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与诊断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健康评估与诊断(HealthAssessmentandDiagnosis)课程编码:Z103203总学时/总学分:160/6理论学时:96实验学时:64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开课单位:医学院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2、课程目的:了解健康评估的方法,明确健康评估的任务。掌握健康评估的相关概念,重点掌握常见症状的评估、体格检查的方法、护理诊断的概念及功能型态的评估要点。了解健康评估基本知识;掌握健康评估基本概念,重点掌握健康评估专业知识。了解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掌握基本方法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的方法。重点掌握健康功能型态的评估方法,作出初步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写出完整的护理病历。同时具备监测病人病情变化,预测疾病发展及危重症发生的基本技能。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要求:了解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关系及其重要性。熟悉健康评估与诊断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方法与要求。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概念。教学方法:学导式/提问式/启发式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及板书结合教学教学形式:课堂讲授第二章问诊21学时含实验6学时2学时第一节问诊概述实验1角色扮演第二节临床常见症状问诊2学时实验2常见症状的资料收集(1)实验3常见症状的资料收集(2)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问诊的目的;问诊在评估中的重要作用。常见症状的发病机制.掌握问真的技巧,各常见症状的病因及护理诊断。重点掌握问诊的方法和内容:各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健康评估与诊断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健康评估与诊断(Health Assessment and Diagnosis ) 课程编码:Z103203 总 学 时/总 学 分:160 /6 理论学时:96 实验学时:64 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 开课单位:医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2、课程目的: 了解健康评估的方法,明确健康评估的任务。掌握健康评估的相关概念,重点掌握常见症状 的评估、体格检查的方法、护理诊断的概念及功能型态的评估要点。 了解健康评估基本知识;掌握健康评估基本概念,重点掌握健康评估专业知识。 了解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掌握基本方法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的方法。重点掌握健康功 能型态的评估方法,作出初步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写出完整的护理病历。同时具备监测病人病情 变化,预测疾病发展及危重症发生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1 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关系及其重要性。熟悉健康评估与诊断课程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方法与要求。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学导式/提问式/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及板书结合教学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 第二章 问诊 21 学时 含实验 6 学时 第一节 问诊概述 实验 1 角色扮演 2 学时 第二节 临床常见症状问诊 实验 2 常见症状的资料收集(1) 2 学时 实验 3 常见症状的资料收集(2) 2 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问诊的目的;问诊在评估中的重要作用。常见症状的发病机制.掌握问真的 技巧,各常见症状的病因及护理诊断。重点掌握问诊的方法和内容;各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评估重点。教学方法:学导式/提问式/启发式教学/床旁教学/实践训练教学手段:多媒体及板书结合教学教学形式:课堂讲授/实验室练习/临床见习第三章体格检查46学时含实验28学时第一节2学时体格检查方法概述实验4体格检查方法第二节全身状态的检查实验5一般状况的评估2学时第三、四节皮肤淋巴结检查2学时第五、六节头、颈部检查实验6皮肤淋巴结、头颈部的评估第七节胸部检查实验74学时胸部评估第八节周围血管检查第九节腹部检查实验8腹部评估4学时第十一节脊柱、四肢检查4学时第十二节神经系统检查实验9脊柱、四肢、神经系统检查6学时第十三节全身体格检查实验10全身体格检查练习4学时实验11体格检查技能考核教学要求:了解体格检查的目的及其在健康评估中的重要意义。