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世纪哲学 第一节基督教的诞生 基督教诞生于一世纪初,创始人耶稣,本来是犹太教 中的一个小宗派。 犹太人(以色列人)原籍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 后定居巴勒斯坦,信奉犹太教。他们虽然声称是上帝的选 民,但事实上屡受周围民族的蹂躏。公元前六世纪,巴比 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攻占耶路撒冷,把国王和贵族掳到巴比 伦,史称“巴比伦之囚”。那时,犹太人中就流传着有关 弥赛亚(救世主)的传说。 在罗马帝国初期,面对罗马总督彼拉多的残酷压迫, 犹太教相信《旧约全 弥赛亚降世的传言盛行起来。耶稣的门徒相信耶稣就是基 书》,基督教不仅相 督(Christ,即希伯莱语中的弥赛亚)。所以,当耶稣以 信《旧约全书》(含 弥赛亚和以色列王的身份来到耶路撒冷的时候,引起了罗 《创世纪》),而且 马统治者和以色列贵族的恐慌,于是,耶稣蒙难,被钉在 相信《新约全书》 了十字架上。不久,耶稣的信徒中开始流传耶稣基督复活 (含《福音书》)中 等奇迹。由于基督教深得下层民众的支持,逐渐传播开来,关于耶稣言行的记载。 成为世界性宗教
第三章 中世纪哲学 基督教诞生于一世纪初,创始人耶稣,本来是犹太教 中的一个小宗派。 犹太人(以色列人)原籍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 后定居巴勒斯坦,信奉犹太教。他们虽然声称是上帝的选 民,但事实上屡受周围民族的蹂躏。公元前六世纪,巴比 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攻占耶路撒冷,把国王和贵族掳到巴比 伦,史称“巴比伦之囚”。那时,犹太人中就流传着有关 弥赛亚(救世主)的传说。 在罗马帝国初期,面对罗马总督彼拉多的残酷压迫, 弥赛亚降世的传言盛行起来。耶稣的门徒相信耶稣就是基 督(Christ,即希伯莱语中的弥赛亚)。所以,当耶稣以 弥赛亚和以色列王的身份来到耶路撒冷的时候,引起了罗 马统治者和以色列贵族的恐慌,于是,耶稣蒙难,被钉在 了十字架上。不久,耶稣的信徒中开始流传耶稣基督复活 等奇迹。由于基督教深得下层民众的支持,逐渐传播开来, 成为世界性宗教。 犹太教相信《旧约全 书》,基督教不仅相 信《旧约全书》(含 《创世纪》),而且 相信《新约全书》 (含《福音书》)中 关于耶稣言行的记载
第三章中世纪哲学 第一节基督教的诞生 基督教信仰单一神,反对皇帝崇拜,但仍普 及开来,原因是: 第一,放弃与统治者的直接对抗,主张爱 人如已,把希望寄托于来世,打破了民族的界 限。 第二,罗马帝国给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条 件。 君士坦丁是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 392年,狄奥多西皇帝正式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第三,西方特有的“封建制”,王权不彰, 没有大一统的传统,造成王权与教权的相互制 约。 基督教在中世纪物质生活极端贫乏的情况 下,给人们创造了异常丰富的精神世界。 基督教的主要信仰:1、 “黑暗时期”特指西罗马衰败(400年)到 三位一体说;2、创世说: 民族国家的形成(1000年),这期间由于蛮族 3、原罪说;4、救赎说: (日耳曼人,包括法兰克人,汪达尔人,哥特 5、天国报应说。 人等)入侵,古希腊和罗马文化被一扫而空
基督教信仰单一神,反对皇帝崇拜,但仍普 及开来,原因是: 第一,放弃与统治者的直接对抗,主张爱 人如已,把希望寄托于来世,打破了民族的界 限。 第二,罗马帝国给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条 件。君士坦丁是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 392年,狄奥多西皇帝正式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第三,西方特有的“封建制” ,王权不彰, 没有大一统的传统,造成王权与教权的相互制 约。 基督教在中世纪物质生活极端贫乏的情况 下,给人们创造了异常丰富的精神世界。 “黑暗时期”特指西罗马衰败(400年)到 民族国家的形成(1000年),这期间由于蛮族 (日耳曼人,包括法兰克人,汪达尔人,哥特 人等)入侵,古希腊和罗马文化被一扫而空。 第三章 中世纪哲学
第三章 中世纪哲学 第一节基督教的诞生 基督教的哲学贡献:第一,超验性。不同 于古希腊的现实主义:,第二,内在性。主张救 赎全在于个人的灵魂在场。;第三,自由的问 题。古希腊人认为这不成问题;第四,超自然 主义。,自然不再是充满创造力的世界,只是人 的天路历程中乏味的暂居地。 基督教关注的是信仰,古希腊人侧重的是 理性;基督教重来世,古希腊人现世。,那么, 再者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秘密在于对信仰与 理性关系问题的看法。开始,信仰排斥理性, 但最终,基督教选择了与理性合作的理论化道 因为荒谬,所以相信。 路。原因是: 第一,说服异端的需要;第二, 晚期古希 异端是哲学教唆出来的。 腊哲学的伦理转向,为信仰与理性的合作提供 —德尔图良(145-220) 了可能
