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课程名称内科护理技术专业护理教学时数4 教师王美芝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内容 模块二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 项目二心律失常病人护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护理措施:熟悉治疗要点:了解发病机制及 辅助检查。 能力目标:熟悉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过程,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整体护理,正确进行 健康教育。 素质目标: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良好的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教学难点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教学方法 案例导入法、启发讨论、自主学习法、仿真操作、模拟训练 教学手段 板书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手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课程名称 内科护理技术 专业 护理 教学时数 4 教师 _王美芝_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内容 模块二 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 项目二 心律失常病人护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护理措施;熟悉治疗要点;了解发病机制及 辅助检查。 能力目标:熟悉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过程,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整体护理,正确进行 健康教育。 素质目标: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良好的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教学难点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教学方法 案例导入法、启发讨论、自主学习法、仿真操作、模拟训练 教学手段 板书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手段
学过程 备注 心律失常病人护理 5分钟 课程导入: 运用案例导入法,提出任务:如何按照临床护理过程进行整 体护理? 入院护理 5分钟 >接病人,安排床位,戴腕带,测量体重 >填写住院病人一览表,床头卡,建立病历 ~送病人入病房,通知医生 >测生命体征(重症病人抢救) ~入院教育,熟悉环境 住院护理 项目任务分析 任务一护理评估 任务二护理问题 任务三护理措施 任务四健康教育 任务一对心律失常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学生结合病例讨论该病人护理评估要点 老师归纳、总结、补充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 10分钟 支撑知识:护理评估 心律失常的分类 心律失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 两大类。 一,冲动形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①窦性心动过速。②窦性心动过缓。③窦性 心律不齐。④窦性停搏
教 学 过 程 备注 心律失常病人护理 课程导入: 运用案例导入法,提出任务:如何按照临床护理过程进行整 体护理? 5 分钟 入院护理 接病人,安排床位,戴腕带,测量体重 填写住院病人一览表,床头卡,建立病历 送病人入病房,通知医生 测生命体征(重症病人抢救) 入院教育 ,熟悉环境 住院护理 项目任务分析 任务一 护理评估 任务二 护理问题 任务三 护理措施 任务四 健康教育 任务一 对心律失常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学生结合病例讨论该病人护理评估要点 老师归纳、总结、补充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 支撑知识:护理评估 心律失常的分类 心律失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 两大类。 一.冲动形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①窦性心动过速。②窦性心动过缓。③窦性 心律不齐。④窦性停搏。 5 分钟 10 分钟
(②)异位心律 ①被动性异位心律:包括逸搏(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②主动性异位心律:包 括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 房室交界区性、室性)、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室扑动、心室颜 动。 二.冲动传导异常 (1)生理性干扰和房室分离。 (②)病理性①窦房传导阻滞。②房内传导阻滞。③房室传导阻 滞。④束支或分支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或室 内阻滞。 (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按照心律失常发生时心率的快慢,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 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前者包括期前收缩、心动过速、扑动和 颤动等:后者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成人频率为60~100次 /分。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的P波在I、Ⅱ、ap导联直立,aR20分钟 导联倒置,P-R间期0.12~0.20s。窦性心律的频率因年龄、性别、 体力活动等不同有显著的差异。 (一)窦性心动过速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sinus tachycardia)。窦性心动过速通常逐渐开始与终止,频率 多在100~150次/分。健康人可在吸烟,饮茶、咖啡、酒,体力 活动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发生;某些病理状态,如发热、甲状腺 功能亢进、贫血、心肌缺血、心力衰竭、休克以及应用肾上腺素 阿托品等药物亦常引起。 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应针对病因和去除诱因,如治疗心力衰
(2)异位心律 ①被动性异位心律:包括逸搏(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②主动性异位心律:包 括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 房室交界区性、室性)、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室扑动、心室颤 动。 二.冲动传导异常 (1)生理性干扰和房室分离。 (2)病理性①窦房传导阻滞。②房内传导阻滞。③房室传导阻 滞。④束支或分支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或室 内阻滞。 (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按照心律失常发生时心率的快慢,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 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前者包括期前收缩、心动过速、扑动和 颤动等;后者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成人频率为 60~100 次 /分。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的 P 波在 I、Ⅱ、aVF 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P-R 间期 0.12~0.20s。窦性心律的频率因年龄、性别、 体力活动等不同有显著的差异。 (一)窦性心动过速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 100 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sinus tachycardia)。窦性心动过速通常逐渐开始与终止,频率 多在 100~150 次/分。健康人可在吸烟,饮茶、咖啡、酒,体力 活动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发生;某些病理状态,如发热、甲状腺 功能亢进、贫血、心肌缺血、心力衰竭、休克以及应用肾上腺素、 阿托品等药物亦常引起。 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应针对病因和去除诱因,如治疗心力衰 20 分钟