掌握体格检查的内容及方法。重点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5种基本体格检查方法。全身状态检查的内容、正常及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皮肤异常的临床表现与意义:浅表淋巴结检查的方法及全身和局部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头、颈部检查的内容、顺序与方法,正常状态和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胸部常用体表标志;胸壁、胸廓的正常表现、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肺部视、触、即、听诊的内容、正常表现、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心脏视、触、叩、听诊的内容、正常表现、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腹部的体表标志、分区及各区与腹腔脏器的对应关系:腹部检查方法、正常与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脊柱与四肢的检查方法、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肌力、肌张力、痛觉、触觉、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和脑膜刺激征的检查方法、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教学方法:学导式/提问式/启发式教学/实践训练教学手段:多媒体及板书结合教学教学形式:课堂讲授/实验室练习
评估重点。 教学方法:学导式/提问式/启发式教学/床旁教学/实践训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及板书结合教学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实验室练习/临床见习 第三章 体格检查 46 学时 含实验 28 学时 第一节 体格检查方法概述 实验 4 体格检查方法 2 学时 第二节 全身状态的检查 实验 5 一般状况的评估 2 学时 第三、四节 皮肤淋巴结检查 第五、六节 头、颈部检查 实验 6 皮肤淋巴结、头颈部的评估 2 学时 第七节 胸部检查 实验 7 胸部评估 4 学时 第八节 周围血管检查 第九节 腹部检查 实验 8 腹部评估 4 学时 第十一节 脊柱、四肢检查 第十二节 神经系统检查 实验 9 脊柱、四肢、神经系统检查 4 学时 第十三节 全身体格检查 实验 10 全身体格检查练习 6 学时 实验 11 体格检查技能考核 4 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体格检查的目的及其在健康评估中的重要意义。掌握体格检查的内容及方法。 重点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5 种基本体格检查方法。全身状态检查的内容、正常及异 常表现的临床意义;皮肤异常的临床表现与意义;浅表淋巴结检查的方法及全身和局部浅表淋巴结 肿大的临床意义。头、颈部检查的内容、顺序与方法,正常状态和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胸部常用 体表标志;胸壁、胸廓的正常表现、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肺部视、触、叩、听诊的内容、正常 表现、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心脏视、触、叩、听诊的内容、正常表现、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腹部的体表标志、分区及各区与腹腔脏器的对应关系;腹部检查方法、正常与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 义。脊柱与四肢的检查方法、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肌力、肌张力、痛觉、触觉、浅反射、深反 射、病理反射和脑膜剌激征的检查方法、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学导式/提问式/启发式教学/实践训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及板书结合教学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实验室练习
