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序言 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译本,何思敬同志译马克思《经济学 哲学手稿》(1957),以及我本人所译马克思(博士论文》 (1961)和《黑格尔哲学和辩证法一般的批判》(195)也曾 把 D asein一词译成“定在”。在《小逻辑》中,定在 ① asein)这个词有时又用德文“ bestimmtes Sein”来表达, 这也是“特定存在”的意思。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存在,也 与规定的存在有别,因为只有知性才有规定能力(参看第38 卷,第64页:“理智(知性〕提出规定”),而且指在某时某 地当前的“特定的存在”。《列宁全集》第38卷中译本,根据 俄文本把 Dasein译成“现有的存在”,也是可取的。因为黑格 尔所说的“这里”,“这个”和“这时”,都有特定存在的意思 在某个时刻(现时)的存在,与在某地方某一个东西的存在 都包含有特定存在的意思。但不含有明确规定的具体内容。如 果把 Dasein译成“具体的存在”或“客观的存在”便和黑格 尔的原意不完全符合。因为特定的存在都是指感性方面的某 物或他物而言,都是具有偶然性的抽象的存在。虽然比纯有 或纯无或抽象的变易比较具体一些,但与黑格尔所了解的有 丰富内容的具体对象或具体概念(指多样性、个体性、特殊 性、普遍性的统一和对立统一的对象或概念)是大有差别的。 如果说定在是具体的,那也就相当于黑格尔所说的“这里、这 个、这时是最具体的东西,同时也是最抽象的东西”(见本书 §85“附释”,也可参看《精神现象学》“这一个和意谓”那 章)。此外,也不可把“定在”译成“客观的存在”。因为 客观性在黑格尔看来是与必然性不可分离的,应属于本质论 的范畴,是指有必然性普遍性的现实世界来说的,不是属于
克 思 恩 格 斯 全 集 》 中 译 本 , 何 思 敬 同 志 译 马 克 思 《 经 济 学 — — 哲 学 手 稿 》 ( 1 9 5 7 ) , 以 及 我 本 人 所 译 马 克 思 ( 博 士 论 文 》 ( 1 9 6 1 ) 和 《 黑 格 尔 哲 学 和 辩 证 法 一 般 的 批 判 》 ( 1 9 5 5 ) 也 曾 把 D a s e i n 一 词 译 成 “ 定 在 ” 。 在 《 小 逻 辑 》 中 , 定 在 ( D a s e i n ) 这 个 词 有 时 又 用 德 文 “ b e s t i m m t e s S e i n ” 来 表 达 , 这 也 是 “ 特 定 存 在 ” 的 意 思 。 但 并 不 是 固 定 不 变 的 存 在 , 也 与 规 定 的 存 在 有 别 , 因 为 只 有 知 性 才 有 规 定 能 力 ( 参 看 第 3 8 卷 , 第 6 4 页 : “ 理 智 〔 知 性 〕 提 出 规 定 ” ) , 而 且 指 在 某 时 某 地 当 前 的 “ 特 定 的 存 在 ” 。 《 列 宁 全 集 》 第 3 8 卷 中 译 本 , 根 据 俄 文 本 把 D a s e i n 译 成 “ 现 有 的 存 在 ” , 也 是 可 取 的 。 因 为 黑 格 尔 所 说 的 “ 这 里 ” , “ 这 个 ” 和 “ 这 时 ” , 都 有 特 定 存 在 的 意 思 , 在 某 个 时 刻 ( 现 时 ) 的 存 在 , 与 在 某 地 方 某 一 个 东 西 的 存 在 , 都 包 含 有 特 定 存 在 的 意 思 。 但 不 含 有 明 确 规 定 的 具 体 内 容 。 如 果 把 D a s e i n 译 成 “ 具 体 的 存 在 ” 或 “ 客 观 的 存 在 ” 便 和 黑 格 尔 的 原 意 不 完 全 符 合 。 因 为 特 定 的 存 在 都 是 指 感 性 方 面 的 某 物 或 他 物 而 言 , 都 是 具 有 偶 然 性 的 抽 象 的 存 在 。 