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们的行为往往并不符合公共利益。3.我们时代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不是来自经济方面,而是来自制度和政治方面,即经济的衰退和停滞是由政府不适当的于预所造成的。4: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多干预,使得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于市场机制下的效率。5.过多的国家干预只会破坏经济生活的内在自然秩序,危害民主制度的生存。“政府超载”理论:是在公共选择理论的影响下产生的另一种政府的分析概念。如罗斯认为:政府的不适当干预导致了经济效率和大众支持的双重丧失,这种双重丧失可能带来“政治上的破产”。第三节国家与政府的职能一、国家和政府职能扩大的原因现代国家和政府职能急剧扩展的原因有如下几种:1.各国人口的急剧增长。日益增多的人口的管理、教育、,培训、就业、卫生保健、生活设施等方面的问题,极大地增加了国家和政府的负担。2.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相反,自由竞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如失业、贫困:分配不公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如果没有国家和政府的积极参与是无法自动解决的。3.现代工业化的普遍扩展,尽管为各国带来了紧荣和发展,但是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公共问题,甚至全球问题,如资源的浪费和困乏,环境的恶化等问题,要求国家和政府不能坐视不管。4.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动和社会各阶层的频紧的流动,不仅给政府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也加剧社会不同集团、不同阶层之间的冲突,国家在社会控制和减缓冲突方面,面临越来越多的新问题。5.现代国际社会的相互依赖性和国家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使得一个国家无法离开国际社会大环境的制约,而处理相关的国际关系事务,已成为国内政治的重要内容。6.不断膨胀的国家机构和政府机构,不断扩大的官僚队伍,使国家与政府对自身的控制和管理成为非常尖锐的问题。7.任何个人和组织都有一种本能的扩张性和膨胀性,尤其执掌一定权力的个人和组织,把自身的权力和影响发挥到极至,是其共同的冲动。现代国家和政府职能的扩大的一部分原因是由其本身造成的。二、国家的基本职能1:维护民族共同体的生存和独立。2.维护社会一体化和调解国内的政治冲突。3.对社会的“稀缺资源”进行权威性的分配。4.对全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5.参与国际社会有关事务和全球性问题的调解、解决及其利益分享。三、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复习题与思考题1.国家是历史的产物,结合你对国家起源以及类型知识的了解,谈谈现代国家应该具备哪些要素。2.比较分析国家起源的神权论、暴力论、契约论和阶级冲突论观点。31
政治学原理 31 们的行为往往并不符合公共利益。3.我们时代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不是来自经济方面,而 是来自制度和政治方面,即经济的衰退和停滞是由政府不适当的干预所造成的。4.政府对经济活 动的过多干预,使得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于市场机制下的效率。5.过多的国家干预只会破坏经济生 活的内在自然秩序,危害民主制度的生存。 “政府超载”理论:是在公共选择理论的影响下产生的另一种政府的分析概念。如罗斯认为: 政府的不适当干预导致了经济效率和大众支持的双重丧失,这种双重丧失可能带来“政治上的破 产”。 第三节 国家与政府的职能 一、国家和政府职能扩大的原因 现代国家和政府职能急剧扩展的原因有如下几种: 1.各国人口的急剧增长。日益增多的人口的管理、教育、,培训、就业、卫生保健、生活设 施等方面的问题,极大地增加了国家和政府的负担。 2.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相反,自 由竞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如失业、贫困:分配不公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如果没有 国家和政府的积极参与是无法自动解决的。 3.现代工业化的普遍扩展,尽管为各国带来了繁荣和发展,但是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系列的 公共问题,甚至全球问题,如资源的浪费和困乏,环境的恶化等问题,要求国家和政府不能坐视不 管。 4.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动和社会各阶层的频繁的流动,不仅给政府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也加剧社会不同集团、不同阶层之间的冲突,国家在社会控制和减缓冲突方面,面临越来越多的新 问题。 5.现代国际社会的相互依赖性和国家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使得一个国家无法离 开国际社会大环境的制约,而处理相关的国际关系事务,已成为国内政治的重要内容。 6.不断膨胀的国家机构和政府机构,不断扩大的官僚队伍,使国家与政府对自身的控制和管 理成为非常尖锐的问题。 7.任何个人和组织都有一种本能的扩张性和膨胀性,尤其执掌一定权力的个人和组织,把自 身的权力和影响发挥到极至,是其共同的冲动。现代国家和政府职能的扩大的一部分原因是由其本 身造成的。 二、国家的基本职能 1.维护民族共同体的生存和独立。2.维护社会一体化和调解国内的政治冲突。3.对社会的 “稀缺资源”进行权威性的分配。4.对全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5.参与国际社会有关事务和全球 性问题的调解、解决及其利益分享。 三、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 复习题与思考题 1.国家是历史的产物,结合你对国家起源以及类型知识的了解,谈谈现代国家应该具备哪些 要素。 2.比较分析国家起源的神权论、暴力论、契约论和阶级冲突论观点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3.比较分析民主主义国家、极权主义国家和权威主义国家的区别。4.