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投诉有半数以上是直接投诉旅行社,另外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旅行社安排不当所造成的。 “中国旅游”这个看似高速成长的朝阳产业,却并不具备发育大公司的“稳定利基”。却倒 十分适合小企业兴风作浪,形成了“小散弱差”众多旅行社低价竞争的格局。这也就导致我 国旅行社普遍缺乏信誉,游客通过旅行社出游的比例远远低于理想状态 3.国内旅游参与程度低 我国旅行社一直以入境旅游者为主要接待对象,对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接待率很低。虽 然国内旅游将成为今后我国旅游市场的主体,但目前国内旅游约有40%是由单位组织的 还有很大一部分游客是采用自行出游的方式,而通过旅行社出游的比例还非常低(见表1), 因此开发国内市场将是旅行社未来的一项重要选择 (二)旅行社存在的行业性问题 1.快速增长与利润率低的矛盾 方面,旅行社业的接待人数和营业收入总额都在以一定的速度快速增长;旅行社的数 量也以每年递增上千家的速度扩张;另一方面,恶性削价竞争,使各环节利润普遍流失 均利润率只有2%左右:而国外旅行社行业整体利润率可达6-7%左右。 2.产业集中度低 按贝恩分类法计算,目前中国旅行社业的CR4值仅为16,属于高度分散,表明大企业 或大集团明显缺位,CR4值只有必须达到30以上才趋于集中,行业趋于成熟。各国旅行社 业发展历程所示,旅行社业的典型特征是“规模经营”,少数大企业占有绝对市场份额,为数 众多的中小旅行社,作为拾遗补缺,从事专业化和特色化服务。美国大旅行社只占总数的 13%,但营业收入却占行业总额的46%;英国四大旅行社占了市场份额76%。目前我国的 三大旅行社,即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的市场份额总额自2000年 以来不足全部市场份额的30%。 3.业务雷同,分工体系尚没有形成 中国旅行社业远没有形成有序的分工体系,众多的旅行社业务雷同,甚至同一旅行社的 不同部门的业务也是雷同的,即用相同的产品争夺相同的用户,没有特色,不能形成细分市 场的领导者,需求的多样化无法满足,导致争夺客源的恶性削价竞争,利润率逐渐下降,整 个行业缺乏吸引力。而欧美发达国家的旅行社在业务上基本采用垂直化分工体系,行业整体 分工合理,运行效率高
旅客投诉有半数以上是直接投诉旅行社,另外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旅行社安排不当所造成的。 “中国旅游”这个看似高速成长的朝阳产业,却并不具备发育大公司的“稳定利基”。却倒 十分适合小企业兴风作浪,形成了“小散弱差”众多旅行社低价竞争的格局。这也就导致我 国旅行社普遍缺乏信誉,游客通过旅行社出游的比例远远低于理想状态。 3.国内旅游参与程度低 我国旅行社一直以入境旅游者为主要接待对象,对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接待率很低。虽 然国内旅游将成为今后我国旅游市场的主体,但目前国内旅游约有 40%是由单位组织的, 还有很大一部分游客是采用自行出游的方式,而通过旅行社出游的比例还非常低(见表 1), 因此开发国内市场将是旅行社未来的一项重要选择。 (二)旅行社存在的行业性问题 1.快速增长与利润率低的矛盾 一方面,旅行社业的接待人数和营业收入总额都在以一定的速度快速增长;旅行社的数 量也以每年递增上千家的速度扩张;另一方面,恶性削价竞争,使各环节利润普遍流失,平 均利润率只有 2%左右;而国外旅行社行业整体利润率可达 6-7%左右。 2.产业集中度低 按贝恩分类法计算,目前中国旅行社业的 CR4 值仅为 16,属于高度分散,表明大企业 或大集团明显缺位,CR4 值只有必须达到 30 以上才趋于集中,行业趋于成熟。各国旅行社 业发展历程所示,旅行社业的典型特征是“规模经营”,少数大企业占有绝对市场份额,为数 众多的中小旅行社,作为拾遗补缺,从事专业化和特色化服务。美国大旅行社只占总数的 13%,但营业收入却占行业总额的 46%;英国四大旅行社占了市场份额 76%。目前我国的 三大旅行社,即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的市场份额总额自 2000 年 以来不足全部市场份额的 30%。 3.业务雷同,分工体系尚没有形成 中国旅行社业远没有形成有序的分工体系,众多的旅行社业务雷同,甚至同一旅行社的 不同部门的业务也是雷同的,即用相同的产品争夺相同的用户,没有特色,不能形成细分市 场的领导者,需求的多样化无法满足,导致争夺客源的恶性削价竞争,利润率逐渐下降,整 个行业缺乏吸引力。而欧美发达国家的旅行社在业务上基本采用垂直化分工体系,行业整体 分工合理,运行效率高
