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一中 2008-2009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其中的Ⅱ卷第五题为选做题,其他题为必做题,考生 作答时,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注意事项: 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书写超出答题区域的 答案无效。 2.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做选做题时,考生须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 题号涂黑。 第Ⅰ卷(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伺候(si)兴奋(xing 不更事(geng) 挑身材(ti B.搽粉(c)祈祷(qi) 脖颈儿(jing)人才济济(j) C.棕榈()泥淖(no)哈巴狗(h)一抔黄土(pou) D.澎湃(peng)漫溯(si) 怔住了( zheng)不即不离(j1)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笨拙 熬通宵 唉声叹气 撕心裂肺 B.遭殃 爱唠叼 自鸣得意 义愤填膺 C.躁动 汗涔涔 笑靥如花 成群结对 D.波滔 万户侯 缉拿归案 坚如磬石 3.下列格局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公安机关侦査发现,这个盗窃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甚至定期开会商讨实施盗 窃的具体方案,切磋彼此的盜窃心得,讨论反侦察的对策 B.美国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似乎并没有给汽车行业带来好运,金融危机给了 本 已危机重重的汽车行业又一次沉重打击,整个北美市场在十月份呈现了长足退步
辽宁省鞍山一中 2008—2009 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其中的Ⅱ卷第五题为选做题,其他题为必做题,考生 作答时,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注意事项: 1.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书写超出答题区域的 答案无效。 2.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做选做题时,考生须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 的 题号涂黑。 第Ⅰ卷 (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伺.候(sì) 兴.奋(xìng) 不更.事(gēng) 长挑.身材(tiǎo) B.搽.粉(cā) 祈.祷(qǐ) 脖颈.儿(jǐng) 人才济济..(jì) C.棕榈.(lǘ) 泥淖.(nào) 哈.巴狗(hǎ) 一抔.黄土(póu) D.澎.湃(péng) 漫溯.(sù) 怔.住了(zhēng) 不即.不离(j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笨拙 熬通宵 唉声叹气 撕心裂肺 B.遭殃 爱唠叼 自鸣得意 义愤填膺 C.躁动 汗涔涔 笑靥如花 成群结对 D.波滔 万户侯 缉拿归案 坚如磬石 3.下列格局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 A.公安机关侦查发现,这个盗窃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甚至定期开会商讨实施盗 窃的具体方案,切磋..彼此的盗窃心得,讨论反侦察的对策。 B.美国 7000 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似乎并没有给汽车行业带来好运,金融危机给了 本 已危机重重的汽车行业又一次沉重打击,整个北美市场在十月份呈现了长足..退步
C.在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森林中生活着世界上最小的猴子一一指猴(又叫狨猴)。这 种 猴子即使长大后也仅有10-12厘米高,短小精悍,温顺喜人 D.进入高三,要有恒心能吃苦,更要改变原来的不良学习习惯,我行我素,无所用心 的态度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称,满载246名滞留太过的中国公民的东航MU五四八航班,已 经于十一月三十日顺利抵达上海。 B.我校对有关季羡林先生私人藏品外流的消息高度重视,学校已成立工作小组展开调 査,并按照季老的要求,对其收藏逐一进行清点登记,目前尚未发现季老藏品外流 的情况 C.一段时间以来,面临日趋严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裁员”和“失业”逐渐成为 多城市老百姓街头巷议的关键词。 