第四章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26学时含实验6学时第一节健康感知与健康管理型态第二节营养与代谢型态第三节排泄型态第四节活动与运动型态实验12:功能性健康型态的评估(一)2学时第五节睡眠与休息型态第六节认知与感知型态实验13:功能性健康型态的评估(二)2学时第七节自我概念型态第八节角色与关系型态第九节性与生殖型态第十节压力与应对型态第十一节价值与信念型态实验14:功能性健康型态的评估(三)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健康感知、健康维护、健康行为;预防疾病的活动,健康危险因素,以及影响健康感知和健康管理的因素:人体的营养、体液、组织完整性及体温调节等方面的活动及其功能上的相互联系;人体正常的排泄活动,异常的排泄活动及其危险因素:活动与运动的主要方式和相关能力;休息和睡眠的概念;睡眠异常及危险因素:个体的感知功能及认知功能的主要内容;个体自我概念的定义、分类、组成及形成;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自我概念素乱的表现:角色理论、社会交往、沟通及家庭等内容及其联系;有关性、性别角色的概念,性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生殖型态;压力的定义、压力源及压力反应;压力应对的定义、应对机制、应对方式及评价;文化的定义、特征、文化要素及种族背景;人的精神世界及及其内涵。理解与各功能性型态相关的护理诊断,包括健康的护理诊断,潜在危险的护理诊断,现存的护理诊断;各护理诊断的定义、诊断依据及相关因素。掌握各功能性健康型态的评估重点;各功能性健康型态的评估方法与内容。教学方法: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板书结合教学教学形式:课堂讲授/临床见习第五章护理诊断与思维8学时教学要求:了解合作性问题在治疗护理活动中的地位及作用。熟悉合作性问题与护理诊断的区别;熟悉NANDA对护理诊断分类的分类依据及其结构框架:掌握护理诊断定义、基本结构及构成要素、陈述方式;Gordon的功能性健康型态分类法的11个功能型态;掌握合作性问题的定义及陈述
第四章 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 26 学时 含实验 6 学时 第一节 健康感知与健康管理型态 第二节 营养与代谢型态 第三节 排泄型态 第四节 活动与运动型态 实验 12 :功能性健康型态的评估(一)2 学时 第五节 睡眠与休息型态 第六节 认知与感知型态 实验 13:功能性健康型态的评估(二) 2 学时 第七节 自我概念型态 第八节 角色与关系型态 第九节 性与生殖型态 第十节 压力与应对型态 第十一节 价值与信念型态 实验 14:功能性健康型态的评估(三) 2 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健康感知、健康维护、健康行为;预防疾病的活动,健康危险因素,以及影响 健康感知和健康管理的因素;人体的营养、体液、组织完整性及体温调节等方面的活动及其功能上 的相互联系;人体正常的排泄活动,异常的排泄活动及其危险因素;活动与运动的主要方式和相关 能力;休息和睡眠的概念;睡眠异常及危险因素;个体的感知功能及认知功能的主要内容;个体自 我概念的定义、分类、组成及形成;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自我概念紊乱的表现;角色理论、社会 交往、沟通及家庭等内容及其联系;有关性、性别角色的概念,性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生殖型态; 压力的定义、压力源及压力反应;压力应对的定义、应对机制、应对方式及评价;文化的定义、特 征、文化要素及种族背景;人的精神世界及及其内涵。理解与各功能性型态相关的护理诊断,包括 健康的护理诊断,潜在危险的护理诊断,现存的护理诊断;各护理诊断的定义、诊断依据及相关因 素。掌握各功能性健康型态的评估重点;各功能性健康型态的评估方法与内容。 教学方法: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板书结合教学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临床见习 第五章 护理诊断与思维 8 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合作性问题在治疗护理活动中的地位及作用。熟悉合作性问题与护理诊断的区 别;熟悉 NANDA 对护理诊断分类的分类依据及其结构框架;掌握护理诊断定义、基本结构及构成要 素、陈述方式;Gordon 的功能性健康型态分类法的 11 个功能型态;掌握合作性问题的定义及陈述
方式:教学方法: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板书结合教学教学形式:课堂讲授/临床见习第六章健康评估记录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健康评估记录的目的与意义。熟悉健康评估记录的格式与内容。掌握健康评估记录的基本要求。教学方法: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板书结合教学教学形式:课堂讲授/临床见习三、参考教材1.吕探云主编.健康评估(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2.邹恂.现代护理诊断手册.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3.景耀主译.《护理诊断手册》(第11版).世界图书出版社西安公司,2008.64.吕探云主编《健康评估学习指导及习题集》(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2006.8.1四、学习要求1.学生要提前进行授课内容的预习,结合课堂问题进行相关文献查阅及汇报准备工作。2.临床实践练习之前要认真制定评估计划,准备相关的资料和评估工具。3.临床实践练习结束之后,要按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报告。五、成绩评定方式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成绩构成:平时成绩10%实践考核20%、笔试70%。平时成绩构成及要求:1、考勤3、平时作业2、临床见习报告
