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课程名称内科护理技术专业护理教学时数4 教师王美芝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内容 模块二循环系统疾病护理 项目五冠心病病人护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冠心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熟悉治疗要点:了解发病机制及辅助 检查。 能力目标:熟悉冠心病的临床护理过程,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整体护理,正确进行健 康教育。 素质目标: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良好的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教学难点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教学方法 案例导入法、启发讨论、自主学习法、仿真操作、模拟训练 教学手段 板书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手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课程名称 内科护理技术 专业 护理 教学时数 4 教师 _王美芝_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内容 模块二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 项目五 冠心病病人护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冠心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熟悉治疗要点;了解发病机制及辅助 检查。 能力目标:熟悉冠心病的临床护理过程,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整体护理,正确进行健 康教育。 素质目标: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良好的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教学难点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教学方法 案例导入法、启发讨论、自主学习法、仿真操作、模拟训练 教学手段 板书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备注 冠心病病人护理 5分钟 课程导入: 运用案例导入法,提出任务:如何按照临床护理过程进行 整体护理? 入院护理 ~接病人,安排床位,戴腕带,测量体重 5分钟 >填写住院病人一览表,床头卡,建立病历 ~送病人入病房,通知医生 >测生命体征(重症病人抢救) ~入院教育,熟悉环境 住院护理 项目任务分析 任务一护理评估 任务二护理问题 任务三护理措施 任务四健康教育 冠心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 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亦称为危险因素或易患因素。主要的危 险因素有如下几点。 10分钟 1.年龄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 2性别男性多见,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增加。可能与雌 激素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有关。 3.血脂异常 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总胆固 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或极低密度脂蛋白 (NDL)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尤其是它的亚组分Ⅱ(DLⅡ)减低
教 学 过 程 备注 冠心病病人护理 课程导入: 运用案例导入法,提出任务:如何按照临床护理过程进行 整体护理? 5 分钟 入院护理 接病人,安排床位,戴腕带,测量体重 填写住院病人一览表,床头卡,建立病历 送病人入病房,通知医生 测生命体征(重症病人抢救) 入院教育 ,熟悉环境 住院护理 项目任务分析 任务一 护理评估 任务二 护理问题 任务三 护理措施 任务四 健康教育 冠心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 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亦称为危险因素或易患因素。主要的危 险因素有如下几点。 1.年龄本病多见于 40 岁以上中、老年人。 2.性别男性多见,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增加。可能与雌 激素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有关。 3.血脂异常 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总胆固 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或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尤其是它的亚组分Ⅱ(HDLⅡ)减低, 5 分钟 10 分钟
载脂蛋白A(ApoA)降低和载脂蛋白B(ApoB)增高都被认为是危险 因素。新近又认为脂蛋白(a)[Lp(a)]增高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4.高血压 血压增高与本病密切相关。60%~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患者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患本病较血压正常者高3~4倍, 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都与本病关系密切 5.吸烟 吸烟可造成动脉壁氧含量不足,损伤血管内膜,促进动脉 粥样硬化的形成。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本病的发病率和病 死率增高2~6倍,且与每天吸烟的支数呈正比,被动吸烟也是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6.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糖尿病患者中本病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倍。糖耐量减 低者常见本病患者。 次要的危险因素包括:①肥胖。②缺少体力活动。③进食 过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糖和钠盐。④遗传因素。⑤A型性格 等。 近年来发现的危险因素还有:①胰岛素抵抗。②血中同型 半胱氨酸增高。③血中一些凝血因子增高。④病毒、衣原体感 染等。 临床上冠心病分为以下5型。 5分钟 1.隐匿型(无症状型) 患者无自觉症状,但静息、动态或运动心电图有ST段压低、 T波低平或倒置等心肌缺血性改变。 2.心绞痛型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过性心肌供血不足 引起。 3.心肌梗死型由冠状动脉闭塞致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所 交 4.缺血性心肌病型
载脂蛋白A(ApoA)降低和载脂蛋白B(ApoB)增高都被认为是危险 因素。新近又认为脂蛋白(a)[Lp(a)]增高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4.高血压 血压增高与本病密切相关。60%~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患者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患本病较血压正常者高 3~4 倍, 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都与本病关系密切。 5.吸烟 吸烟可造成动脉壁氧含量不足,损伤血管内膜,促进动脉 粥样硬化的形成。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本病的发病率和病 死率增高 2~6 倍,且与每天吸烟的支数呈正比,被动吸烟也是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6.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糖尿病患者中本病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 2 倍。糖耐量减 低者常见本病患者。 次要的危险因素包括:①肥胖。②缺少体力活动。③进食 过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糖和钠盐。④遗传因素。⑤A 型性格 等。 近年来发现的危险因素还有:①胰岛素抵抗。②血中同型 半胱氨酸增高。③血中一些凝血因子增高。④病毒、衣原体感 染等。 临床上冠心病分为以下 5 型。 1.隐匿型(无症状型) 患者无自觉症状,但静息、动态或运动心电图有 ST 段压低、 T 波低平或倒置等心肌缺血性改变。 2.心绞痛型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过性心肌供血不足 引起。 3.心肌梗死型由冠状动脉闭塞致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所 致。 4.缺血性心肌病型 5 分钟
