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激励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答题要点: 从激励的定义可以看出,激励是针对人的行为动机而进行的工作。因此激励的主要对象 是人,或者准确的说,是组织范围中员工或领导对象。Pp:252 七、论述题 1、激励力的大小和什么关,请作具体解释。 答题要点: 要通过激励促成组织中人的行为的产生,取决于某一行动的效价和期望值,也就是说激 励力是效价与期望值的乘积。所谓效价,是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成果的偏爱程度,或某种 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带来的满足程度:期望值则是某一具体行动可带来某种预期成果的概 率,即行为者采取某种行动,获得某种成果,从而带来某种生理或心理上满足的可能性。P: 253 2、需要的管理学意义是什么? 答题要点: 激励的出发点,是激发人未满足的需要。通过具体手段,让人对未满足的需要产生某种 期望值。因此,需要对管理学的领导职能来说,是能否发挥管理作用并影响组织成员完成目 标的前提。从领导方式来看,需要是领导者指挥下属和鼓励下属行为的基础:这种行为,是 一种通过采取行动来满足未实现需要的过程。正是从需要这种人的动机出发,引出了关于如 何激励的各种理论。Pp:254 八、案例题 小黄的困境 助理工程师黄大佑,一个名牌大学高材生,毕业后工作已8年,于4年前应聘调到一家 大厂工程部负责技术工作,工作诚恳负责,技术能力强,很快就成为厂里有口皆碑的“四大 金刚”之一,名字仅排在厂技术部主管陈工之后。然而,工资却同仓管人员不相上下,夫妻 小孩三口尚住在来时住的那间平房。对此,他心中时常有些不平。 罗厂长,一个有名的识才的老厂长,“人能尽其才,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孙中山
5、激励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答题要点: 从激励的定义可以看出,激励是针对人的行为动机而进行的工作。因此激励的主要对象 是人,或者准确的说,是组织范围中员工或领导对象。Pp:252 七、论述题 1、激励力的大小和什么关,请作具体解释。 答题要点: 要通过激励促成组织中人的行为的产生,取决于某一行动的效价和期望值,也就是说激 励力是效价与期望值的乘积。所谓效价,是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成果的偏爱程度,或某种 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带来的满足程度;期望值则是某一具体行动可带来某种预期成果的概 率,即行为者采取某种行动,获得某种成果,从而带来某种生理或心理上满足的可能性。Pp: 253 2、需要的管理学意义是什么? 答题要点: 激励的出发点,是激发人未满足的需要。通过具体手段,让人对未满足的需要产生某种 期望值。因此,需要对管理学的领导职能来说,是能否发挥管理作用并影响组织成员完成目 标的前提。从领导方式来看,需要是领导者指挥下属和鼓励下属行为的基础;这种行为,是 一种通过采取行动来满足未实现需要的过程。正是从需要这种人的动机出发,引出了关于如 何激励的各种理论。Pp:254 八、案例题 小黄的困境 助理工程师黄大佑,一个名牌大学高材生,毕业后工作已 8 年,于 4 年前应聘调到一家 大厂工程部负责技术工作,工作诚恳负责,技术能力强,很快就成为厂里有口皆碑的“四大 金刚”之一,名字仅排在厂技术部主管陈工之后。然而,工资却同仓管人员不相上下,夫妻 小孩三口尚住在来时住的那间平房。对此,他心中时常有些不平。 罗厂长,一个有名的识才的老厂长,“人能尽其才,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孙中山
先生名言,在各种公开场合不知被他引述了多少遍,实际上他也是这样做了。4年前,黄大 佑调来报到时,门口用红纸写的“热烈欢迎黄大佑工程师到我厂工作”几个不凡的颜体大字, 是罗厂长亲自吩咐附人秘部主任落实的,并且交代要把“助理工程师”的“助理”两字去掉。 这确实使黄大佑当时工作更卖劲。 两年前,厂里有指标申报工程师,黄大佑属于有条件申报之列,但名额却让给一个没有 文凭、工作平平的若同志。他想问一下厂长,谁知,他未去找厂长,厂长却先来找他了:“黄 工,你年轻,机会有的是”。去年,他想反映一下工资问题,这问题确实重要,来这里其中一 个目的不就是想得高一点工资,提高一下生活待遇吗?但是几次想开口,都没有勇气讲出来。 因为厂长不仅在生产会上大夸他的成绩,而且,曾记得,有几次外地人来取经,罗厂长当着 客人的面赞扬他:“黄工是我们厂的技术骨干,是一个有创新的.”哪怕厂长再忙,路上相 见时,总会拍拍黄工的肩膀说两句,诸如“黄工,干得不错”,“黄工,你很有前途”。这的确 让黄大佑兴奋,“罗厂长确实是一个伯乐”。此言不假,前段时间,他还把一项开发新产品的 重任交给他呢,大胆起用年轻人,然而. 最近,厂里新建好了一批职工宿舍,听说数量比较多,黄大佑决心要反映一下住房问题, 谁知这次罗厂长又先找他,还是像以前一样,笑着拍拍他的肩膀:“黄工,厂里有意培养你入 党,我当你的介绍人。”他又不好开口了,结果家没有搬成。 深夜,黄大佑对着一张报纸的招聘栏出神。第二天一早,黄厂长办公台面上放着一张小 纸条,写着: 罗厂长: 您是一个懂得使用人才的好领导,我十分敬佩您,但我决定走了。 黄大佑于深夜 思考与回答: 1、根据公平理论,黄工的工资和仓管员的不相上下,是否合理?为什么? 2、如果你是罗厂长,你将根据什么激励理论,采取什么激励措施来留住黄工? 答题要点: 1、据公平理论,黄工的工资与仓管员的不相上下,不合理,因为黄工的技术级别与实际的 工作能力比仓管员的级别高很多,同工同酬,按劳分配,黄工的能力与技术级别为公司做出 的成绩远高于一般的仓管,应得到合理的待遇。 2、首先我会考虑黄工的根本需要是"夫妻小孩三口尚住在来时住的那间平房"“,生理与安
