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技术哲学及其历史发展 历史上的技术哲学思想 1.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体现了哲学研究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逻辑过程。 (1)历史过程:古代—一自然哲学: 近代——科学哲学 现代—技术哲学 (2)逻辑过程:自然哲学——自然本体论; 科学哲学—自然认识论; 技术哲学—自然改造论
第二讲 技术哲学及其历史发展 一、 历史上的技术哲学思想 1. 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体现了哲学研究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逻辑过程。 (1) 历史过程: 古代——自然哲学: 近代——科学哲学; 现代——技术哲学。 (2) 逻辑过程: 自然哲学——自然本体论; 科学哲学——自然认识论; 技术哲学——自然改造论
2.古代技术哲学思想蕴涵于自然哲学 (主导哲学)之中。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他认为:自然万物都由质料因、动力因、形式因、目的因 构成。实际上在技术中同样也有四因的存在,如建筑技术 就是如此。 2)他又从技术的四因说,演绎出自然的四因说:“如果在技 艺中有目的存在,那么在自然中也有目的存在 “一般地说来,技艺一部分是完成自然不能完成的东 西,有一部分是模仿自然
2. 古代技术哲学思想蕴涵于自然哲学 (主导哲学)之中。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 1)他认为:自然万物都由质料因、动力因、形式因、目的因 构成。实际上在技术中同样也有四因的存在,如建筑技术 就是如此。 2)他又从技术的四因说,演绎出自然的四因说:“如果在技 艺中有目的存在,那么在自然中也有目的存在。” “一般地说来,技艺一部分是完成自然不能完成的东 西,有一部分是模仿自然”
(2)古代中国的自然哲学 )“五行说 中国特色的古代技术哲学 A、自然本体论的基础: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 B、朴素的自然改造论: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水、气、火是万物的本原 古印度哲学家认为地、水、火、风是万物的本原 古中国的“五行说”中的“金、木”表明在古代农业社会,农业 技术和手工业技术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C、朴素的自然辨证法: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包含了古代能源、耕作、水利、采矿、冶炼、土木等技术机理以及它们之间 相互作用的系统辨证思想 2)《考工记》 中国古代手工技术的百科全书 A、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 为良。”由此可见,“知者造物”、“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技术哲学的重要贡献 3)家的技术庵观思翘 A、老子的“无为而治”:“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有为不可取) 、庄子的“人为物役”:“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心则 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2) 古代中国的自然哲学 1)“五行说”——中国特色的古代技术哲学 A、自然本体论的基础: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 B、朴素的自然改造论: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水、气、火是万物的本原; 古印度哲学家认为地、水、火、风是万物的本原; 古中国的“五行说”中的“金、木”表明在古代农业社会,农业 技术和手工业技术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C、朴素的自然辩证法: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包含了古代能源、耕作、水利、采矿、冶炼、土木等技术机理以及它们之间 相互作用的系统辨证思想。 2)《考工记》——中国古代手工技术的百科全书 A、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 为良。” 由此可见, “知者造物”、“天人合一” ,是中国古代技术哲学的重要贡献。 3) 道家的技术悲观思想—— A、老子的“无为而治” :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有为不可取) B、庄子的“人为物役” :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心则 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3近代的技术哲学思想 (1)英国实验科学的始祖—弗培根(1561-1624) 近代哲学是自然认识论的兴起,但自然改造论的思想也 在哲学中有所体现.如: 1)培根的自然改造论:“自然的奥秘也是在技术的干扰 之下比在其自然活动时容易表露出来。”这说明科学 地认识自然规律也需要借助技术的帮助。 2)培根的技术乐观主义:培根是技术统治论的先驱之 ,他对技术的社会应用持乐观态度,在《新大西 岛》中描绘了一个技术活动兴旺发达,技术专家主 管政府的理想国
3.近代的技术哲学思想 (1)英国实验科学的始祖——弗·培根(1561-1624) 近代哲学是自然认识论的兴起,但自然改造论的思想也 在哲学中有所体现.如: 1)培根的自然改造论:“自然的奥秘也是在技术的干扰 之下比在其自然活动时容易表露出来。 ”这说明科学 地认识自然规律也需要借助技术的帮助. 2)培根的技术乐观主义:培根是技术统治论的先驱之 一,他对技术的社会应用持乐观态度,在《新大西 岛》中描绘了一个技术活动兴旺发达,技术专家主 管政府的理想国
(2)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1632—1677) 1)斯宾诺莎的自然改造论: 他将万物分为两种 A)自然事物:基于自然的必然性运动的事物: B)人为事物:依照人的意愿或目的运动的事物。 (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不同,并非万物皆有因) 2)斯宾诺莎的历史唯物主义倾向: 他论述了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从利用天然工具到制作 复杂工具,从繁重劳动到减轻劳动的工具演化过程。 3)斯宾诺莎的技术乐观主义 “既然凭借技术可以使得许多难事变容易,并且可以节省 生活中不少的时间和劳力,因此机械学也不能忽视。” 这一点与老子的“无为而治”截然不同
(2)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1632—1677) 1)斯宾诺莎的自然改造论: 他将万物分为两种—— A) 自然事物:基于自然的必然性运动的事物: B) 人为事物:依照人的意愿或目的运动的事物。 (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不同,并非万物皆有因) 2)斯宾诺莎的历史唯物主义倾向: ------他论述了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从利用天然工具到制作 复杂工具,从繁重劳动到减轻劳动的工具演化过程。 3)斯宾诺莎的技术乐观主义: ------“既然凭借技术可以使得许多难事变容易,并且可以节省 生活中不少的时间和劳力,因此机械学也不能忽视。” 这一点与老子的“无为而治”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