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课程编码:Z1113024 总学时/总学分:56/3.5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48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 8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学科基础课。 2、课程目的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通过本课程基本原理的学习和实务操作 的初步训练,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学会初步的公共关系实务操作,具有一定的形象 管理能力、公关策划能力、协调关系能力和良好的礼仪素养,增强学生的公关意识,培养学生的公 关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公共关系学概述(2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上对公共关系存在的种种误解,重点掌握公共关系的定义及构 成要素。明确公共关系的研究对象及研究范畴,初步掌握正确的学习、研究方法。 2.教学内容 一、公共关系概念的基本含义 二、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公共关系的研究范畴 四、公共关系学的主要学习方法 五、研究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 3,敦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狭义的公共关系,广义的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及它的五个层面,公共关 系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学科性质,我国公共关系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及特征 4.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5.课外阅读 1.格伦布鲁姆 艾伦·森特,斯科特·卡特里普著(美)明安香译.《有效的公共关 系》,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5 2.王晓进主编《公共关系实务大全》(第一版),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3.梁士伦.《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4.魏翠芬,王连廷.《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课程编码:Z1113024 总学时/总学分:56/3.5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48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 8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 理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学科基础课。 2、课程目的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通过本课程基本原理的学习和实务操作 的初步训练,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学会初步的公共关系实务操作,具有一定的形象 管理能力、公关策划能力、协调关系能力和良好的礼仪素养,增强学生的公关意识,培养学生的公 关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公共关系学概述(2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上对公共关系存在的种种误解,重点掌握公共关系的定义及构 成要素。明确公共关系的研究对象及研究范畴,初步掌握正确的学习、研究方法。 2.教学内容 一、公共关系概念的基本含义 二、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三、公共关系的研究范畴 四、公共关系学的主要学习方法 五、研究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狭义的公共关系,广义的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及它的五个层面,公共关 系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学科性质,我国公共关系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及特征 4.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5.课外阅读 1.格伦•布鲁姆 艾伦• 森特,斯科特•卡特里普著(美)明安香译.《有效的公共关 系》,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5 2.王晓进主编《公共关系实务大全》(第一版),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3.梁士伦.《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4.魏翠芬,王连廷.《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渊源、兴起与发展(2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以及公关在中国的发展。通过本章的学习通过本章学习,了 解公共关系的历史渊源,掌握公共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和公共关系产生的三个条件,熟悉公共关系 的发展阶段、特点、代表人物,了解认识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 2.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起源、发展 一、酝酿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艾维·李 二、产生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伯内斯 三、发展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卡特利普、森特以及弗兰克·杰弗金斯等人。 第二节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 一、现代商品经济是公共关系产生的经济基础 二、民主制度是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基础 三、现代科学的发展是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 公共关系在中国 一、公共关系在中国经历过四个大的发展阶段 二、正确认识公共关系的重组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公关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本章教学难点:公关产生的条件、公关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 4.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为主,过论为铺,结合多媒体教学 5.课外阅读 1格伦布鲁帽 艾伦·森特,斯科特·卡特里普著(美)明安香译.《有效的公共关 系》,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5 2.王晓进主编《公共关系实务大全》(第一版),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3.梁士伦.《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4.魏翠芬,王连廷.《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三竟 公共关系的主体(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关活动主体社会组织的特点、公关活动依靠的公关机构、人员, 明确社会组织是公关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策划者,掌握组织内设公关职能部门的职能、模式及 其优缺点,认识组织外部公关公司的优缺点,了解公关人员的日常业务、素质要求,培养全员公关 的意识和建立全员公关的途径。 2.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组织的基本内容 、社会组织的涵义:二、组织的分类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 一、内设公关机构的地位与职能 二、组织内设公关机构的设置模式 三、组织内设公关机构的优缺点 四、公共关系公司 1、公共关系公司的基本职能及类型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渊源、兴起与发展(2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以及公关在中国的发展。通过本章的学习通过本章学习,了 解公共关系的历史渊源,掌握公共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和公共关系产生的三个条件,熟悉公共关系 的发展阶段、特点、代表人物,了解认识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起源、发展 一、酝酿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艾维·李 二、产生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伯内斯 三、发展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卡特利普、森特以及弗兰克·杰弗金斯等人。 