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学院2021版·晋中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关于晋中民间文学的学术研究;晋中民间文学研究的对象:晋中民间文学研究的历程:晋中民间文学研究的成果:晋中民间文学研究的不足:晋中民间文学研究的走向:晋中民间文学研究的方法。重点:晋中民间文学研究历程;晋中民间文学研究现状。难点:晋中民间文学研究的经验与不足。第四章晋中民间文学中的神话神话的概念;中国神话的地位;中国神话的地域传播;典型神话在晋中地区的传播;晋中民间文学中的神话资料:晋中口传神话的文化价值:晋中口传神话的地方特点:晋中口传神话的审美价值;中国典型神话的晋中案例。重点:晋中民间文学中的神话资料及其价值。难点:晋中口传神话资料的现状。第五章和顺牛郎织女传说民间传说的概念与分类;民间传说的特征: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的历史演变脉络;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的地域播布:牛郎织女传说的地域传播;和顺牛郎织女传说的地域特色:和顺牛郎织女传说的保护策略。重点:牛郎织女传说的全国性与地方性的关系:和顺牛郎织女传说的独特性。难点:牛郎织女传说的历史流变与地域分布。第六章晋中人物传说人物传说的概念与分类:人物传说的特点;晋中人物传说的构成;介子推传说的历史流变:介子推传说的审美特点:石勒传说的历史流变:石勒传说的审美特点:普中其他人物传说的地方特征:晋中人物传说的文化内涵。重点:晋中人物传说的共性与个性;介子推传说的影响:石勒传说包含的民族融合。难点:晋中人物传说内涵的挖掘。第七章晋中史事传说史事传说的概念与分类:史事传说的特点:史事传说的文化内涵:普中史事传说的代表:杨家将传说的历史流变;杨家将传说与山西的关系;杨家将传说的当代价值;赵氏孤儿传说的历史流变:赵氏孤儿传说的文化影响:孟县赵氏孤儿的地域特点:清徐赵民抓儿传说的地域特点;山西其他地区赵氏孤儿传说的区别与联系。重点:晋中杨家将传说的地域特点:赵氏孤儿传说在晋中地区的流传。难点:晋中史事传说的地方性特征。第八章晋中地方风物传说地方风物传说的概念与分类;地方风物传说的特点:地方风物传说的审美价值:地方风物传说的文化内涵:晋中地方风物传说的代表:寿阳老寿星传说的内容;寿阳老寿星传说的当代价值;寿阳老寿星传说的再创造;交城玄中寺鸠鸽二仙传说的内容;交城玄中寺鸠鸽二4
晋中学院 2021 版 • 晋中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4 关于晋中民间文学的学术研究;晋中民间文学研究的对象;晋中民间文学研究的历程; 晋中民间文学研究的成果;晋中民间文学研究的不足;晋中民间文学研究的走向;晋中民间 文学研究的方法。 重点:晋中民间文学研究历程;晋中民间文学研究现状。 难点:晋中民间文学研究的经验与不足。 第四章 晋中民间文学中的神话 神话的概念;中国神话的地位;中国神话的地域传播;典型神话在晋中地区的传播;晋 中民间文学中的神话资料;晋中口传神话的文化价值;晋中口传神话的地方特点;晋中口传 神话的审美价值;中国典型神话的晋中案例。 重点:晋中民间文学中的神话资料及其价值。 难点:晋中口传神话资料的现状。 第五章 和顺牛郎织女传说 民间传说的概念与分类;民间传说的特征;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的历 史演变脉络;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的地域播布;牛郎织女传说的地域传播;和顺牛郎织女传说 的地域特色;和顺牛郎织女传说的保护策略。 重点:牛郎织女传说的全国性与地方性的关系;和顺牛郎织女传说的独特性。 难点:牛郎织女传说的历史流变与地域分布。 第六章 晋中人物传说 人物传说的概念与分类;人物传说的特点;晋中人物传说的构成;介子推传说的历史流 变;介子推传说的审美特点;石勒传说的历史流变;石勒传说的审美特点;晋中其他人物传 说的地方特征;晋中人物传说的文化内涵。 重点:晋中人物传说的共性与个性;介子推传说的影响;石勒传说包含的民族融合。 难点:晋中人物传说内涵的挖掘。 第七章 晋中史事传说 史事传说的概念与分类;史事传说的特点;史事传说的文化内涵;晋中史事传说的代表; 杨家将传说的历史流变;杨家将传说与山西的关系;杨家将传说的当代价值;赵氏孤儿传说 的历史流变;赵氏孤儿传说的文化影响;盂县赵氏孤儿的地域特点;清徐赵氏孤儿传说的地 域特点;山西其他地区赵氏孤儿传说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晋中杨家将传说的地域特点;赵氏孤儿传说在晋中地区的流传。 难点:晋中史事传说的地方性特征。 第八章 晋中地方风物传说 地方风物传说的概念与分类;地方风物传说的特点;地方风物传说的审美价值;地方风 物传说的文化内涵;晋中地方风物传说的代表;寿阳老寿星传说的内容;寿阳老寿星传说的 当代价值;寿阳老寿星传说的再创造;交城玄中寺鸠鸽二仙传说的内容;交城玄中寺鸠鸽二
