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科技学院教案【末页】1、原始社会早起,人类迁徙行为的根本原因;2、原始社会末期人类旅行的需要与产生原因:本单元知识点归3、古代社会旅行事业的大发展的若干阶段特征:4、近代旅游活动与旅游产业的出现情况;5、技术进步对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6、现代旅游发展的趋势与特点;纳7、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特别是1978年以后的发展历程)。一、名词解释:1、驿站;2、士人漫游;3、现代旅游二、问答题:思考题或作业题1、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2、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是如何产生的?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4、试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经营市场的变化和演进情况?通过本章的学习,教会学生把握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观察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本单展,认识人类旅行活动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元教这一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学情况小结备注注:教案首页和末页中间为授课内容
金陵科技学院教案【末页】 本 单 元 知 识 点 归 纳 1、原始社会早起,人类迁徙行为的根本原因; 2、原始社会末期人类旅行的需要与产生原因; 3、古代社会旅行事业的大发展的若干阶段特征; 4、近代旅游活动与旅游产业的出现情况; 5、技术进步对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6、现代旅游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7、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特别是 1978 年以后的发展历程)。 思 考 题 或 作 业 题 一、名词解释:1、驿站;2、士人漫游;3、现代旅游 二、问答题: 1、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2、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是如何产生的?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 4、试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经营市场的变化和演进情况? 本 单 元 教 学 情 况 小 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教会学生把握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观察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 展,认识人类旅行活动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这一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 备 注 注:教案首页和末页中间为授课内容
金陵科技学院教案【教学单元首页】第_2_次课授课学时4教案完成时间:2014年9月章、节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旅游的概念、性质及特征二、旅游活动的类型主要三、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指标内容四、西方旅游学研究进展(选讲)目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作为旅游学研究对象的旅游概念,学会分析并掌握旅游活动的的性质,熟悉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意义,了解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以及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常与用指标。要求重点重点:旅游的定义和构成;按地域和目的对旅游的分类: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衡量指标与难难点:旅游的本质与基本属性;衡量旅游发展状况指标的区分点教学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讨论。方法与手段
金陵科技学院教案【教学单元首页】 第 2 次课 授课学时 4 教案完成时间: 2014 年 9 月 章、节 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主要 内容 一、旅游的概念、性质及特征 二、旅游活动的类型 三、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指标 四、西方旅游学研究进展(选讲) 目 的 与 要 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作为旅游学研究对象的旅游概念,学会分析并掌握旅游活动的 性质,熟悉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意义,了解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以及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常 用指标。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旅游的定义和构成;按地域和目的对旅游的分类;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衡量指标 难点:旅游的本质与基本属性;衡量旅游发展状况指标的区分 教 学 方 法 与 手 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讨论