D.11月29日下午,中国前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从英国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毕业,荣 获 经济学博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一7题。(9分,每小题3分) 河流是通过审美进入人类精神生活从而获得文化生命的。彩陶上的水波饰纹是古人对于 自然的抽象再现。再现的自然已不是自然,而是思维的创造,表现了独立的精神世界。水波 饰纹的出现,表明河流的文化生命已经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讲,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河流文化 有着一定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河流的文化生命意义也就越大,内涵也就越丰富。在 中国文化史上,河流的文化生命在语言文字、哲学、人生等方面都得到了丰富的表现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据统计,在《说文解字》中,水部文字469个,占全部9353 个汉字的501%;如加上川部、泉部、永部等,则有522个,占5.58%。河流又构成了 中华民族对于民族之根和哲学思雄的原始向往与执著追求。河岀图,洛出书”,河图洛书 成为古代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深刻地启发着人们的哲学思维和文化心理。黄河文明、 长江文明都是沿着河流展开的。水在哲学思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周易》号称群 经之首”,八卦中坎卦为河水、一般的水,兑卦为泽”,也是水的种。箕子向周武王陈述 经国大计,以水为五行之首。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把水作为世界的本原,《管子水地篇》 也提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的命题。河水日夜奔流,触发了多少哲人的灵感。赫拉
C.在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森林中生活着世界上最小的猴子——指猴(又叫狨猴)。这 种 猴子即使长大后也仅有 10—12 厘米高,短小精悍 ....,温顺喜人 ....。 D.进入高三,要有恒心能吃苦,更要改变原来的不良学习习惯,我行我素,无所用心 .... 的态度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称,满载 246 名滞留太过的中国公民的东航 MU 五四八航班,已 经于十一月三十日顺利抵达上海。 B.我校对有关季羡林先生私人藏品外流的消息高度重视,学校已成立工作小组展开调 查,并按照季老的要求,对其收藏逐一进行清点登记,目前尚未发现季老藏品外流 的情况。 C.一段时间以来,面临日趋严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裁员”和“失业”逐渐成为 许 多城市老百姓街头巷议的关键词。 D.11 月 29 日下午,中国前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从英国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毕业,荣 获 经济学博士。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河流是通过审美进入人类精神生活从而获得文化生命的。彩陶上的水波饰纹是古人对于 自然的抽象再现。再现的自然已不是自然,而是思维的创造,表现了独立的精神世界。水波 饰纹的出现,表明河流的文化生命已经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讲,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河流文化 有着一定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河流的文化生命意义也就越大,内涵也就越丰富。在 中国文化史上,河流的文化生命在语言文字、哲学、人生等方面都得到了丰富的表现。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据统计,在《说文解字》中,水部文字 469 个,占全部 9353 个汉 字的 5.01%;如加上川部、泉部、永部等,则有 522 个,占 5.58%。河流又构成了 中华民族对于民族之根和哲学思维的原始向往与执著追求。“河出图,洛出书”,“河图 洛书” 成为古代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深刻地启发着人们的哲学思维和文化心理。黄河文明、 长江文明都是沿着河流展开的。水在哲学思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 角色。《周易》号称“群 经之首”,八卦中坎卦为河水、一般的水,兑卦为“泽”,也是水的一种。箕子向周武王陈述 经国大计,以水为五行之首。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把“水”作为世界的本原,《管子·水地篇》 也提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的命 题。河水日夜奔流,触发了多少哲人的灵感。赫拉
