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现代汉语教案(词汇部分)
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汉 语 言 文 学 教 育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现 代 汉 语 教 案 (词 汇 部 分)
现代汉语教案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系统讲授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提高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使学生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语文、科学研究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与要求:1、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有一个系统的、理性的认识,明确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了解关于语言、汉语、汉语方言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掌握学好现代汉语的方法;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各方面的知识。2、通过进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懂得分析语音结构规律,深刻理解推广普通话,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树立规范化意识。掌握朗读的技巧,具备说好普通话和推广普通话的能力。提高使用汉字的水平和用词能力,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具有较强的理解、分析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为他们日后从事语文教学和语言文字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3、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理论素养、较高的汉语文化素质和较强的汉语表达能力,为学生将来成为师范类实用型人才提供必2
2 现 代 汉 语 教 案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以马克思主义理 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系统讲 授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 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提高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使学生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大力推广普通话, 促进汉语规范化,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语文、科学研究 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 1、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有一个系统的、理性的认识, 明确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了解关于语言、汉语、汉语方言的一些最基本 的理论知识,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掌握学好现代 汉语的方法;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各方面的 知识。 2、通过进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 懂得分析语音结构规律,深刻理解推广普通话,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 的重要意义,树立规范化意识。掌握朗读的技巧,具备说好普通话和推广 普通话的能力。提高使用汉字的水平和用词能力,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规 律,具有较强的理解、分析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为他们日后从事语文教学 和语言文字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3、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理论素养、较高的汉语文 化素质和较强的汉语表达能力,为学生将来成为师范类实用型人才提供必
要的知识准备。教学原则:1、贯彻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阐明国家的有关政策,使学生深刻理解汉语规范化的重要意义,自觉地促进汉语规范化,促进现代汉语健康地发展。2、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联系学生运用语言的实际、社会上运用语言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突出教材的重点,使学生学了现代汉语的理论和知识,真正能够用来指导自已的语言实践。3、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要使学生把所学得的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巧,必须加强课内外的练习。练习方式力求多样化,练习时间必须确有保证。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应是启发式的,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贯彻“少而精”和“讲练结合”的原则,着重给学生讲清重点、难点和疑点,精心设计课内外练习的内容和方法,练习多样化,有时可以练代讲,以讨论代讲,力求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能。学时分配:本课程开设90学时,各部分学时分配比例大约为:绪论4%,语音22%,文字9%,词汇16%,语法38%,修辞11%。讲授和课内练习的时间总比例为2:1。en
3 要的知识准备。 教学原则: 1、贯彻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阐明国家的有 关政策,使学生深刻理解汉语规范化的重要意义,自觉地促进汉语规范化, 促进现代汉语健康地发展。 2、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联系学生运 用语言的实际、社会上运用语言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突出教材的重点,使 学生学了现代汉语的理论和知识,真正能够用来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 3、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要使学生把所学得的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巧, 必须加强课内外的练习。练习方式力求多样化,练习时间必须确有保证。 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应是启发式的,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贯彻“少 而精”和“讲练结合”的原则,着重给学生讲清重点、难点和疑点,精心 设计课内外练习的内容和方法,练习多样化,有时可以练代讲,以讨论代 讲,力求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能。 学时分配: 本课程开设 90 学时,各部分学时分配比例大约为:绪论 4%,语音 22%, 文字 9%, 词汇 16%,语法 38%,修辞 11%。讲授和课内练习的时间总比 例为 2: 1
