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政治学》教学大纲曹兴编写
《宗教政治学》教学大纲 曹兴 编写
宗教政治学目录2《宗教政治学》3第一章导论:宗教政治学的价值观;一、宗教政治学的学科性质二、宗教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三、学科任务与宗教思维交往观4第二章政教关系..第一节政教关系类型与政权合法性4一、政教关系的含义,二、宗教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A三、政权的合法性.5第二节民族、国家与宗教的分合问题。5、人类经历三大分离:政教分离、国族分离、族教分离二、“族教分离"的内涵第三章宗教与国际安全.10一、十字军东侵..10二、911事件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12三、宗教与当代世界热点问题.13.18第四章宗教与国内安全,、民族宗教结构与国内安全.18二、新疆问题、19三、西藏问题.26四、西藏问题的思考...29.31第五章口中西民族宗教政治传统..31第一节中国政教关系发展简史,..31、“三五一宗”法难与康熙禁教的礼仪之争.32二、中国宗教文化何自弱第二节西方政教关系传统....32第三节中西宗教政治传统的根本区别:民贵与民主.32.32一、中西民族政治最初分野二、中希是否拥有公民权的根本在于是否民主.33..41第六章当代宗教极端主义的表现,第一节当代社会中的宗教与极端主义.41一、宗教极端主义...41.43二、邪教组织、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第二节当代宗教极端主义的表现.43一、世界宗教与极端主义表现....43二、民族宗教与极端主义表现.46《宗教政治学》教学参考书.47复习参考题..48I
宗教政治学 1 目 录 《宗教政治学》.2 第一章 导论:宗教政治学的价值观;.3 一、宗教政治学的学科性质.3 二、宗教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3 三、学科任务与宗教思维交往观.3 第二章 政教关系.4 第一节 政教关系类型与政权合法性.4 一、政教关系的含义.4 二、宗教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4 三、政权的合法性.5 第二节 民族、国家与宗教的分合问题.5 一、人类经历三大分离:政教分离、国族分离、族教分离 .5 二、“族教分离”的内涵 .7 第三章 宗教与国际安全.10 一、十字军东侵.10 二、911 事件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12 三、宗教与当代世界热点问题.13 第四章 宗教与国内安全.18 一、民族宗教结构与国内安全.18 二、新疆问题.19 三、西藏问题.26 四、西藏问题的思考.29 第五章 中西民族宗教政治传统.31 第一节 中国政教关系发展简史.31 一、“三五一宗”法难与康熙禁教的礼仪之争.31 二、中国宗教文化何自弱.32 第二节 西方政教关系传统.32 第三节 中西宗教政治传统的根本区别:民贵与民主.32 一、中西民族政治最初分野.32 二、中希是否拥有公民权的根本在于是否民主.33 第六章 当代宗教极端主义的表现.41 第一节 当代社会中的宗教与极端主义.41 一、宗教极端主义.41 二、邪教组织、恐怖主义、分裂主义.43 第二节 当代宗教极端主义的表现.43 一、世界宗教与极端主义表现.43 二、民族宗教与极端主义表现.46 《宗教政治学》教学参考书.47 复习参考题.48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宗教政治学》特别说明:本教材属于原创作品,一方面侵权必究,另一方面不成熟性是肯定的,所以本大纲只是一个草纲。创作者:曹兴2010年12月26日2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 《宗教政治学》 特别说明:本教材属于原创作品,一方面侵权必究,另一方面不成熟性是肯定的,所以本大纲 只是一个草纲。 创作者:曹兴 2010 年 12 月 26 日
宗教政治学第一章导论:宗教政治学的价值观:一、宗教政治学的学科性质宗教政治学的产生不过只有20多年的历史。西方研究比较先进,中国较为落后但也有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足见,这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是近年来才形成的具有跨学科特点的新兴学科,此学科尚处在形成过程之中。自前世界上还没有公认的宗教政治学的学科定义,甚至在名称上也没有取得一致。西在方学界宗教政治学有两种主要的英文表达,即"PoliticalScienceofReligion"和PoliticologyofReligion”,表面意思是有关宗教的政治学。由于人们常用ReligionandPolitics”(宗教与政治)作为宗教政治学的习惯表达,因此,凡涉及宗教与政治关系问题的研究,都可纳入宗教政治学的范畴。因此我认为,宗教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宗教学的一个分支,确切说是政治学和宗教学的交叉学科。二、宗教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从宗教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角度看,宗教政治学是关于宗教与政治关系的学问,是研究宗教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宗教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基本内容。其中包括很多,包括宗教与政治、宗教与文化、宗教与法律、宗教与伦理、宗教活动中的政治事务(包含国内国际两方面)、宗教与国际外交、宗教与(国内国际)安全等有关问题。