竭、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必要时可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 尔(倍他乐克)减慢心率。 (二)窦性心动过缓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sinus bradycardia)。窦性心动过缓常同时伴有窦性心律不齐 (不同PP间期的差异大于0.12s)。常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 与睡眠状态,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亦常发生窦性心动 过缓。其他原因包括颅内疾患、严重缺氧、甲状腺功能减退、阻 塞性黄疸,以及应用拟胆碱药、胺碘酮、阝受体阻滞剂、洋地黄 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等。窦性心动过缓多无自觉症状, 重者可因心排血量不足,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 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常不需治疗。因心率过慢而出现症状 者可用阿托品、麻黄碱或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但长期、反复发 作者可考虑心脏起搏治疗。 (∈)窦性停搏 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sinus pause or sinus arrest)是指窦 房结在一段时间内不能产生冲动。心电图表现为比正常PP间期显 著长的时间内无P波发生或P波与QS波群均不出现,长的P℉ 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颈动 脉窦过敏,急性心肌梗死、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脑血管病变等 应用洋地黄、乙酰胆碱等药物可引起窦性停搏。长时间的窦性停 搏后,低位的潜在起搏点如房室交界区或心室可发出单个逸搏或 出现逸搏性心律控制心室。一旦窦性停搏时间过长而无逸搏,患 者常可发生头晕、黑朦、晕厥,甚至发生阿-斯综合征 (Adams-Stokes综合征)以至死亡。窦性停搏的治疗可参照病态 窦房结综合征。 (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简称病窦综 合征,是由窦房结病变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竭、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必要时可用β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 尔(倍他乐克)减慢心率。 (二)窦性心动过缓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 60 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sinus bradycardia)。窦性心动过缓常同时伴有窦性心律不齐 (不同 PP 间期的差异大于 0.12s)。常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 与睡眠状态,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亦常发生窦性心动 过缓。其他原因包括颅内疾患、严重缺氧、甲状腺功能减退、阻 塞性黄疸,以及应用拟胆碱药、胺碘酮、β 受体阻滞剂、洋地黄 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等。窦性心动过缓多无自觉症状, 重者可因心排血量不足,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 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常不需治疗。因心率过慢而出现症状 者可用阿托品、麻黄碱或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但长期、反复发 作者可考虑心脏起搏治疗。 (三)窦性停搏 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sinus pause or sinus arrest)是指窦 房结在一段时间内不能产生冲动。心电图表现为比正常 PP 间期显 著长的时间内无 P 波发生或 P 波与 QRS 波群均不出现,长的 PP 间期与基本的窦性 PP 间期无倍数关系。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颈动 脉窦过敏,急性心肌梗死、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脑血管病变等, 应用洋地黄、乙酰胆碱等药物可引起窦性停搏。长时间的窦性停 搏后,低位的潜在起搏点如房室交界区或心室可发出单个逸搏或 出现逸搏性心律控制心室。一旦窦性停搏时间过长而无逸搏,患 者 常 可 发 生 头 晕 、 黑 矇 、 晕 厥 , 甚 至 发 生 阿 - 斯综合征 (Adams-Stokes 综合征)以至死亡。窦性停搏的治疗可参照病态 窦房结综合征。 (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简称病窦综 合征,是由窦房结病变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病因】 多种病变如淀粉样变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纤维化与脂肪浸 润、硬化与退行性变等均可损害窦房结,窦房结周围神经和心房 肌的病变、窦房结动脉供血减少、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某些抗心 律失常药物抑制窦房结功能,亦可导致其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与心动过缓有关的心、脑等脏器供血不足的症状, 如发作性头晕、黑矇、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晕厥,甚至发生阿 斯综合征。如有心动过速发作,则可出现心悸、心绞痛等症状。 【心电图特征】 主要包括:①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② 窦性停搏与窦房传导阻滞.③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 ④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慢-快综合征),是指心动过缓与房 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交替 发作。⑤房室交界区性逸搏心律等。 【治疗要点】 无症状者不必治疗,仅定期随诊观察;有症状者应接受起搏 器治疗。应用起搏治疗后,患者仍有心动过速发作,则可同时应 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 二、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premature beats)又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是 异位起搏点过早发出冲动引起的心律失常。根据异位起搏点的部 位不同,早搏分为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早搏超过 30分钟 5次/分称频发早搏:每一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早搏,连续3次 或3次以上,称为早搏二联律:每二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早搏 连续3次或3次以上,称为早搏三联律;两个早搏连续出现称成 对早搏:早搏起源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异位起搏点称为多源性早搏。 【病因】 正常成人进行24h心电监测显示约60%有房性期前收缩发生
【病因】 多种病变如淀粉样变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纤维化与脂肪浸 润、硬化与退行性变等均可损害窦房结,窦房结周围神经和心房 肌的病变、窦房结动脉供血减少、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某些抗心 律失常药物抑制窦房结功能,亦可导致其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与心动过缓有关的心、脑等脏器供血不足的症状, 如发作性头晕、黑矇、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晕厥,甚至发生阿- 斯综合征。如有心动过速发作,则可出现心悸、心绞痛等症状。 【心电图特征】 主要包括:①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 次/分)。② 窦性停搏与窦房传导阻滞。③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 ④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慢-快综合征),是指心动过缓与房 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交替 发作。⑤房室交界区性逸搏心律等。 【治疗要点】 无症状者不必治疗,仅定期随诊观察;有症状者应接受起搏 器治疗。应用起搏治疗后,患者仍有心动过速发作,则可同时应 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 二、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premature beats)又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是 异位起搏点过早发出冲动引起的心律失常。根据异位起搏点的部 位不同,早搏分为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早搏超过 5 次/分称频发早搏;每一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早搏,连续 3 次 或 3 次以上,称为早搏二联律;每二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早搏, 连续 3 次或 3 次以上,称为早搏三联律;两个早搏连续出现称成 对早搏;早搏起源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异位起搏点称为多源性早搏。 【病因】 正常成人进行 24h 心电监测显示约 60%有房性期前收缩发生, 30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