虽 然 比 纯 有 或 纯 无 或 抽 象 的 变 易 比 较 具 体 一 些 , 但 与 黑 格 尔 所 了 解 的 有 丰 富 内 容 的 具 体 对 象 或 具 体 概 念 ( 指 多 样 性 、 个 体 性 、 特 殊 性 、 普 遍 性 的 统 一 和 对 立 统 一 的 对 象 或 概 念 ) 是 大 有 差 别 的 。 如 果 说 定 在 是 具 体 的 , 那 也 就 相 当 于 黑 格 尔 所 说 的 “ 这 里 、 这 个 、 这 时 是 最 具 体 的 东 西 , 同 时 也 是 最 抽 象 的 东 西 ” ( 见 本 书 C8 5 “ 附 释 ” , 也 可 参 看 《 精 神 现 象 学 》 “ 这 一 个 和 意 谓 ” 那 一 章 ) 。 此 外 , 也 不 可 把 “ 定 在 ” 译 成 “ 客 观 的 存 在 ” 。 因 为 客 观 性 在 黑 格 尔 看 来 是 与 必 然 性 不 可 分 离 的 , 应 属 于 本 质 论 的 范 畴 , 是 指 有 必 然 性 普 遍 性 的 现 实 世 界 来 说 的 , 不 是 属 于 新 版 序 言 1 9
新版序言 存在论阶段的范畴。 8.尺度①asMa)是指质与量的统一,质量初步的统 叫做程度Gred),也可译为等级,指可以划分为第 第二、……等次序的数量。黑格尔认为程度或等级是不同于 外延之量的内涵之量,即包含有深度的量,如象地理学上的 经度、纬度或气候的温度、音量大小以及车辆开动的速度等。 由于尺度一词既然包含着限度、程度、等级的意思,如果单 用一个“度”字便觉意思不够明白。黑格尔明确指出希腊人 认为“所有一切人世间的事物、财富、荣誉、权力、甚至快 乐、痛苦等皆有其一定的尺度”(见本书§107)。其次,质与 量在尺度中的统一,最初只是潜在的,尚未显明地实现出来, 在这个意义下,量可以增减变动而不致影响它的质或存在。但 这种量的增减虽在一定程度内不影响质的变化,但也有其限 度,一超出其限度,就会引起质的改变(见本书§108“附 释”)。足见“尺度”一词还和量变引起质变这一辩证规律相 联系。如果超出尺度,就成为“无尺度”,但“无尺度”仍然 同样是一种尺度(见本书§109)。简单讲来,“尺度”一词代 表了希腊雅典时期的智者派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所提出的“人 个人〕是万物的尺度( measure)”,也包含着苏格拉底进 步提出的“思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第38卷,第305页,这 里 measure,一词都译成“尺度”,而同书124页以下,又将 measure全译为“度”字,显然前后不一致)。当然也包含着 黑格尔这里所提出的认为“尺度是‘绝对’的一个界说”等 意思,同时黑格尔又说:“上帝是万物的尺度”,并认为这种 看法“构成古代希伯来颂诗的‘基调”,(见本书§107)。据
存 在 论 阶 段 的 范 畴 。 8 . 尺 度 ( D a s M a β ) 是 指 质 与 量 的 统 一 , 质 量 初 步 的 统 一 , 叫 做 程 度 ( G r e d ) , 也 可 译 为 等 级 , 指 可 以 划 分 为 第 一 , 第 二 、 … … 等 次 序 的 数 量 。 黑 格 尔 认 为 程 度 或 等 级 是 不 同 于 外 延 之 量 的 内 涵 之 量 , 即 包 含 有 深 度 的 量 , 如 象 地 理 学 上 的 经 度 、 纬 度 或 气 候 的 温 度 、 音 量 大 小 以 及 车 辆 开 动 的 速 度 等 。 由 于 尺 度 一 词 既 然 包 含 着 限 度 、 程 度 、 等 级 的 意 思 , 如 果 单 用 一 个 “ 度 ” 字 便 觉 意 思 不 够 明 白 。 黑 格 尔 明 确 指 出 希 腊 人 认 为 “ 所 有 一 切 人 世 间 的 事 物 、 财 富 、 荣 誉 、 权 力 、 甚 至 快 乐 、 痛 苦 等 皆 有 其 一 定 的 尺 度 ” ( 见 本 书 C1 0 7 ) 。 其 次 , 质 与 量 在 尺 度 中 的 统 一 , 最 初 只 是 潜 在 的 , 尚 未 显 明 地 实 现 出 来 , 在 这 个 意 义 下 , 量 可 以 增 减 变 动 而 不 致 影 响 它 的 质 或 存 在 。 