结合所讲授的国家和政府职能理论,并结合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社会实践,谈谈国家和政府所应具备的职能。扩展阅读书目1.《政治的逻辑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第四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2.《权力政治学》,第二章,李景鹏,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3.《政治学》,第四、五章,陈振明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4.《政治学原理》,第六章,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32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2 3.比较分析民主主义国家、极权主义国家和权威主义国家的区别。 4.结合所讲授的国家和政府职能理论,并结合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社会实践,谈谈国家和政 府所应具备的职能。 扩展阅读书目 1.《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第四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年。 2.《权力政治学》,第二章,李景鹏,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 年。 3.《政治学》,第四、五章,陈振明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年。 4.《政治学原理》,第六章,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年
政治学原理第九章文官队伍与政治家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掌握现代文官(公务员)、政治家的含义及特点;了解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官僚制的利弊:能根据有关政治理论对政治家做出客观的评价。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本章4学时)第一节现代文官的涵义、特征及形成一、现代文官的涵义及特征文官(Servant)的一般含义是指与武官、政务官和法官相区别的政府系统中的文职官员。它由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受过专业化管理训练,负责执行政策和履行公务。许多国家将国家官员进行这样的分类:政务官与事务官,文职官员与武职官员。现代文官制的特征:1.公平竞争。2.政治中立。3职务常任。4.功绩制。二、官员录用模式的历史演变1.贵族世袭制。2.荐举任命制。3.直接选举制。4.君主恩赐制。5.科举考试制。6.政党分肥制。三、现代文官制建立的原因及过程1.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政府的管理职能提出丁专业化的要求。2.政府机构与主权的分离,使政府成为公共服务机关。3.改革传统官僚制度弊病的需要。4.社会民主意识的增长。从文官制度的萌芽到完善,先后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速度最快的英美两国也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如英国经过了170年,美国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四、当代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及原则目前我国政务类公务员的范围。我们要建立现代国家公务员制度主要的原因。第二节官僚制理论与精英政治理论一、官僚制理论及评价官僚制理论是由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创立的1.人类行为的四种类型。2.统治与合法性。3.历史上合法统治的三种类型。卡里斯玛型。传统型。法理型。4.官像制的一般特征。二、精英政治理论及评价精英政治理论有早期和现代之分。33
政治学原理 33 第九章 文官队伍与政治家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掌握现代文官(公务员)、政治家的含义及特点;了解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官僚制的利 弊;能根据有关政治理论对政治家做出客观的评价。 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本章 4 学时) 第一节 现代文官的涵义、特征及形成 一、现代文官的涵义及特征 文官(Servant)的一般含义是指与武官、政务官和法官相区别的政府系统中的文职官员。它由 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受过专业化管理训练,负责执行政策和履行公务。 许多国家将国家官员进行这样的分类:政务官与事务官,文职官员与武职官员。 现代文官制的特征:1.公平竞争。2.政治中立。3.职务常任。4.功绩制。 二、官员录用模式的历史演变 1.贵族世袭制。2.荐举任命制。3.直接选举制。4.君主恩赐制。5.科举考试制。6.政党 分肥制。 三、现代文官制建立的原因及过程 1.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政府的管理职能提出丁专业化的要求。 2.政府机构与王权的分离,使政府成为公共服务机关。 3.改革传统官僚制度弊病的需要。 4.社会民主意识的增长。 从文官制度的萌芽到完善,先后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速度最快的英美两国也经历了一百多年 的时间,如英国经过了 170 年,美国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时间。 四、当代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及原则 目前我国政务类公务员的范围。 我们要建立现代国家公务员制度主要的原因。 第二节 官僚制理论与精英政治理论 一、官僚制理论及评价 官僚制理论是由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创立的: 1.人类行为的四种类型。2.统治与合法性。3.历史上合法统治的三种类型。卡里斯玛型。 传统型。法理型。4.官僚制的一般特征。 二、精英政治理论及评价 精英政治理论有早期和现代之分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精英政治理论主要内容。