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几个世纪以来,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的问题一直都是美学的关注点。在中国,文 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不像西方那样疏离,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 术领域里。对于汉字的书写、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高建平曾在他的书中做出 很有洞见性的分析:“我们可以说中国画,主要是受到了书法的影响,而不是书 写,但我们同时必须牢记,这两者之间并无实质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书法 和绘画都依赖于创新和表达,这与象征性符号不同,象征符号的主要目的在于图 示化以实用。书法和绘画也同样离不开社会环境,比如说中国画匠的作品与来自 更高社会地位的文人画家的作品有着不同的功能。据此而言,在中国书法与绘画 语境中所呈现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要比西方语境中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更近。 这是由中国的书画传统所决定的。 西方文化中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讨论,常围绕着争论绘画和诗歌哪个更具重要 性。莱辛的《拉奥孔》探讨了诗歌和绘画的相对优点,充分地显示了它们各自对 于认知理解的贡献。莱辛意在凸出诗歌的优越性,能够比绘画达到更广泛的境地。 绘画受限于视线,需要将焦点固定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所得为视线所过滤。即便 被理解的物体已经发生变化,从焦点出发也还是有诸多局限。莱辛认为诗歌能够 运用所有语言能动用的更大范围的资源,同时也包括直觉和想象,能够提供一个 关于对象的更为整体的观念 随着当代诗歌理论和包括绘画在内的视觉艺术的发展,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 点持续地发生转变。比如,20世纪40年代,格林伯格的写作是在寻求一种纯粹 的、互不混杂的艺术介质,强调每门艺术的相对彼此的独立性。也因此,他攻击 文人化的绘画,辨析诗歌在视觉艺术上的局限,以及叙事与绘画的不同。他想维 护的是绘画的纯粹性,反对诗歌(文学)对于绘画的入侵。强调绘画的艺术介质 的纯粹性,意味着将它从与诗歌和叙事的联系中摆脱出来,同时也从模仿以及对 于绘画深度的幻觉中摆脱出来。因而,他认为帆布平面以及绘画内含的抽象性, 是使得绘画能够真正自我实现的必经之途。很显然,格林伯格20世纪末期的创 作是要努力将这一实践正当化。然而将艺术介质纯粹化的努力都遭遇失败,无论 在东方还是西方。 浏览20世纪晚期到21世纪至今的那些视觉艺术家们的实践发现,在西方的绘画 和其他形象艺术中,文字与图像实际上已经以多重方式融汇到一处。有意味的是, 不仅诗人在学习视觉艺术的实践中将图像融入文字,而视觉艺术家也在他们的影 像作品中大量引入文字。而对于在书画同源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中国艺术家来 说,西方现当代艺术中将文字融入图像,将图像融入文字的实践,并不是一个特 别大的变动。中国当代艺术也在继续探索文字与图像之间的互动。这表明无论是 在中国还是西方,艺术家都在加紧努力寻找合适的词汇来补充到视觉形象中,将 文字融入到视觉形象之中是一个大的趋势。 (摘编自柯蒂斯·卡特《艺术中的文字与图像》)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 A.美学的关注点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的问题。在中国, 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不像西方那样疏离
辽宁省锦州市 2016-2017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 题。 几个世纪以来,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的问题一直都是美学的关注点。在中国,文 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不像西方那样疏离,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 术领域里。对于汉字的书写、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高建平曾在他的书中做出 很有洞见性的分析:“我们可以说中国画,主要是受到了书法的影响,而不是书 写,但我们同时必须牢记,这两者之间并无实质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书法 和绘画都依赖于创新和表达,这与象征性符号不同,象征符号的主要目的在于图 示化以实用。书法和绘画也同样离不开社会环境,比如说中国画匠的作品与来自 更高社会地位的文人画家的作品有着不同的功能。据此而言,在中国书法与绘画 语境中所呈现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要比西方语境中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更近。 这是由中国的书画传统所决定的。 西方文化中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讨论,常围绕着争论绘画和诗歌哪个更具重要 性。莱辛的《拉奥孔》探讨了诗歌和绘画的相对优点,充分地显示了它们各自对 于认知理解的贡献。莱辛意在凸出诗歌的优越性,能够比绘画达到更广泛的境地。 绘画受限于视线,需要将焦点固定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所得为视线所过滤。即便 被理解的物体已经发生变化,从焦点出发也还是有诸多局限。莱辛认为诗歌能够 运用所有语言能动用的更大范围的资源,同时也包括直觉和想象,能够提供一个 关于对象的更为整体的观念。 随着当代诗歌理论和包括绘画在内的视觉艺术的发展,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 点持续地发生转变。