晋中学院2021版·晋中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仙传说的文化内涵;交城玄中寺鸠鸽二仙传说的当代价值。重点:地方风物传说地域性特征的体现:晋中地方风物传说的内涵。难点:寿阳老寿星传说与寿阳风物的关系:交城玄中寺鸠鸽二仙传说与地方风物的关系。第九章晋中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概念:民间故事的分类;民间故事的价值;晋中民间故事的构成;晋中民间故事的文化属性;晋中民间故事的内涵;孝义张四姐的故事:太谷孟母故里的故事;晋商故事。重点:晋中民间故事的价值与内涵。难点:晋中民间故事的独特价值。第十章晋中民间歌谣民间歌谣的概念;民间歌谣的分类;歌与谣的区别和联系;晋中民间歌谣的代表:晋中民歌的整体特征:左权民歌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左权民歌的艺术特征;左权民歌的影响力:孟县民歌的内容和特点:太原民歌的内容和特点:普中民谣的特色。重点:晋中民歌的影响力:晋中民谣的魅力。难点:普中民歌的构成及其不同特点。第十一章晋中民间诊语和谜语民间诊语的概念和分类:民间谚语的特点:谜语的概念:谜语的特点:普中民间谚语的语言特色;晋中民间谚语的文化内涵:晋中民间语的价值;晋中谜语的特点。重点:晋中民间谚语的语言特色;晋中谜语的特点。难点:谜语的普遍性和地域性。第十二章晋中民间说唱民间说唱的概念:民间说唱的分类:民间说唱的价值:民间说唱的艺术特点;晋中民间说唱的构成;晋中民间说唱的分类;太原莲花落的艺术特征;太原莲花落的审美特点:阳泉评说的艺术特征:阳泉评说的审美特点:平遥弦子书的艺术特征:平遥弦子书的审美特点:晋中民间说唱的整体特征。重点:晋中民间说唱的构成;晋中民间说唱的整体特征。难点:太原莲花落、阳泉评说、平遥弦子书的艺术特征。第十三章晋中民间小戏民间小戏的概念:民间小戏的分类:民间小戏的价值:山西民间小戏的整体状况:晋中民间小戏的构成;晋中民间小戏的特点:孝义皮影戏赏析:孝义碗碗腔赏析;祁太歌赏析:孝义木偶戏赏析;太原秧歌赏析:凤台小戏赏析:祁县武秧歌赏析:清徐皮影戏赏析:岗北秧歌赏析。重点:晋中民间小戏的构成与特点。难点:晋中民间小戏不同种类的审美价值与艺术特征。5
晋中学院 2021 版 • 晋中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5 仙传说的文化内涵;交城玄中寺鸠鸽二仙传说的当代价值。 重点:地方风物传说地域性特征的体现;晋中地方风物传说的内涵。 难点:寿阳老寿星传说与寿阳风物的关系;交城玄中寺鸠鸽二仙传说与地方风物的关系。 第九章 晋中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的概念;民间故事的分类;民间故事的价值;晋中民间故事的构成;晋中民间 故事的文化属性;晋中民间故事的内涵;孝义张四姐的故事;太谷孟母故里的故事;晋商故 事。 重点:晋中民间故事的价值与内涵。 难点:晋中民间故事的独特价值。 第十章 晋中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的概念;民间歌谣的分类;歌与谣的区别和联系;晋中民间歌谣的代表;晋中 民歌的整体特征;左权民歌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左权民歌的艺术特征;左权民歌的影响 力;盂县民歌的内容和特点;太原民歌的内容和特点;晋中民谣的特色。 重点:晋中民歌的影响力;晋中民谣的魅力。 难点:晋中民歌的构成及其不同特点。 第十一章 晋中民间谚语和谜语 民间谚语的概念和分类;民间谚语的特点;谜语的概念;谜语的特点;晋中民间谚语的 语言特色;晋中民间谚语的文化内涵;晋中民间谚语的价值;晋中谜语的特点。 重点:晋中民间谚语的语言特色;晋中谜语的特点。 难点:谜语的普遍性和地域性。 第十二章 晋中民间说唱 民间说唱的概念;民间说唱的分类;民间说唱的价值;民间说唱的艺术特点;晋中民间 说唱的构成;晋中民间说唱的分类;太原莲花落的艺术特征;太原莲花落的审美特点;阳泉 评说的艺术特征;阳泉评说的审美特点;平遥弦子书的艺术特征;平遥弦子书的审美特点; 晋中民间说唱的整体特征。 重点:晋中民间说唱的构成;晋中民间说唱的整体特征。 难点:太原莲花落、阳泉评说、平遥弦子书的艺术特征。 第十三章 晋中民间小戏 民间小戏的概念;民间小戏的分类;民间小戏的价值;山西民间小戏的整体状况;晋中 民间小戏的构成;晋中民间小戏的特点;孝义皮影戏赏析;孝义碗碗腔赏析;祁太秧歌赏析; 孝义木偶戏赏析;太原秧歌赏析;凤台小戏赏析;祁县武秧歌赏析;清徐皮影戏赏析;岗北 秧歌赏析。 重点:晋中民间小戏的构成与特点。 难点:晋中民间小戏不同种类的审美价值与艺术特征