授课内容内容备注第一节旅游的概念、性质及特征测试:判断下列活动哪些是旅游?学生异地读书农民异地打工学者外地参加学术会议三峡大移民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外籍教师来教育学院任教留学生到外国留学来到某国家担任外交人员外国高层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间......判断的标准:旅游的本质特征(主要目的是追求愉悦)和外部基本特征(异地性、暂时性)和国家相关的规定。辨别词义:旅游:“旅”,旅行、离家出行(反义词:居家)。“游”,游览、游玩。二者关系:离家出行不一定是旅游;反过来,要去游览、游玩必须要离家出行。迁徒:由此地到彼地定居,主要目的是求生存,不再回来。旅行:travel由此地到彼地,主要目的不是游玩,且一定时间内要返回来。旅游:tour或tourism由此地到彼地,主要目的是游玩,且一定时间内要返回来。一、旅游的定义迄今为止,关于旅游的定义众多(高教版9种、田里编著南开高职版8种、李天元编著南开版7种、魏向东林业版列出国际11种、国内7种),还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为大家所采用的定义,不同的国家甚至同一国家如美国各州之间对旅游的定义都有不同。对旅游的定义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类:理论性定义(或概念性定义)和技术性定义(或实践性定义)。两者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概念性定义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将它与其他活动区别开来,侧重于对旅游活动的定义:技术性定义主要为了旅游统计、收集数据的需要,以便为决策立法提供旅游信息,所以侧重于对旅
授课内容 内 容 备 注 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性质及特征 测试:判断下列活动哪些是旅游? 学生异地读书 农民异地打工 学者外地参加学术会议 三峡大移民 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 外籍教师来教育学院任教 留学生到外国留学 来到某国家担任外交人员 外国高层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 . . 判断的标准:旅游的本质特征(主要目的是追求愉悦)和外部基本特征(异地性、暂 时性)和国家相关的规定。 辨别词义: 旅游:“旅”,旅行、离家出行(反义词:居家)。 “游”,游览、游玩。 二者关系:离家出行不一定是旅游;反过来,要去游览、游玩必须要离家出行。 迁徙:由此地到彼地定居,主要目的是求生存,不再回来。 旅行:travel 由此地到彼地,主要目的不是游玩,且一定时间内要返回来。 旅游:tour 或 tourism 由此地到彼地,主要目的是游玩,且一定时间内要返回来。 一、旅游的定义 迄今为止,关于旅游的定义众多(高教版 9 种、田里编著南开高职版 8 种、李天 元编著南开版 7 种、魏向东林业版列出国际 11 种、国内 7 种),还从来没有一个统一 的为大家所采用的定义,不同的国家甚至同一国家如美国各州之间对旅游的定义都有 不同。 对旅游的定义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类:理论性定义(或概念性定义)和技术性定义 (或实践性定义)。 两者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概念性定义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 的基本特点,以将它与其他活动区别开来,侧重于对旅游活动的定义;技术性定义主 要为了旅游统计、收集数据的需要,以便为决策立法提供旅游信息,所以侧重于对旅
游者的定义及划分方法。人们对旅游的定义之所以会这样多,与人们对旅游的认识有关。因为旅游活动从产生以后,它的旅游实践和内容就在不断丰富变化,所以人们对旅游定义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例1:在中外的一般性语言词典中,对旅游一词的解释是指人们因消遣性原因或自的而离家外出旅行的活动。强调其自的的消道性。(李天元主编南开版教材46页)例2:“艾斯特”定义(1942年瑞士圣加仑大学教授亨泽克尔和伯尔尼大学教授克雷夫两位学者提出,70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该组织英文缩写为AIEST):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会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李天元主编南开版教材42页)例3:世界旅游组织(WorldTourismOrganization简称WTo)1991年6月加拿大渥太华会议对旅游的定义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旅游教育出版社陶汉军《新编旅游学概论》第2页、中国旅游出版社(美)威廉.瑟厄波德《全球旅游新论》13页)例4:旅游是人们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谢彦君《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第2版)按照这样的定义,今天数量众多商务、公务、会议及事务性外出访问旅游都没有包括在内。而现代旅游实践和旅游统计中却是包含了上述活动的。(分析见教材46页)综合定义:③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长住地前往异地的旅行和暂时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李天元主编南开版教材)③旅游是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访问的旅行和暂时停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袁国宏、张月芳《旅游管理知识题解》,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第1版。F5/283)二、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从横向比较角度)异地性:旅游一定要离开日常居住地到另一个地方,要有空间位置的移动,即旅行。暂时性:或流动性。旅游是流动的,在异地停留时间是暂时的(国际上一般规定不超过1年),最终必须返回原住地。所以,移民不是旅游。综合性: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综合性
游者的定义及划分方法。 人们对旅游的定义之所以会这样多,与人们对旅游的认识有关。因为旅游活动从 产生以后,它的旅游实践和内容就在不断丰富变化,所以人们对旅游定义的认识也在 不断发展完善。 例 1:在中外的一般性语言词典中,对旅游一词的解释是指人们因消遣性原因或 目的而离家外出旅行的活动。强调其目的的消遣性。(李天元主编南开版教材 46 页) 例 2: “艾斯特”定义(1942 年瑞士圣加仑大学教授亨泽克尔和伯尔尼大学教 授克雷夫两位学者提出,70 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该组织英文缩 写为 AIEST):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 长期定居,并且不会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李天元主编南开版教材 42 页) 例 3: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简称 WTO)1991 年 6 月加拿 大渥太华会议对旅游的定义: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停留在那 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旅游教育出版社陶汉军《新编旅游学概论》第 2 页、 中国旅游出版社(美)威廉.瑟厄波德《全球旅游新论》13 页) 例 4:旅游是人们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 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谢彦君《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4 年第 2 版) 按照这样的定义,今天数量众多商务、公务、会议及事务性外出访问旅游都没有 包括在内。