比如,20 世纪 40 年代,格林伯格的写作是在寻求一种纯粹 的、互不混杂的艺术介质,强调每门艺术的相对彼此的独立性。也因此,他攻击 文人化的绘画,辨析诗歌在视觉艺术上的局限,以及叙事与绘画的不同。他想维 护的是绘画的纯粹性,反对诗歌(文学)对于绘画的入侵。强调绘画的艺术介质 的纯粹性,意味着将它从与诗歌和叙事的联系中摆脱出来,同时也从模仿以及对 于绘画深度的幻觉中摆脱出来。因而,他认为帆布平面以及绘画内含的抽象性, 是使得绘画能够真正自我实现的必经之途。很显然,格林伯格 20 世纪末期的创 作是要努力将这一实践正当化。然而将艺术介质纯粹化的努力都遭遇失败,无论 在东方还是西方。 浏览 20 世纪晚期到 21 世纪至今的那些视觉艺术家们的实践发现,在西方的绘画 和其他形象艺术中,文字与图像实际上已经以多重方式融汇到一处。有意味的是, 不仅诗人在学习视觉艺术的实践中将图像融入文字,而视觉艺术家也在他们的影 像作品中大量引入文字。而对于在书画同源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中国艺术家来 说,西方现当代艺术中将文字融入图像,将图像融入文字的实践,并不是一个特 别大的变动。中国当代艺术也在继续探索文字与图像之间的互动。这表明无论是 在中国还是西方,艺术家都在加紧努力寻找合适的词汇来补充到视觉形象中,将 文字融入到视觉形象之中是一个大的趋势。 (摘编自柯蒂斯•卡特《艺术中的文字与图像》)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 分) A.美学的关注点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的问题。在中国, 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不像西方那样疏离
B.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术领域里,高建平曾在他的书中对于汉字的 书写、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很有洞见性的分析。 C.在很大程度上,书法和绘画依赖创新、表达,离不开社会环境,中国画匠的 作品与来自更高社会地位的文入画家的作品有着不同的功能。 D.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社会环境和传统,使中国书法与绘画语境中所呈现的文字 与图像的关系,要比西方语境中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更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与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术领域不同,西方文化中常常需要借讨论 绘画和诗歌哪个更重要来探讨文字和图像之间的关系。 B.莱辛认为诗歌能运用所有语言能动用的更多的资源,从而能够提供一个更为 整体的观念,达到更广泛的境地,因此更具有优越性 C.尽管当代诗歌理论和视觉艺术的发展使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点持续发生 转变,但东西方艺术介质纯粹化的努力都遭遇失败。 D.与莱辛的观点不同,格林伯格强调每门艺术的绝对独立,追求写作和绘画的 纯粹性,攻击文人化的绘画,反对诗歌对绘画的入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都是中西方艺术家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而随 着诗歌理论和视觉艺术的不断发展,二者的关系更为紧密。 B.西方现当代艺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动,诗人在学习视觉艺术的实践中将图像融 入文字,视觉艺术家也在自己影像作品中大量引入了文字 C.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只要当代诗歌理论和包括绘画在内的视觉艺术一直 发展下去,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点就会持续发生转变 D.当代艺术家们都在加紧寻找合适的词汇来补充到视觉形象之中,努力将文字 融入到视觉形象之中,以使文字与图像更好地融汇在一起。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 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 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 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 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 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 罚。黜懦将数人,创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 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 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 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 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 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