晋中学院2021版·晋中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第十四章晋中民俗与民间文学民俗与民间文学的关系:晋中民俗与民间文学的关系:介子推传说与寒食节:水母娘娘的传说与晋祠庙会;傅山传说与晋中饮食民俗;交城卦山传说与卦山庙会;晋商民俗与晋商故事;晋商与晋中民间曲艺的发展。重点:普中民俗与民间文学的关系。难点:晋中民俗与民间文学的案例分析。第十五章晋中方言与民间文学方言与民间文学的关系:晋中方言与晋中民间文学的关系:晋中方言的特点:晋中方言在晋中民间文学中的体现:晋中民间文学中的方言现象:晋中民间文学的方言讲述:晋中方言的民间文学语料:普中方言和民间文学研究的相互促进。重点:晋中方言与晋中民间文学的关系及体现。难点:晋中方言的民间文学语料。第十六章普中非遗与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普中非遗的种类和内容:普中非遗的保护制度和现状:普中非遗中的民间文学构成:普中非遗项目与民间文学的关系:普中非遗民间文学类项目的内容:晋中非遗民间文学类项目的艺术特征:晋中非遗民间文学类项目的当代价值;晋中非遗项目的整体性。重点:普中非遗民间文学类项目的艺术特征和当代价值。难点:晋中非遗民间文学类项目与非民间文学类项目的关系。第十七章晋中民间文学的传承保护晋中民间文学的传承现状:晋中民间文学的传承策略:晋中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晋中民间文学的传承效果:晋中民间文学的保护制度:晋中民间文学的保护策略;晋中民间文学的保护成效;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意见及建议。重点:晋中民间文学传承保护的成绩与不足。难点:晋中民间文学传承保护问题的共性与个性。四、达成教学活动自标的途径和措施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相关作品选读、学生课堂讨论、课外调查实践为辅。1.理论知识获取与习得对课程涉及的理论观点、知识体系、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及民间文学的发展历程、意义价值、方法原则等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进行课堂讲授,结合板书、PPT、音视频资料等媒介,获得较为完整的理论知识。2.民间文学作品选读6
晋中学院 2021 版 • 晋中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6 第十四章 晋中民俗与民间文学 民俗与民间文学的关系;晋中民俗与民间文学的关系;介子推传说与寒食节;水母娘娘 的传说与晋祠庙会;傅山传说与晋中饮食民俗;交城卦山传说与卦山庙会;晋商民俗与晋商 故事;晋商与晋中民间曲艺的发展。 重点:晋中民俗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难点:晋中民俗与民间文学的案例分析。 第十五章 晋中方言与民间文学 方言与民间文学的关系;晋中方言与晋中民间文学的关系;晋中方言的特点;晋中方言 在晋中民间文学中的体现;晋中民间文学中的方言现象;晋中民间文学的方言讲述;晋中方 言的民间文学语料;晋中方言和民间文学研究的相互促进。 重点:晋中方言与晋中民间文学的关系及体现。 难点:晋中方言的民间文学语料。 第十六章 晋中非遗与民间文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晋中非遗的种类和内容;晋中非遗的保护制度和现状;晋中非 遗中的民间文学构成;晋中非遗项目与民间文学的关系;晋中非遗民间文学类项目的内容; 晋中非遗民间文学类项目的艺术特征;晋中非遗民间文学类项目的当代价值;晋中非遗项目 的整体性。 重点:晋中非遗民间文学类项目的艺术特征和当代价值。 难点:晋中非遗民间文学类项目与非民间文学类项目的关系。 第十七章 晋中民间文学的传承保护 晋中民间文学的传承现状;晋中民间文学的传承策略;晋中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晋中 民间文学的传承效果;晋中民间文学的保护制度;晋中民间文学的保护策略;晋中民间文学 的保护成效;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意见及建议。 重点:晋中民间文学传承保护的成绩与不足。 难点:晋中民间文学传承保护问题的共性与个性。 四、达成教学活动目标的途径和措施 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相关作品选读、学生课堂讨论、课外调查实践 为辅。 1. 理论知识获取与习得 对课程涉及的理论观点、知识体系、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及民间文学的发展历程、意义 价值、方法原则等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进行课堂讲授,结合板书、PPT、音视频资料等媒介, 获得较为完整的理论知识。 2. 民间文学作品选读