但 这 种 量 的 增 减 虽 在 一 定 程 度 内 不 影 响 质 的 变 化 , 但 也 有 其 限 度 , 一 超 出 其 限 度 , 就 会 引 起 质 的 改 变 ( 见 本 书 C1 0 8 “ 附 释 ” ) 。 足 见 “ 尺 度 ” 一 词 还 和 量 变 引 起 质 变 这 一 辩 证 规 律 相 联 系 。 如 果 超 出 尺 度 , 就 成 为 “ 无 尺 度 ” , 但 “ 无 尺 度 ” 仍 然 同 样 是 一 种 尺 度 ( 见 本 书 C1 0 9 ) 。 简 单 讲 来 , “ 尺 度 ” 一 词 代 表 了 希 腊 雅 典 时 期 的 智 者 派 哲 学 家 普 罗 泰 戈 拉 所 提 出 的 “ 人 〔 个 人 〕 是 万 物 的 尺 度 ( m e a s u r e ) ” , 也 包 含 着 苏 格 拉 底 进 一 步 提 出 的 “ 思 维 的 人 是 万 物 的 尺 度 ” ( 第 3 8 卷 , 第 3 0 5 页 , 这 里 m e a s u r e , 一 词 都 译 成 “ 尺 度 ” , 而 同 书 1 2 4 页 以 下 , 又 将 m e a s u r e 全 译 为 “ 度 ” 字 , 显 然 前 后 不 一 致 ) 。 当 然 也 包 含 着 黑 格 尔 这 里 所 提 出 的 认 为 “ 尺 度 是 ‘ 绝 对 ’ 的 一 个 界 说 ” 等 意 思 , 同 时 黑 格 尔 又 说 : “ 上 帝 是 万 物 的 尺 度 ” , 并 认 为 这 种 看 法 “ 构 成 古 代 希 伯 来 颂 诗 的 ‘ 基 调 ’ ” , ( 见 本 书 C1 0 7 ) 。 据 2 0 新 版 序 言
新版序言 我看来,这里“尺度”一词还具有柏拉图所说“节制”和亚 里士多德所谓“持中”等有道德意义的概念。“尺度”这个词 不单是指事物的程度,限度或者分寸,而且包含了“权衡”和 “标准”的意思。这也足以表明巴门尼德的存在经过一系列的 发展到尺度,是古希腊哲学范畴由抽象到比较具体一个较高 阶段的完成。而尺度潜在的就是本质,而被扬弃的存在也就 是本质,本质既是存在的真理,也是尺度的真理,这样就由 存在论过渡到本质论。所以尺度这个概念内容是相当丰富的 单用一个度字是不能充分表达清楚的。 9.实存 xistenz)。过去我一直把Sein译成“有”,把 Exis- tenz译成“存在”,显然不够恰当。这次反过来把Se 译成“存在”,把 Existenz译成“实存”。采纳了许多译者 (包括日本译者)的译法。据我理解,“实存”这个名词是 实际的存在”的略写,而实际存在照黑格尔的规定是“有根 据的存在”;或者有理由的存在,因此实存不是属于存在论中 的直接性的感性范畴,而是属于本质论的有中介性、在关系 中的反思范畴。黑格尔指出,“实存”一词根据拉丁文看来 有从某种事物而来之意”(见本书§123)。他又指出:“如果 某一事物( Sache)具备了一切条件,那末它就是实存的”(第 38卷,154页,拉松本《大逻辑》下卷第99页,中译本《逻 辑学》下卷第113页)。简言之,实存是本质论阶段有中介性 的、有根据或有理由的、有某些条件而产生出来的“实际存 在”。尽管在一般常识看来,存在、定在、实存等名词,似乎 没有多少差别,但作为逻辑范畴由抽象而逐渐表述从识上升 深化、具体化的过程来说,黑格尔却把纯粹存在、特定存在
我 看 来 , 这 里 “ 尺 度 ” 一 词 还 具 有 柏 拉 图 所 说 “ 节 制 ” 和 亚 里 士 多 德 所 谓 “ 持 中 ” 等 有 道 德 意 义 的 概 念 。 “ 尺 度 ” 这 个 词 不 单 是 指 事 物 的 程 度 , 限 度 或 者 分 寸 , 而 且 包 含 了 “ 权 衡 ” 和 “ 标 准 ” 的 意 思 。 这 也 足 以 表 明 巴 门 尼 德 的 存 在 经 过 一 系 列 的 发 展 到 尺 度 , 是 古 希 腊 哲 学 范 畴 由 抽 象 到 比 较 具 体 一 个 较 高 阶 段 的 完 成 。 而 尺 度 潜 在 的 就 是 本 质 , 而 被 扬 弃 的 存 在 也 就 是 本 质 , 本 质 既 是 存 在 的 真 理 , 也 是 尺 度 的 真 理 , 这 样 就 由 存 在 论 过 渡 到 本 质 论 。 