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蒙县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如《窭 娥冤》的申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玉 烛调和”,《精忠旗》的满门旌表,《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 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大概从“天”开始的。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的交替, 日出日落的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为圆”,以及“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的 观念。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对 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 “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天”的运行规律一一“圆”的亲和与崇尚 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 目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 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 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老子》“九九”八十 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止。韩非在《解老篇》中评析老子思想时说:“用 其周行,强字之曰道”,揭示了道的周行循环的特征。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 构,是离不开圆的 由于“圆”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 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称般若真智对世相的观照为“圆照”,称 善根为“圆根’,称修行到最高阶段为“圆成”,称涅架境界为“圆寂”,将美好至极的事物 称做“圆圆海”。这里,“圆”均可作为“圆满”、“大美”和“至美”来解。 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约而同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其 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儒家的不偏不倚的中庸、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佛家的因果 报应的轮回观、《周易》用以解读宇宙人生奥秘的太极思维模式,以及本文论述的“大团圆” 的审美心理,似乎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图式之中。“圆”既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
辽宁省阜蒙县 2017-2018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如《窭 娥冤》的申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玉 烛调和”,《精忠旗》的满门旌表,《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 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大概从“天”开始的。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的交替, 日出日落的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为圆”,以及“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的 观念。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对 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 “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天”的运行规律一一“圆”的亲和与崇尚。 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 目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 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 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老子》“九九”八十 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止。韩非在《解老篇》中评析老子思想时说:“用 其周行,强字之曰道”,揭示了道的周行循环的特征。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 构,是离不开圆的。 由于“圆”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 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称般若真智对世相的观照为“圆照”,称 善根为“圆根’,称修行到最高阶段为“圆成”,称涅架境界为“圆寂”,将美好至极的事物 称做“圆圆海”。这里,“圆”均可作为“圆满”、“大美”和“至美”来解。 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约而同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其 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儒家的不偏不倚的中庸、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佛家的因果 报应的轮回观、《周易》用以解读宇宙人生奥秘的太极思维模式,以及本文论述的“大团圆” 的审美心理,似乎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图式之中。“圆”既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
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戏曲 小说中,则一切都应该圆满无缺,缺则有憾。中国古代悲剧最悲的要算是关汉卿的《窦娥冤》 了,剧中不但有血溅白练,而且还有六月飞雪。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充分显示了窦娥冤屈之大、 痛苦之深。但作者笔锋一转,却来个“窦天章为女申冤昭雪”,由悲转喜、由缺为圆。对圆的 崇尚似乎已成了一种弥散性的文化——一审美理想的规范,“大团圆”即是审美主体对规范的 崇尚与屈从,也是审美主体对传统规范的迎合与妥协。它虽然推选了中国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 的追求,以及向圆熟精致的技能方面的发展,却也遏制了中国艺术,特别是悲剧中美的、崇高 的、善良的事物或人物被毀灭的怵目惊心的震撼,以及撕肝裂胆的残酷。尚圆的传统观念不光 是“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而且,它也使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 向于圆态,趋向一种柔性与韧性,以及圆融浑化的中和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团圆”审美心理现象是中国特有的,并且在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大量出现,其形成与华夏 民族的尚圆观念有关。 B.“大团圆”审美心理在戏曲小说中以申冤昭雪、报仇雪恨的形式出现,“大团圆”结局则需 要借助梦境呈现。 C.“大团圆”审美心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在其影响下,中国的悲剧往往 缺乏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和使人触目惊心的震撼。 D.“大团圆”审美心理体现了审美对传统规范的崇尚、迎合和屈从、妥协,它促进了中国文学 艺术在技能方面向圆熟精致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指出“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接下来进行相关阐释,最后揭示 “大团圆”的内涵。 B.文章第一段以中国古典戏曲为例,重点论证讲究“团圆之趣”是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 心理现象 C.文章整体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文章中间几段主要从华夏初民对“天”的崇 拜以及“易、道、禅”三个哲学角度阐述“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D.文章最后一段主要从两个方而进行论证,“大团圆”虽然使中国古典文学领先于世界,但也 遏制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在四季的往复、日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中,智慧的华夏初民逐渐形成了“乾为天,为