晋中学院2021版·晋中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结合理论知识,选读一定篇目的民间文学作品,在知识获得中支撑理论理解,拓宽知识面,增加对民间文学作品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民间文学相关理论的理解。对民间文学的基本文献有初步的认知,对代表性的作品能够识记,作为进一步学习的基础。3.课堂讨论与课外调研课堂讨论以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小组的所有参与者需要对本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且说明在讨论中扮演的角色。选取个体熟悉的民间文学种类,配对进行模拟调研,尝试完成由野调查报告,增进对理论知识的消化。提升民间文学的鉴别、鉴赏、分析能力,具备调研的基本能力。五、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综合成绩采取“N+2”的评定模式,“N”指平时成绩,包括考勤(20分)、课堂表现(20分)、平时作业(30分)、实践(实验、实寸、见习、社会调查等,30分),占比30%:“2”指小论文成绩与课堂笔记,分别占比50%、20%,其中小论文成绩不低于50分,低于50分者,总成绩视为不及格。(二)成绩评定标准1.课堂教学情况评价方法与标准课堂考勤记录占平时成绩中的20分,考勤全勤记为20分,缺勤一次减5分,每学期课堂考勤不少于三次,三次以上缺勤不能参加期末考核,课程修读无效。课堂表现占平时成绩中的20分,参与所有课堂活动记20分,缺席一次减3分,无故不参与课堂活动4次,课程修读无效平时作业占平时成绩的30分,每学期布置6次平时作业,每次作业满分5分,作业评价方法与标准附后。实践环节占平时成绩的30分,主要考核依据为课堂生成的随机提问作答情况、现场民俗采访整理情况、课堂讨论的参与度等。课堂笔记占总成绩中的20分,主要从完整性、规范性、发散性为考查标准,分为20分、18分、15分、12分、10分、0分六档。2.作业评价方法与标准评价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评价依据以下几个方面:①不交作业,成绩为0分:②完整性:5分,作业内容基本完整,格式规范③认真程度:5分,态度端正,经过认真思考:④正确性:10分,根据答题情况给出分数:7
晋中学院 2021 版 • 晋中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7 结合理论知识,选读一定篇目的民间文学作品,在知识获得中支撑理论理解,拓宽知识 面,增加对民间文学作品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民间文学相关理论的理解。对民间文学的基本 文献有初步的认知,对代表性的作品能够识记,作为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3. 课堂讨论与课外调研 课堂讨论以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小组的所有参与者需要对本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 并且说明在讨论中扮演的角色。选取个体熟悉的民间文学种类,配对进行模拟调研,尝试完 成田野调查报告,增进对理论知识的消化。提升民间文学的鉴别、鉴赏、分析能力,具备调 研的基本能力。 五、考核方式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期末综合成绩采取“N+2”的评定模式,“N”指平时成绩,包括考勤(20 分)、 课堂表现(20 分)、平时作业(30 分)、实践(实验、实习、见习、社会调查等,30 分), 占比 30%;“2”指小论文成绩与课堂笔记,分别占比 50%、20%,其中小论文成绩不低于 50 分,低于 50 分者,总成绩视为不及格。 (二)成绩评定标准 1. 课堂教学情况评价方法与标准 课堂考勤记录占平时成绩中的 20 分,考勤全勤记为 20 分,缺勤一次减 5 分,每学期课 堂考勤不少于三次,三次以上缺勤不能参加期末考核,课程修读无效。 课堂表现占平时成绩中的 20 分,参与所有课堂活动记 20 分,缺席一次减 3 分,无故不 参与课堂活动 4 次,课程修读无效。 平时作业占平时成绩的 30 分,每学期布置 6 次平时作业,每次作业满分 5 分,作业评 价方法与标准附后。 实践环节占平时成绩的 30 分,主要考核依据为课堂生成的随机提问作答情况、现场民 俗采访整理情况、课堂讨论的参与度等。 课堂笔记占总成绩中的 20 分,主要从完整性、规范性、发散性为考查标准,分为 20 分、18 分、15 分、12 分、10 分、0 分六档。 2. 作业评价方法与标准 评价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评价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交作业,成绩为 0 分; ②完整性:5 分,作业内容基本完整,格式规范; ③认真程度:5 分,态度端正,经过认真思考; ④正确性:10 分,根据答题情况给出分数;