所 以 尺 度 这 个 概 念 内 容 是 相 当 丰 富 的 。 单 用 一 个 度 字 是 不 能 充 分 表 达 清 楚 的 。 9 . 实 存 ( E x i s t e n z ) 。 过 去 我 一 直 把 S e i n 译 成 “ 有 ” , 把 E x i s - t e n z 译 成 “ 存 在 ” , 显 然 不 够 恰 当 。 这 次 反 过 来 把 S e i n 译 成 “ 存 在 ” , 把 E x i s t e n z 译 成 “ 实 存 ” 。 采 纳 了 许 多 译 者 ( 包 括 日 本 译 者 ) 的 译 法 。 据 我 理 解 , “ 实 存 ” 这 个 名 词 是 “ 实 际 的 存 在 ” 的 略 写 , 而 实 际 存 在 照 黑 格 尔 的 规 定 是 “ 有 根 据 的 存 在 ” ; 或 者 有 理 由 的 存 在 , 因 此 实 存 不 是 属 于 存 在 论 中 的 直 接 性 的 感 性 范 畴 , 而 是 属 于 本 质 论 的 有 中 介 性 、 在 关 系 中 的 反 思 范 畴 。 黑 格 尔 指 出 , “ 实 存 ” 一 词 根 据 拉 丁 文 看 来 “ 有 从 某 种 事 物 而 来 之 意 ” ( 见 本 书 C1 2 3 ) 。 他 又 指 出 : “ 如 果 某 一 事 物 ( S a c h e ) 具 备 了 一 切 条 件 , 那 末 它 就 是 实 存 的 ” ( 第 3 8 卷 , 1 5 4 页 , 拉 松 本 《 大 逻 辑 》 下 卷 第 9 9 页 , 中 译 本 《 逻 辑 学 》 下 卷 第 1 1 3 页 ) 。 简 言 之 , 实 存 是 本 质 论 阶 段 有 中 介 性 的 、 有 根 据 或 有 理 由 的 、 有 某 些 条 件 而 产 生 出 来 的 “ 实 际 存 在 ” 。 尽 管 在 一 般 常 识 看 来 , 存 在 、 定 在 、 实 存 等 名 词 , 似 乎 没 有 多 少 差 别 , 但 作 为 逻 辑 范 畴 由 抽 象 而 逐 渐 表 述 从 识 上 升 深 化 、 具 体 化 的 过 程 来 说 , 黑 格 尔 却 把 纯 粹 存 在 、 特 定 存 在 、 新 版 序 言 2 1
新版序言 实际存在的差别规定得很清楚。 反思( Reflexion),在《大逻辑》和《小逻辑》里都 出现得很多,特别在本质论开始后几节内,“反思”一词出现 得更多。此词很费解。过去我的译法也不一致。现在经过初 步摸索,认为“反思”这个字有(1)反思或后思 nachdenken),有时也有“回忆”或道德上的“反省”的意 思;(2)反映;(3)返回等意义(德文有时叫 sich reflektiert 或 sich zuruckreflektiert)。另外“反思”一词与下面(4) (5)(6)诸词的意义有密切联系:(4)反射 Reflex)、(5)假 象( Schein)、(6)映现或表现( erscheinen)。列宁也指出,黑 格尔论“反思性的种类……非常晦涩”;又指出“怎么翻译呢? 反思性?反思的规定?译反思是不合适的”(第38卷,第139 页)。足见“反思”一词的烦难,因此务请读者从上下文联系 去了解“反思”一词的意义和译法 11.理念qdee)。理念一词与英文观念idea),及观念 的同义词德文“表象” vorstellung)在哲学史上的含义与用 法一般很不相同。一般常识所了解的最广泛意义的观念 (idea),英国的经验派哲学家和联念派的心理学家所了解的 基于感性的观念以及叔本华所说“观念 stellung一般也 译为“表象”)的世界”,都具有相同的意义。而在哲学史上 所谓理念如希腊文的 logos,edos和nous等词,从哲学史范 畴的发展过程来看,都和“理念”这一词的含义相近,是各 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而与“观念”一词有显著差别,不可 相混。 黑格尔认为所有哲学家,特别是一元论的哲学家,不论