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从变中认识到不变,提出了“永恒 的问题。流动贯通永恒,恰是河流文化生命的深刻内涵。 河流的自然生命是其文化生命的本体基础。河流只有健康地存在着,才能积极地启示 影响和塑造人类精神生活。河流维持健康存在,既要保持定的水量又要维持一定的水质。 一条污染的河流,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源泉、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的。 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自然对于人类的限制越来越少,人类获得了空前的自由。但城 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导致用水量急剧增加,水污染问题趋于严峻,地表水(主要是河流水 源)成为我们生存的底线。没有维持一定水量和水质的河流,我们连生存都维持不了,遑 论发展了。《史记》中有川竭国亡ˆ的记载:“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从一定意义 上看,这揭示了文明对于自然的根本性依赖,表明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文明的本体基础。 由此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 5.下列关于“河流文化生命”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河流是通过审美进入人类精神生活从而获得文化生命的,人类如果没有审美活动 河流也就失去了他的文化生命 B.河流文化生命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出现了抽象表现河流的水波纹饰。 C.水波纹饰再现的已经不是本真的自然,而是思维的创造,能表现独立的精神世界 D.河流文化生命意义大小以及内涵丰富程度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部文字及与水相关的文字在全部汉字中占有很大比重,是语言文字和河流文化的 基础 B.黄河文明、长江文明都是沿着河流展开的,这与河流构成的中华民族对于民族之根 和哲学思维的原始向往与执著追求有着密切的关系。 C.作者认为河流启发着人们的哲学思维和文化心理主要是因为东西方哲学家都不约而 同地提出了水是世界本原的命题。 D.作者引用赫拉克立特的句子意在说明水是在不断地流动变化着的,所以河流文化也 在不断地发展。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河流的自然生命是其文化生命的本体基础,如果河流消亡了,其文化生命也就随之 B.能够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成为人们精神生活源泉的河流,必定是有一定水量,又 有一定水质健康存在着的河流。 C.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使人类获得了空前的自由,但所付出的代价在未来也会限制我们 的自由
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从变中认识到不变,提出了“永恒” 的问题。流动贯通永 恒,恰是河流文化生命的深刻内涵。 河流的自然生命是其文化生命的本体基础。河流只有健 康地存在着,才能积极地启示、 影响和塑造人类精神生活。河流维持健康存在,既要保持一定的水量,又要维持一定的水质。 一条污染的河流,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 人们精神生活的源泉、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的。 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自然对于人类的限制越来越少,人类获得了空前的自由。但城 市化和工 业化的发展导致用水量急剧增加,水污染问题趋于严峻,地表水(主要是河流水 源)成为我们生存的底线。没有维持一定水量和水质的河流,我们连生存都维持不 了,遑 论发展了。《史记》中有“川竭国亡”的记载:“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从一定意义 上看,这揭示了文明对于自然的根本性依赖,表明人与自然的 和谐是人类文明的本体基础。 由此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 5.