晋中学院2021版·晋中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重复率:10分,允许不同的作业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但相似率越高,得分越低,直至0分。作业出现抄袭,平时成绩归零。3.期末考核评价标准论文成绩共分五档,一档90-100分,二档80-90分,三档70-80分,四档60-70分,五档60分以下,无负分。一档:符合命题范围,主题明确,内容完整,逻辑清晰,语言符合规范,论述严谨,有独到见解,卷面整洁。二档:符合命题范围,主题较明确,内容完整,逻辑较清晰,语言符合规范,论述较有特色,卷面整洁。三档:符合命题范围,主题较明确,内容较完整,有一定逻辑层次,无明显语言错误,论述较有特色,卷面较为整洁。四档:基本符合命题范围,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有主干内容,有一定逻辑性,无明显逻辑错误,卷面可识别。五档:偏离命题范围,无关主题,无实质内容,无逻辑,存在明显语言错误,卷面混乱不可识读;抄袭计零分。六、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贾利涛.晋中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撼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0(二)主要参考书[1杨润甫编.晋中民俗[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2]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作品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祁连休,程蔷,吕微主编.中国历代民间文学作品选[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执笔教师:贾利涛审核人:贾利涛2021年8月8
晋中学院 2021 版 • 晋中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8 ⑤重复率:10 分,允许不同的作业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但相似率越高,得分越低,直 至 0 分。作业出现抄袭,平时成绩归零。 3. 期末考核评价标准 论文成绩共分五档,一档 90-100 分,二档 80-90 分,三档 70-80 分,四档 60-70 分, 五档 60 分以下,无负分。 一档:符合命题范围,主题明确,内容完整,逻辑清晰,语言符合规范,论述严谨,有 独到见解,卷面整洁。 二档:符合命题范围,主题较明确,内容完整,逻辑较清晰,语言符合规范,论述较有 特色,卷面整洁。 三档:符合命题范围,主题较明确,内容较完整,有一定逻辑层次,无明显语言错误, 论述较有特色,卷面较为整洁。 四档:基本符合命题范围,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有主干内容,有一定逻辑性,无明显 逻辑错误,卷面可识别。 五档:偏离命题范围,无关主题,无实质内容,无逻辑,存在明显语言错误,卷面混乱 不可识读;抄袭计零分。 六、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1]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贾利涛.晋中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摭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0 (二)主要参考书 [1]杨润甫编.晋中民俗[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 [2]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作品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祁连休,程蔷,吕微主编.中国历代民间文学作品选[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 社.2013 执笔教师:贾利涛 审 核 人:贾利涛 2021 年 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