实 际 存 在 的 差 别 规 定 得 很 清 楚 。 1 0 . 反 思 ( R e f l e x i o n ) , 在 《 大 逻 辑 》 和 《 小 逻 辑 》 里 都 出 现 得 很 多 , 特 别 在 本 质 论 开 始 后 几 节 内 , “ 反 思 ” 一 词 出 现 得 更 多 。 此 词 很 费 解 。 过 去 我 的 译 法 也 不 一 致 。 现 在 经 过 初 步 摸 索 , 认 为 “ 反 思 ” 这 个 字 有 ( 1 ) 反 思 或 后 思 ( n a c h d e n k e n ) , 有 时 也 有 “ 回 忆 ” 或 道 德 上 的 “ 反 省 ” 的 意 思 ; ( 2 ) 反 映 ; ( 3 ) 返 回 等 意 义 ( 德 文 有 时 叫 s i c h r e f l e k t i e r t 或 s i c h z u r u Bc k r e f l e k t i e r t ) 。 另 外 “ 反 思 ” 一 词 与 下 面 ( 4 ) ( 5 ) ( 6 ) 诸 词 的 意 义 有 密 切 联 系 : ( 4 ) 反 射 ( R e f l e x ) 、 ( 5 ) 假 象 ( S c h e i n ) 、 ( 6 ) 映 现 或 表 现 ( e r s c h e i n e n ) 。 列 宁 也 指 出 , 黑 格 尔 论 “ 反 思 性 的 种 类 … … 非 常 晦 涩 ” ; 又 指 出 “ 怎 么 翻 译 呢 ? 反 思 性 ? 反 思 的 规 定 ? 译 反 思 是 不 合 适 的 ” ( 第 3 8 卷 , 第 1 3 9 页 ) 。 足 见 “ 反 思 ” 一 词 的 烦 难 , 因 此 务 请 读 者 从 上 下 文 联 系 去 了 解 “ 反 思 ” 一 词 的 意 义 和 译 法 。 1 1 . · 理 · 念 ( I d e e ) 。 理 念 一 词 与 英 文 观 念 ( i d e a ) , 及 观 念 的 同 义 词 德 文 “ 表 象 ” ( V o r s t e l u n g ) 在 哲 学 史 上 的 含 义 与 用 法 一 般 很 不 相 同 。 一 般 常 识 所 了 解 的 最 广 泛 意 义 的 观 念 ( i d e a ) , 英 国 的 经 验 派 哲 学 家 和 联 念 派 的 心 理 学 家 所 了 解 的 基 于 感 性 的 观 念 以 及 叔 本 华 所 说 “ 观 念 ( V o r s t e l u n g 一 般 也 译 为 “ 表 象 ” ) 的 世 界 ” , 都 具 有 相 同 的 意 义 。 而 在 哲 学 史 上 所 谓 理 念 如 希 腊 文 的 l o g o s , e i d o s 和 n o u s 等 词 , 从 哲 学 史 范 畴 的 发 展 过 程 来 看 , 都 和 “ 理 念 ” 这 一 词 的 含 义 相 近 , 是 各 哲 学 体 系 的 最 高 范 畴 , 而 与 “ 观 念 ” 一 词 有 显 著 差 别 , 不 可 相 混 。 黑 格 尔 认 为 所 有 哲 学 家 , 特 别 是 一 元 论 的 哲 学 家 , 不 论 2 2 新 版 序 言
新版序言 唯心或唯物论者,其目的都在于追求“绝对”或绝对理念。譬 如说巴门尼德认为存在是真理,是绝对,而“非存在”只是 意见”。佛教徒或西方的虚无主义者认“无”为“绝对”。赫 拉克利特认“变化”( change)为绝对,他把变易说成是万物 之父、万物之王,并肯定变易是理性④ogos)。安那克萨哥拉 认为本身内在于自然中的心灵或思维(ous)是最高范畴。德 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自为的存在,是各自独立自存,不可分 割的存在。后面三个哲学家都是素朴的唯物主义者。德谟克 利特形成了系统的唯物主义与柏拉图的唯心主义体系正相对 立。柏拉图所谓理念( Eidos)的意义较为麻烦费解,各家解 释也有分歧。英译本一般译成形式(form),我国研究柏拉图 哲学的人有的译为“范型”、“理型”或“型式”,也有译成 “相”或“式”的,日本新出版的《哲学事典》译为“形相 我这次采纳多数哲学史研究者的译名,把它译成“理念”。在 柏拉图理念论的体系里是以“善的理念”作为最髙范畴,他 认为神也要遵循理念的模式创造世界。