而现代旅游实践和旅游统计中却是包含了上述活动的。(分析见教材 46 页) 综合定义: ◎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长住地前往异地的旅行 和暂时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李天元主编南开版教 材) ◎旅游是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访问的旅行和暂时停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 关系的总和。(袁国宏、张月芳《旅游管理知识题解》,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3 年第 1 版。F5/283)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从横向比较角度) 异地性:旅游一定要离开日常居住地到另一个地方,要有空间位置的移动,即旅 行。 暂时性:或流动性。旅游是流动的,在异地停留时间是暂时的(国际上一般规定 不超过 1 年),最终必须返回原住地。所以,移民不是旅游。 综合性: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一点 反映了旅游活动的综合性
在对旅游的定义中,以上三个方面已经基本取得了共识。审美性:或娱乐性。即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去寻找并感受美、奇特、快乐的活动。人们之所以到某地去旅游,或者是因为那里很美、奇特,或者是去散心。总之,旅游的目的可以是休闲、商务、公务、会议、探亲等,一定不是移民就业。其他:李天元主编南开版P56: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③田里主编南开高职版16页:异地性、审美性、流动性(暂时性)、综合性③高教版:娱乐性、异地流动性、大众普及性、季节变动性、地理变动性三、旅游的本质和属性(一)旅游的属性旅游是人类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精神文化追求,包括休闲、追求新奇、追求体验感受等,所以主要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但与经济、政治联系紧密。与经济联系紧密:经济是前提(旅游活动产生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旅游业的兴起缘于经济。旅游与政治关系密切。表现为:(1)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出境旅游实现的前提;(2)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发展旅游的又一前提。(3)旅游作为交往活动,可以改善国家的政治关系,经济上还可以平衡进出口贸易。(二)本质属性(学术界有争议)旅游属于社会文化活动。如田里主编南开高职版:旅游是人类在基本生存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活动,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如李天元主编南开版(P55):旅游是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③又如高教版:旅游的属性应该是一种以文化为主,带有经济属性和政治色彩的综合社会现象。讨论:你认为旅游最本质的属性是什么?为什么?分析:从旅游活动产生的原因看,旅游活动是人类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精神文化需求,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旅游者角度)从旅游业兴起的原因看,人们之所以会经营发展旅游,是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旅游可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本质属性是经济性。(旅游经营者角度)
在对旅游的定义中,以上三个方面已经基本取得了共识。 审美性:或娱乐性。即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去寻找并感受美、奇特、快乐的活动。 人们之所以到某地去旅游,或者是因为那里很美、奇特,或者是去散心。总之,旅游 的目的可以是休闲、商务、公务、会议、探亲等,一定不是移民就业。 其他:◎李天元主编南开版 P56: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田里主编南开高职版 16 页:异地性、审美性、流动性(暂时性)、综合性 ◎高教版:娱乐性、异地流动性、大众普及性、季节变动性、地理变动性 三、旅游的本质和属性 (一)旅游的属性 旅游是人类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精神文化追求,包括休闲、追 求新奇、追求体验感受等,所以主要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但与经济、政治联 系紧密。 与经济联系紧密:经济是前提(旅游活动产生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旅游业 的兴起缘于经济。 旅游与政治关系密切。表现为:(1)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出境旅游实现的前提; (2)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发展旅游的又一前提。(3)旅游作为交往活动,可以改善国家 的政治关系,经济上还可以平衡进出口贸易。 (二)本质属性(学术界有争议) ◎旅游属于社会文化活动。如田里主编南开高职版:旅游是人类在基本生存的物质需 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活动,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 ◎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如李天元主编南开版(P55):旅游是涉及经济和 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又如高教版:旅游的属性应该是一种以文化为主,带有经济属性和政治色彩的综合 社会现象。 讨论:你认为旅游最本质的属性是什么?为什么? 分析: 从旅游活动产生的原因看,旅游活动是人类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 种精神文化需求,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旅游者角度) 从旅游业兴起的原因看,人们之所以会经营发展旅游,是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 旅游可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本质属性是 经济性。(旅游经营者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