B.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术领域里,高建平曾在他的书中对于汉字的 书写、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很有洞见性的分析。 C.在很大程度上,书法和绘画依赖创新、表达,离不开社会环境,中国画匠的 作品与来自更高社会地位的文入画家的作品有着不同的功能。 D.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社会环境和传统,使中国书法与绘画语境中所呈现的文字 与图像的关系,要比西方语境中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更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与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术领域不同,西方文化中常常需要借讨论 绘画和诗歌哪个更重要来探讨文字和图像之间的关系。 B.莱辛认为诗歌能运用所有语言能动用的更多的资源,从而能够提供一个更为 整体的观念,达到更广泛的境地,因此更具有优越性。 C.尽管当代诗歌理论和视觉艺术的发展使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点持续发生 转变,但东西方艺术介质纯粹化的努力都遭遇失败。 D.与莱辛的观点不同,格林伯格强调每门艺术的绝对独立,追求写作和绘画的 纯粹性,攻击文人化的绘画,反对诗歌对绘画的入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都是中西方艺术家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而随 着诗歌理论和视觉艺术的不断发展,二者的关系更为紧密。 B.西方现当代艺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动,诗人在学习视觉艺术的实践中将图像融 入文字,视觉艺术家也在自己影像作品中大量引入了文字。 C.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只要当代诗歌理论和包括绘画在内的视觉艺术一直 发展下去,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点就会持续发生转变。 D.当代艺术家们都在加紧寻找合适的词汇来补充到视觉形象之中,努力将文字 融入到视觉形象之中,以使文字与图像更好地融汇在一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 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 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 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 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 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 罚。黜懦将数人,创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 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 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 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 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 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
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 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②赔累:赔钱亏累。 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 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 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 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 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 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 官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 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佫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 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 不要姑息王呆,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 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5分) (2)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 经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① 沈佳期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②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 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②赔累:赔钱亏累。 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 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 /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 /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 /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 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 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 官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 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 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 不要姑息王呆,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 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5 分) (2)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 经画。