先生名言,在各种公开场合不知被他引述了多少遍,实际上他也是这样做了。4 年前,黄大 佑调来报到时,门口用红纸写的“热烈欢迎黄大佑工程师到我厂工作”几个不凡的颜体大字, 是罗厂长亲自吩咐人秘部主任落实的,并且交代要把“助理工程师”的“助理”两字去掉。 这确实使黄大佑当时工作更卖劲。 两年前,厂里有指标申报工程师,黄大佑属于有条件申报之列,但名额却让给一个没有 文凭、工作平平的若同志。他想问一下厂长,谁知,他未去找厂长,厂长却先来找他了:“黄 工,你年轻,机会有的是”。去年,他想反映一下工资问题,这问题确实重要,来这里其中一 个目的不就是想得高一点工资,提高一下生活待遇吗?但是几次想开口,都没有勇气讲出来。 因为厂长不仅在生产会上大夸他的成绩,而且,曾记得,有几次外地人来取经,罗厂长当着 客人的面赞扬他:“黄工是我们厂的技术骨干,是一个有创新的.”哪怕厂长再忙,路上相 见时,总会拍拍黄工的肩膀说两句,诸如“黄工,干得不错”,“黄工,你很有前途”。这的确 让黄大佑兴奋,“罗厂长确实是一个伯乐”。此言不假,前段时间,他还把一项开发新产品的 重任交给他呢,大胆起用年轻人,然而. 最近,厂里新建好了一批职工宿舍,听说数量比较多,黄大佑决心要反映一下住房问题, 谁知这次罗厂长又先找他,还是像以前一样,笑着拍拍他的肩膀:“黄工,厂里有意培养你入 党,我当你的介绍人。”他又不好开口了,结果家没有搬成。 深夜,黄大佑对着一张报纸的招聘栏出神。第二天一早,黄厂长办公台面上放着一张小 纸条,写着: 罗厂长: 您是一个懂得使用人才的好领导,我十分敬佩您,但我决定走了。 黄大佑于深夜 思考与回答: 1、 根据公平理论,黄工的工资和仓管员的不相上下,是否合理?为什么? 2、如果你是罗厂长,你将根据什么激励理论,采取什么激励措施来留住黄工? 答题要点: 1、据公平理论,黄工的工资与仓管员的不相上下,不合理,因为黄工的技术级别与实际的 工作能力比仓管员的级别高很多,同工同酬,按劳分配,黄工的能力与技术级别为公司做出 的成绩远高于一般的仓管,应得到合理的待遇。 2、首先我会考虑黄工的根本需要是"夫妻小孩三口尚住在来时住的那间平房",生理与安
全的基本需要未得到解决。人只有在满足了基本需要后才更多关注上层需要:按其能力及为 公司做出的成绩与现时仓管级别的工资不相符,理论上为其涨工资是必需的,先物质后精神, 不能唱高调。一个阶段只有一种需求是处于主导地位,黄工需要解决生活问题。可以把他的 工资加为绩效,把这种绩效工资变成对黄工的激励因素,这样对提起黄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很 有效的。 九、技能题 在现代企业中,作为一个领导,激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假如你是领导,如何才能做好 对下属的激励工作? 答题要点: 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正面思维激励。什么条件能激励人?想一想你的老师、 朋友或父母当时是怎么激励你的:他们告诉你你能成功,让你好好干。这就是我们激励的第 一个原则:正面思维激励。2、乐趣激励。你可能还记得和别人做事时,那种来自活动中的单 纯的快乐。你受到成功的激励而且成功了,这就是乐趣激励。3、被重视激励。也许在你的记 忆深处总忘不了某次你的意见被采纳的情景。你的想法很重要,人们都在听你的。你是不是 深受鼓舞?我敢说你肯定是的。4.成功激励。对很多人来说,激励出现在他们表现出色时。 你感到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所以你干起来很卖力,以确保最后的成功。这就是成功激励。5、 个人利益激励。另一个激励的因素是著名的广播电台WIFM给我的启发。如果雇员、课程参 加者或其他任何人能够从激励中获得,他们就会被调动起来。这就是个人利益激励。6、表述 清晰激励。只要你想一个自己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形就很容易理解了。那很可能是你对要做的 事情不太清楚,说明也是模棱两可。 第二节:激励的需要理论 一、填空题 1、梅奥认为工人在劳动过程中被激励的前提是作为州)而存在,而不是简单的经济动物。 答案:“社会人”。Pp:255 2、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它们分别是:()、()、()、()和() 答案: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或情感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P印:255