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长期心肌缺血 导致心肌纤维化引起。临床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类似。 5.猝死型 因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多为心肌缺血引起严重的 室性心律失常所致。 本节重点介绍心绞痛及心肌梗死。 20分钟 一、心绞痛 重点讲述 症状与体征 任务一对冠心病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学生结合病例讨论该病人护理评估要点 老师归纳、总结、补充冠心病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 支撑知识: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询问患者有无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是否吸烟、体力活动情况: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及性格等。 (二)身体状况 1.症状 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稳定型心绞痛典型的疼痛 特点如下。 ()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界 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或至颈、咽 或下颌部、上腹部。 (2)性质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烧灼感,但不尖锐,非针 刺或刀割样痛,偶伴濒死感:发作时患者常不自觉地停止原来 的活动。 (③)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吸烟、心动过 速、休克等。 (4)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3~5min内逐渐消失。 (⑤)缓解方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可数天或数周发 作1次,亦可1天内多次发作
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长期心肌缺血 导致心肌纤维化引起。临床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类似。 5.猝死型 因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多为心肌缺血引起严重的 室性心律失常所致。 本节重点介绍心绞痛及心肌梗死。 一、心绞痛 任务一 对冠心病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学生结合病例讨论该病人护理评估要点 老师归纳、总结、补充冠心病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 支撑知识:护理评估 (一) 健康史 询问患者有无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是否吸烟 、体力活动情况;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及性格等。 (二)身体状况 1.症状 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稳定型心绞痛典型的疼痛 特点如下。 (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界 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或至颈、咽 或下颌部、上腹部。 (2)性质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烧灼感,但不尖锐,非针 刺或刀割样痛,偶伴濒死感;发作时患者常不自觉地停止原来 的活动。 (3)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吸烟、心动过 速、休克等。 (4)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3~5min 内逐渐消失。 (5)缓解方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可数天或数周发 作 1 次,亦可 1 天内多次发作。 20 分钟 重点讲述 症状与体征
2.体征 平时多无明显体征: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可有面色爸白、出 冷汗、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尖部听诊有时出现第四心音奔 马律,或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目前,临床上己趋向将除上述典型的稳定型劳力性(stable angina pectoris)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 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除变异型心绞痛 (Prinzmetal's variant angina pectoris)具有短暂ST段抬 高的特异心电图变化而仍为临床所留用外,原有心绞痛的其他 分型命名临床上均已弃用。 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是指:①原有稳定型心绞痛在1个月 内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限延长、诱因发生改变, 硝酸酯类药物缓解作用减弱:②1个月之内新发生的较轻负荷所 诱发的心绞痛:③休息状态下发作心绞痛或较轻微活动即可诱 发,发作时表现有ST段抬高的变异型心绞痛。 (三)辅助检查 10分钟 1.心电图 约半数患者静息心电图正常心绞痛发作时可出现暂时性 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压低(≥0 1m)。心电图负荷实验及24址 动态心电图可显著提高缺血性心脏病的检出率。 2.放射性核素检查 利用放射性铊心肌显像所示灌注缺损提示心肌供血不足或 血供消失,对心肌缺血诊断较有价值。 3.冠状动脉造影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使左、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得 到清楚的显影,具有确诊价值。 4.多排探测器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 进行冠状动脉三维重建,有助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 (四)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2.体征 平时多无明显体征;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可有面色苍白、出 冷汗、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尖部听诊有时出现第四心音奔 马律,或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目前,临床上已趋向将除上述典型的稳定型劳力性(stable angina pectoris)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 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除变异型心绞痛 (Prinzmetal′s variant angina pectoris)具有短暂 ST 段抬 高的特异心电图变化而仍为临床所留用外,原有心绞痛的其他 分型命名临床上均已弃用。 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是指:①原有稳定型心绞痛在 1 个月 内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限延长、诱因发生改变, 硝酸酯类药物缓解作用减弱;②1 个月之内新发生的较轻负荷所 诱发的心绞痛;③休息状态下发作心绞痛或较轻微活动即可诱 发,发作时表现有 ST 段抬高的变异型心绞痛。 (三)辅助检查 1.心电图 约半数患者静息心电图正常;心绞痛发作时可出现暂时性 心肌缺血引起的 ST 段压低(≥0 1mV)。心电图负荷实验及 24h 动态心电图可显著提高缺血性心脏病的检出率。 2.放射性核素检查 利用放射性铊心肌显像所示灌注缺损提示心肌供血不足或 血供消失,对心肌缺血诊断较有价值。 3.冠状动脉造影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使左、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得 到清楚的显影,具有确诊价值。 4.多排探测器螺旋 X 线计算机断层显像 进行冠状动脉三维重建,有助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 (四)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10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