(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8~9 题。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① 沈佳期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②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注】①作者和杜审言都于神龙初年(705)流放岭南,杜审言先起程过大庾岭 去峰州(今越南境内),沈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驩州(今广西崇左县)。②洛 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8.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5分) 答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根据情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表达“风聚集的力量不雄厚,它承载巨大的翅膀便力量 不够”的意思的句子是“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缅怀。 (3)屈原在《离骚》中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 感叹,这两句诗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冷脸 冯骥才 (1)南门外有位铁匠,四十多岁,怪人,他从来不笑,脸总阴着,外号冷脸 他不是脾气怪才没笑脸;他打小就没笑过,无论嘛事,人都笑了,甚至捧腹大笑, 笑破肚子,他也不笑。他那张脸就像用铁皮敲出来的盘子,又黑又硬,赛个铁面 面人。 (2)没人知道他的事。后来,不知打哪儿传出一段他不会笑的根由,说他爹是 钉马掌的,他四五岁时候,站在一边看他爹钉马掌,那马忽然犯起性子,一尥蹶 子,后蹄子踢在他脑袋上,他挺在床板上不动劲不睁眼,滴水不进。大夫来一号 脉,说没命了,顶多三天阎王爷就把他领走;可三天后他没走,还有气,七天过 后,居然睁开眼醒过来,翻身下地,走路说话吃喝拉撒一切照旧,就少一样 不会笑了;人说他的笑脸给阎王爷留下了。这说法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对不对, 没人敢去和他核对。 (3)不会笑是怪人,怪人还有更怪的事,就是好听相声,怪不怪事?听相声就 为了笑,他不笑听相声为了嘛?练笑吗?谁也弄不明白 (4)冷脸不赌不嫖不贪杯,干完活,有点清闲,就钻进说相声的园子,找个凳 子一坐,听几段。园子里的人都认识他那张半死不活的冷脸,这张脸好像专和说 相声的找别扭;说相声就怕人不乐,你不乐等于人家的包袱不哏,活儿使得不绝 栽人家面子。在天津卫,谁要和说相声的作了对,就找几个人坐在园子里死活不 乐;成心呛火。这一来,冷脸可就跟说相声的。较上劲了。天津说相声的高手如 林。开头,一个个跑到南门外来,看谁能把冷脸逗乐了,结果个个丢盔卸甲,掉 头回去。于是南门外有句歇后语:说相声逗冷脸一一自找别扭
【注】①作者和杜审言都于神龙初年(705)流放岭南,杜审言先起程过大庾岭 去峰州(今越南境内),沈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驩州(今广西崇左县)。②洛 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8.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5 分) 答: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说明。(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根据情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表达“风聚集的力量不雄厚,它承载巨大的翅膀便力量 不够”的意思的句子是“ , ”。 (2)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 ,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缅怀。 (3)屈原在《离骚》中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 感叹,这两句诗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冷脸 冯骥才 (1)南门外有位铁匠,四十多岁,怪人,他从来不笑,脸总阴着,外号冷脸。 他不是脾气怪才没笑脸;他打小就没笑过,无论嘛事,人都笑了,甚至捧腹大笑, 笑破肚子,他也不笑。他那张脸就像用铁皮敲出来的盘子,又黑又硬,赛个铁面 面人。 (2)没人知道他的事。后来,不知打哪儿传出一段他不会笑的根由,说他爹是 钉马掌的,他四五岁时候,站在一边看他爹钉马掌,那马忽然犯起性子,一尥蹶 子,后蹄子踢在他脑袋上,他挺在床板上不动劲不睁眼,滴水不进。大夫来一号 脉,说没命了,顶多三天阎王爷就把他领走;可三天后他没走,还有气,七天过 后,居然睁开眼醒过来,翻身下地,走路说话吃喝拉撒一切照旧,就少一样—— 不会笑了;人说他的笑脸给阎王爷留下了。这说法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对不对, 没人敢去和他核对。 (3)不会笑是怪人,怪人还有更怪的事,就是好听相声,怪不怪事?听相声就 为了笑,他不笑听相声为了嘛?练笑吗?谁也弄不明白。 (4)冷脸不赌不嫖不贪杯,干完活,有点清闲,就钻进说相声的园子,找个凳 子一坐,听几段。园子里的人都认识他那张半死不活的冷脸,这张脸好像专和说 相声的找别扭;说相声就怕人不乐,你不乐等于人家的包袱不哏,活儿使得不绝, 栽人家面子。在天津卫,谁要和说相声的作了对,就找几个人坐在园子里死活不 乐;成心呛火。这一来,冷脸可就跟说相声的。较上劲了。天津说相声的高手如 林。开头,一个个跑到南门外来,看谁能把冷脸逗乐了,结果个个丢盔卸甲,掉 头回去。于是南门外有句歇后语:说相声逗冷脸——自找别扭