4.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旅行社 产业内大型的旅行社尚未在产业价值链上扎基,不能真正左右市场。大多数旅行社只是 凭藉传统优势,活跃于“水平分工”的不同层面,或从事出入境业务,或从事某省份业务等 等。老牌旅行社的发展,面临的是观念和机制更新问题;新兴旅行社的发展,面临的是资源 与规模上的障碍。 从中国旅游业形成的历史看,由于国家性垄断,中国旅游产业或大型国营旅行社并不是 从国内旅游起步的,而是从入境游开始的。“国中青”几大家分别垄断客户,对地接资源具 有极强的谈判力,压低价格,赚取超额利润;造成地接社无正常利润,进而,导致旅游市场 混乱、服务水平低下,时至今日,依然如故。最终造成中国至今没能产生大的旅游产品公司, 也没有产生大规模的旅游传播公司。旅游业的发展实际上是被“经济发展”、进而被“消费需 求”推着走的 第二节旅行社成功经营要素分析 国际大型旅行社成功经营要素分析 世界顶尖级旅游企业,美国运通公司、罗森·布鲁斯公司和日本JTB公司,尽管发展 的历史不同,经营的业务领域不同,以及经营的手法不同,但是三家旅行社所建立的经营模 式的“成功关键”是极其相似的,这就是“有效集聚客户资源一提供优质或满意的服务一深 化与客户的联系”:并运用IT技术,处理“需求的个性化与经营的规模化”的矛盾。 美国运通公司发展了“金融服务与旅行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巧妙地使用信用卡和旅行 支票,大规模集聚旅行消费的顾客群体。罗森·布鲁斯公司于1978年“航空管制取消法案 后迅速崛起,抓住“航线/价格复杂化”背后“专业代理的利润区”,对新兴的“商务旅行细分 市场”进行成功定位,在短短十来年中,从一个地区性的小旅行社,一跃成为跨国“商务旅 行”管理服务公司。日本JTB公司从小到大,几十年如一日,不断根据旅游者消费需求的 变化,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直到个性化服务,不断积累和深化与客户的关系;建立遍布 全国的连锁零售网络和覆盖全球的服务体系,获得了令竞争对手望洋兴叹的垄断地位 美国运通公司、罗森·布鲁斯公司和日本JTB公司,三家旅行社都积极运用现代信息 技术和网络技术,强化“集聚客户的营销网络”和“提供价值的服务体系”,有效处理“消 费者高度分散且个性化需求”与“旅游业客观要求规模化经营”之间的矛盾。一旦旅行社建 立了这种核心能力,就使得竞争优势具有了唯一性、排他性和不可模仿性,这样的旅行社才 真正称得上具有了核心竞争力 (一)先进的经营理念 世界顶尖级的旅行社,都有顾客导向的基本价值理念,并且依靠信息系统的发育来落实 基本价值理念,形成核心竞争能力;有效处理“需求个性化与经营规模化”的矛盾,在不断
4.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旅行社 产业内大型的旅行社尚未在产业价值链上扎基,不能真正左右市场。大多数旅行社只是 凭藉传统优势,活跃于“水平分工”的不同层面,或从事出入境业务,或从事某省份业务等 等。老牌旅行社的发展,面临的是观念和机制更新问题;新兴旅行社的发展,面临的是资源 与规模上的障碍。 从中国旅游业形成的历史看,由于国家性垄断,中国旅游产业或大型国营旅行社并不是 从国内旅游起步的,而是从入境游开始的。“国中青”几大家分别垄断客户,对地接资源具 有极强的谈判力,压低价格,赚取超额利润;造成地接社无正常利润,进而,导致旅游市场 混乱、服务水平低下,时至今日,依然如故。最终造成中国至今没能产生大的旅游产品公司, 也没有产生大规模的旅游传播公司。旅游业的发展实际上是被“经济发展”、进而被“消费需 求”推着走的。 第二节 旅行社成功经营要素分析 一、国际大型旅行社成功经营要素分析 世界顶尖级旅游企业,美国运通公司、罗森·布鲁斯公司和日本 JTB 公司,尽管发展 的历史不同,经营的业务领域不同,以及经营的手法不同,但是三家旅行社所建立的经营模 式的“成功关键”是极其相似的,这就是“有效集聚客户资源—提供优质或满意的服务—深 化与客户的联系”;并运用 IT 技术,处理“需求的个性化与经营的规模化”的矛盾。 美国运通公司发展了“金融服务与旅行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巧妙地使用信用卡和旅行 支票,大规模集聚旅行消费的顾客群体。罗森·布鲁斯公司于 1978 年“航空管制取消法案” 后迅速崛起,抓住“航线/价格复杂化”背后“专业代理的利润区”,对新兴的“商务旅行细分 市场”进行成功定位,在短短十来年中,从一个地区性的小旅行社,一跃成为跨国“商务旅 行”管理服务公司。日本 JTB 公司从小到大,几十年如一日,不断根据旅游者消费需求的 变化,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直到个性化服务,不断积累和深化与客户的关系;建立遍布 全国的连锁零售网络和覆盖全球的服务体系,获得了令竞争对手望洋兴叹的垄断地位。 美国运通公司、罗森·布鲁斯公司和日本 JTB 公司,三家旅行社都积极运用现代信息 技术和网络技术,强化“集聚客户的营销网络”和“提供价值的服务体系”,有效处理“消 费者高度分散且个性化需求”与“旅游业客观要求规模化经营”之间的矛盾。一旦旅行社建 立了这种核心能力,就使得竞争优势具有了唯一性、排他性和不可模仿性,这样的旅行社才 真正称得上具有了核心竞争力。 (一)先进的经营理念 世界顶尖级的旅行社,都有顾客导向的基本价值理念,并且依靠信息系统的发育来落实 基本价值理念,形成核心竞争能力;有效处理“需求个性化与经营规模化”的矛盾,在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