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戏曲 小说中,则一切都应该圆满无缺,缺则有憾。中国古代悲剧最悲的要算是关汉卿的《窦娥冤》 了,剧中不但有血溅白练,而且还有六月飞雪。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充分显示了窦娥冤屈之大、 痛苦之深。但作者笔锋一转,却来个“窦天章为女申冤昭雪”,由悲转喜、由缺为圆。对圆的 崇尚似乎已成了一种弥散性的文化——审美理想的规范,“大团圆”即是审美主体对规范的 崇尚与屈从,也是审美主体对传统规范的迎合与妥协。它虽然推选了中国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 的追求,以及向圆熟精致的技能方面的发展,却也遏制了中国艺术,特别是悲剧中美的、崇高 的、善良的事物或人物被毁灭的怵目惊心的震撼,以及撕肝裂胆的残酷。尚圆的传统观念不光 是“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而且,它也使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 向于圆态,趋向一种柔性与韧性,以及圆融浑化的中和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团圆”审美心理现象是中国特有的,并且在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大量出现,其形成与华夏 民族的尚圆观念有关。 B.“大团圆”审美心理在戏曲小说中以申冤昭雪、报仇雪恨的形式出现,“大团圆”结局则需 要借助梦境呈现。 C.“大团圆”审美心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在其影响下,中国的悲剧往往 缺乏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和使人触目惊心的震撼。 D.“大团圆”审美心理体现了审美对传统规范的崇尚、迎合和屈从、妥协,它促进了中国文学 艺术在技能方面向圆熟精致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指出“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接下来进行相关阐释,最后揭示 “大团圆”的内涵。 B.文章第一段以中国古典戏曲为例,重点论证讲究“团圆之趣”是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 心理现象。 C.文章整体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文章中间几段主要从华夏初民对“天”的崇 拜以及“易、道、禅”三个哲学角度阐述“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D.文章最后一段主要从两个方而进行论证,“大团圆”虽然使中国古典文学领先于世界,但也 遏制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四季的往复、日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中,智慧的华夏初民逐渐形成了“乾为天,为
圆”的先进观念,对天的崇拜导致了他们对“圆”的崇尚与亲和。 B.华复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大概是从天开始的,天之所以成为先民顶礼膜拜的对象,是与天 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多寡分不开的。 C.“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是因为“圆”是完满的象征,是循 环往复的表现,能给人带来审美的满足。 D.在古代中国,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审美理想的规范,它使中国审美文化的 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向圆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5分)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把刘玉升要重建 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 “我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 钱…”孙玉厚咄讷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 该出!” 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 不在乎那么两个钱。万 “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 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 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一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 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溜达着。 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 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甲】院子里蒿草长了 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岀,那卲篮球架已经 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他的弟弟、妺妺,都在这里上过
圆”的先进观念,对天的崇拜导致了他们对“圆”的崇尚与亲和。 B.华复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大概是从天开始的,天之所以成为先民顶礼膜拜的对象,是与天 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多寡分不开的。 C.“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是因为“圆”是完满的象征,是循 环往复的表现,能给人带来审美的满足。 D.在古代中国,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审美理想的规范,它使中国审美文化的 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向圆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15 分)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把刘玉升要重建 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 “我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 钱……”孙玉厚咄讷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 该出!” 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 不在乎那么两个钱。万一……” “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 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 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 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溜达着。 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 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甲】院子里蒿草长了 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 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 ……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
学。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这是历史 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 “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 他。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 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 这个破学校? 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 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 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外的原二队饲养院。他蹑手蹑脚来 到“教室”窗户前。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作响。他透 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他鼻根一酸 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 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 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他将全力支 持他办这件大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 俊武任副会长。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 么的。 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性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他的打算。 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都不 愿出,却拿这么一大笔钱修田福堂震坏的那个破学校 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事情由生病的妻子 最后画了“圈”,就算蔽定了 当天夜晩掌灯时分,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着月 光朦胧的双水村……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 在。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 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煎熬和谋算的是怎样 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 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