(5)只有冷脸自己不知道这句话。 (6)北京挨着天津,这怪人怪事传到北京的相声圈子。北京有不少高手;不信 世上还有一个逗不乐的人,就来了一逗哏一捧哏的两位。这两位早先在厂甸、天 桥一带扬名立腕。先甭说“说学逗唱”的功夫都是超一流,单凭长相就不一般。 逗哏的又高又瘦,像个瘦猴,人偏姓侯;捧哏的又矮又肥,像个胖猫,人偏姓毛 江湖给他俩一个绰号叫“毛猴”。北京不是还有种拿蝉蜕做的那种人见人爱的小 玩意儿”毛猴”吗?这外号就在北京叫得山响。毛猴来到天津,在南门外的喜福 来开说。头一天,台下就坐满了人。冷脸听到信儿也来了。 (7)不少人都知道毛猴是冲冷脸来的,只有冷脸自己完全不知道。 (8)毛猴上来,在台上一站,一高一矮一瘦一肥一精一傻,就惹得哄堂大笑。 毛猴他俩往下十看,心里咯噔一下,满屋子七八十张热烘烘笑脸里,有张脸赛铁 板;又黑又硬又阴冷,甭打听,这就是那个冷脸。他俩想:今儿是不是真遇到克 星了?可是毛猴是二十年老江湖,嘛都见过,先不管这脸,轻轻快快有说有笑之 间,啪地甩一个包袱,甩得意外、漂亮、逗哏,人全笑了,惟独冷脸不笑。毛猴 目光都扫见了,相互递个眼神,表面不当事,接着说笑,不经意中又使一个包袱, 这包袱使得又巧又妙又绝,看出了老到,引得大家大笑,可冷脸还是没笑。毛猴 见于,还不当事,接着再来;下边的包袱是毛猴拿手的一一听一百次得笑上一百 次。毛猴一使,全场爆笑,笑声要掀去屋顶,毛猴再看,冷脸居然赛个睁着眼的 死人 (9)毛猴觉得不好,知道今儿弄不好要栽在天津卫了。心里没根,接下去就有 什么算什么了。老段子、新段子、文段子二荤段子,加上不停的现挂,直说得脑 门流汗,嗓子冒烟,冷脸还是那张冷脸。最后,那个逗哏的瘦猴索性对着冷脸抖 个砸锅卖铁似的包袱,说:“这位爷,您要是再不笑,我俩可真要脱裤子了 (10)全场又一阵大笑。冷脸忽然站起身,板着面孔拱拱拳说:“您二位说得真 棒,谢您们了二我退了。”话说完,起身离座走了。到了也没露出个笑脸。毛猴 两个站在那儿下不了台,这算栽到家,只好耷拉脑袋回北京。 (11)自打毛猴走后,没人再敢往南门外说相声。人们把冷脸愈说愈神,好像冷 脸是天生的相声杀手。可奇怪的是打那天起,不单南门的相声园子,全天津的相 声园子里,没人再见过冷脸。有人说他远走高飞了,可有人说他哪也没去,还在 南门外打铁,只是决不再听相声了 (选自《小说月报》2015年底10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第(2)段记叙冷脸不会笑的传说,既让读者了解到他因曾受到过严重伤害而 不会笑的真正原因,也为人物蒙上一层神秘面纱,生动有趣,吸引读者。 B.第(9)与(10)段中,冷脸在观众面前被毛猴当做“包袱”笑料,实在难为 情,但为了风度,还是用反讽的语气称赞毛猴的表演,板着脸,带着怨恨离场。 C.毛猴竭尽所能,用高超的艺术表演,逗得观众开心不已,但就是不能令冷脸 发小。在第(8)段中,观众的开心与冷脸的冷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小说着意刻画“冷脸”肖像,表现人物对生活的冷峻态度。由“赛个铁面 人”“赛个睁着眼的死人”等肖像描写,可见冷脸迟钝麻木,心如死灰 E.小说叙事以本色皮朴素的白话口语为主,深入了大量的地方方言,读来别具 风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凝练传神地塑造出独特的人物形象
(5)只有冷脸自己不知道这句话。 (6)北京挨着天津,这怪人怪事传到北京的相声圈子。北京有不少高手;不信 世上还有一个逗不乐的人,就来了一逗哏一捧哏的两位。这两位早先在厂甸、天 桥一带扬名立腕。先甭说“说学逗唱”的功夫都是超一流,单凭长相就不一般。 逗哏的又高又瘦,像个瘦猴,人偏姓侯;捧哏的又矮又肥,像个胖猫,人偏姓毛, 江湖给他俩一个绰号叫“毛猴”。北京不是还有种拿蝉蜕做的那种人见人爱的小 玩意儿”毛猴”吗?这外号就在北京叫得山响。毛猴来到天津,在南门外的喜福 来开说。头一天,台下就坐满了人。冷脸听到信儿也来了。 (7)不少人都知道毛猴是冲冷脸来的,只有冷脸自己完全不知道。 (8)毛猴上来,在台上一站,一高一矮一瘦一肥一精一傻,就惹得哄堂大笑。 毛猴他俩往下十看,心里咯噔一下,满屋子七八十张热烘烘笑脸里,有张脸赛铁 板;又黑又硬又阴冷,甭打听,这就是那个冷脸。他俩想:今儿是不是真遇到克 星了?可是毛猴是二十年老江湖,嘛都见过,先不管这脸,轻轻快快有说有笑之 间,啪地甩一个包袱,甩得意外、漂亮、逗哏,人全笑了,惟独冷脸不笑。毛猴 目光都扫见了,相互递个眼神,表面不当事,接着说笑,不经意中又使一个包袱, 这包袱使得又巧又妙又绝,看出了老到,引得大家大笑,可冷脸还是没笑。毛猴 见于,还不当事,接着再来;下边的包袱是毛猴拿手的——听一百次得笑上一百 次。毛猴一使,全场爆笑,笑声要掀去屋顶,毛猴再看,冷脸居然赛个睁着眼的 死人。 (9)毛猴觉得不好,知道今儿弄不好要栽在天津卫了。心里没根,接下去就有 什么算什么了。老段子、新段子、文段子二荤段子,加上不停的现挂,直说得脑 门流汗,嗓子冒烟,冷脸还是那张冷脸。最后,那个逗哏的瘦猴索性对着冷脸抖 一个砸锅卖铁似的包袱,说:“这位爷,您要是再不笑,我俩可真要脱裤子了。” (10)全场又一阵大笑。冷脸忽然站起身,板着面孔拱拱拳说:“您二位说得真 棒,谢您们了二我退了。”话说完,起身离座走了。到了也没露出个笑脸。毛猴 两个站在那儿下不了台,这算栽到家,只好耷拉脑袋回北京。 (11)自打毛猴走后,没人再敢往南门外说相声。人们把冷脸愈说愈神,好像冷 脸是天生的相声杀手。可奇怪的是打那天起,不单南门的相声园子,全天津的相 声园子里,没人再见过冷脸。有人说他远走高飞了,可有人说他哪也没去,还在 南门外打铁,只是决不再听相声了。 (选自《小说月报》2015 年底 10 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第(2)段记叙冷脸不会笑的传说,既让读者了解到他因曾受到过严重伤害而 不会笑的真正原因,也为人物蒙上一层神秘面纱,生动有趣,吸引读者。 B.第(9)与(10)段中,冷脸在观众面前被毛猴当做“包袱”笑料,实在难为 情,但为了风度,还是用反讽的语气称赞毛猴的表演,板着脸,带着怨恨离场。 C.毛猴竭尽所能,用高超的艺术表演,逗得观众开心不已,但就是不能令冷脸 发小。在第(8)段中,观众的开心与冷脸的冷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小说着意刻画“冷脸”肖像,表现人物对生活的冷峻态度。由“赛个铁面 人”“赛个睁着眼的死人”等肖像描写,可见冷脸迟钝麻木,心如死灰。 E.小说叙事以本色皮朴素的白话口语为主,深入了大量的地方方言,读来别具 风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凝练传神地塑造出独特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