第二节 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 一、现代商品经济是公共关系产生的经济基础 二、民主制度是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基础 三、现代科学的发展是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 公共关系在中国 一、公共关系在中国经历过四个大的发展阶段 二、正确认识公共关系的重组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公关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本章教学难点:公关产生的条件、公关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 4.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结合多媒体教学 5.课外阅读 1.格伦•布鲁姆 艾伦• 森特,斯科特•卡特里普著(美)明安香译.《有效的公共关 系》,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5 2.王晓进主编《公共关系实务大全》(第一版),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3.梁士伦.《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4.魏翠芬,王连廷.《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关活动主体社会组织的特点、公关活动依靠的公关机构、人员, 明确社会组织是公关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策划者,掌握组织内设公关职能部门的职能、模式及 其优缺点,认识组织外部公关公司的优缺点,了解公关人员的日常业务、素质要求,培养全员公关 的意识和建立全员公关的途径。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组织的涵义;二、组织的分类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 一、内设公关机构的地位与职能 二、组织内设公关机构的设置模式 三、组织内设公关机构的优缺点 四、公共关系公司 1、公共关系公司的基本职能及类型
2、公共关系公司的优缺点 第三节公关人员 一、全员公关管理 二、公关人员的基本条件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组织内设公关职能部门的模式、组织内外公关机构模式的优缺点 教学难点:选拔公共关系工作人员的原则:如何实现全员公关管理 4.教学方法和手段 结合实际案例讲授,多媒体教学 5.课外阅读 1.格伦布鲁姆 艾伦·森特,斯科特·卡特里普著(美)明安香译.《有效的公共关 系》,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5 2.王晓进主编《公共关系实务大全》(第一版),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3.梁士伦.《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4.魏翠芬,王连廷.《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四音公共关系客休(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公关活动的客体是公众,公众是社会组织得以存在的生命线:重点掌 握公众的涵义,了解公众的基本特征,掌握公众分类的方法,了解公共关系工作常见的目标公众。 2.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众的含义和特征 一、公众的含义 二、公众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公众的分类与意义 公众的分类:二、公众分类的意义 第三节基本公众分析 1、员工关系:2、股东关系:3、消费者关系 4、新闻媒介关系:5、社区关系:6、政府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公众的概念、分类及公共关系的工作类型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与各类公众处理好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4.教学方法和手段 结合实际案例讲授,多媒体教学 5.课外阅读 1.格伦布鲁姆 艾伦·森特,斯科特·卡特里普著(美)明安香译.《有效的公共关 系》,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5 2.王晓进主编《公共关系实务大全》(第一版),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3.梁士伦.《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4.魏翠芬,王连廷.《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
2、公共关系公司的优缺点 第三节 公关人员 一、全员公关管理 二、公关人员的基本条件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组织内设公关职能部门的模式、组织内外公关机构模式的优缺点 教学难点: 选拔公共关系工作人员的原则;如何实现全员公关管理 4.教学方法和手段 结合实际案例讲授,多媒体教学 5.课外阅读 1.格伦•布鲁姆 艾伦• 森特,斯科特•卡特里普著(美)明安香译.《有效的公共关 系》,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5 2.王晓进主编《公共关系实务大全》(第一版),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3.梁士伦.《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4.魏翠芬,王连廷.《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四章 公共关系客体(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公关活动的客体是公众,公众是社会组织得以存在的生命线;重点掌 握公众的涵义,了解公众的基本特征,掌握公众分类的方法,了解公共关系工作常见的目标公众。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众的含义和特征 一、公众的含义 二、公众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公众的分类与意义 一、公众的分类;二、公众分类的意义 第三节 基本公众分析 1、员工关系;2、股东关系;3、消费者关系 4、新闻媒介关系;5、社区关系;6、政府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公众的概念、分类及公共关系的工作类型。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与各类公众处理好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4.教学方法和手段 结合实际案例讲授,多媒体教学 5.课外阅读 1.格伦•布鲁姆 艾伦• 森特,斯科特•卡特里普著(美)明安香译.《有效的公共关 系》,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5 2.王晓进主编《公共关系实务大全》(第一版),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3.梁士伦.《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4.魏翠芬,王连廷.《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五章公共关系的基本方法一一传播(6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一些主要的传播模式与相关理论。如拉斯韦尔的5W模式,掌握一些主要的 传播媒介知识,重点了解公关传播的基本手段。掌握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这两种传播手段各自的优 缺点,掌握电子媒介、文字媒介、互联网等公关信息传递中的作用,重点掌握有效传播的基本原理 并会初步运用 2.教学内容 第一节传播概述 一、传播的含义、要素:二、传播的类型;三、传播的作用 第二节传播的模式 一、国外传播学研究简介: 二、传播的模式 第三节传播媒介 一、符号媒介:二、实物媒介:三、大众传播媒介 第四节有效传播 一、克服障碍二、运用传播的基本规律三、有效传播的条件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传播的基本规律、有效传播的条件 本章难点:如何进行传播媒介的选择:如何克服有效传播的障碍 4.教学方法和手段 结合实际案例讲授,多媒体教学 5.课外阅读 1.格伦·布鲁姆 艾伦·森特,斯科特卡特里普著(美)明安香译。《有效的公共关 系》,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5 2.王晓进主编《公共关系实务大全》(第一版),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3.梁士伦。《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4.魏翠芬,王连廷.《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六章 公共关系的意识和原则(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公关的意识、原则的内容、作用:并能认真接受,会运用这些原 则、意识去分析身边的人和事。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关系意识 一、形象意识:二、公众意识:三、沟通意识:四、信息意识 五、服务意识:六、责任意识:七、合作意识:八、创新意识 第二节 公关的基本原则 “、真实原则:二、公众至上原则:三、互利原则 四、美誉原则:五、整分合原则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公众至上”原则、形象意识 本章难点: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的各种意识