但我们研究的重点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第一,宗教与政治的互动关系是宗教政治学的基本问题。体现在政教关系,第二,宗教与国际事务的关系成为当代问题的热点问题。911事件、巴以冲突等世界热点问题是宗教政治学的重要课题。第三,、宗教与国内政治事务的关系是当代各国政治事务必须解决的问题。宗教无小事,第四,宗教常识是本科生学习宗教政治学的基础之一。这三大问题将是宗教政治学的三个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第五,宗教与法律(包括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第六,宗教与伦理(包括全球伦理、国家理论和公民伦理)的关系。第七,宗教与文化(文明)。第八,宗教与外交还有很多,我们显然不能讲这么多的内容。第一轮的重点如下,用课件展示。三、学科任务与宗教思维交往观学习宗教政治学的两大任务:第一,把握宗教政治现象的常识,了解宗教政治发展规律;详见第二章的内容讲述。第二,尊重他人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及其身份识别:避免社会交往冲突;提升宗教身份识别的素质,增强宗教思维意识,宗教思维:对人类社会和人生的终极关怀,对无限性问题无法交给科学来解决,伦理道德的底线。相互尊重是基于宗教思维的首要外交理念。大学教育是一种思想的提升,思想是一种思维,加一种有体系的思想观点。宗教政治学不是叫人纷纷入教,成为教徒,而是要解析社会中宗教对政治的影响,从价值中立的角度,看宗教对社会的作用,如何与有宗教信仰的人打交道,如何尊重有宗教信仰的人。3
宗教政治学 3 第一章 导论:宗教政治学的价值观; 一、宗教政治学的学科性质 宗教政治学的产生不过只有 20 多年的历史。西方研究比较先进,中国较为落后但也有一些可 喜的研究成果。足见,这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是近年来才形成的具有跨学科特点的新兴学科, 此学科尚处在形成过程之中。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公认的宗教政治学的学科定义,甚至在名称上也没有取得一致。西在方学界, 宗教政治学有两种主要的英文表达,即“Political Science of Religion”和“Politicology of Religion”,表 面意思是有关宗教的政治学。 由于人们常用“Religion and Politics”(宗教与政治)作为宗教政治学的习惯表达,因此,凡涉 及宗教与政治关系问题的研究,都可纳入宗教政治学的范畴。 因此我认为,宗教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宗教学的一个分支,确切说是政治学 和宗教学的交叉学科。 二、宗教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从宗教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角度看,宗教政治学是关于宗教与政治关系的学问,是研究宗教政治 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宗教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基本内容。其中包括很多,包括宗教与政治、宗教与文化、宗 教与法律、宗教与伦理、宗教活动中的政治事务(包含国内国际两方面)、宗教与国际外交、宗教 与(国内国际)安全等有关问题。 但我们研究的重点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第一,宗教与政治的互动关系是宗教政治学的基本问题。体现在政教关系。 第二,宗教与国际事务的关系成为当代问题的热点问题。911 事件、巴以冲突等世界热点问题 是宗教政治学的重要课题。 第三,、宗教与国内政治事务的关系是当代各国政治事务必须解决的问题。宗教无小事。 第四,宗教常识是本科生学习宗教政治学的基础之一。这三大问题将是宗教政治学的三个重点, 也是学习的难点。 第五,宗教与法律(包括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 第六,宗教与伦理(包括全球伦理、国家理论和公民伦理)的关系。 第七,宗教与文化(文明)。 第八,宗教与外交 还有很多,我们显然不能讲这么多的内容。第一轮的重点如下,用课件展示。 三、学科任务与宗教思维交往观 学习宗教政治学的两大任务: 第一,把握宗教政治现象的常识,了解宗教政治发展规律;详见第二章的内容讲述。 第二,尊重他人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及其身份识别;避免社会交往冲突;提升宗教身份识别的 素质,增强宗教思维意识, 宗教思维:对人类社会和人生的终极关怀,对无限性问题无法交给科学来解决,伦理道德的底线。 相互尊重是基于宗教思维的首要外交理念。 大学教育是一种思想的提升,思想是一种思维,加一种有体系的思想观点。宗教政治学不是叫 人纷纷入教,成为教徒,而是要解析社会中宗教对政治的影响,从价值中立的角度,看宗教对社会 的作用,如何与有宗教信仰的人打交道,如何尊重有宗教信仰的人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二章政教关系这是宗教政治学的基本问题,贯穿着宗教政治学的所有方面。第一节政教关系类型与政权合法性参见三本书:《民族宗教和谐密码》、牟钟鉴主编:《民族宗教学导论》曹兴写的一章,张践《民族宗教关系的社会理论考察》,当代国际政治中的民族宗教问题解析。一、政教关系的含义抽象地讲,政教关系很复杂。简单可分从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分类。第一,如果从外部关系,即从不同宗教关系,将包括近似无数种类的关系,从现实看主要包括基穆关系、佛耶关系、犹穆关系、印穆关系、佛印关系、儒耶关系等等。这种视角,包含的问题很复杂,学者的研究很不全面,我在《民族宗教学导论》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因此,不能讲述这方面的内容。