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现代汉语教案(绪论部分)
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汉 语 言 文 学 教 育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现 代 汉 语 教 案 (绪 论 部 分)
现代汉语教案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系统讲授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提高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使学生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语文、科学研究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与要求:1、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有一个系统的、理性的认识,明确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了解关于语言、汉语、汉语方言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掌握学好现代汉语的方法;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各方面的知识。2、通过进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懂得分析语音结构规律,深刻理解推广普通话,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树立规范化意识。掌握朗读的技巧,具备说好普通话和推广普通话的能力。提高使用汉字的水平和用词能力,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具有较强的理解、分析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为他们日后从事语文教学和语言文字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3、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理论素养、较高的汉语文化素质和较强的汉语表达能力,为学生将来成为师范类实用型人才提供必2
2 现 代 汉 语 教 案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以马克思主义理 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系统讲 授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 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提高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使学生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大力推广普通话, 促进汉语规范化,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语文、科学研究 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 1、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有一个系统的、理性的认识, 明确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了解关于语言、汉语、汉语方言的一些最基本 的理论知识,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掌握学好现代 汉语的方法;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各方面的 知识。 2、通过进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 懂得分析语音结构规律,深刻理解推广普通话,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 的重要意义,树立规范化意识。掌握朗读的技巧,具备说好普通话和推广 普通话的能力。提高使用汉字的水平和用词能力,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规 律,具有较强的理解、分析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为他们日后从事语文教学 和语言文字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3、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理论素养、较高的汉语文 化素质和较强的汉语表达能力,为学生将来成为师范类实用型人才提供必
要的知识准备。教学原则:1、贯彻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阐明国家的有关政策,使学生深刻理解汉语规范化的重要意义,自觉地促进汉语规范化,促进现代汉语健康地发展。2、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联系学生运用语言的实际、社会上运用语言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突出教材的重点,使学生学了现代汉语的理论和知识,真正能够用来指导自已的语言实践。3、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要使学生把所学得的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巧,必须加强课内外的练习。练习方式力求多样化,练习时间必须确有保证。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应是启发式的,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贯彻“少而精”和“讲练结合”的原则,着重给学生讲清重点、难点和疑点,精心设计课内外练习的内容和方法,练习多样化,有时可以练代讲,以讨论代讲,力求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能。学时分配:本课程开设90学时,各部分学时分配比例大约为:绪论4%,语音22%,文字9%,词汇16%,语法38%,修辞11%。讲授和课内练习的时间总比例为2:1。第一章绪论3
3 要的知识准备。 教学原则: 1、贯彻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阐明国家的有 关政策,使学生深刻理解汉语规范化的重要意义,自觉地促进汉语规范化, 促进现代汉语健康地发展。 2、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联系学生运 用语言的实际、社会上运用语言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突出教材的重点,使 学生学了现代汉语的理论和知识,真正能够用来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 3、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要使学生把所学得的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巧, 必须加强课内外的练习。练习方式力求多样化,练习时间必须确有保证。 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应是启发式的,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贯彻“少 而精”和“讲练结合”的原则,着重给学生讲清重点、难点和疑点,精心 设计课内外练习的内容和方法,练习多样化,有时可以练代讲,以讨论代 讲,力求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能。 学时分配: 本课程开设 90 学时,各部分学时分配比例大约为:绪论 4%,语音 22%, 文字 9%, 词汇 16%,语法 38%,修辞 11%。讲授和课内练习的时间总比 例为 2: 1。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概括性地介绍语言及汉语的特点,使学生了解语言的内涵、语言的结构和表达特点;了解汉语的历史发展,现代汉语的形成、地位,掌握现代汉语的特点和方言概况,明确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及其具体内容,了解新时期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政策和具体做法;了解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初步了解现代汉语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了解学好现代汉语的一些方法,在学习中能加以运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言”、“现代汉语”、“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汉语方言”等基本概念以及现代汉语方言分类、现代汉语的特点和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课件演示[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节语言概说一、语言(一)语言的属性语言既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和全民性。这是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已的语言,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人
4 [教学目的和要求] 概括性地介绍语言及汉语的特点,使学生了解语言的 内涵、语言的结构和表达特点;了解汉语的历史发展,现代汉语的形成、 地位,掌握现代汉语的特点和方言概况,明确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及其 具体内容,了解新时期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政策和具体做法;了解现代 汉语课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初步了解现代汉语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了解学好现代汉语的一些方法,在学习中能加以运用。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语言”、“现代汉语”、“汉民族共同语”、“普通 话”、“汉语方言”等基本概念以及现代汉语方言分类、现代汉语的特点和 现代汉语的规范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 [教学时数]4 学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节 语言概说 一、语言 (一)语言的属性 语言既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具有社会性和全民性。这是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每一 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人
与人之间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如要没有了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因此,语言对全社会的每个人来说是一视同仁的,语言归全社会所共有。语言没有阶级性,这是因为语言是由全民创造的,它的产生、发展和消亡与整个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息息相关,而并不受阶级的制约。人类出现的时候,语言就同时产生了,那时社会不分阶级;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阶级消亡后的社会里,语言继续存在并为全社会服务。即使在阶级社会中,也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由一个阶级单独创造出来并为单独一个阶级服务的,不论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怎样尖锐,它们之间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他们彼此还得用共同的语言来交际。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可以产生社会方言,如阶级习惯语,行话等等,但这些变异不足以影响语言全民的交际工具的本质,因为这些东西并不影响全民共同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工具,这是语言的功能特征。人们使用的交际工具不止语言一种,但语言是最根本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语言这个交际工具与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是人们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东西,而且它是不依赖于其他任何交际工具而独立存在的交际工具,它的服务领域极其广阔,这就确定了它的最重要的地位。除语言之外,人们在交际中还使用身势,面部表情等伴随动作,旗语、信号弹、红绿灯、电报代码、化学公式之类符号和文字做交际工具,但它们决不能与语言相提并论。伴随动作一般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且伴随语言交际一起发生;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5
5 与人之间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如要没有了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 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因此,语言对全社会的每个人来说是一视同仁的, 语言归全社会所共有。语言没有阶级性,这是因为语言是由全民创造的, 它的产生、发展和消亡与整个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息息相关,而并不 受阶级的制约。人类出现的时候,语言就同时产生了,那时社会不分阶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阶级消亡后的社会里,语言继续存在并为全社会服务。 即使在阶级社会中,也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由一个阶级单独创造出来并为 单独一个阶级服务的,不论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怎样尖锐,它们之间总存 在着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他们彼此还得用共同的语言来交际。 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可以产生社会方言,如阶级习 惯语,行话等等,但这些变异不足以影响语言全民的交际工具的本质,因 为这些东西并不影响全民共同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工具,这 是语言的功能特征。 人们使用的交际工具不止语言一种,但语言是最根本的,起决定性作 用的。语言这个交际工具与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紧 密相连,是人们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东西,而且它是不依赖于其他任何交际 工具而独立存在的交际工具,它的服务领域极其广阔,这就确定了它的最 重要的地位。 除语言之外,人们在交际中还使用身势,面部表情等伴随动作,旗语、 信号弹、红绿灯、电报代码、化学公式之类符号和文字做交际工具,但它 们决不能与语言相提并论。伴随动作一般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而 且伴随语言交际一起发生;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