第三节文官队伍和政治家的政治作用一、文官队伍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1.是政治体系稳定的基本支柱。2.是公共权力运行的主要的承担者。3.是政府决策的重要影响者。4.是影响政府行政效率的主要力量。经验也证明文官队伍作为现代官僚制的主体力量,从其产生那一天起就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容易形成社会中的特权阶层和特殊利益;容易滋生官僚主义,漠视公众利益:以国家利益或行政特权为借口损害民主和阻挠政治精英所推行的革新等等。二、政治家的地位、作用和评价1.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2.掌握雄厚的政治权力与政治资源。3.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远大的政治理想。政治家无论在人类历史发展上还是在现实政治生活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巨大的作用。1.是社会政治资源的主要占有者和支配者。2.是政治舞台上最活跃的政治角色。3.在历史进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4..是政治变革的主要推动者和设计者。5.是公共政策的主要的制定者。6.是影响政治体系稳定的重要变量。对政治家进行评价时所应注意的问题。1.道德评价与功利评价。2.人格评价与行为评价。3.动机评价与效果评价。4.现实评介与历史评价。5.自由意志与客观处境结合起来评价。6.私生活的评价与公务活动的评价。复习题与思考题1.结合官员录用模式的历史演变,谈谈现代文官制度的特征和优点。2.结合中国政府管理的政治实践,谈谈我国建立现代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及其所应遵循的特点。3理解官僚制理论和精英政治理论,并思考官僚和精英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及其局限。4.结合你所了解的一个或者几个政治家的生平,思考如何较为客观地评价某个政治家的历史作用。扩展阅读书目《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J·阿尔蒙德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1.2.《权力政治学》,第三章,李景鹏,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34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4 精英政治理论主要内容。 第三节 文官队伍和政治家的政治作用 一、文官队伍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 1.是政治体系稳定的基本支柱。 2.是公共权力运行的主要的承担者。 3.是政府决策的重要影响者。 4.是影响政府行政效率的主要力量。 经验也证明文官队伍作为现代官僚制的主体力量,从其产生那一天起就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容易形成社会中的特权阶层和特殊利益;容易滋生官僚主义,漠视公众利益;以国家利益或 行政特权为借口损害民主和阻挠政治精英所推行的革新等等。 二、政治家的地位、作用和评价 1.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2.掌握雄厚的政治权力与政治资源。3.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 远大的政治理想。 政治家无论在人类历史发展上还是在现实政治生活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巨大的作用。 1.是社会政治资源的主要占有者和支配者。 2.是政治舞台上最活跃的政治角色。 3.在历史进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4.是政治变革的主要推动者和设计者。 5.是公共政策的主要的制定者。 6.是影响政治体系稳定的重要变量。 对政治家进行评价时所应注意的问题。 1.道德评价与功利评价。2.人格评价与行为评价。3.动机评价与效果评价。4.现实评介与 历史评价。5.自由意志与客观处境结合起来评价。6.私生活的评价与公务活动的评价。 复习题与思考题 1.结合官员录用模式的历史演变,谈谈现代文官制度的特征和优点。 2.结合中国政府管理的政治实践,谈谈我国建立现代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及其所应遵循 的特点。 3.理解官僚制理论和精英政治理论,并思考官僚和精英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及其局限。 4.结合你所了解的一个或者几个政治家的生平,思考如何较为客观地评价某个政治家的历史 作用。 扩展阅读书目 1.《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J·阿尔蒙德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年。 2.《权力政治学》,第二章,李景鹏,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 年
政治学原理第三编政治环境本编内容提要:政治主体从事政治活动并不是孤立的,总是与一定的背景条件相关联。社会政治生活过程是一个相对的政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参与政治生活的各种政治主体组成一个对立统一体。特定的政治主体的组合,构成特定的政治系统结构。任何政治系统结构必然与同一时空的环境形成一定的关系。政治环境就是特定政治系统所处的并与该系统相互影响的背景和条件的总和,其中包括系统结构。从政治主体行为与政治环境二者的相互关系上看,政治环境既是一种不以政治主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的组合,又是政治主体行为改造的对象。政治主体行为既要适应政治环境,又能改造政治环境。人类历史上,每一种特定的政治环境都造就出各具特色的政治主体:同时,任何政治主体行为又都具有能动性,能对政治环境进行不同程度地改造,为达到其追逐的目的创造条件。不同的政治主体对政治环境的反作用截然不同,政治权力主体甚至可以凭籍国家权力,运用一切政治资源营造一种政治环境,用以诱导、限制政治权力客体行为符合其统治意志。人类社会政治发展史就是每一时代的政治主体在其政治环境的大舞台上,演出的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政治戏剧的传递过程。本编以主权国家内的政治活动作为一个政治系统,将其政治环境分为政治体制、政治文化、国际社会三种。第一,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政治主体行为的硬环境,是政治权力主体为实现其统治意志,保证其政治权力的运转所采取的管理形式、机构设置等政治设施。