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县2012年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文20125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分) (1)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2)浔阳江头夜送客, 。(白居易《琵琶行》)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商旅不行,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尚节亭记 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 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 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 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 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 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 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 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液,为瘿 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
惠安县 2012 年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文 2012.5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 分) (1)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2)浔阳江头夜送客, 。(白居易《琵琶行》)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4)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商旅不行,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尚节亭记 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 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 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 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 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 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 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 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液,为瘿 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
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 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 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 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 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特卉木也,佩以玉 特:只 B.而名之曰“尚节之亭” 名:命名,起名 C.信乎,有诸中,形于外 信:相信 D.故让国,大节也 让:辞让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作者对为人之“节”看法的一组是 ①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②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③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④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⑤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 ⑥必有义焉,不可胶也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花草树木有了节,就能枝繁叶茂;春夏秋冬有了节,阴阳寒 暑就有了转移的时机。 B.作者援引泰伯、子思在守大节方面做得很好,而季子、曾子却做得不适 宜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守住大节,必须选择精准,处置适当 C.文章先总说古人托物以取义言志,引出黄中立植竹为亭,名之为“尚节 亭”事。再以竹喻节,以节释竹,由竹及人,赞美黄中立。最后以自然之节与人 道之节类比,进一步说明持节之道 D.作者于记叙描写中饱含感情,由“观而喜之”到“安得不喜之哉”,再 到“岂苟然哉”,赞赏和欣喜之情淋漓于字里行间。既是对黄中立的期许,也隐 隐传达了自己的心志
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 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 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 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 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 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特.卉木也,佩以玉 特:只 B. 而名.之曰“尚节之亭” 名:命名,起名 C. 信.乎,有诸中,形于外 信:相信 D. 故让.国,大节也 让:辞让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作者对为人之“节”看法的一组是 ( ) ①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 ②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③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④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⑤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 ⑥必有义焉,不可胶也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花草树木有了节,就能枝繁叶茂;春夏秋冬有了节,阴阳寒 暑就有了转移的时机。 B.作者援引泰伯、子思在守大节方面做得很好,而季子、曾子却做得不适 宜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守住大节,必须选择精准,处置适当。 C.文章先总说古人托物以取义言志,引出黄中立植竹为亭,名之为“尚节 亭”事。再以竹喻节,以节释竹,由竹及人,赞美黄中立。最后以自然之节与人 道之节类比,进一步说明持节之道。 D.作者于记叙描写中饱含感情,由“观而喜之”到“安得不喜之哉”,再 到“岂苟然哉”,赞赏和欣喜之情淋漓于字里行间。既是对黄中立的期许,也隐 隐传达了自己的心志
5.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3分) 译文: ②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上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2)这首诗歌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分析。(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高老太爷刚刚死去,高家就上演了分家的丑剧。克定对高老太爷的遗命 非常不满一一高老太爷给了觉新三千元西蜀商业公司的股票,给了女儿张太太五 百块钱的股票,给了陈姨太一所公馆。(《家》) B.加西莫多救了爱斯梅拉达并把她安置在钟楼里。一天晚上,克洛德溜进 了爱斯梅拉住的小屋欲行非礼,爱斯梅拉达高声呼救。加西莫多再一次救下她。 克洛德把加西莫多踢倒在地,冲下了楼梯,他重复着那句要命的话:“你逃不出 我的手心!”(《巴黎圣母院》) C.欧也妮23岁生日那天,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便争先恐后地来到葛朗台家 向欧也妮小姐祝寿。公证人的侄儿送来了索漠城少有的鲜花,银行家的公子献上
