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现代汉语教案(修辞部分)
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汉 语 言 文 学 教 育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现 代 汉 语 教 案 (修 辞 部 分)
现代汉语教案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系统讲授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提高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使学生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语文、科学研究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与要求:1、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有一个系统的、理性的认识,明确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了解关于语言、汉语、汉语方言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掌握学好现代汉语的方法: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各方面的知识。2、通过进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懂得分析语音结构规律,深刻理解推广普通话,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树立规范化意识。掌握朗读的技巧,具备说好普通话和推广普通话的能力。提高使用汉字的水平和用词能力,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具有较强的理解、分析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为他们日后从事语文教学和语言文字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3、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理论素养、较高的汉语文2
2 现 代 汉 语 教 案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以马克思主义理 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系统讲 授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 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提高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使学生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大力推广普通话, 促进汉语规范化,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语文、科学研究 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 1、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有一个系统的、理性的认识, 明确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了解关于语言、汉语、汉语方言的一些最基本 的理论知识,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掌握学好现代 汉语的方法;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各方面的 知识。 2、通过进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 懂得分析语音结构规律,深刻理解推广普通话,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 的重要意义,树立规范化意识。掌握朗读的技巧,具备说好普通话和推广 普通话的能力。提高使用汉字的水平和用词能力,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规 律,具有较强的理解、分析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为他们日后从事语文教学 和语言文字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3、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理论素养、较高的汉语文
化素质和较强的汉语表达能力,为学生将来成为师范类实用型人才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教学原则:1、贯彻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阐明国家的有关政策,使学生深刻理解汉语规范化的重要意义,自觉地促进汉语规范化,促进现代汉语健康地发展。2、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联系学生运用语言的实际、社会上运用语言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突出教材的重点,使学生学了现代汉语的理论和知识,真正能够用来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3、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要使学生把所学得的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巧,必须加强课内外的练习。练习方式力求多样化,练习时间必须确有保证。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应是启发式的,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贯彻“少而精”和“讲练结合”的原则,着重给学生讲清重点、难点和疑点,精心设计课内外练习的内容和方法,练习多样化,有时可以练代讲,以讨论代讲,力求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能。学时分配:本课程开设90学时,各部分学时分配比例大约为:绪论4%,语音22%,文字9%,词汇16%,语法38%,修辞11%。讲授和课内练习的时间总比例为2:1。en
3 化素质和较强的汉语表达能力,为学生将来成为师范类实用型人才提供必 要的知识准备。 教学原则: 1、贯彻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阐明国家的有 关政策,使学生深刻理解汉语规范化的重要意义,自觉地促进汉语规范化, 促进现代汉语健康地发展。 2、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联系学生运 用语言的实际、社会上运用语言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突出教材的重点,使 学生学了现代汉语的理论和知识,真正能够用来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 3、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要使学生把所学得的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巧, 必须加强课内外的练习。练习方式力求多样化,练习时间必须确有保证。 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应是启发式的,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贯彻“少 而精”和“讲练结合”的原则,着重给学生讲清重点、难点和疑点,精心 设计课内外练习的内容和方法,练习多样化,有时可以练代讲,以讨论代 讲,力求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能。 学时分配: 本课程开设 90 学时,各部分学时分配比例大约为:绪论 4%,语音 22%, 文字 9%, 词汇 16%,语法 38%,修辞 11%。讲授和课内练习的时间总比 例为 2: 1