下列关于“河流文化生命”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河流是通过审美进入人类精神生活从而获得文化生命的,人类如果没有审美活动, 河流也就失去了他的文化生命。 B.河流文化生命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出现了抽象表现河流的水波纹饰。 C.水波纹饰再现的已经不是本真的自然,而是思维的创造,能表现独立的精神世界。 D.河流文化生命意义大小以及内涵丰富程度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水部文字及与水相关的文字在全部汉字中占有很大比重,是语言文字和河流文化的 基础。 B.黄河文明、长江文明都是沿着河流展开的,这与河流构成的中华民族对于民族之根 和哲学思维的原始向往与执著追求有着密切的关系。 C.作者认为河流启发着人们的哲学思维和文化心理主要是因为东西方哲学家都不约而 同地提出了水是世界本原的命题。 D.作者引用赫拉克立特的句子意在说明水是在不断地流动变化着的,所以河流文化也 在不断地发展。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河流的自然生命是其文化生命的本体基础,如果河流消亡了,其文化生命也就随之 而亡。 B.能够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成为人们精神生活源泉的河流,必定是有一定水量,又 有一定水质健康存在着的河流。 C.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使人类获得了空前的自由,但所付出的代价在未来也会限制我们 的自由
D.“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作者对工业和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的前景比较悲 观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冰清古琴 嘉定庚午,余在中都燕李奉宁坐上,客有叶知几者,官天府,与焉。叶以博古知音自名 前旬日,有土人携一古琴,至李氏,鬻之。其名日"冰清”,断纹鳞皴制作奇崛,识与不识, 皆谓数百年物。腹有铭,称晋陵子题,铭曰:·卓哉斯器,乐惟至正。音清韵高,月苦风劲。 锁余神爽,泛绝机静。雪夜敲冰,霜天击磬。阴阳潜感,否臧前镜。人其审之,岂独知政 又书大历三年三月三日,上底蜀郡雷氏斫,凤沼内书正元十一年七月八日再修,土雄记。 李以质于叶,叶一见色动,掀髯叹咤,以为至宝。客又有忆诵《渑水燕谈》中有是名者, 取而阅之,铭文岁月皆吻合,良是。叶益自信不诬,起附耳谓主人曰:"“某行天下,未之前 觌②,虽厚直不可失也。”李敬受教,一偿百万钱。鬻者撑拒不肯,日:"吾祖父世宝此,将 贡之上方,大珰某人固许我矣,直未及半,渠可售?"李顾信叶语,绝欲得之;门下客为 平章,莫能定。余觉叶意,知其为赝,旁坐不平,漫起周视,读沼中字,皆历历可数。因得 其所疑,乃以袖覆琴而问叶曰:·琴之美恶,余姑谓弗知,敢问正元何代也?“叶笑未应, 坐人曰:"是固唐德宗,何以问为?"余曰:"诚然,琴何以为唐物?"众哗起致请,乃指沼字 示之,日:"元字上一字,在本朝为昭陵③讳,沼中书正从卜从贝是矣,而贝字阙其旁点, 为字不成,盖今文书令也。唐何自知之?正元前天圣二百年,雷氏乃预知避讳,必无此理, 是盖为赝者。徒取《燕谈》,以实其说,不知阙文之熟于用而忘益之,且沼深不可措笔,修 琴时必剖而两,因题其上。字固可识,又何疑焉。"众犹争取视,见它字皆焕明,实无旁点, 乃大骇。李更衣自内出,或以白之,抵掌笑。叶惭曰:"是犹佳琴,特非唐物而已。李不欲 逆,勉疆薄酬,顿损直十之九得焉。鬻琴者虽怒而无以辞也,它日遇诸涂,頫°而过之 今都人多售赝物人或赞嫩随辄取贏焉。或徒取龙断者之称誉以为近厚此与攫昼何异? 盖真蔽风也
D.“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作者对工业和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的前景比较悲 观。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冰清古琴 岳珂 嘉定庚午,余在中都燕.李奉宁坐上,客有叶知几者,官天府,与焉。叶以.博古知音自名。 前旬日,有士人携一古琴,至李氏,鬻之。其名曰"冰清",断纹鳞皴制作奇崛,识与不识, 皆谓数百年物。腹有铭,称晋陵子题,铭曰:"卓哉斯器,乐惟至正。音清韵高,月苦风劲。 锁余神爽,泛绝机静。雪夜敲冰,霜天击磬。阴 阳潜感,否臧前镜。人其审之,岂独知政。 "又书大历三年三月三日,上底蜀郡雷氏斫,凤沼①内书正元十一年七月八日再修,士雄记。 李以质.于叶,叶一见色动,掀 髯叹咤,以为至宝。客又有忆诵《渑水燕谈》中有是名者, 取而阅之,铭文岁月皆吻合,良是。叶益自信不诬,起附耳谓主人曰:"某行天下,未之前 觌②,虽厚直不可失也。"李敬受教,一偿百万钱。鬻者撑拒不肯,曰:"吾祖父世宝此,将 贡之上方,大珰 ③某人固许我矣,直未及半,渠可售?"李顾信叶语,绝欲得之;门下客 为 平章,莫能定。余觉叶意,知其为赝,旁坐不平,漫起周视,读沼中字,皆历历可数。因得 其所疑,乃以袖覆琴而问叶曰:"琴之美恶,余姑谓弗知,敢问正元何 代也?"叶笑未应, 坐人曰:"是固唐德宗,何以问为.?"余曰:"诚然,琴何以为唐物?"众哗起致请,乃指沼字 示之,曰:"元字上一字,在本朝为昭陵④讳,沼中书正从卜从贝是矣,而贝字阙其旁点, 为字不成,盖今文书令也。唐何自知之?正元前天圣二百年,雷氏乃预知避讳,必无此理, 是盖为赝者。徒取《燕谈》,以 实其说,不知阙文之熟于用而忘益之,且沼深不可措.笔,修 琴时必剖而两,因题其上。字固可识,又何疑焉。"众犹争取视,见它字皆焕明,实无旁点, 乃大骇。李更衣自内出,或以白之,抵掌笑。叶惭曰:"是犹佳琴,特非唐物而已。"李不欲 逆,勉疆薄酬,顿损直十之九得焉.。鬻琴者虽怒而无以辞也,它日遇诸涂,頩⑤而过之。 今都人多售赝物,人或赞嫩,随辄取赢焉。或徒取龙断者之称誉以为近厚此与攫昼何异? 盖真蔽风也。 2 0 0 9 0 4 1 8