第四章 词 汇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学习现代汉语语素、词和构词法、词义、词汇的构成、词汇的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培养学生运用词汇学知识,正确辨析和解释词义的能力,提高词语运用的能力,丰富语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语素、词、构词法、词义,掌握词汇的构成、词汇的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了解熟语。[教学重点]语素与词、字的区别,词的构成及词的结构类型,词义的性质及词义的构成,义项的构成和义素的分析,同义词的辨析,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关系,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词汇的发展变化,词汇的规范化。【教学难点]语素的分类,叠音词与重叠式合成词的区别,词义的概括性,词的基本义与原始意义的区别,同形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异同,义素与义素分析,语义场,互补义场与极性义场,词义发展变化的原因。【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课件演示[教学时数]14学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节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结构一、词汇词汇文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4
4 第四章 词 汇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学习现代汉语语素、词和构词法、词义、词汇 的构成、词汇的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培养学生运用词汇学知识,正确辨 析和解释词义的能力,提高词语运用的能力,丰富语汇。要求学生熟练掌 握语素、词、构词法、词义,掌握词汇的构成、词汇的变化和词汇的规范 化,了解熟语。 [教学重点] 语素与词、字的区别,词的构成及词的结构类型,词义的 性质及词义的构成,义项的构成和义素的分析,同义词的辨析,基本词汇 与一般词汇的关系,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词汇的发展变化,词汇的 规范化。 [教学难点] 语素的分类,叠音词与重叠式合成词的区别,词义的概 括性,词的基本义与原始意义的区别,同形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异同,义素 与义素分析,语义场,互补义场与极性义场,词义发展变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 [教学时数]14 学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节 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结构 一、词汇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
的总和。例如:汉语词汇、日语词汇或一般词汇、基本词汇、文言词汇、方言词汇等:还可以指某一个人或某一作品所用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如“曹雪芹的词汇”、“《红楼梦》的词汇”等等。词汇是词的集合体,词汇和词的关系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好比树林和树的关系。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建筑材料就不能盖房子,没有词汇就不能造句子。语言是用一个个词按照有关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造出种种句子进行交际的。有人类社会就有语言。词汇反映着社会发展和语言发展的状况,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就一种语言来讲,它的词汇越丰富越发达,语言本身也就越丰富越发达,表现力也就越强。现代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首先就因为它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就一个人来讲,他掌握的词越多,他的词汇就越丰富,也就越能确切地表达思想。因此,每个人都要拥有一定的词汇量,为达到这个自的就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词汇,有意识地自觉地积累词汇。积累词汇的方法,一是深入生活,在丰富的语言生活中有意识地搜集、记录各种类型的词汇;二是认真阅读古代的、现代的、文艺的、政论的、科技的各种作品,从中取语言营养:三是加强写作实践,熟悉、掌握各种类型的词汇。一般地说,通过上述方法会使个人的词汇丰富起来。二、词汇单位(一)语素“语素”是由英语morpheme翻译而来的,也可以译成“词素”。比较而言,用“语素”这一名称更好一些,因为语素的划分可以先于词,词素的划分必须后于词,而汉语中词和短语的划界,本身就存在着一些可此可彼或两难的现象。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语素的作用和职能主要就是构词。因此,从总体上看,语素是一种构词单位,尽管自由语素也可以单独成词、自由运用。如果说词和固定短语是使用单位,那么语素就是备用单位。例如“人”,是一个语素①它的语音形式是“ren35”,②它的意义是“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人”这个语素就是1和②的结合,表明其具有①的读音②的意义,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牡丹”也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5
5 的总和。例如:汉语词汇、日语词汇或一般词汇、基本词汇、文言词汇、 方言词汇等;还可以指某一个人或某一作品所用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如“曹雪芹的词汇”、“《红楼梦》的词汇”等等。词汇是词的集合体,词汇 和词的关系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好比树林和树的关系。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建筑材料就不能盖房子,没有词汇就不 能造句子。语言是用一个个词按照有关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造出种种句子 进行交际的。 有人类社会就有语言。词汇反映着社会发展和语言发展的状况,也标 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就一种语言来讲,它的词汇越丰 富越发达,语言本身也就越丰富越发达,表现力也就越强。现代汉语是世 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首先就因为它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 就一个人来讲,他掌握的词越多,他的词汇就越丰富,也就越能确切 地表达思想。因此,每个人都要拥有一定的词汇量,为达到这个目的就要 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词汇,有意识地自觉地积累词汇。积累词汇的方法,一 是深入生活,在丰富的语言生活中有意识地搜集、记录各种类型的词汇; 二是认真阅读古代的、现代的、文艺的、政论的、科技的各种作品,从中 汲取语言营养;三是加强写作实践,熟悉、掌握各种类型的词汇。一般地 说,通过上述方法会使个人的词汇丰富起来。 二、词汇单位 (一)语素 “语素”是由英语 morpheme 翻译而来的,也可以译成“词素”。比较 而言,用“语素”这一名称更好一些,因为语素的划分可以先于词,词素 的划分必须后于词,而汉语中词和短语的划界,本身就存在着一些可此可 彼或两难的现象。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 小的语言单位。语素的作用和职能主要就是构词。因此,从总体上看,语 素是一种构词单位,尽管自由语素也可以单独成词、自由运用。如果说词 和固定短语是使用单位,那么语素就是备用单位。例如“人”,是一个语素, ①它的语音形式是“ren35”,②它的意义是“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 动的高等动物”,“人”这个语素就是①和②的结合,表明其具有①的读音 ②的意义,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牡丹”也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