政治硬环境不仅仅是政治权力主体支配性政治行为所掌握运用的一种工具,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政治权力客体反支配性政治行为利用的条件。第二,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主体行为的软环境。属于上层建筑领域中除去政治设施以外的意识形态部分,一定时空中的政治主体对现存的政治现实的评判、态度、信仰和感情汇合起来,构成该时空的政治文化。从总体上看,一个主权国家的政治文化是一定历史条件下,民族历史、民族性格、物质生产、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的综合性产物,其终极的决定因素是生产方式。不同的政治文化,既是不同民族的气质、精神、政治价值的心理沉淀,也是政治主体对政治现实的一种主体认识,任何时代的主流政治文化都是当时政治权力主体所属阶级意识形态的反映,每次历史大变革的渊源都往往发端于当时政治权力客体,中的先进部分对该时代主流政治文化的批判和否定。与之同时,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在抗争中孕育成长,一旦“批判的武器”发展成“武器的批判”,则政治权力主体与客体即相应地易位,新一代的政治权力主体便全力发展与之相应的新的主流政治文化。第三,国际社会。国际政治的政治主体主要是主权国家,主权国家政治行为的外部环境即国际政治,国际政治行为主体间在不同情况下的组合、分化、矛盾、斗争、形成了国际范围内的一种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国际政治行为以及与其相关的可变因素(国际经济、文化、军事、宗教等)、不变因素(地理等)相互影响,构成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主权国家及其派生物)之间政治关系的综合运动形式。具有不同意志和力量的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行为交互作用的合力,构成一定时期国际政治结构。当影响国际政治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时,国际政治结构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这种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政治结构就是主权国家内各种政治主体从事国内政治活动的外部政治环境。国际政治与主权国家内各种政治主体政治行为间,也是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35
政治学原理 35 第三编 政治环境 本编内容提要: 政治主体从事政治活动并不是孤立的,总是与一定的背景条件相关联。社会政治生活过程是一 个相对的政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参与政治生活的各种政治主体组成一个对立统一体。特定的政 治主体的组合,构成特定的政治系统结构。任何政治系统结构必然与同一时空的环境形成一定的关 系。政治环境就是特定政治系统所处的并与该系统相互影响的背景和条件的总和,其中包括系统结 构。从政治主体行为与政治环境二者的相互关系上看,政治环境既是一种不以政治主体意志为转移 的客观因素的组合,又是政治主体行为改造的对象。政治主体行为既要适应政治环境,又能改造政 治环境。人类历史上,每一种特定的政治环境都造就出各具特色的政治主体;同时,任何政治主体 行为又都具有能动性,能对政治环境进行不同程度地改造,为达到其追逐的目的创造条件。不同的 政治主体对政治环境的反作用截然不同,政治权力主体甚至可以凭籍国家权力,运用一切政治资源 营造一种政治环境,用以诱导、限制政治权力客体行为符合其统治意志。人类社会政治发展史就是 每一时代的政治主体在其政治环境的大舞台上,演出的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政治戏剧的传递过程。 本编以主权国家内的政治活动作为一个政治系统,将其政治环境分为政治体制、政治文化、国 际社会三种。 第一,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政治主体行为的硬环境,是政治权力主体为实现其统治意志,保 证其政治权力的运转所采取的管理形式、机构设置等政治设施。政治硬环境不仅仅是政治权力主体 支配性政治行为所掌握运用的一种工具,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政治权力客体反支配性政治行 为利用的条件。 第二,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主体行为的软环境。属于上层建筑领域中除去政治设施以外 的意识形态部分,一定时空中的政治主体对现存的政治现实的评判、态度、信仰和感情汇合起来, 构成该时空的政治文化。从总体上看,一个主权国家的政治文化是一定历史条件下,民族历史、民 族性格、物质生产、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的综合性产物,其终极的决定因素是生产方式。 不同的政治文化,既是不同民族的气质、精神、政治价值的心理沉淀,也是政治主体对政治现实的 一种主体认识,任何时代的主流政治文化都是当时政治权力主体所属阶级意识形态的反映,每次历 史大变革的渊源都往往发端于当时政治权力客体’中的先进部分对该时代主流政治文化的批判和否 定。与之同时,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在抗争中孕育成长,一旦“批判的武器”发展成“武器的批判”, 则政治权力主体与客体即相应地易位,新一代的政治权力主体便全力发展与之相应的新的主流政治 文化。 第三,国际社会。国际政治的政治主体主要是主权国家,主权国家政治行为的外部环境即国际 政治,国际政治行为主体间在不同情况下的组合、分化、矛盾、斗争、形成了国际范围内的一种复 杂的社会政治现象。国际政治行为以及与其相关的可变因素(国际经济、文化、军事、宗教等)、 不变因素(地理等)相互影响,构成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主权国家及其派生物)之间政治关系的综 合运动形式。具有不同意志和力量的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行为交互作用的合力,构成一定时期国际 政治结构。当影响国际政治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时,国际政治结构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这种不断发 展变化的国际政治结构就是主权国家内各种政治主体从事国内政治活动的外部政治环境。国际政治 与主权国家内各种政治主体政治行为间,也是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