注释 ①凤沼:指琴底凹处 ②觌:di,见 ③大珰:当权的宦官 ④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作仁宗的代称。仁宗名祯。故宋人避讳祯字 ⑤頫:ping,敛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在中都燕李奉宁坐上 燕:通“宴”,被宴请 B.李以质于叶 质:抵押 C.门下客为平章 平章:商酌,商讨 D.且沼深不可措笔 措:放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叶以博古知音自名 斧斤以时入山林 B.是固唐德宗,何以问为 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C.雷氏乃预知避讳 今君乃亡赵走燕 D.顿损直十之九得焉 或师焉,或否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公虽“以博古知音自名”,但从此文可看出他只是一个徒有虚名,或是利用此名 取利益之人。 B.作者仅从一个“贞”字便断定了这把琴并不是真正的唐代古琴,而是赝品。 C.李公虽然知道了真相,但碍于叶公的情面,还是买下了琴,当然价钱低于之前很多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造价且利用行家的认同而欺骗他人的风气的厌恶之情。 第Ⅱ卷(共120分) 四、(28分) 11.请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自然段断句。(4分) 今都人多售赝物人或赞美随辄取赢焉或徒取龙断者之称誉 以为近厚此与攫昼何异? 1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吾祖父世宝此,将贡之上方,大珰某人固许我矣,直未及半,渠可售?(3分) ②众哗起致请,乃指沼字示之。(2分) ③徒取《燕谈》,以实其说,不知阙文之熟于用而忘益之。(3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0分)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
注释: ①凤沼:指琴底凹处 ②觌:dí,见 ③大珰:当权的宦官 ④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作仁宗的代称。仁宗名祯。故宋人避讳祯字 ⑤頩:pīng,敛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余在中都燕.李奉宁坐上 燕:通“宴”,被宴请。 B.李以质.于叶 质:抵押 C.门下客为平章.. 平章:商酌,商讨 D.且沼深不可措.笔 措:放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叶以.博古知音自名 斧斤以.时入山林 B.是固唐德宗,何以问为. 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C.雷氏乃.预知避讳 今君乃.亡赵走燕 D.顿损直十之九得焉. 或师焉.,或否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叶公虽“以博古知音自名”,但从此文可看出他只是一个徒有虚名,或是利用此名 谋 取利益之人。 B.作者仅从一个“贞”字便断定了这把琴并不是真正的唐代古琴,而是赝品。 C.李公虽然知道了真相,但碍于叶公的情面,还是买下了琴,当然价钱低于之前很多。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造价且利用行家的认同而欺骗他人的风气的厌恶之情。 第Ⅱ卷(共 120 分) 四、(28 分) 11.请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自然段断句。(4 分) 今 都 人 多 售 赝 物 人 或 赞 美 随 辄 取 赢 焉 或 徒 取 龙 断 者 之 称 誉 以 为 近厚 此 与 攫 昼 何 异 ? 1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吾祖父世宝此,将贡之上方,大珰某人固许我矣,直未及半,渠可售?(3 分) ②众哗起致请,乃指沼字示之。(2 分) ③徒取《燕谈》,以实其说,不知阙文之熟于用而忘益之。(3 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0 分)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