说没有一定的范式,认为作家是各式各样的,作品也是各式各样的。 6.为什么说萧红是“独一无二的贫民作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 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9 题。 神迷路了 西班牙罗赫尔•卡拉维格 一个一身红衣的女孩正略显匆忙地走着。她一边走一边听音乐,还在想着将要见 到她生命中的爱人。她边走边听边想,同时又感到喜悦、害怕和希望纠结在一起。 这个红衣女孩是个美女,既有古典美的气韵,又不乏现代感。她没有年轻到天真 的程度,也没有成熟到不相信爱情。她的爱情正在不远处等着她。她一边走一边 通过耳机听着手机里的音乐,现在播放的是霹雳弗兰德斯乐队的《神迷路了》。 正播放着这首歌时,手机地图在她耳边提示:前方 50 米右转。这个红衣女孩边走 路边听歌边想着她的爱情,心中还纠结着各种情绪,尽管这样,她还是右转了。 因为她是女人,能够同时做这一切
在这个女孩向右转的45分钟之前,一个戴着粗框眼镜,穿着磨损的牛仔裤,身 材高大有型的男孩通过 WhatsApp(社交媒体)发送了一个音乐厅的位置。他是男 人,认识路。他选择了最喜欢的那件T恤,一件胸前印着“霹雳弗兰德斯”的黑 色T恤。最终,他出发去见那个唯一令他感兴趣的女孩,她是那种能够明白为什 么那件黑色的“霹雳弗兰德斯”T恤是他的最爱的女孩。虽然他出门有点晚,不 过他住得近,确信自己能按时赶到。这个戴着粗框眼镜的高个男孩是个聪明的小 伙子,聪明又有创造力,属于那种总得干点什么的人。他一边走路,一边注意着 街道的名字,尽管差一点走过了,他还是在刚好的时刻拐了弯。在刚好的时刻, 因为他是男人,认识路。 穿红衣的女孩和穿磨损的牛仔裤的男孩迎面碰上了。她曾想象过101次和他的交 谈。他 曾想象过101次和她的交谈。但是现在两人并肩走着,对方就在眼前,却都不知 道该说点什 么。面对屏幕时就简单得多。结果当这发生时,当彼此非常喜欢却不太认识的 个男孩和一 个女孩相遇时,却是一片沉默。他们走着,不再听音乐也不再思考,因为彼此就 在面前,在身边,因为他们在一起。现在他们不通过音乐,不必思考,也能强烈 地感觉到对方的存在,无论是 i Phone还是iPad都不需要了。手机地图已经不再 跟她说应该从哪里走,因为没必要了,因为她跟着他。他们走着,沉默地微笑着 两个人都微笑着却并未意识到。但是他己经忘了他们要去哪里,甚至忘了他们是 否要去某个地方;他忘了这件事,因为他和她走在一起,其他的都不需要了。 从那次约会开始,男孩和女孩的关系亲密起来。他在 Twitter(网站)上展露他的 才智。她在 Instagram(网站)上分享她的见闻。 Facebook则记录了他们的生活 白天他们在 WhatsApp(网站)上甜言蜜语,商量约会,说一些面对面时不敢说的 话。晚上各自回到家后,他们又通过 Skype(网络电话)煲电话粥。你真是太完美 了,他对她说。她则回以一个脸红的表情,你别太夸张了,她说。他们经常相互 取笑。你闭嘴吧,连上卫生间都要 Google(谷歌搜索)告诉你得走几步。得了吧, 你呢?如果让你离开微信,你就连话都不会说了…… 于是,有一天她想到一个主意。自从三个月前他们第一次约会,就是他们在拐弯 时相遇的那一次,她就想给他一个惊喜。到了那一天,她送给他一个用黑纸包着 的盒子。盒子里是一台最新款的导航仪。什么?她知道他不会喜欢,她只是想看 看他那张脸,对他的气愤取乐一番。这个高大有型的男孩,不但聪明,还很真诚 他成功掩饰住了意外却没能掩饰住气愤。一个导航仪?你在开玩笑,是吗?他憎恶 GPS,因为他是男人,认识路,因为方向感就是他的地图。但是礼物其实并不是 导航仪,而是两张在巴塞罗那举行的“霹雳弗兰德斯”音乐会的入场券,导航仪 里保存的是音乐厅的地址。因为她是女人,把一切都想到了。 他去接她。从马德里到巴塞罗那至少要六个小时。男孩习惯于在“汽车叭叭”软 件上面发 布自己的出行计划,看看能不能拼车,这样会便宜一点;但这一次是私密旅行。 他去接她,而她在说定的时间己经准备好了。上路了,他打开那台导航仪。但他 是男人,这玩意儿让他头疼;他是为了她才这样做的,她笑了。导航仪开始说 你要去巴塞罗那奧恩音乐厅,在西尔瓦娜大街13号。你想选择以下哪条路线? 最快的,生态环境最好的,最便宜的