学。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这是历史 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 “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 他。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 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 这个破学校? 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 “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 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外的原二队饲养院。他蹑手蹑脚来 到“教室 ”窗户前。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他透 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他鼻根一酸 …… 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 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 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他将全力支 持他办这件大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 俊武任副会长。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 么的。 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性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他的打算。 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都不 愿出,却拿这么一大笔钱修田福堂震坏的那个破学校! 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事情由生病的妻子 最后画了“圈”,就算敲定了。 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着月 光朦胧的双水村……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 在。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 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煎熬和谋算的是怎样 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 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
【乙】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的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洄却依然昑唱 那支永不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 奇观”:两个民间组织—一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 “建庙会”,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五十章,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他来到儿子读书的地方,看到由饲养院改成的 小学,简陋破败,决定重建他和弟妹们读过书的学校。 B.刘玉升和金光亮集资重建庙宇受到双水村不少村民的支持,孙玉厚老汉也捐了二十块,这表 明当时农村封建迷信有所抬头,农民精神生活空虚 C.节选部分中,双水村村民对建庙和建校持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小说借此艺术而真实的反映了 当时我国农村的面貌 D.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突出了老农民孙玉厚胆大心细,敢于争先 但又有些迷信的形象特点。 5.小说中孙少安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6.文中画线的甲、乙两处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电子垃圾指被废弃不再使用的电器电子产品。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主要电 器电子产品年产量超过20亿台,每年主要电器电子产品报废量超过2亿台,重量超过500万吨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子垃圾产生国。但电子垃圾中含有金、银、铜等贵金属,称为“城市 矿产”。有调査显示,目前一吨废旧线路板,可提取40克黄金、200千克铜及其他贵金属,对于 我国这样一个资源缺乏型国家来说,这些垃圾只要合理回收和利用就可以变废为宝。 只是,如果回收不当,电子垃圾中的大量危险、有毒、有害物质将进入土壤,就会对水源 产生巨大的污染;电子垃圾含有多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虽含量不高但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非 常大,未经分类的电子垃圾,在进行统一填埋、焚烧处理时,就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摘编自《每年两亿报废电器浪费惊人》,2017年5月16日中国家电网)
【乙】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的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 那支永不疲倦的歌。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 奇观”: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 “建庙会”,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五十章,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他来到儿子读书的地方,看到由饲养院改成的 小学,简陋破败,决定重建他和弟妹们读过书的学校。 B.刘玉升和金光亮集资重建庙宇受到双水村不少村民的支持,孙玉厚老汉也捐了二十块,这表 明当时农村封建迷信有所抬头,农民精神生活空虚。 C.节选部分中,双水村村民对建庙和建校持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小说借此艺术而真实的反映了 当时我国农村的面貌。 D.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突出了老农民孙玉厚胆大心细,敢于争先 但又有些迷信的形象特点。 5.小说中孙少安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6.文中画线的甲、乙两处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电子垃圾指被废弃不再使用的电器电子产品。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主要电 器电子产品年产量超过 20 亿台,每年主要电器电子产品报废量超过 2 亿台,重量超过 500 万吨,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子垃圾产生国。但电子垃圾中含有金、银、铜等贵金属,称为“城市 矿产”。有调查显示,目前一吨废旧线路板,可提取 40 克黄金、200 千克铜及其他贵金属,对于 我国这样—个资源缺乏型国家来说,这些垃圾只要合理回收和利用就可以变废为宝。 只是,如果回收不当,电子垃圾中的大量危险、有毒、有害物质将进入土壤,就会对水源 产生巨大的污染;电子垃圾含有多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虽含量不高但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非 常大,未经分类的电子垃圾,在进行统一填埋、焚烧处理时,就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摘编自《每年两亿报废电器浪费惊人》,2017 年 5 月 16 日中国家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