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教学大纲金仁淑编写
《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教学大纲 金仁淑 编写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目录3《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前言..4一、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二、本课程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四、总学时、学分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六、上课要求X七、主要参考书目第一专题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6一、全球宏观经济分析与展望6二、国际经济面临的问题教学环节安排:6本专题讨论题:6拓展阅读书目:1第二专题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8一、世界经济格局及演变.8三、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8四、2008年次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8五、影响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因素S讨论题:9教学安排:9拓展阅读书目:9第三专题欧美金融危机成因及影响.10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成因及对策.10二、美债危机的演进及原因,.10四、欧债危机与美债危机反思10五、对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探讨10讨论题:.11教学形式:1111拓展阅读书目:第四专题美国经济疲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2、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12.12二、美国经济走势对世界经济的传导机制三、美国经济与中国经济关系.12讨论题:..12教学形式:.12..12拓展阅读书目:第五专题大地震后日本经济战略调整.131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 1 目 录 《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3 前 言.4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4 二、本课程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4 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4 四、总学时、学分.4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4 六、上课要求.4 七、主要参考书目.5 第一专题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6 一、全球宏观经济分析与展望.6 二、国际经济面临的问题.6 教学环节安排:.6 本专题讨论题:.6 拓展阅读书目:.7 第二专题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8 一、世界经济格局及演变.8 三、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8 四、2008 年次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8 五、影响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因素.8 讨论题:.9 教学安排:.9 拓展阅读书目:.9 第三专题 欧美金融危机成因及影响.10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成因及对策.10 二、美债危机的演进及原因.10 四、欧债危机与美债危机反思.10 五、对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探讨.10 讨论题:. 11 教学形式:. 11 拓展阅读书目:. 11 第四专题 美国经济疲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2 一、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12 二、美国经济走势对世界经济的传导机制.12 三、美国经济与中国经济关系.12 讨论题:.12 教学形式:.12 拓展阅读书目:.12 第五专题 大地震后日本经济战略调整.13
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3、日本新增长战略特点二、震后重建为新增长战略提供了新的机遇.13三、日本经济国际化程度滞后..13四、日本经济国际化滞后的成因13五、加快国际化有利于日本经济的新增长.13教学环节安排:.14拓展阅读书目:..14.15第六专题中国与欧美贸易摩擦政治经济分析一、欧美对华贸易战的始末..15二、中国与欧美贸易摩擦为何突然“升温”..15三、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之争.15课堂教学安排:.15拓展阅读书目:.15第七专题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分析..16一、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6二、金融危机后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6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的原因.16四、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16五、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16讨论题:.17教学环节安排:..17拓展阅读书目:.17..18第八专题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一、金砖国家概述、.18二、金砖国家崛起的原因及面临的挑战.18.18三、金砖国家崛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四、金砖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展望.19教学安排:..19拓展阅读书目:.19.20第九专题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特征.20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20.20三、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教学安排:..20讨论题:..20..20拓展阅读书目..22第十专题亚太经济合作新格局与中日韩FTA经济效应研究一、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背景.22...22二、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及特征三、中日韩FTA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22课堂教学环节:..22.23拓展阅读书目:.24第十一专题开题报告2
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 一、日本新增长战略特点.13 二、震后重建为新增长战略提供了新的机遇.13 三、日本经济国际化程度滞后.13 四、日本经济国际化滞后的成因.13 五、加快国际化有利于日本经济的新增长.13 教学环节安排:.14 拓展阅读书目:.14 第六专题 中国与欧美贸易摩擦政治经济分析.15 一、欧美对华贸易战的始末.15 二、中国与欧美贸易摩擦为何突然“升温”.15 三、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之争.15 课堂教学安排:.15 拓展阅读书目:.15 第七专题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分析.16 一、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6 二、金融危机后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6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的原因.16 四、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16 五、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16 讨论题:.17 教学环节安排:.17 拓展阅读书目:.17 第八专题 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8 一、金砖国家概述.18 二、金砖国家崛起的原因及面临的挑战.18 三、金砖国家崛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8 四、金砖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展望.19 教学安排:.19 拓展阅读书目:.19 第九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20 一、国际货币体系特征.20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20 三、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20 教学安排:.20 讨论题:.20 拓展阅读书目.20 第十专题 亚太经济合作新格局与中日韩 FTA 经济效应研究.22 一、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背景.22 二、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及特征.22 三、中日韩 FTA 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22 课堂教学环节:.22 拓展阅读书目:.23 第十一专题 开题报告.24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课程编码:406020682英文名称:Hot Issueson International Economy开课部门: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周学时:2总学时:36学分:23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 3 《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 课程编码:406020682 英文名称:Hot Issues on International Economy 开课部门: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周学时:2 总学时:36 学 分:2
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前言一、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是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研讨性课程。该课程重点研究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解析对国际经济与中国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由此进一步掌握国际经济发展的本质与规律性。该课程理论性、实用性较强,研究范围广,需要掌握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二、本课程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是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的必选课。作为研讨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和研究国际经济新问题、新特点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本课程的学习,需要牢固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世界经济概论等相关专业必修课程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运用这些理论准确把握国际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动态、新问题,并运用相关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分析国际经济热点问题产生的背景、本质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使学生真正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1.培养思辩能力:即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会选题:发现要研究的问题。3.掌握查阅文献的能力:包括中外文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找出突破口,即创新。4.运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5.掌握论文写作规则和格式。6.撰写一篇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术论文。四、总学时、学分36学时(每周3学时)、2学分五、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采取研讨性教学方法,培养独立科研的能力。分科研小组,进行科研合作。每个教学环节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科研小组根据指定的选题或自足选题,确定本学期重点研究的课题:2.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评论他人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成果3.汇报本小组科研选题的依据与研究计划:4.介绍研究方法、科研进程及创新:5.教师对每个小组的选题、文献查阅、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详细的评析,并提出相应的修改措施和方案。6.提交小组研究报告和课程论文。六、上课要求1.发扬团队精神,培养思辨能力。每个人都进入科研小组,并发挥积极作用。2.组长负责制,课堂外经常进行小组讨论。4
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4 前 言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是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研讨性课程。该课程重点研究近年来世界经济发 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解析对国际经济与中国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并提 出相应对策,由此进一步掌握国际经济发展的本质与规律性。该课程理论性、实用性较强,研究范 围广,需要掌握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本课程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是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的必选课。作为研讨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和研究国际经济新问题、新特点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本课程的学习,需要牢 固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世界经济概论等相关专业必修课程的理论和方法,通 过运用这些理论准确把握国际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动态、新问题,并运用相关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 的科学研究,分析国际经济热点问题产生的背景、本质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使学生真正提高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1.培养思辩能力:即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选题:发现要研究的问题。 3.掌握查阅文献的能力:包括中外文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找出突破口,即创新。 4.运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 5.掌握论文写作规则和格式。 6.撰写一篇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术论文。 四、总学时、学分 36 学时(每周 3 学时)、2 学分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主要采取研讨性教学方法,培养独立科研的能力。 分科研小组,进行科研合作。每个教学环节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科研小组根据指定的选题或自足选题,确定本学期重点研究的课题; 2.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评论他人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成果; 3.汇报本小组科研选题的依据与研究计划; 4.介绍研究方法、科研进程及创新; 5.教师对每个小组的选题、文献查阅、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详细的评析,并提出相应的修改措 施和方案。 6.提交小组研究报告和课程论文。 六、上课要求 1.发扬团队精神,培养思辨能力。每个人都进入科研小组,并发挥积极作用。 2.组长负责制,课堂外经常进行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