基督教的哲学贡献:第一,超验性。不同 于古希腊的现实主义;第二,内在性。主张救 赎全在于个人的灵魂在场。;第三,自由的问 题。古希腊人认为这不成问题;第四,超自然 主义。自然不再是充满创造力的世界,只是人 的天路历程中乏味的暂居地。 基督教关注的是信仰,古希腊人侧重的是 理性;基督教重来世,古希腊人现世。那么, 再者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秘密在于对信仰与 理性关系问题的看法。开始,信仰排斥理性, 但最终,基督教选择了与理性合作的理论化道 路。原因是: 第一,说服异端的需要;第二,晚期古希 腊哲学的伦理转向,为信仰与理性的合作提供 了可能。 第三章 中世纪哲学
第三章中世纪哲学 第二节教父哲学 基督教的历史可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 APOLOGETICUS 和现代四个阶段。教父哲学继使徒时代而兴, 护教篇 属于古代基督教思想,时间是二世纪到六世纪, 年g行 与晚期古希腊哲学是重合的。 教父哲学促使经文规范化、组织制度化、 信仰正规化,在罗马教会(公教会)的形成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父分为“希腊教父”(东方教父)和 “拉宁教父分(西方教父)。一般说来,东方 教父比较注重理性与信仰的关系,关注形而上 学问题,而西方教父测更注重信仰与伦理,以 因为荒谬,所以我信。 及人的原罪和救赎等问题。 异端是哲学教唆出来的。 教父哲学对待哲学的两种态度:1、信仰主 义的态度:将信仰与哲学对立。德尔图良代表。 一德尔图良(145-220) 2、理性辩护主义的态度:信仰与哲学可以统一。 奥古斯丁代表
基督教的历史可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 和现代四个阶段。教父哲学继使徒时代而兴, 属于古代基督教思想,时间是二世纪到六世纪, 与晚期古希腊哲学是重合的。 教父哲学促使经文规范化、组织制度化、 信仰正规化,在罗马教会(公教会)的形成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父分为“希腊教父”(东方教父)和 “拉丁教父”(西方教父)。一般说来,东方 教父比较注重理性与信仰的关系,关注形而上 学问题,而西方教父则更注重信仰与伦理,以 及人的原罪和救赎等问题。 教父哲学对待哲学的两种态度:1、信仰主 义的态度:将信仰与哲学对立。德尔图良代表。 2、理性辩护主义的态度:信仰与哲学可以统一。 奥古斯丁代表。第三章 中世纪哲学
第三章中世纪哲学 第二节教父哲学 奥古斯丁(354一430)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 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重要代表。 自使徒时代以来,古代教会宗教思想至奥古斯 而登峰造极。他生于北非(现今的阿尔及利亚)。 父亲是很有地位的异教徒,直到临终的时候才信主 受洗。奥氏的母亲是个忠诚的基督徒。 稍长,奥氏便离开出生地,到附近地方上学。 在这时,.他结识了二个女子,并与她同居至少有十 四年之久,当时他只不过十七岁而已。后来,奥古 斯丁自惭虽是个知识份子,反为情欲所劳役。自此 以后,奥古斯丁心里有了平安,他感觉有从上帝而 在悲痛自责之余,他奔向花园, 来的能力胜过罪恶,内心起了极大的变化。三九一 伏在树下痛哭。忽然听到儿童 年,他受职为神父,致力于宣讲福音、救济贫弱等 的声音说:“拿起来读吧!” 事业上。 他随意拿起一书;急忙翻开, 奥氏以神为中心,启示为基本,而哲学则为神 学的使女;他主张信仰使人看见真理,而理智使人 看到“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 多了解真理,但信仰乃至上,“如果要明白,就应 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 当相信,因为除非你们相信,你们不能明白。 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 安排,去放纵私欲。”一“花 园中的奇迹”,发生于三八六 年
第三章 中世纪哲学 奥古斯丁(354—430)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 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重要代表。 自使徒时代以来,古代教会宗教思想至奥古斯 丁而登峰造极。他生于北非(现今的阿尔及利亚)。 父亲是很有地位的异教徒,直到临终的时候才信主 受洗。奥氏的母亲是个忠诚的基督徒。 稍长,奥氏便离开出生地,到附近地方上学。 在这时,他结识了一个女子,并与她同居至少有十 四年之久,当时他只不过十七岁而已。后来,奥古 斯丁自惭虽是个知识份子,反为情欲所劳役。自此 以后,奥古斯丁心里有了平安,他感觉有从上帝而 来的能力胜过罪恶,内心起了极大的变化。三九一 年,他受职为神父,致力于宣讲福音、救济贫弱等 事业上。 奥氏以神为中心,启示为基本,而哲学则为神 学的使女;他主张信仰使人看见真理,而理智使人 多了解真理,但信仰乃至上, “如果要明白,就应 当相信,因为除非你们相信,你们不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