方式; 教学方法: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板书结合教学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临床见习 第六章 健康评估记录 2 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健康评估记录的目的与意义。熟悉健康评估记录的格式与内容。掌握健康评估 记录的基本要求。 教学方法: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板书结合教学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临床见习 三、参考教材 1. 吕探云主编.健康评估(第 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 2. 邹恂.现代护理诊断手册.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 3. 景耀主译.《护理诊断手册》(第 11 版).世界图书出版社西安公司,2008.6. 4. 吕探云主编 《健康评估学习指导及习题集》(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2006.8.1 四、学习要求 1. 学生要提前进行授课内容的预习,结合课堂问题进行相关文献查阅及汇报准备工作。 2. 临床实践练习之前要认真制定评估计划,准备相关的资料和评估工具。 3. 临床实践练习结束之后,要按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 10% 实践考核 20% 、笔试 70%。 平时成绩构成及要求: 1、考勤 2、临床见习报告 3、平时作业
附:实验大纲序学时实验主要仪器/设每组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号分配类型备人数设计问诊训练,通过角色扮演训练问主体示教病1、角色扮演2创新4床诊的技巧、顺序、内容实验开放发热、疼痛、水肿、皮肤粘膜出2、2性实4-6常见症状资料收集1血症状的观察及资料收集验开放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发性实3、常见症状资料收集224-6、黄疽症状的观察及资料收集验基本4、2操作听诊器、棉签4-6体格检查方法体格检查方法的训练训练血压计、听诊基本生命体征的检查、营养状态的观器、体温计、5、2操作一般状况的评估4-6察皮尺、皮褶测训练量仪1.皮肤评估皮肤颜色、弹性、观察毛发的多少及分布。软尺、视力2.淋巴结按顺序(耳前、耳后、表、色觉表、基本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头颈部及浅表淋巴结手电筒、音6、操作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24-6的评估叉、检耳镜、训练车上、腹股沟、胭窝等)评估浅表检鼻镜、压舌淋巴结。板、正常人3、头部器官、甲状腺、器官的检查胸部的体表标志、肺脏、乳房、胸壁、胸廊胸壁静脉、肋间隙、胸廓形状的检查。肺部视、触、即、听的检查。1.视诊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听诊器、心肺强弱、节律、频率,颈动脉搏动模拟听诊仪、2.触诊①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基本正常人7、围、强弱。②颈浅动脉、颈动脉、胸部评估4操作正常人、心脏肱动脉、桡动脉、背动脉搏动的训练模型、听诊4-6强弱、节律、频率、弹性和紧张器、心肺模拟度,注意双侧对比。听诊仪3.即诊①叩诊方法:坐位时板指与心缘平行:仰卧位时板指与肋间隙平行。由下往上、由外向内进行诊。②叩诊心脏相对浊音界
附:实验大纲 序 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主要仪器/设 备 每组 人数 1、 角色扮演 问诊训练,通过角色扮演训练问 诊的技巧、顺序、内容 2 设计 创新 实验 主体示教病 床 4 2、 常见症状资料收集 1 发热、疼痛、水肿、皮肤粘膜出 血症状的观察及资料收集 2 开放 性实 验 4-6 3、 常见症状资料收集 2 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发 绀、黄疸症状的观察及资料收集 2 开放 性实 验 4-6 4、 体格检查方法 体格检查方法的训练 2 基本 操作 训练 听诊器、棉签 4-6 5、 一般状况的评估 生命体征的检查、营养状态的观 察 2 基本 操作 训练 血压计、听诊 器、体温计、 皮尺、皮褶测 量仪 4-6 6、 头颈部及浅表淋巴结 的评估 1.皮肤 评估皮肤颜色、弹性、 观察毛发的多少及分布。 2.淋巴结 按顺序(耳前、耳后、 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 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 车上、腹股沟、腘窝等)评估浅表 淋巴结。 3、头部器官、甲状腺、器官的检 查 2 基本 操作 训练 软尺、视力 表、色觉表、 手电筒、音 叉、检耳镜、 检鼻镜、压舌 板、正常人 4-6 7、 胸部评估 胸部的体表标志、肺脏、乳房、 胸壁、胸廓 胸壁静脉、肋间隙、 胸廓形状的检查。肺部视、触、 叩、听的检查。 1.视诊 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 强弱、节律、频率,颈动脉搏动 2.触诊 ①心尖搏动的位置、范 围、强弱。②颈浅动脉、颈动脉、 肱动脉、桡动脉、背动脉搏动的 强弱、节律、频率、弹性和紧张 度,注意双侧对比。 3. 叩诊 ①叩诊方法:坐位时板 指与心缘平行;仰卧位时板指与 肋间隙平行。由下往上、由外向 内进行叩诊。②叩诊心脏相对浊 音界。 4 基本 操作 训练 听诊器、心肺 模拟听诊仪、 正常人 正常人、心脏 模型、听诊 器、心肺模拟 听诊仪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