第二,从内部关系看,主要分为三种:西方社会类型(政教分离)、西亚社会类型(政教合一)、中国社会类型(政教主从)。这是我们讲述的重点是西方和中国,当代西亚社会政教合一类型第一轮不讲。政教关系的内涵:好多人的狭隘意识,误认为政教关系只有一种,即宗教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即宗教与政府的关系。政治和宗教的关系有三种模式,教会与国家关系:宗教与民间社会关系,宗教取向与历史行动模式关系。(Church-state;religion and civil society;religion orientations and themodels of histricaladtion:Carroll.Bourg,PoliticsandReligion,in Socioligical Analysis41:4,1981:297.)我以为,还有一种国家政府允许它的人民宗教信仰自由的范围。这是问题的关键中的关键。我举两例。美国历史经历了一个从清除和血洗异教徒到宗教自由的发展过程。现代中国经历了一个无神论(无教论或血洗有神论)时代到宗教信仰自由时代。这是宗教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二、宗教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提问:人类历史、人类文明史、民族历史、宗教历史、政治历史各多长时间?人类历史足有45万年以上,人类文明史和民族史至多1万年之多,宗教历史大约有几万年最多10万年,政治历史与文明史的历史相当。既然宗教政治学的基本问题或核心问题是宗教和政治的关系,因此,宗教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是政教关系发展规律。全民信仰的政治形态——宗教与哲学制衡形态——政教合一形态——政教分离形态全民信仰的政治形态:氏族社会,宗教即政治,全民信教:原始宗教社会形态的政教合一是其根本的存在标志。宗教与哲学制衡形态:文明初期时代,西方的古希腊时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总的特点是哲学的觉醒,开始用比较理性的学者思维思考社会问题。标志人类从原始宗教的愚味状态脱离出来。最大的存在特征是宗教与哲学并行的发展阶段。政教合一形态:原始宗教发展为民族宗教和世界宗教阶段。“中古时代”的政教关系各不相同。西方中世纪时代,基督教神学成为一切科学的主宰。原因是,哲学对全能者思考的无能(参见4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4 第二章 政教关系 这是宗教政治学的基本问题,贯穿着宗教政治学的所有方面。 第一节 政教关系类型与政权合法性 参见三本书:《民族宗教和谐密码》、牟钟鉴主编:《民族宗教学导论》曹兴写的一章,张践《民 族宗教关系的社会理论考察》,当代国际政治中的民族宗教问题解析。 一、政教关系的含义 抽象地讲,政教关系很复杂。简单可分从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分类。 第一,如果从外部关系,即从不同宗教关系,将包括近似无数种类的关系,从现实看主要包括 基穆关系、佛耶关系、犹穆关系、印穆关系、佛印关系、儒耶关系等等。这种视角,包含的问题很 复杂,学者的研究很不全面,我在《民族宗教学导论》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因此,不能讲述这 方面的内容。 第二,从内部关系看,主要分为三种:西方社会类型(政教分离)、西亚社会类型(政教合一)、 中国社会类型(政教主从)。这是我们讲述的重点是西方和中国,当代西亚社会政教合一类型第一 轮不讲。 政教关系的内涵:好多人的狭隘意识,误认为政教关系只有一种,即宗教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即宗教与政府的关系。 政治和宗教的关系有三种模式,教会与国家关系;宗教与民间社会关系,宗教取向与历史行动 模式关系。( Church-state; religion and civil society; religion orientations and the models of histrical adtion: Carroll. Bourg, Politics and Religion, in Socioligical Analysis 41:4,1981:297.) 我以为,还有一种国家政府允许它的人民宗教信仰自由的范围。这是问题的关键中的关键。我 举两例。美国历史经历了一个从清除和血洗异教徒到宗教自由的发展过程。现代中国经历了一个无 神论(无教论或血洗有神论)时代到宗教信仰自由时代。这是宗教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 二、宗教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 提问:人类历史、人类文明史、民族历史、宗教历史、政治历史各多长时间?人类历史足有 45 万年以上,人类文明史和民族史至多 1 万年之多,宗教历史大约有几万年最多 10 万年,政治历 史与文明史的历史相当。 既然宗教政治学的基本问题或核心问题是宗教和政治的关系,因此,宗教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 就是政教关系发展规律。 全民信仰的政治形态——宗教与哲学制衡形态——政教合一形态——政教分离形态 全民信仰的政治形态:氏族社会,宗教即政治,全民信教;原始宗教社会形态的政教合一是其 根本的存在标志。 宗教与哲学制衡形态:文明初期时代,西方的古希腊时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总的特点是 哲学的觉醒,开始用比较理性的学者思维思考社会问题。标志人类从原始宗教的愚昧状态脱离出来。 最大的存在特征是宗教与哲学并行的发展阶段。 政教合一形态:原始宗教发展为民族宗教和世界宗教阶段。“中古时代”的政教关系各不相同。 西方中世纪时代,基督教神学成为一切科学的主宰。原因是,哲学对全能者思考的无能(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