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基本方法——传播(6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一些主要的传播模式与相关理论。如拉斯韦尔的5W模式,掌握一些主要的 传播媒介知识,重点了解公关传播的基本手段。掌握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这两种传播手段各自的优 缺点,掌握电子媒介、文字媒介、互联网等公关信息传递中的作用,重点掌握有效传播的基本原理 并会初步运用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传播概述 一、传播的含义、要素;二、传播的类型;三、传播的作用 第二节 传播的模式 一、国外传播学研究简介;二、传播的模式 第三节 传播媒介 一、符号媒介;二、实物媒介;三、大众传播媒介 第四节 有效传播 一、克服障碍;二、运用传播的基本规律;三、有效传播的条件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传播的基本规律、有效传播的条件 本章难点:如何进行传播媒介的选择;如何克服有效传播的障碍 4.教学方法和手段 结合实际案例讲授,多媒体教学 5.课外阅读 1.格伦•布鲁姆 艾伦• 森特,斯科特•卡特里普著(美)明安香译.《有效的公共关 系》,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5 2.王晓进主编《公共关系实务大全》(第一版),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3.梁士伦.《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4.魏翠芬,王连廷.《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六章 公共关系的意识和原则(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公关的意识、原则的内容、作用;并能认真接受,会运用这些原 则、意识去分析身边的人和事。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关系意识 一、形象意识;二、公众意识;三、沟通意识;四、信息意识 五、服务意识;六、责任意识;七、合作意识;八、创新意识 第二节 公关的基本原则 一、真实原则;二、公众至上原则;三、互利原则 四、美誉原则;五、整分合原则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公众至上"原则、形象意识 本章难点: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的各种意识
4.教学方法和手段 结合实际案例讲授,多煤体教学 5.课外阅读 1.格伦布鲁姆 艾伦·森特,斯科特卡特里普著(美)明安香译.《有效的公共关 系》,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5 2.王晓进主编《公共关系实务大全》(第一版),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3.梁士伦.《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4.魏翠芬,王连廷.《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七章 组织形象管理(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组织形象的基本要素,C战略以及政府形象管理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 重点掌握组织形象的基本构成,能初步操作C战略的导入。 2.教学内容 第一节组织形象的基本要素 一、组织形象的涵义:二、组织形象的构成:三、衡量组织形象的指标 第二节CIS战路 “、CIS战路的含义 二、CIS系统的构成要素:视觉识别、行为识别、理念识别 三、CIS系统的导入的作业程序 第三节玫府形象管理 一、政府形象的涵义:二、政府形象管理:三、政府形象管理的意义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CIS战略与公共关系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在公共关系中运用CI战略 4.教学方法和手段 结合实际案例讲授,多媒体教学 5.课外阅读 1.格伦布鲁姆 艾伦·森特,斯科特·卡特里普著(美)明安香译.《有效的公共关 系》,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5 2.王晓进主编《公共关系实务大全》(第一版),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3.梁士伦.《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4.魏翠芬,王连廷.《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八章 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1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关调查的重要性、作用、遵循的原则:掌握公关调查的内容、过程和 基本方法及撰写调查报告与评估报告的方法。了解公关策划的含义和价值:掌握公关策划的原则: 学握“制造新闻“和制作公关广告的技巧。 2.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共关系调查 一、公共关系调查的界定: 二、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内容 三、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程序:四、公共关系调查的主要方法 第二节 公共关系策划
4.教学方法和手段 结合实际案例讲授,多媒体教学 5.课外阅读 1.格伦•布鲁姆 艾伦• 森特,斯科特•卡特里普著(美)明安香译.《有效的公共关 系》,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5 2.王晓进主编《公共关系实务大全》(第一版),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3.梁士伦.《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4.魏翠芬,王连廷.《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七章 组织形象管理(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组织形象的基本要素,CI战略以及政府形象管理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 重点掌握组织形象的基本构成,能初步操作CI战略的导入。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组织形象的基本要素 一、组织形象的涵义;二、组织形象的构成;三、衡量组织形象的指标 第二节 CIS战略 一、CIS战略的含义 二、CIS系统的构成要素:视觉识别、行为识别、理念识别 三、CIS系统的导入的作业程序 第三节 政府形象管理 一、政府形象的涵义;二、政府形象管理;三、政府形象管理的意义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CIS战略与公共关系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在公共关系中运用CI战略 4.教学方法和手段 结合实际案例讲授,多媒体教学 5.课外阅读 1.格伦•布鲁姆 艾伦• 森特,斯科特•卡特里普著(美)明安香译.《有效的公共关 系》,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5 2.王晓进主编《公共关系实务大全》(第一版),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3.梁士伦.《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4.魏翠芬,王连廷.《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八章 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1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关调查的重要性、作用、遵循的原则;掌握公关调查的内容、过程和 基本方法及撰写调查报告与评估报告的方法。了解公关策划的含义和价值;掌握公关策划的原则; 掌握"制造新闻"和制作公关广告的技巧。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关系调查 一、公共关系调查的界定;二、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内容 三、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程序;四、公共关系调查的主要方法 第二节 公共关系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