他最早形成一个诸多 理念辩证发展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最后黑格尔明确指出:理 念经过不同阶段的发展作为我们认识的对象,“现在理念自己 以它自身为对象,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早就指明为最高形式的 理念,也就是纯思维或思想之思想(oηols6ηoos)”(参看本 书§236“附释”)。这就是黑格尔绝对理念从继承发展亚里士 多德的纯思维或纯形式,亦即作为“不动之推动者的神”,而 形成黑格尔自己的绝对理念的客观唯心论体系的思想根源。 这样一种在西方哲学史上有思辨高度的理念这一范畴,如果 译为基于感性认识和一般了解的和日本译者一贯应用的观
唯 心 或 唯 物 论 者 , 其 目 的 都 在 于 追 求 “ 绝 对 ” 或 绝 对 理 念 。 譬 如 说 巴 门 尼 德 认 为 存 在 是 真 理 , 是 绝 对 , 而 “ 非 存 在 ” 只 是 “ 意 见 ” 。 佛 教 徒 或 西 方 的 虚 无 主 义 者 认 “ 无 ” 为 “ 绝 对 ” 。 赫 拉 克 利 特 认 “ 变 化 ” ( c h a n g e ) 为 绝 对 , 他 把 变 易 说 成 是 万 物 之 父 、 万 物 之 王 , 并 肯 定 变 易 是 理 性 ( l o g o s ) 。 安 那 克 萨 哥 拉 认 为 本 身 内 在 于 自 然 中 的 心 灵 或 思 维 ( n o u s ) 是 最 高 范 畴 。 德 谟 克 利 特 认 为 原 子 是 自 为 的 存 在 , 是 各 自 独 立 自 存 , 不 可 分 割 的 存 在 。 后 面 三 个 哲 学 家 都 是 素 朴 的 唯 物 主 义 者 。 德 谟 克 利 特 形 成 了 系 统 的 唯 物 主 义 与 柏 拉 图 的 唯 心 主 义 体 系 正 相 对 立 。 柏 拉 图 所 谓 理 念 ( e i d o s ) 的 意 义 较 为 麻 烦 费 解 , 各 家 解 释 也 有 分 歧 。 英 译 本 一 般 译 成 形 式 ( f o r m ) , 我 国 研 究 柏 拉 图 哲 学 的 人 有 的 译 为 “ 范 型 ” 、 “ 理 型 ” 或 “ 型 式 ” , 也 有 译 成 “ 相 ” 或 “ 式 ” 的 , 日 本 新 出 版 的 《 哲 学 事 典 》 译 为 “ 形 相 ” 。 我 这 次 采 纳 多 数 哲 学 史 研 究 者 的 译 名 , 把 它 译 成 “ 理 念 ” 。 在 柏 拉 图 理 念 论 的 体 系 里 是 以 “ 善 的 理 念 ” 作 为 最 高 范 畴 , 他 认 为 神 也 要 遵 循 理 念 的 模 式 创 造 世 界 。 他 最 早 形 成 一 个 诸 多 理 念 辩 证 发 展 的 客 观 唯 心 主 义 体 系 。 最 后 黑 格 尔 明 确 指 出 : 理 念 经 过 不 同 阶 段 的 发 展 作 为 我 们 认 识 的 对 象 , “ 现 在 理 念 自 己 以 它 自 身 为 对 象 , 这 就 是 亚 里 士 多 德 早 就 指 明 为 最 高 形 式 的 理 念 , 也 就 是 纯 思 维 或 思 想 之 思 想 ( Dó η σ ι s Dó η σ Eω s ) ” ( 参 看 本 书 C2 3 6 “ 附 释 ” ) 。 这 就 是 黑 格 尔 绝 对 理 念 从 继 承 发 展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纯 思 维 或 纯 形 式 , 亦 即 作 为 “ 不 动 之 推 动 者 的 神 ” , 而 形 成 黑 格 尔 自 己 的 绝 对 理 念 的 客 观 唯 心 论 体 系 的 思 想 根 源 。 这 样 一 种 在 西 方 哲 学 史 上 有 思 辨 高 度 的 理 念 这 一 范 畴 , 如 果 译 为 基 于 感 性 认 识 和 一 般 了 解 的 和 日 本 译 者 一 贯 应 用 的 观 新 版 序 言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