5.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6 分) ①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3 分) 译文: ②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 (3 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 分) 答: (2)这首诗歌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分析。(3 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高老太爷刚刚死去,高家就上演了分家的丑剧。克定对高老太爷的遗命 非常不满——高老太爷给了觉新三千元西蜀商业公司的股票,给了女儿张太太五 百块钱的股票,给了陈姨太一所公馆。(《家》) B.加西莫多救了爱斯梅拉达并把她安置在钟楼里。一天晚上,克洛德溜进 了爱斯梅拉住的小屋欲行非礼,爱斯梅拉达高声呼救。加西莫多再一次救下她。 克洛德把加西莫多踢倒在地,冲下了楼梯,他重复着那句要命的话:“你逃不出 我的手心!”(《巴黎圣母院》) C.欧也妮 23 岁生日那天,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便争先恐后地来到葛朗台家, 向欧也妮小姐祝寿。公证人的侄儿送来了索漠城少有的鲜花,银行家的公子献上
了欧洲少见的望角铁树。老葛朗台心里明白,“他们都看中我的女儿。”(《欧也 妮·葛朗台》) D.吴荪甫提议杜竹斋共同凑出五十万与赵伯韬进行抗衡,借着长沙方面张 桂军的新发展,市场就会转向卖风。然而筹资做公债的提议引起了杜竹斋对益中 收购小厂的不满。吴荪甫便以收旧房加价钱粉刷装修之后再以好价钱卖出的道理 作比说服杜竹斋扩充益中的股本。(《子夜》) E.一开始,涅赫留朵夫对马斯洛娃的求婚不坚定,出于忏悔。同马斯洛娃 结婚就意味着要放弃自己的贵族生活,涅赫留朵夫的内心很矛盾。同时,马斯洛 娃沦落风尘,酗酒享乐,也不再是往日自己深爱的那个纯洁可爱的喀秋莎,很多 时候他都觉得她不可救药,因此涅赫留朵夫常常怀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值得。 (《复活》)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时庞羲探知张鲁欲兴兵取川,急报知刘璋。璋平生懦弱,闻得此信,心中 大忧,急聚众官商议。忽一人昂然而出曰:“主公放心。某虽不才,凭三寸不烂 之舌,使张鲁不敢正眼来觑西川。”《三国演义》 正当刘璋束手无策之际,谁自告奋勇前去许都?他准备把西川地图秘密献给 曹操,但后来这地图又到了谁的手上?请你简述事情的经过。《三国演义》 (2)宝钗忙问因何又打她,探春悉把昨夜怎的抄捡,怎的打她,一一说了出来。 尤氏见探春已经说了出来,便把惜春方才之事也说了出来。探春道:“这是她的 癖性,孤介太过,我们再傲不过她的。” 抄捡大观园时,探春为何打人?“惜春方才之事”指的是什么事?请简述 (《红楼梦》) 选第()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论语·学而》)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了欧洲少见的望角铁树。老葛朗台心里明白,“他们都看中我的女儿。”(《欧也 妮·葛朗台》) D.吴荪甫提议杜竹斋共同凑出五十万与赵伯韬进行抗衡,借着长沙方面张 桂军的新发展,市场就会转向卖风。然而筹资做公债的提议引起了杜竹斋对益中 收购小厂的不满。吴荪甫便以收旧房加价钱粉刷装修之后再以好价钱卖出的道理 作比说服杜竹斋扩充益中的股本。(《子夜》) E.一开始,涅赫留朵夫对马斯洛娃的求婚不坚定,出于忏悔。同马斯洛娃 结婚就意味着要放弃自己的贵族生活,涅赫留朵夫的内心很矛盾。同时,马斯洛 娃沦落风尘,酗酒享乐,也不再是往日自己深爱的那个纯洁可爱的喀秋莎,很多 时候他都觉得她不可救药,因此涅赫留朵夫常常怀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值得。 (《复活》) 8.简答题。(任选一题)(5 分) (1)时庞羲探知张鲁欲兴兵取川,急报知刘璋。璋平生懦弱,闻得此信,心中 大忧,急聚众官商议。忽一人昂然而出曰:“主公放心。某虽不才,凭三寸不烂 之舌,使张鲁不敢正眼来觑西川。”《三国演义》 正当刘璋束手无策之际,谁自告奋勇前去许都?他准备把西川地图秘密献给 曹操,但后来这地图又到了谁的手上?请你简述事情的经过。《三国演义》 (2)宝钗忙问因何又打她,探春悉把昨夜怎的抄捡,怎的打她,一一说了出来。 尤氏见探春已经说了出来,便把惜春方才之事也说了出来。探春道:“这是她的 癖性,孤介太过,我们再傲不过她的。” 抄捡大观园时,探春为何打人?“惜春方才之事”指的是什么事?请简述。 (《红楼梦》) 选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分)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论语·学而》)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 有?”(《孟子·尽心上》) (1)根据以上材料请简要概述儒家“以为耻”的具体内容。(2分) 答 (2)孔子曾说:“行己有耻。”结合上面文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4分) 答: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创新与想象 王生平 艺术贵在创造,科学贵在创新。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美;科学是理 性的事业,追求的是真。二者似乎不搭界,但都离不开人类的想象力,是相互渗 透、相互补充的。 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创作却具有科学的品格,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 之一分则太短”就是这个意思。古人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深沉慨叹 今人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中的“是”改成“这”,而提议者被尊为“一字 之师”;著名钢琴家因演奏成名的钢琴曲错了一音而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艺术 上的一字之差、半拍之慢,是美感强弱的构成因素、决定成分。尽管艺术采用的 是形象的表达方式,但它的表达也有一个基本的技巧适中问题,也要符合客观的 规律即科学问题。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也就难以为人所理解, 科学不是艺术,但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即使有了新的突破、 价值和意义,也会是“睫在眼前常不见”,只是有些“美妙”感,至于到底是什 么东西,还是不能说清楚、道明白。杨振宁20世纪50年代关于“交换规范场论 的论文就经历了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只觉得 这篇文章很美妙。到了60年代,才觉察到它的重要性。我到1964年以后才清楚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 有?”(《孟子·尽心上》) (1)根据以上材料请简要概述儒家“以为耻”的具体内容。(2 分) 答: (2)孔子曾说:“行己有耻。”结合上面文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4 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0-12 题。 创新与想象 王生平 艺术贵在创造,科学贵在创新。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美;科学是理 性的事业,追求的是真。二者似乎不搭界,但都离不开人类的想象力,是相互渗 透、相互补充的。 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创作却具有科学的品格,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 之一分则太短”就是这个意思。古人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深沉慨叹; 今人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中的“是”改成“这”,而提议者被尊为“一字 之师”;著名钢琴家因演奏成名的钢琴曲错了一音而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艺术 上的一字之差、半拍之慢,是美感强弱的构成因素、决定成分。尽管艺术采用的 是形象的表达方式,但它的表达也有一个基本的技巧适中问题,也要符合客观的 规律即科学问题。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也就难以为人所理解。 科学不是艺术,但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即使有了新的突破、 价值和意义,也会是“睫在眼前常不见”,只是有些“美妙”感,至于到底是什 么东西,还是不能说清楚、道明白。杨振宁 20 世纪 50 年代关于“交换规范场论” 的论文就经历了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在 20 世纪 50 年代,我们只觉得 这篇文章很美妙。到了 60 年代,才觉察到它的重要性。我到 1964 年以后才清楚