全的基本需要未得到解决。人只有在满足了基本需要后才更多关注上层需要;按其能力及为 公司做出的成绩与现时仓管级别的工资不相符,理论上为其涨工资是必需的,先物质后精神, 不能唱高调。一个阶段只有一种需求是处于主导地位,黄工需要解决生活问题。可以把他的 工资加为绩效,把这种绩效工资变成对黄工的激励因素,这样对提起黄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很 有效的。 九、技能题 在现代企业中,作为一个领导,激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假如你是领导,如何才能做好 对下属的激励工作? 答题要点: 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正面思维激励。什么条件能激励人?想一想你的老师、 朋友或父母当时是怎么激励你的:他们告诉你你能成功,让你好好干。这就是我们激励的第 一个原则:正面思维激励。2、乐趣激励。你可能还记得和别人做事时,那种来自活动中的单 纯的快乐。你受到成功的激励而且成功了,这就是乐趣激励。3、被重视激励。也许在你的记 忆深处总忘不了某次你的意见被采纳的情景。你的想法很重要,人们都在听你的。你是不是 深受鼓舞?我敢说你肯定是的。4.成功激励。对很多人来说,激励出现在他们表现出色时。 你感到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所以你干起来很卖力,以确保最后的成功。这就是成功激励。5、 个人利益激励。另一个激励的因素是著名的广播电台 WIIFM 给我的启发。如果雇员、课程参 加者或其他任何人能够从激励中获得,他们就会被调动起来。这就是个人利益激励。6、表述 清晰激励。只要你想一个自己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形就很容易理解了。那很可能是你对要做的 事情不太清楚,说明也是模棱两可。 第二节:激励的需要理论 一、填空题 1、梅奥认为工人在劳动过程中被激励的前提是作为( )而存在,而不是简单的经济动物。 答案:“社会人”。Pp:255 2、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它们分别是:( )、( )、( )、( )和( )。 答案: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或情感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Pp:255
3、在X理论与Y理论中,()理论更加实际和有效 答案:Y。Pp:259 4、尊重需要包括两种,即:()和( 答案:内部尊重、外部尊重。Pp:255 5、马斯洛认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需要。 答案:低级。Pp:256 二、单选题 1、五大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 A、马斯洛 B、梅奥 C、赫茨伯格 D、麦克利兰 E、麦格雷戈 答案:A。Pp:254 2、满足人们平常的衣、食、住、行,属于()。 A、安全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 答案:B。Pp:255 3、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这属于()。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 答案:C。Pp:255
3、在 X 理论与 Y 理论中,( )理论更加实际和有效。 答案:Y。Pp:259 4、尊重需要包括两种,即:( )和( ) 答案:内部尊重、外部尊重。Pp:255 5、马斯洛认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 )需要。 答案:低级。Pp:256 二、单选题 1、五大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 )。 A、马斯洛 B、梅奥 C、赫茨伯格 D、麦克利兰 E、麦格雷戈 答案:A。Pp:254 2、满足人们平常的衣、食、住、行,属于( )。 A、安全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 答案:B。Pp:255 3、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这属于( )。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 答案:C。Pp:255
4、“保健激励”理论的提出者是:()。 A、马斯洛 B、梅奥 C、赫茨伯格 D、麦克利兰 E、麦格雷戈 答案:C。Pp:256 5、成就需要理论的提出者是:()。 A、马斯洛 B、梅奥 C、赫茨伯格 D、麦克利兰 E、麦格雷戈 答案:D。Pp:258 6、下列哪个理论描述的是消极因素:()。 A、X理论 B、Y理论 C、成就需要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E、期望理论 答案:A。Pp:259 7、有这样的一些因素,如果得到满足后则没有不满,得不到满足则产生不满,赫茨伯格将这 些因素称为( A、物质因素 B、精神因素 C、保健因素 D、激励因素 E、其它因素 答案:C。Pp:259
4、“保健—激励”理论的提出者是:( )。 A、马斯洛 B、梅奥 C、赫茨伯格 D、麦克利兰 E、麦格雷戈 答案:C。Pp:256 5、成就需要理论的提出者是:( )。 A、马斯洛 B、梅奥 C、赫茨伯格 D、麦克利兰 E、麦格雷戈 答案:D。Pp:258 6、下列哪个理论描述的是消极因素:( )。 A、X 理论 B、Y 理论 C、成就需要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E、期望理论 答案:A。Pp:259 7、有这样的一些因素,如果得到满足后则没有不满,得不到满足则产生不满,赫茨伯格将这 些因素称为( )。 A、物质因素 B、精神因素 C、保健因素 D、激励因素 E、其它因素 答案:C。Pp: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