第六章修辞【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学习词语和句式的选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语体风格,培养学生在语言交际中注意选词炼句,恰当的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表达能力,改进文风,使语言的运用准确、鲜明、精炼、生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修辞方式,了解语体风格。教学重点」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常见辞格。【教学难点]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相关辞格的区别,辞格的套用、连用、兼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课件演示[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什么是修辞“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通常情况下,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在内容和语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总是着力探讨下列三个问题,即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要体现这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就不能不考虑所调动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对于所采用的修辞方式是不是恰切,能不能产生鲜明的修辞效果。4
4 第六章 修 辞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学习词语和句式的选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语 体风格,培养学生在语言交际中注意选词炼句,恰当的运用修辞手法,提 高表达能力,改进文风,使语言的运用准确、鲜明、精炼、生动。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修辞方式,了解语体风格。 [教学重点] 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口 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常见辞格。 [教学难点] 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相关辞格的区别,辞格 的套用、连用、兼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 [教学时数]10 学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节 修辞概说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 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通常情况下,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 综合的艺术加工。在内容和语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总是着力探讨下列三 个问题,即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 的表达效果。要体现这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就不能不考虑所调动的语言 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对于所采用的修辞方式是不是恰切,能不能产生鲜明的 修辞效果
我们用语言交流思想、传达信息,不仅要表达得准确无误、清楚明白,还应该力求生动形象、妥帖鲜明、连贯得体,尽可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语言的美感。在表达内容和语言环境确定的前提下,如何积极调动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以加工后的最恰当的语言形式来获取最理想的表达效果这种语言加工的实践活动就是修辞。语言中,同一思想内容可以选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而这些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语境中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和表达效果。讲修辞离不开语言材料、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学修辞也必须以既定的内容和语境为依托,从语言材料入手,看其采取的修辞方式是否恰当,产生的表达效果是否最理想或比校理想。因为特定的内容和语境决定了最佳表达形式只有一种,表达者必须有效地进行修辞活动,觅求到这唯一的语言形式,才能产生所追求的最佳表达效果。修辞最佳效果的产生,得力于对语言近义形式的严格选择和在对比中作出的精心的调整。二、修辞和语境同一思想内容可有各式各样的表达方式,可以选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采用哪种表达方式、什么样的语句最好,往往决定于特定的语言环境。表达效果的好坏,不完全在于语句本身,还要看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如何修饰、调整语言形式。所以,语言环境;(语境)既是进行言语活动的依据,也是检验修辞效果的依据。语言环境,一般指在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和关系等。语境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两种。请参看《词汇》部分第五节“词义和语境的关系”。构成语境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主观语境因素,它指包括身份、职业、思想修养、处境、心情等在内的说写者的自身因素,它直接制约着个人的语言特色和语言风格;二是客观语境因素,它指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时间、地点、场合、听者、读者等动态因素。主、客观因素都直接有力地给言语活动以语境上的制约,从而形成修辞上的语境意义。修辞上的语境意义复杂丰富:或增添新意,或一语双关,或别有情趣,或弦外有音,等等。任何诗文都可照字面直解,然而其潜藏在字里行间的言外的联想意义、感情意义、意境意义乃至风格意义,只能靠“此情此境”5
5 我们用语言交流思想、传达信息,不仅要表达得准确无误、清楚明白, 还应该力求生动形象、妥帖鲜明、连贯得体,尽可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 语言的美感。在表达内容和语言环境确定的前提下,如何积极调动语言因 素和非语言因素,以加工后的最恰当的语言形式来获取最理想的表达效果, 这种语言加工的实践活动就是修辞。 语言中,同一思想内容可以选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而这些不同的 形式在不同的语境中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讲修辞离不开语言材料、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学修辞也必须以既定 的内容和语境为依托,从语言材料入手,看其采取的修辞方式是否恰当, 产生的表达效果是否最理想或比校理想。因为特定的内容和语境决定了最 佳表达形式只有一种,表达者必须有效地进行修辞活动,觅求到这唯一的 语言形式,才能产生所追求的最佳表达效果。修辞最佳效果的产生,得力 于对语言近义形式的严格选择和在对比中作出的精心的调整。 二、修辞和语境 同一思想内容可有各式各样的表达方式,可以选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 来表达,采用哪种表达方式、什么样的语句最好,往往决定于特定的语言 环境。表达效果的好坏,不完全在于语句本身,还要看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如何修饰、调整语言形式。所以,语言环境;(语境)既是进行言语活动的 依据,也是检验修辞效果的依据。 语言环境,一般指在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和关系等。 语境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两种。请参看《词汇》部分第五节“词 义和语境的关系”。 构成语境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主观语境因素,它指包括身份、职业、 思想修养、处境、心情等在内的说写者的自身因素,它直接制约着个人的 语言特色和语言风格;二是客观语境因素,它指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时间、 地点、场合、听者、读者等动态因素。主、客观因素都直接有力地给言语 活动以语境上的制约,从而形成修辞上的语境意义。 修辞上的语境意义复杂丰富:或增添新意,或一语双关,或别有情趣, 或弦外有音,等等。任何诗文都可照字面直解,然而其潜藏在字里行间的 言外的联想意义、感情意义、意境意义乃至风格意义,只能靠“此情此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