在这个女孩向右转的 45 分钟之前,一个戴着粗框眼镜,穿着磨损的牛仔裤,身 材高大有型的男孩通过 WhatsApp(社交媒体)发送了一个音乐厅的位置。他是男 人,认识路。他选择了最喜欢的那件 T 恤,一件胸前印着“霹雳弗兰德斯”的黑 色 T 恤。最终,他出发去见那个唯一令他感兴趣的女孩,她是那种能够明白为什 么那件黑色的“霹雳弗兰德斯”T 恤是他的最爱的女孩。虽然他出门有点晚,不 过他住得近,确信自己能按时赶到。这个戴着粗框眼镜的高个男孩是个聪明的小 伙子,聪明又有创造力,属于那种总得干点什么的人。他一边走路,一边注意着 街道的名字,尽管差一点走过了,他还是在刚好的时刻拐了弯。在刚好的时刻, 因为他是男人,认识路。 穿红衣的女孩和穿磨损的牛仔裤的男孩迎面碰上了。她曾想象过 101 次和他的交 谈。他 曾想象过 101 次和她的交谈。但是现在两人并肩走着,对方就在眼前,却都不知 道该说点什 么。面对屏幕时就简单得多。结果当这发生时,当彼此非常喜欢却不太认识的一 个男孩和一 个女孩相遇时,却是一片沉默。他们走着,不再听音乐也不再思考,因为彼此就 在面前,在身边,因为他们在一起。现在他们不通过音乐,不必思考,也能强烈 地感觉到对方的存在,无论是 iPhone 还是 iPad 都不需要了。手机地图已经不再 跟她说应该从哪里走,因为没必要了,因为她跟着他。他们走着,沉默地微笑着。 两个人都微笑着却并未意识到。但是他己经忘了他们要去哪里,甚至忘了他们是 否要去某个地方;他忘了这件事,因为他和她走在一起,其他的都不需要了。 从那次约会开始,男孩和女孩的关系亲密起来。他在 Twitter(网站)上展露他的 才智。她在 Instagram(网站)上分享她的见闻。Facebook 则记录了他们的生活。 白天他们在 WhatsApp(网站)上甜言蜜语,商量约会,说一些面对面时不敢说的 话。晚上各自回到家后,他们又通过 Skype(网络电话)煲电话粥。你真是太完美 了,他对她说。她则回以一个脸红的表情,你别太夸张了,她说。他们经常相互 取笑。你闭嘴吧,连上卫生间都要 Google(谷歌搜索)告诉你得走几步。得了吧, 你呢?如果让你离开微信,你就连话都不会说了…… 于是,有一天她想到一个主意。自从三个月前他们第一次约会,就是他们在拐弯 时相遇的那一次,她就想给他一个惊喜。到了那一天,她送给他一个用黑纸包着 的盒子。盒子里是一台最新款的导航仪。什么?她知道他不会喜欢,她只是想看 看他那张脸,对他的气愤取乐一番。这个高大有型的男孩,不但聪明,还很真诚, 他成功掩饰住了意外却没能掩饰住气愤。一个导航仪?你在开玩笑,是吗?他憎恶 GPS,因为他是男人,认识路,因为方向感就是他的地图。但是礼物其实并不是 导航仪,而是两张在巴塞罗那举行的“霹雳弗兰德斯”音乐会的入场券,导航仪 里保存的是音乐厅的地址。因为她是女人,把一切都想到了。 他去接她。从马德里到巴塞罗那至少要六个小时。男孩习惯于在“汽车叭叭”软 件上面发 布自己的出行计划,看看能不能拼车,这样会便宜一点;但这一次是私密旅行。 他去接她,而她在说定的时间己经准备好了。上路了,他打开那台导航仪。但他 是男人,这玩意儿让他头疼;他是为了她才这样做的,她笑了。导航仪开始说: 你要去巴塞罗那奥恩音乐厅,在西尔瓦娜大街 13 号。你想选择以下哪条路线? 最快的,生态环境最好的,最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